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全册教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6 01:44

-

2021年2月26日发(作者:石狮振狮医院)
(
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8



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
、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 br>1
、观察图
8

1
和图
8

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
、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
、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
、阅读课文讨论:< br>(
1
)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
)什么是受精作用







3
)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
、学生讨论:

1
)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2
)精卵结合后 在什么地方发育?


3
)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
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


5
)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
)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1
六、练习:课本第
6
页:自我评价

1

2

3

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一、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男性生殖系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的结构和功能


前列腺:


阴茎:精子的排出的通道

















卵巢:


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受精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的结构和功能




阴道:月经排出的通道

二、受精过程:

1
、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

2
、节育方式:结扎

三、胚胎发育:

卵子




受精













发育








分娩

精子

(输卵管)


受精卵

(子宫)

胎儿(阴道)

婴儿























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识别人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2
、举例说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3
、举例说出青春期生卫生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

4
、关注青春期心理卫生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青春期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识别人体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变化

2
2
、举例说出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

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点

教学难点:
1
、说出青春期性发育的突出特征











2
、说明做好青春期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引入:
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共有多少个时期?

二、学生活动:

1
、讨论:
请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
想一想,说一说各个时期有什么特


2
、活动:

1)学生
4
人一组,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各个时期照片拿出来,请
另外
3个同学猜是哪个时期。
(可参考照片背面的年龄,
判断回答是否正
确)




2
)将家中长辈各时期照片拿出来交流,分析成年期又分为哪 几个阶
段?

3

讨论:
根据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问题?

4
、观察图
8

8
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示意图,试着从图中说出自己
获得

哪些信息?

5
、学生观察表
8

1
,根 据表格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有哪些特
征属于男女的第二性征?

6

讨论:
当你首次出现月经或遗精时,
是否告诉父母?你父母是什么态度?





是什么感觉?

7
、讨论:你将如何与异性朋友交往?

8

讨论:
青春期我们在饮食卫生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在穿着打扮上要注意
什么问题?

三:教师活动:

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
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你想知道的?

五、练习:课本
11



自我评价

1

2

3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3
第二节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婴儿期(
0~1
岁)





















幼儿期(
2~6
岁)

一、人的生长发育




童年期(
7~11
岁)






青春期(
12~23
岁)

青年期


24~39
岁)


成年期(
24
岁以上)




中年期


40~59
岁)

老年期



60
岁以上)

二、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

二、

青春期卫生

第三节



人体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说出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

2< br>、
亲自动手实验,
总结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从而了解研究人
体结构和功能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
、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
、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
、举例说明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教学难点:

1
、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
、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什么系统完成的?该系统由什么组成?
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二、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

教学过程:

教师:
展示人体全身骨骼模型,
请学生介绍这模型有哪些骨骼?哪些肌肉?
这些骨骼和肌肉属于哪些系统?该系统有什么功能?

学生:观察模型说出骨骼和肌肉的名称,相互讨论说出运动系统的功能

活动:请一学生上黑板前做快速下蹲的表演,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个

讨论:表演的同学运动后有什么变化?看到这些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系
统?

人体各个系统有什么功能?

4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积极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

教 师:当你吃鱼时,不小心被一小根鱼骨卡住了,家人叫你赶快喝醋,你
认为这种方法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讨论猜测

实验:
学生
4
人一组做骨的成分与 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1

一个烧
杯里装食醋,另一个烧杯装
10%
的稀盐酸,
分别把相同大小的鱼骨放
进烧杯,
观察现象,
10
分钟后取出,
漂洗后,
用手触摸,
看能否打结。

2
、用镊子夹起一根鱼肋骨,
放在酒精灯上煅烧,
观察颜色变化,
用镊
子轻< br>

轻敲打煅烧后的骨。

教师:请各组代表说出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各组代表积极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
1

鱼骨放在醋中没有变软,
而放在盐酸中却变软 了,当被鱼骨卡住
喉咙,喝醋行吗?应怎样处理?该实验说明了骨骼含有什么物质?




2
、鱼骨能够煅烧,说明骨骼里含有什么物质?




3
、这些物质使骨骼有什么样的特性?

学生互相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今天大家表现很不错,让我们为取得成功而鼓掌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课后反思:

六、练习:课本
16



自我评价

1

2

3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体概述

一、人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的功能





消化系统:消化、吸收


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运进氧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

人体系统





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


内分泌系统:具调节功能


生殖系统:生殖


神经系统:具调节功能

二、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


有机物
(主要是蛋白质)

使骨柔韧,
有弹性

(能够煅烧)

5
骨的成分


酸中)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
:使骨脆硬




(能够溶解在稀盐

9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 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
学态度。

教学重点:

1


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
展示两组图片,
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
无力行走的图片;
另一组是一些少年 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
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 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
(学生答:
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 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 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
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1

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
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
5
种食物,
提出有关营养
成分的问题,< br>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

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
再统计 ,
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
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见下表
)






1
2
食物名




主要营养成分



6
生产原料



产地



最终来源



3
4
5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

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

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
1
、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学生
4
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 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
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br>
生:结合第
21

22
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
小组成
员分工合作。

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师:食物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

3


探究食物中含有无机盐



学生
4
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小组互评实验结果

学生举例说出各种无机盐的作用

4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25
页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会导致的疾病

四、师生共同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你有哪些收获,你对食物中的营养
成分又有了哪些 新的认识?



生:回忆并答出营养成分的种类,主要食物来源及主要功能,并互相
补充。



(
师适时质疑
)
五、自我评价:课本
24


1

2

3

4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
、蛋白质

7
2
、淀粉

人体供能物质

3
、脂肪


4
、水

5
、无机盐

6
、维生素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二、

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


教学重点: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
、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设计:



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









知识应用







展知识



课堂反思




课堂小测验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

教师活动

媒介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


指导学生角色扮演

引导讨论

引导实验观察:口
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点拨、指导阅读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激

问题、消化系统图片

发兴趣

活动—小品表演

小品和课文内容

实验活动

课本内容

8
进行角色扮演、观看、细


讨论、交流、表达

实验、
观察、
讨论、
交流、
表达

带着问题阅读

问题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引导实验:观察小
肠结构

设置问题,拓展知


引导课堂反思

布置课堂小测验

问题

板书

实验活动

分析、解析、加深理解

归纳表达、理顺知识

实验、观察、讨论、交流

问题

问题

测验


交流表达

交流表达

完成小测验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
的文字

食物究竟 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
?”
作为导言。
引起学生的注
意,激发探究的愿 望;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
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让学生表 演小品
(
角色扮演:学生
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
),再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习环节。




2.
新课学习根据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相互
讨论、相互学习。在学生 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
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 知识系统化。




讨论后,
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
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理解
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3.< br>知识应用和知识拓展:
教师提出

你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的疾病
?”让学
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消化系统的疾病。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
积累知识,< br>并时刻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健康。

讨论后,
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
观察鸡小肠,
学生用手摸、
用眼看、
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这是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





4
、课堂小结、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胃(吸收水,酒精)

9

1
、消化系统

的组成

消化道


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

脂肪酸、氨基酸)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分泌胆汁)


消化腺

胰腺



(分泌胰液)



胃腺



(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



(分泌肠液)

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

口腔
蛋白质
脂肪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小肠





葡萄糖


氨基酸





胃蛋白酶





多肽



小肠









小肠





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
1
、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
、明白什么是合理膳食并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

二、能力:

1
、有兴趣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原与其他同学交流,尝试设计表格

2
、有兴趣参与课堂调查活动,并小组协作将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3
、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二、

情感: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习表达孝心

教学重点:

1
、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
、参与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
、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难点: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方法:调查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讨论、交流、
调动学生积极性

状况不太好,那什
表达

10
让学生明白饮食





理,体现教学来
自生活,指导学
生的日常生活,
提高学生日常生
活中的科 学素养



提问:什么样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

(四)营养学专







学生发言,谈
看法后再给出营
家对合理膳食的
结构才是合理的,
谈对正确的饮
养专家的建议,
建议








食习惯和饮食
有利于学生更深






结构的理解

刻的理解怎样才
己的看法

是正确的饮食习
讲述《中国居民
惯和饮食结构








膳食宝塔》的有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应用学过的



(五)
“今天我们
描述父母的辛劳
小组讨论,设计
知识进 行以“今
当家”——为家
和同学们的幸福
一日食谱应该注
天我当家”为主人设计一日食谱

生活,安排学生
意哪些方面?完
题的设计食谱活
讨论如何为家人
成一日食谱的设
动,对学生进行
设计营养合理的






孝心教育,让他
一日食谱

(课后)

们关心长辈的饮
食、体验父母的
辛劳

引导学生注意食






让学生了解食品
(六)关注食品
品安全,指导学
表,分工合作,
安全,懂得如何
安全

生设计调查表,
并在课堂上交流
鉴别食品的安全
11







比较标准的呢









(二)评价自 身







的营养状况并交









和营养状况









(三)过度







的< br>饮






结构,我们来做一









让学生关注并粗

参与讨论,交
略评价自身的营
流,表达

养状况

学生发言,讨
论自己的饮食
习惯和饮食结
构是否正 确,
并说出科学依


调查当地食品的
安全性

(七)
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们有什
小结

么收获?还想了
解些什么?

(八)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

性,保护好自己
的健康

学生讨论,
交流、

过< br>反



表达

结,让学生对知
识进行整理

学生完成练习

对知识进行巩固

第四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一、

膳食指南:
1
、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















2
、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摄入


3
、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二、

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


(每天
300

~500
克)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分别是
400

~500






100

~200
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
235

~200
克)

第四层:奶、豆类(分别是
100







50
克)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
25
克)

三、食品安全:






10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
1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

说出血液中几 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
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
主要数据

4
、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5
、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二、

能力: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

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
育。

教学重点:
1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12
教学难点:
1
、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
、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
提问:
在我们人的血
讨论,交流,进入课题

课题








么?

观察血液的组成

演示实验:
血液的组
观察教师的操作,注意发现问
成成分

题,学习实验的规范操作

血液中血浆及血

细胞的组成

观察量筒内分层现象,注意颜
色及所占体积

认识红细胞和白
教师讲解、巡视、指
实验:观察血涂片

细胞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值,血液为什么
知识和图< br>10

2
人的
的颜色和数目以及结构上的差
是红色

血细胞

异,观察血小板的形状

贫血的概念

如何对待补铁的问
阅读补充资料讨论交流

题?

了解发炎

讲解什么是发炎

学习白细胞的作用和正常值

血小板与凝血

巡回演示比较

观察血块周围的液体和使用抗
凝剂的血液有什么不同

认识化验单,知
展示几张化验单,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化验单上
道血常规检测内
发给学生

几项指标的不同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输
如果你医生,
面对失
讨论,交流

血和血型

血过多的病人,
你如
何抢救?

输血原则

巡视并适时指导

分组活动,模拟“血型鉴定”

13
我过无偿献血制
讲解我国无偿献血
查找有关无偿献血资料(课逅



制度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

讨论,交流

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运载血细胞






血浆(功能)




运输养料和废物
































防御保卫





1
、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
:运输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2
、输血和血型


1< br>)血型:
A
型、
B
型、
AB
型、
O



2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
O
型血的人 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
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第二节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一)
、知识:
1
、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
、情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描述心脏的结构


2
、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
14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 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
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 力器官
――



脏。

(二)
、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 ,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
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等
(
学生认真观察后,会
轻松地回答出来
)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
小与 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
?
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
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 ,
是动脉,
还是静脉
……
学生们积极地讨论,
预习过的能积极
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 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
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 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
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
肯定和表扬,以激 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
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
――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 房与
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
心室发 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
(
解释:左、右是以人体
的生理结 构为依据的
)


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 连接肺静脉,
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15
【学生体验

:学生
4
人一组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列表或 绘制曲线
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讨论

:为什么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高?

【活动】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
?



学生开始活动,按课本提示进行,
5
分钟后大屏幕展示:动画
“< br>三种血
管的血液流动情况





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
?


学生小组讨论:血流速度快,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
逐渐汇

合的血管是动脉;
血流速度最慢,
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
管。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
?


学生小组 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实际是由头部流
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头 部流向尾部,实际是由尾部
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



教师质疑:刚才我们 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
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
【演示实验】
: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1
.实验材料



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
筷一根。



2
.实验方法

16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方法是,取少
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 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
6

10
分钟
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 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
拌,
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
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
可以供做实验用。再将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



(1)
把制得的氧气通入血液中,可观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气泡生成,紧
接着血液呈现出鲜红色。
(
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进去的少量氧气结合
生 成为氧合血红蛋白。含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是鲜红的。
)


(2)
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
结果我们
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量 筒中的血液里后,血液瞬间变成了暗红色了。
(
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入的二氧化碳结合生 成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含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血液呈暗红色。
)


通过上面两个演示实验,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



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


生: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 时与氧气结合,而使血液变得鲜红,这
样的血叫做动脉血;在氧气浓度低时与氧气分离,而使血液变得暗 红,这
样的血叫做静脉血。

【质疑】

1
、什么叫血压?什么叫舒张压?什么叫收缩压?

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








2
、什么叫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些什么?

【交流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后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应用和自我评价:课本
51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血液循环

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心脏的位置:胸腔

形状:倒置的梨



心脏的结构:有个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心脏的四个腔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17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

四个腔的壁薄厚各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

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

瓣膜: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
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房室瓣开口向心室方向。动脉瓣开口向动脉方向

心脏的功能:象一台水泵,使血液在提内不听地循环

二、心率和脉搏:

1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安静状态下成年人:
75
次分)

2


脉搏:动脉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三、

人体的血液循环:

1


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


(动脉血)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静脉血)


2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


(静脉血)

—→肺静脉—→左心房


(动脉血)

3
、动脉血: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

4
、静脉血:含氧气少,颜色暗红

5
、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6
、收缩压:心室收缩,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12~18.7kPa


7
、舒张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到最低值





8~12kPa


8
、高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18.712kPa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
、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三、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
、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8










2
、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气体是怎么进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

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
、学习新课


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生:呼吸系统。

活动:师生深吸气

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


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


生:讨论、交流、思考、表达


师:
(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
道和肺 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
组成的。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生:
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内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是完成气体交换 的重要场所。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
管进入 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
进出肺的通道。



师:我们先来认识肺,请看课本
54
页图
10

13
肺的结构示意图


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生交流:位置
――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结构
――
由细支
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
肺泡数量
多,总面积 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
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
(教 师板书: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首先呼 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
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



生:尝试吞咽和呼吸。
(
结论是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
)


师:有的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
19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01: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304.html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全册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