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高原反应的机理及应对措施
摘要:
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 病,
是由于人体对高
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导致机体病理生理上一系列改变而引起的各种临
床表现的总称,
是人们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主要障碍。
本文将就
高原反应的发生机 理和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高原反应、缺氧、预防
正文:
高海拔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氧、高紫外线辐射等独特的气候特
点。人到了这样的 环境,机体会出现许多反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高
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应激性反应,
是机体的各种功能通过
神经、
体液的调节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所呈现的临床症状,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若处理不当,可能诱发高原肺水肿和高原
脑水肿,危及生命。
高原反应的症状表
反应症状
体表特征
反应程度
头昏、心慌、气促、
流鼻血、心率加深、
轻微
乏力
呼吸加深
头痛、食欲减退、倦怠、
血压轻度异常、呼吸加快
轻度
恶心
呕吐、腹胀、腹泻、胸
颜面或四肢水肿、血压异常
中度
闷痛、失眠
眼花、嗜睡、眩晕、手
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血压
重度
足麻木、抽搐
异常显著
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高原缺氧,
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
标准大气压是
7 60mm
汞柱,空气中的氧含量是
20
.
95
%,随着地势
的增高,空气越稀薄,气压就越低,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压力也随之降
低,肺泡内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 内氧气的分压也相应降低。但是
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的含氧
量,
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
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的含量需要几天
的时间,因此, 在刚进入高原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
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现象。初上高原的 人在海拔
3 000
m
以下高度时,多数不的会出现缺氧症状。少数人是因体质较差 或是
易感人群,可出现缺氧症状;在海拔
3
000
m
以上高度时,就会发生
轻度缺氧症状;在海拔
4 000-5 000 m
的高度时,会出现明显的缺氧
症状。
缺氧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相关症状如下
1
、呼吸系统
轻度缺氧时,仅表现为呼吸深度增加。
缺氧继续加重,则呼吸频率随之加快、胸廓运动增加。
4000m
高原
的空气
PO2
为
100mmHg
,肺泡气
P
O2
为
55mmHg
左右。因此,在
化学感受器的低氧感受下,
肺通气量立即增加,
由于空气稀薄,
PCO2
也低,
CO2
呼出增加(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血症)
,
P aCO2
降
低,减低了对延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限制肺的通气量增加,
所以, 早期肺通气量只比海平面高
65%
左右
;数日后,通过肾代偿
性排除
HCO3-
,脑脊液内的
HCO3 -
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使脑组
织中
pH
逐渐恢复正常,对延髓的中枢化学 感受器的刺激抑制逐渐解
除,肺的通气量可增加至海平面的
5-7
倍;长期居住者肺通气量逐
渐回落,至仅比海平面高
15%
,这可能与外 周化学感受器对低氧的
敏感性降低有关。
这也是一种慢性适应过程,
因为肺通气每增加
1L
,
呼吸肌耗氧增加
0.5ml
。
突然 严重缺氧,
则呼吸深度和频率同时增加,
并可出现呼吸节律的
改变、肺水肿,少数人可 出现昏厥等。①缺氧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回
心血量增加和肺血量增多,
加上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 应使肺血流阻力
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②肺血管收缩强度不一使肺血流分布不均,
在肺血管收 缩较轻或不发生收缩的部位,
肺泡毛细血管血流增加、
流
体静压增高,
引起压 力性肺水肿。
③肺内血压高和流速快对微血管的
切应力
(流动血液作用于血管的力在管 壁平行方向的分力)
增高。
④
肺的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例如,补体
C3a
、
LTB4
和
TXB2
等血
管活性物质可能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通透性增高。
肺水肿影响肺的换气功能,可使
PaO2
进一步下降,加重缺氧。
PaO2
过低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抑制,肺通气量减少,导致
呼吸衰竭。
2
、心血管系统
由于缺氧,心跳加速,心脏收缩力加强,体内的血液重新 分配,致
使皮肤及某些内脏血管收缩,
导致血液减少;
而脑血管及冠状血管舒
张、血流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如长时间缺氧,则心脏可代偿性地轻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15: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062.html
-
上一篇: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下一篇:最新学生近视眼防控知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