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血府逐瘀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冠心病、失眠等症。
【组成】当归
生地各
9
克
桃仁
12
克
红花
9
克
枳壳
赤芍各
6
克
柴胡
3
克
甘草
3
克
桔梗
4.5
克
川芎
4.5
克
牛膝
10
克
【
主要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
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 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 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现用于改善微循环,抗休克,高血压、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 色素沉着、
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
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 )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
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 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
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 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
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 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
王清任用于治疗
“
胸中血府血瘀
”
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 头痛、胸痛、
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 不安、发热、饮水即
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主治】 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
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 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3
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
日晡潮热;以及脱疽、 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
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
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 阻,日久不愈者者。
这是很有名的方子,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本方 具有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
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原为瘀血阻滞胸部引 起的胸闷、
胸痛而设,后来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本方除了能治疗胸部疾病之外,还能应用于类似于肋骨骨折等的躯干部骨伤,另外如瘀血阻滞引起的腹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
怔忡,瘀血 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3
妇人血瘀
经闭不行 ,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等等疾病。
失眠又称
“
不寐
”
,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究其原因总属阳盛阴虚,阴阳交失。治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用
常法无效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因心主血脉,心藏神,脉舍神。瘀血阻滞血脉,血不养心则神不守 舍,心神失养故
致失眠。血府逐瘀汤为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载名方,方云:
“
夜 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此方若神。
”
又
曰:
“
夜睡梦多, 是瘀血,此方一两剂全愈,外无良方。
”
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佐以安神之品酸枣仁等,或酌 情加味
治疗失眠,常获效验。
基本方:炒酸枣仁
50 g
,葛根
30g
,白芍、桃仁各
12g
,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
9g
,川芎、桔梗、枳壳、柴胡、
甘草各
6g
。水煎服,
1
剂
/
日,分
2
次服用,
10
天为
1
个疗程。临证加减:肝气不舒,加郁金
9g
;惊悸不安,加龙齿、磁
石各
1 5g
;胃中不和,加焦麦芽、鸡内金、神曲各
9g
,减桔梗;倦怠乏力,黄芪、党参、 熟地各
15g
,减生地;心阴亏虚,
加麦冬
9g
,百合
15 g
;阴虚内热,加丹皮
9g
,阿胶
9g
,穿山甲
6g
,减川芎;痰热内生,加黄连
6g
,竹茹
12g
,减当归。
典型病例:张某,女,
42
岁,经常失眠多梦半年有余,曾服养 阴安神片
2
个月,其效果不显。每晚须再服佳乐定片
(2
~
3
片
)
才能维持睡眠,且多梦易醒,停用佳乐定则彻夜难眠。伴心烦易怒,心悸头晕健忘,舌质 暗红,苔薄黄,脉弦
细。观其脉证,属血脉瘀阻、心神失养。治以活血化瘀,佐以清心安神。投以基本方 加郁金
9g
,栀子
15g
。
5
剂后,多梦
心悸头晕 诸症减轻。继服上方
10
剂,不用佳乐定片亦可入睡了。嘱再进
5
剂巩固疗效 ,诸症消失而愈。随访半年未发。
身痛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
秦艽
3
克
川芎
6
克
桃仁
9
克
红花
9
克
甘草
6
克
羌活
3
克
没药
6
克
当归
9
克
灵脂
6
克
(
炒
)
香附
3
克
牛膝
9
克
地龙
6
克
(
去土
)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各家论述】《医林改错注释》: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 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
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
柴胡疏肝散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 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
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 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
痛止而诸症亦除。
成分:柴胡,陈皮各
6g
川穹,香附,枳实,芍药各
4.5g
甘草
1.5g
加减柴胡疏肝散
【方名】加减柴胡疏肝散
【处方】柴胡、川芎、枳 实、香附、陈皮、厚朴(各
10g
)、白芍、半夏(各
6g
)、甘草(
5g
)。
【用法】每日
1
剂, 水煎
300
毫升,早晚各服
1
次。
【适用病症】用于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胃神经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型),症状为腹痛、腹胀、纳差 、
嗳气、伴有失眠、健忘、腹泻、易激动、大便时溏时结、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按】本方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 ,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 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
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 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
能恢复。
方中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实泻脾气之 壅
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
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
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
厚朴、半夏以宽胸畅通宣泄郁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诸药合用辛 以
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静作用,并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柴胡主含皂甙及挥发油,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有抗炎、利胆作用。
陈皮主含挥发油有松弛平滑肌作用,有抗炎,抗溃疡作用。
香附含挥发油和糖类,可提高小鼠的痛阈,有镇痛作用及健胃,驱除消化道积气的作用。
枳实含挥发油、黄酮甙等,有健胃作用。
半夏有镇吐作用。
厚朴主含挥发油,对动物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肌肉和神经有较轻的麻醉作用。
甘草可缓解胃及肠管痉挛,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易激动,失眠,健忘加夜交 藤
15g
,酸枣仁
20g
,珍
珠母
25g
;便秘加 大麻仁
15g
,腹泻加附子、诃子、苍术各
10g
;恶心呕吐加姜汁、竹茹各
20g
,旋覆花(包)、
藿香各
10g
;纳差加焦三仙各
1 0g
;腹痛甚加延胡索、郁金各
10g
;脾胃虚弱加党参、山药、白术各
12 g
;脾湿
困中加白扁豆、薏苡仁各
20g
。
-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功效与作用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7: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441.html
-
上一篇:重点传染病知识(五类)
下一篇:舒肝理气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