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度房室传导阻滞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好发于
50< br>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
内囊和丘脑,其次为小脑和脑干。
一、致病因素
1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出血性疾病史、先天性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
2
、诱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力排便等。
3
、有烟酒嗜好,肥胖及有本病家族史者。
二、临床表现及特征
1
、多在白天体力活动、酒后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病情发展快,病人先有进行性加重的头痛 、
呕吐,迅即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深沉有鼾声,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大小便失禁。出血部位不同< br>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体征:①内囊出血有典型的“三偏”症状,即出血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
对侧同向偏盲。②脑桥出血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头和眼转向非出血侧,呈“凝视瘫肢”状,大量出血
常 破入第四脑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
热,中 枢性呼吸障碍,常在
2
4
~
48
小时死亡。③丘脑出血早期即可出现 昏迷,去大脑强直,脑干功能
衰竭等表现。血肿﹥
10ml
时,即可并发脑水肿和阻塞 性脑积水,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和转折点。丘
脑出血常破入脑室,形成脑室积血、积水,引起颅内高压 ,甚至破坏视丘下部和中脑,死亡率高。④
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 无肢体瘫痪。
2
、脑脊液检查呈血性,压力升高;脑
CT
示:高密 度出血影,可准确显示出血灶的部位、范围。
(注:腰椎穿刺的部位:腰
3
~
4
或
4
~
5
椎间隙,正常脑脊液压力
70
~
180mmH
2
O,
﹥
200 mmH
2
O
为
颅内压增高,﹤
70 mmH
2
O< br>为低颅压,术后去枕平卧
4
~
6
小时。
)
三、临床治疗
1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脑出血患者 最大的危险是颅内压持续增高,因此,有效、及时地控制颅
内压增高是颅内出血治疗的首要任务。
(
1
)脱水治疗
常用的脱水剂是甘露醇,
150< br>滴
/
分钟以上,另外,甘油氯化钠、甘油果糖、人血
白蛋白均有降低颅内压的作 用,可与速尿合用。
(
2
)改善通气
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通过吸氧改善缺氧状态。
(
3
)亚低温治疗
应用冬眠药物及安定剂和降温措施,以减低脑耗脑量。
(
4
)手术治疗
适应症①脑叶出血≥
30ml
;②基底节区出血≥
30ml
;③丘脑出血≥
10ml
;④小脑
出血 ≥
10ml
;⑤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⑥颅内出血量虽未达到手 术指
征容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⑦血肿导致脑疝,危及生命的,可立即手术,以解除或缓解脑
疝。
禁忌症:①脑干功能衰竭;②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出血倾向,如血友病;③明 确的颅内动脉瘤
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
2
、脑疝的治疗
所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都可能发生脑疝,具有临床意义的脑疝有:
(
1
)小脑幕切迹疝
表现为双眼球上视困难,意识障碍。
;
(
2
)枕骨大孔疝;
(
3
)中央型脑疝
双侧瞳孔均缩小,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
3
、调控血压
正常人平均动脉压的上限是
150
~
200mmHg
,下限为
60 mmHg
,只要在这个范围内波动,脑血管的自
动调节功能正常。如果平均动脉压降至
50mmHg
,脑血流量就降至正常时的
60%
,出现缺血缺氧症状。
过高的 血压可能使血肿扩大,而不适当的降压则可能使脑灌注压降压,加重脑损害,血压的最高水平
应视患者既 往血压水平,颅内压、年龄、出血原因而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的控制不可盲目,
1
一般维持在
140
~
180/90
~
100mmHg
。
四、护理诊断
1
、
疼痛
2
、
躯体移动障碍
3
、
生活自理缺陷
4
、
语言沟通障碍
5
、
有受伤的危险
6
、
潜在并发症:脑疝、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
五、护理措施
1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尤其是发病后
24
~
48
小时,避 免搬动,床头提高
15
°~
30
°,以减轻脑
水肿,病室保持安静, 避免声、光刺激,限制亲友探视,各项护理操作均需轻柔,对面神经瘫痪的病
人,取面瘫侧朝上侧卧位, 以利于口腔分泌物的引流。昏迷病人无瞬眼动作,用生理盐水纱布或凡士
林消毒纱布盖眼,每天滴氯霉素 眼水
3
~
4
次。
2
、饮食护理
急性脑出血病人发病
24
~
48
小时内禁食,如生 命体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及严重上消化道出血,
可进流质饮食,昏迷者鼻饲,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 素、纤维素摄入,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3
、高热的护理
引起高热 原因有:感染、血肿吸收热、药物反应、体温调节中枢损伤等。一般采取物理降温,给
予乙醇或温水擦浴 ,头部及全身大动脉处冰袋冷敷,冰袋要用一层毛巾包裹,固定一处时间不宜过长,
可以轮换部位,注意 观察皮肤,防止冻伤。
4
、皮肤的护理
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 皱褶。绝对卧床病人每
2
小时翻身一次,大小便失禁病人及时清除排泄
物,便后擦洗干 净局部皮肤,涂以保护性润滑油,尿失禁病人给予留置尿管,按留置导尿护理常规护
理。
5
、肢体护理
急性期应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置,
,病情稳定后,可对 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防止肢体肌肉
失用性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康复训练时活动量由小 渐大,时间由短到长,由被动到主动,循
序渐进。
6
、对失语的病人,应评 佑失语的类型和程度,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失语的原因,鼓励病人进行言语
训练。早期加强非语言沟通,使 病人有讲话的欲望,鼓励和指导病人用非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语言训练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训 练过程中给予人鼓励和肯定,以增进康复的信心。
7
、微创锥颅术后护理
(
1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躁动不安者应加以约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 化。
(
2
)
引流袋挂于床头,
血肿引流者引流袋应低于穿 刺点
10
~
15cm
,
脑室引流者应高于穿刺点
10
~
15cm
。
(
3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并详细 记录。脑室引流,引流量以每日﹤
400ml
为宜。
(
4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观察伤口局部变化,头部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浸湿、脱落及时更
换,术后穿 刺部位有波动感应及时处理,防止血肿蔓延。
(
5
)引流袋应每月更换,患 者头部改变位置或搬动时均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每日室
内空气消毒,防止感染。
(
6
)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
15
天,过久增加感染机会,拔管前应夹 管观察
1
~
2
天,若病情平稳,
无颅内压增高情况,可拔管。
8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判断病人有无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 br>
(
1
)意识障碍分级:
①嗜睡:对周围刺激的反应性减退,可被唤醒,能基本正确回答问题,缺乏刺激很快又入睡。
②昏睡:对周围刺激的反应性进一步减退,虽能被唤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答非所问,语无伦
次,旋即又进入睡眠。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③浅昏迷:失去对语言刺激的反应能力,但疼痛刺激可做逃避动作,深浅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尚
2
-2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3: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052.html
-
上一篇:【2019年整理】脑出血和脑梗塞的鉴别
下一篇:揉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