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秋季养生食谱中医良方治疗小腿抽筋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4 01:02

-西京医院妇科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医疗医药)
中医良方治疗小腿抽筋(真良方也,不可小视!)

2011-01-14 21:47

许多的人在晚上睡觉时,
特别是在临晨,
小腿会突然一阵抽痛,
腿部
——
抽筋了
……


有句广 告词这么说:

腰酸背痛腿抽筋,身体提醒你,缺钙了!

于是,各种补钙的 产品应运而生,数不胜数。一些人,特别是一些老年
人,腰酸了,背痛了,腿抽筋了,就开始吃钙片了。 但是吃了真那么有
效吗?我且不评判,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没有缺钙这种概念。



我要说的这个止痛妙方,其实很简单,叫做芍药甘草汤。腰酸背
痛其实 是肌肉酸痛,腿抽筋自然是筋脉痉挛,脾主人一身肌肉,肝主筋
脉,肌肉和筋脉有了问题,就要找准主因 ,调和肝脾。芍药性酸,酸味
入肝,甘草性甘,甘味入脾,因而这味芍药甘草汤被誉为止痛的良药,并且一点都不苦口。
芍药甘草汤非常方便配制,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在
一般的中药店都能买 到,取白芍
20
克,甘草
10
克,或用开水冲泡,或
用温火煮,可当 茶水饮用。注意,我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
芍、生甘草,不要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br>

验案:贾某某,男,
53
岁,左腨(小腿)经常转筋,多在夜晚发 作,
发时腿肚聚起一包,腿不能伸直,患侧拇趾也向足心抽挛,疼痛难忍,
脉弦细直,舌红绛少 苔。此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细急所致。用
白芍
24g
,炙甘草
12g
,四剂愈。




10
克木瓜片开水冲泡饮用可治腿转筋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
2009-08-27


在迈过四十岁这道坎后没两< br>年,我明显感觉体质开始衰退,不是经常头疼脑热、眼花耳鸣,就是腰
酸背痛、精神不振。更糟的 是从前年冬天开始,夜间睡觉的时候经常发


腿转筋

,几次痛得 我从睡梦中醒来
……



医生说我缺钙,要我天天喝牛奶、晒太阳 ,多喝骨头汤与鱼汤等。
这一切,
我都照办了。
腿转筋现象并没有缓解,
反而 趋向严重。
有时候,
我不仅腿转筋,甚至连腹部肌肉也发生抽筋,痛得我腿不敢动,也不敢深呼吸,简直要我的命,闹得一家人惊恐不安。



去年秋天,我到南 京的一家大医院请中医专家诊治。专家告诉我,
转筋就是西医所说的腓肠肌痉挛。中医认为,肝主筋,所 以一切肢体筋
脉牵掣拘挛,都与肝有关。为此,以木瓜治疗颇有疗效。木瓜性味酸、
温,酸能走 筋,尤入肝脏,可舒筋活络、益筋走血、缓挛急。现代医学
研究发现,木瓜中含有黄酮类、维生素

c
、枸橡酸、酒石酸等,具有缓
解四肢肌肉痉挛的作用。



我上药店买回一包木瓜干品,天天取
10
克木瓜片置茶杯内,开水
冲泡饮用。连饮一个余月,腿转筋停止,腹酸背痛等症状也明显好转。


芍药甘草木瓜汤治足转筋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6
年第
7


核心期刊论文速发快发(点击进入)


国家级期刊论文快速发表(点击进入)






:
足转筋,即腿肚子转筋,又叫足抽筋。中医称

足挛急

,西医


腓肠肌痉挛

。临床上,此病多见于成年男女,老年及 体弱者尤为常
见。本病虽可发生在吐、泻或失血之后,但绝大多数患者是由局部受凉
引发的,当 然也有无诱因而发生。发作时。局部痉挛,疼痛剧烈,其足
不可伸,伸则疼痛更剧。
2

5
分钟后,自动缓解。缓解后,多数如常
人,
只有少数存在局部压痛。笔者将
《伤寒论》
之芍药甘草汤加入木瓜,
组成芍药甘草木瓜汤,作为基础方,随 证加味,用来治疗本病,效果非
常满意。



看到这里,
有人又有疑问啦,

我腰酸背痛腿抽筋了,
揉揉捏捏不行吗?
一定非得要吃药 吗?

揉揉捏捏,当然也是可以的,也有不错的效果。
比如小腿抽筋的时候,
以大拇指稍用力点按住患腿的承山穴,
接着按顺、
反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
60
圈,然后,大拇指在承山穴的直线上下擦动
数下,令局部皮肤有热感,最后,以手掌拍打小腿部位,使小 腿部位的
肌肉松弛。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后,小腿转筋症状即可消失。但是,这个
标虽然暂时的除 了,病根还在呀,由表及里,本还没有痊愈呢。


芍药甘草汤证其一


四嫂,十一月十三日

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然天
气过冷,则又痛。眠睡至浃晨 ,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按历节病足
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有时退者,非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先 用芍药
甘草汤以舒筋。

赤白芍各一两

生甘草八钱

拙巢注:二剂愈。


芍药甘草汤证其二(附列门人治验)


老妈,二月七日

右足行步不良,此有瘀滞也,宜芍药甘草汤以疏之。

京赤芍八钱

生甘草四钱

抑芍药甘草汤不仅能治脚孪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因而< br>腰背有筋牵强者,
本汤治之同效。
余亲验者屡,
盖其属于静脉瘀滞一也。
缘动脉之血由心脏放射于外,其力属原动而强,故少阻塞。静脉之血由
外内归于心脏,其力近反动而较 弱,故多迟滞。迟滞甚者,名曰血痺,
亦曰恶血。故《本经》谓芍药治血痺,《别录》谓芍药散恶血。可 知千
百年前之古语,悉合千百年后之新说,谁谓古人之言陈腐平?

曹颖甫曰:辛未之 秋,予家筱云四弟妇来诊,无他病,惟两足酸疼,拘
急三年矣。其子荫衢问可治与否,予告以效否不可必 ,药甚平稳,不妨
姑试之,乃为用亦白芍各一两,生草八钱。至第三日,荫衢来告曰,服
经两剂 ,今已行步如常矣。而佐景所用,效如桴鼓者乃又如此,此可为
用经方者劝矣。

< br>芍药一味,李时珍《本草》所引诸家之说率以为酸寒。历来医家以讹传
讹,甚有疑桂枝汤方中不应 用芍药。予昔教授于石皮弄中医专校,与马
嘉生等向药房取赤白芍亲尝之。白芍味甘微苦,赤芍则甚苦。 可见本经
苦平之解甚为的当。予谓苦者善泄,能通血络之瘀,桂枝汤为解肌药,
肌腠为孙络所聚 ,风袭肌理则血液凝闭而不宣,故必用芍药以通之。然
予说但凭理想,
今吴生凝轩乃有芍药活静 脉之血一解,
足证予言之不谬。
读《伤寒论》者可以释然无疑矣。

1.足肿痛:四嫂,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
足,
天寒不可向火,< br>见火则痛剧,
故虽甚恶寒,
必得耐冷,
然天气过冷,
则又痛,
晨起而肿痛止,
至夜则痛如故。
按历节痛足亦肿,
但肿常不退,
今时有退者, 非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赤、白
芍各
1
两,生甘草
8
钱,
2
剂愈。



2.
转筋:贾某某, 男,
53
岁,左腨经常转筋,多在夜晚发作,发时
腿肚聚起一包,腿不能伸直,患侧拇 趾也向足心抽挛,疼痛难忍,脉弦
细直,舌红绛少苔。此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细急所致。用白芍
24g
,炙甘草
12g
,四剂愈。



3.
舞蹈症:覃某某,女,
11
岁,手足不断舞动,行走摇摆不稳,双
手持物 不牢,面部呈鬼脸样动作,舌不断伸缩,头部摇晃,烦躁不安,
舌淡苔白,脉弦细,有膝关节疼痛史,诊 为小儿舞蹈症。系肝血不足,
筋脉失养所致。治宜滋阴养血,缓急解痉。拟芍药甘草汤:芍药
3 0g

甘草
30g
,水煎服,
7
剂愈。



4.
胃扭转:孙某某,女,
38
岁,胃脘胀痛
20
多年,后
10
年伴发
频繁呃逆,大声嗳气,每年复发
2

3
个月,近一年加重,呈持续状态,
不能右侧卧,查上消化道未见器质性病变,胃呈扭曲状,诊 为胃扭转。
用芍药
20g

甘草
20g


1
剂,
浓煎取汁,
日服
3
次。
服药后第
1
天,
诸症减,续服
20
余剂痊愈,查胃形态恢复正常。



5.
过敏性肠炎《辽宁中医杂志》(
1981

4

25
):范某某,男,
成人,腹痛,腹泻绵绵不愈,诊为过敏性肠炎。神疲倦怠, 舌质淡,苔
薄白,
脉小弦,
腹痛,
按之则舒。
此乃肝脾不和,
脾气滞结,
脉络不行,
治宜调肝和脾。方用芍药甘草汤:生白芍
30g
,生 甘草
15g
,服
4
剂痊
愈。



6.
顽咳:李某某,男,
55
岁,咳嗽少痰,郁郁微烦
1
年余,食 纳一
般,
二便调,
舌边尖红赤,
少苔,
脉沉弦细稍数,
曾服 二陈汤、
上嗽散、
九仙散等无效。据其证见郁郁微烦等,试以肝火犯肺论治。方用芍药甘
草汤:白芍
30g
,甘草
20g
,日服一剂水煎取汁
200ml< br>,一日
3
次,服
5
剂愈。








灯芯草一把,烧成灰后冲水喝,一次就可以了。我初
中的时候长身体打篮球,小腿几乎天天抽筋,那叫一
个痛苦啊,后来还是我祖母告诉的这个方法,现在 已
经过去十多年了,再也没抽筋过,游泳登山任何剧烈
运动都是一样。





考虑老人家应该是
阴虚风动

阴间阳入于阴 ,
阴亏不能制阳易阳亢生风。
而表现为夜间抽筋,
但也极有可能还夹有血瘀阻络生风。
可以让老人用黄精

山萸肉

枸杞子

红花

各适量泡水喝
然后报泡好的药吃了滋阴养液活血的作用。



面肌痉挛


1.
白芍可治肌肉痉挛白芍味苦 、酸,性微寒。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敛阴、缓急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证


实,白芍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并有抗炎及抑制平滑肌的作用。用其治疗肌肉痉挛有良好的
效果 。






面肌痉挛

白 芍
45
克,炙甘草
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分早晚2
次服,连续服

2
个月。


2.

腓肠肌痉挛

白芍
30
克,桂枝、甘草各< br>15
克,木瓜
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分早
晚< br>2
次服。一般服药


3

5
剂可减轻或痊愈。


3.
肌肉痉挛综合征

白芍
30

60
克,炙甘草10

15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上 肢
肌痛加伸筋草、桂


枝;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痛、颈项肌痛加葛根 、川芎;胸肋肌痛加柴胡、桔梗;腹肌
痛加





手、白术。一般服药
6
剂左右,症状可全部消失。


4.

某医院诊为面肌痉挛,予安坦、安定、谷维素等治疗数日,效果不著而求治于中医。诊
见患者左侧


面部肌肉阵发性抽搐,上及眼睑,下及口角,伴心烦,失眠,梦多, 舌淡、苔薄而少津,脉
沉细





弱。 辨证为血虚肝旺,予乌梅四物汤加味,效不显;复诊辨为风阳上扰,予天麻钩藤饮,效
仍不著。后


辨为心脾两虚,肌肉失濡,虚风内动,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浮小麦各
30g
,大枣
15
枚,龙眼 肉
10g
,炒酸枣仁
15g
,天麻(冲)
5g
。水煎温服,
3

剂见效,
10
剂收功。后以逍遥丸合人参归脾丸以资巩固。随 访
2




5.

加减天麻钩藤药 物组成
:
天麻、
钩藤各
35g,
白芍、
黄芪各
30 g,
当归、
川芎、
牛膝、
杜仲、
茯苓各


20g,
桂枝、独活各
15g,
炙甘草
10g








治疗面肌痉挛偏方


5.


【处方
1





组成:胆南星8
克,雄黄
3
克,醋芫花
50
克,黄芪
30
克 ,马钱子总生物碱
0.1
毫克,
共为细粉,再喷入


白胡椒挥发油
0.05
毫升,混匀。



< br>用法:每次取药粉
0.2
克,敷脐,常规法固定。每周换药
1
次。



主治:面肌痉挛。


6.


【处方
2





组成: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
10-15
克纳入 脐内,外以胶布固定,
1

1
换。


7.

主治:面肌痉挛。




近日 ,
家住宝安十区的胡女士向本报救助称,
她患面肌痉挛
4
年多,
经多 方求医都毫无
效果,希望市


民能给她提供治疗这种疾病的偏方。
昨天,
不少市民打电话或发短信来支招,
介绍他们治疗
面肌





挛的方法,
曾先生说,自己有一个治疗面肌痉挛的偏方:取半斤以上的黄鳝鱼的血,加上燕
巢的泥,混


合在一起外涂在面部, 然后配合神灯(一种物理治疗设备)照射。曾先生表示,他曾试




这个偏


方,证实确能收到较好疗效,希望也能帮到胡女士解除病痛。


8.

同时,温先生也表示,他今年也曾患有类似胡女士的病,后来他通过吃草鱼油好 了。温
先生建议胡


女士到菜市场买些草鱼油回来,
每天用草鱼油 炒菜,尽量多吃草鱼油。
在炒菜时,
还可以放
点生姜



进去。

一天
3
次,这样坚持几天,应该会见效。为血不 养筋,寒痰凝聚,用温化寒痰,养
血润筋的办法







天南星
10
克,白僵蚕
15
克,当归
15
克,黄芪
20
克,白附子
10
克,白芍
20
克 ,阿


10
克,红花
15
克,


川乌
5
克,草乌
5
克,全蝎
10
克,




水煎服,






9.

每天用
6~8g
天麻粉服二次即可,
3~5
周痊愈



名医、专家经验方


10
.速溶汤治风寒袭络型(王法昌)




组成:羌活、白芷、防风、荆芥、蝉蜕、僵蚕各
10g
,当归
15g
,川芎< br>10g
,白芍
12g

生地黄、秦艽


、 葛根各
15g
,天麻
10g
,黄芪
60g
,甘草
6 g





主治:
由感受风寒所致的口眼喎斜 、
发热、
恶寒、
肢体酸楚不适、
苔薄白、
脉浮紧等症。




用法:先将上药用凉水浸泡至透,水适量,以超过药为度,武火至沸, 加盖,文火煎煮
20
分钟,取


药汁温服;
3
小 时后再沸,服尽;再加水煎二汁,文火煎
30
分钟,亦分
2
次服。




(汤一新,王瑞祥.临证备要
?
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 方.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58



11.
.匡罢汤治肝阴不足风邪入络型(冯发祥)




组成:生地黄
12g
,白芍
10g
,麦门冬
10g
,石斛
12g
,枣仁
10g
,炙甘草
5g
,石决明
12g
,天麻
10g
,全



5g
,白 附子
10g
,菖蒲
5g
,天竺黄
10g
,茯苓
12 g
,僵蚕
6g





功效:滋阴养肝,祛风化痰,通经活络。




主治:口眼喎斜,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细弱。



方解:本方以清
?
费伯雄

滋生青阳汤

合杨氏家藏方

李正散

化裁而成。方中生地、麦
门冬、石


斛滋阴养液,合白芍、枣仁、炙甘草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肝之功效;全蝎、僵蚕、白附子
祛风 化痰,


为治疗中风面瘫、口眼喎斜良药,故有牵正之名,加石决明、天麻、天竹黄 、菖蒲、茯苓、
以增强平肝


祛风、化痰通络之功能。
诸药合用, 有滋阴养肝,
祛风化痰,通经活络,扶肝匡罢之功效。



< br>加减:阴虚加龟板;气虚加黄芪、党参;肾虚加枣皮、麦门冬。
(柴国剑,李志文,吴
秀 贤.中华


当代名医妙方精华.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3
.< br>186



12.
.通络牵正散治风痰阻络型(郭文显)



< br>组成:白附子
9g
,僵蚕
9g
,全蝎
9g
,钩藤30g
,地龙
15g
,天麻
9g
,红花
15g
,赤

9g





主治:风痰阻络引起之面瘫、颜面麻木、或有面肌抽搐、胸痞不舒、舌苔腻诸症。




方解:白附子辛热,可祛头面游走之风;僵蚕、全蝎、天麻、钩藤能祛风邪,镇惊 悸止
痉挛,升清


降浊,散风化痰;地龙能走窜经络;红花、赤芍能活血通 络。
(汤一新,王瑞祥.临证备要
?
中国当代名


中医秘 验方.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55



13
.牵正散四物汤治风痰阻络(印会河)




组成:白附子
12g
,僵蚕
9g
,全蝎
6g,生地黄
15g
,赤芍
15g
,川芎
9g
,当归
15g

桑枝
50g
,丝瓜络
9g

,鸡血藤
30g





功效:祛风活血。




加减:
面麻痹甚者,
加苏木
9g

并以醋炒香
120g
盛于布袋之中,
乘热熨麻痹之处。
(杨
思澍,严季


澜,王新佩.中国现代名医荟海.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7



14
.唐氏验方治风痰阻络型(唐成德)




组成:钩藤、菊花各
15g
,蝉蜕、僵蚕各
10g
,全蝎
8g
,何首乌、白芍、龙骨、牡蛎

15g
, 鸡血藤、


珍珠母各
20g
,夏枯草、桑寄生各
12g< br>,天竺黄
5g
,胆南星
10g





主治:适用于风痰壅盛引起的口眼喎斜、头重如裹、舌苔白腻、脉滑等症。
(杨思澍 ,
严季澜,王


新佩.中国现代名医荟海.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br>1996

645



15
.孔氏方治风寒痰湿流注型(孔庆玺)



组成:白附子
6g
,天麻
15g
,陈皮
10g
,半夏< br>10g
,茯苓
15g
,全蝎
2
条,蜈蚣
2
条 ,
僵蚕
10g
,川芎
10g

,甘草
3g





主治:风寒痰湿流注于头面经络所致的面神经麻痹。



方解:白附子辛热,
祛风化痰,散寒通络,长于祛头面风痰;僵蚕、全蝎、
蜈蚣、
天麻,
祛风止痉


,通络止痛;川芎理气活血,其气上行,取其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之意;陈皮、半夏
苦辛通降


,通痹开塞,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取其气化则温化,湿去则痰无由而生之意;茯苓、甘草
健脾 渗湿。


全方健脾、理气、通络以治本,祛风化痰、散寒止痉以治标,使邪去正安。
(卢祥之.中国
名医名方.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

11

12





五、单方验方


16
.面神经炎验方
独活
30g
,白芷
30g
,薄荷
30g
。上药共研为细 末,炼蜜为丸,每丸重
3g
,每次一丸,


每日
3
次,口含服。适用于风邪伤络之面神经炎。


17
.蜈蚣朱砂散

蜈蚣
18
条,朱砂
9g
。将上
2
味共为细末,分
18
包,每次
1
包,每日
3
次,每次均以防风
15g

,煎汤送服,小儿量酌减。
6天为一疗程。本方适用于瘀血阻滞,郁久化热之面神经炎。


18
.二麻散

天麻、升麻各
15g
,当归
28g
,细辛
5g
。共研细末,每次
3g
,每日
3
次,分
7
日服完,为一疗程


。该方功能熄风通络,适用于风痰阻络之面神经炎。


19
.蒲氏番蜜膏

番木鳖(即马钱子)
500g
、白蜜适 量。将番木鳖加水
3600ml
,煮沸
20

钟,趁热刮去外


皮,取净仁切片置容器中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成稀糊状,文火煎熬
1 5
分钟,待
温备用。将药


膏涂患处面部,厚约
0

2cm
(口眼部不涂)
,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
1
次,搽药处< br>3

5

发生奇痒,
6

8
< br>天出现皮疹,
9

14
日若疼痛剧烈,则为向愈先兆,即可停药。

20
.防风蜈蚣散

防风
30g
,蜈蚣
2
条。蜈蚣研细末,防风煎汤送服,每日一剂,儿童酌减,
晚饭后服。适


用于风寒阻络型面神经炎。


21.“
三白五虫汤



面瘫





面神经麻痹又称

面瘫



口眼歪斜

,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突然
一侧面

肌瘫痪,眼皮不能闭合,流泪,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 ,额
纹消失,不


能做皱眉、皱额、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动作,鼻唇沟变 浅。患者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外
上方,常露


出白色巩膜。风湿、中耳炎、脑部疾患及风邪侵袭、突受寒凉等均可引发本病。

-西京医院妇科


-西京医院妇科


-西京医院妇科


-西京医院妇科


-西京医院妇科


-西京医院妇科


-西京医院妇科


-西京医院妇科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1: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826.html

中医良方治疗小腿抽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