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完奶打嗝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范文
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参考范文
1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小学生 龋齿状况
,
探讨导致小学生龋齿的影
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
为指导小学 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
,
培养学生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
提高 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方法对幼幼小学的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共调查
410
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
81
人,患龋率为
19.76%
。
14.63%
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
有
56.34%
,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
86.83%
。
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前言
有资料表明,乳牙龋 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
再次是中学;
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
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
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
患 病率都不低。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所以我们
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br>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天心区幼幼小学的
410
名
6~13
岁小学生,其中
男生
2 01
名,女生
209
名。
1.2
调查方法和内 容:
组内成员在见习的三天
(20xx
年
11
月
9
号
至
11
号
)
中将
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
问卷的内容包括儿
1
童的一般情况
(
包括性别、年龄
)
、口腔卫生习惯
(
刷牙 次数
)
、牙齿状
况(龋齿数)等。
2
、结果
结果
1
:
2.1
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
2.2
龋患率与性别、年 龄的关系
:
小学生总患龋率为
19.76%
,患
病率较高。
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
,
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
6~7
岁。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
是随年龄的 增长而降低。
2.3
饮食行为
:60
人(
14 .63%
)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
252
人(
61.46%
)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
98
人(
23.90%
)的
小学生 不会在睡前吃零食。
2.4
口腔健康行为
:
坚持早晚刷 牙的学生有
231
人(
56.34%
)
,只
在早上或晚上刷 牙的学生有
160
人
(39.02%)
,
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
356
人(
86.83%
)
。
334
名(< br>81.46%
)儿童在
4
岁前(包括
4
岁)
开始刷牙 ,
76
名
(
18.54%
)
儿童在
5~6
岁时开始刷牙。
169
名
(
41.22%
)
小学生表示他( 她)们的父母会经常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
178
名(
43.41%
)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偶尔提醒他(她)
们记得每天刷牙,
53
名(
12.93%
)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不
会提醒。
2. 5
口腔健康知识
:296
名
(
72.20%
)
小学 生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
2
的教育。
结果
2:
2.6
刷牙与龋病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刷牙与患龋率有着重要
关系。
龋齿
(
龋病
,
俗称虫牙、蛀牙
)
是指牙齿组织逐渐 毁坏崩解形成缺
损的一种疾病。
当食物残留在牙面或牙缝隙中
,
经过细菌的发 酵作用
,
产生酸
,
牙齿的表层因受酸的腐蚀而变软、变色,以致缺损而形成龋
洞,或因牙表层中含氟量。低而发生龋齿。它的发病率较高
,
尤其是
儿童发病 率更高
,
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
,
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冠心病、
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
患了龋齿,在吃食物时 受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感到疼痛,同时会
影响食欲和食物消化,还会引发牙髓炎等疾病。因此,预防 龋齿非常
重要。
目前认为
,
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
主要是细 菌、
宿主和饮食三大
因素相互作用致病。
(1)
细菌因 素
:
主要是变形链球菌
,
另有嗜乳酸杆菌、
产酸链球菌、
葡 萄球菌等。
(2)
食物因素
:
食物的化学性作用
,
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内经
细菌发酵作用产生酸
,
往往引起龋齿发生。
食过多的糖
,
而缺少钙、
磷、
维生素
A
、
D
、
B
等皆可引起龋病发病率增高。
(3)
宿 主牙齿和唾液因素
:
牙齿本身的窝沟、牙釉质发育不良
;
含
氟量低易 患龋齿
;
牙齿排列拥挤、
错位、
阻生等容易滞留食物
,
引起 细
菌生长繁殖也是龋齿发生的条件
;
唾液缺少
,
口干症等常可发生猛 性
3
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 br>幼幼小学的学生龋齿患病率为
19.76%
,患病
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长沙属 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
小学生所处的环
境较优越
,
食物结构精细化、
高糖化
,
降低了食物咀嚼时对牙齿的清洁
作用
,
为口腔致病 菌提供了条件
,
龋病发病率较高。结果显示
,
小学生
龋齿患病率随年 龄升高而龋齿患病率明显降低的趋势
,
其原因:一方
面低年段小学生处于乳恒牙交替期 、乳龋仍然很多
;
其次低年段小学
生缺乏口腔卫生知识
,
难于掌握正 确的刷牙方法
;
第三
,
低年段小学生
更喜欢吃零食、且偏食也更为严 重。
龋病最好发于磨牙
,
特别是下领第一、二磨牙,
其次为上颌第一、
二磨牙
,
再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倾侧切牙。临床上 根据龋病所在牙
部位的深浅
,
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浅龋的龋坏部位只位于牙齿的< br>表层
,
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呈棕色、
灰黑色斑点。
中龋
:< br>临床上可见
牙齿已形成较深的龋洞
,
病人有时对冷、
热、
甜、
酸等刺激较为敏感。
深龋
:
当牙齿破坏
,
龋洞较大。病人对 冷、焦、甜、酸等刺激感到明显
的疼痛。
此外
,
临床上又根据龋病的发展速度
,
又有将龋病分为三种类
型即慢性龋、急性龋
(
猛性龋
)< br>和静止性龋。
因此我们应根据龋齿形成的特点和好发部位
,
大力对小学生中积
极开展健康教育
,
让他们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
,
自觉主动的参与防龋
工作
,
同时敦促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
掌握正确的刷牙
方法
,
使用保健牙刷
,
坚持每天刷牙< br>,
并注意平衡营养和体育锻炼
,
定
期进行口腔检查
,
尽量做到早期发现龋齿
,
及时治疗。
具体方法建议如
4
-婴儿吃完奶打嗝
-婴儿吃完奶打嗝
-婴儿吃完奶打嗝
-婴儿吃完奶打嗝
-婴儿吃完奶打嗝
-婴儿吃完奶打嗝
-婴儿吃完奶打嗝
-婴儿吃完奶打嗝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20: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346.html
-
上一篇:3~6岁幼儿发展指南(4~5岁)
下一篇:培养-4岁幼儿正常作息时间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