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大-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通过对小儿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测量,判断小儿
体格生长水平。
二、适应证
需进行生长发育测量的小儿。
三、禁忌证
无。
四、操作前准备
1.
向患儿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
2.
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等。
五、操作步骤
1.
体重测量
1)
3
岁以下小儿测量:
10kg
以下的小婴儿先进行环境准备,
使室温保
持在
22-24
摄氏度
。
测体重之前注意体重计调零,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
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 住臀部
,
放于体重秤上进行测量。小婴儿
最好采用载重
10
—
15kg
盘式杠杆秤或盘式电子秤测量,准确读数至
10g
。
1-3
岁幼儿亦可采用载重
50kg
体重计蹲位测量,
准确读数至
50g
。
需注意让小儿蹲于秤台中央。
2)
3
岁以上小儿测量:
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
脱去衣
裤鞋袜后进行。平时以 进食后
2
小时称量为佳。
3
—
7
岁儿童用载重
50kg
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
;
7
岁以上用载重
100kg
体重计
测量,准确读数至
100g
。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
下垂。
3)
体温低或病重的患儿:可先将衣服、纸尿裤和小毛毯称重后,给
患儿穿上后再测量。注意:体重 计调零。
2.
身长(高)测量
注意:需
2
人配合操作。
1)
卧位测量
(
3
岁以下)
(
图
57-1
)
:
一手托住小 儿的头部,
一手托住
臀部,将小儿仰卧
位放在量床底板中线上。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 正,
头顶接触头板。
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
左手按住双膝,
使双 腿伸直并拢,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
然后读刻度,
注意使量
床两侧读数一致。
误差不超过
0.1cm
。
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侧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2)
立位测量(
3
岁以上)
:先检查身高计是 否放置平稳,滑侧板与
立柱之间是否成直角
。
3
岁以上小儿站于 身高计的底板上,要求小儿立正姿势,两
眼正视前方,两侧耳廓上缘连线及眼眶下缘连线呈水平位,胸< br>稍挺,
腹微收,
两臂自然下垂,
手指并拢,
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
600
,背靠身高计的立柱,使两足后跟、臀部及两肩胛角几点
同时都接触立柱, 头部保持正直位置。测量者轻轻滑动滑侧板
直至与小儿头顶接触,读数前应再次观察被测量者姿势是否保 持
正确,待符合要求后再读取滑侧板呈水平位时其底而立柱上的数
字,记录至小数点后一
位
,
误
差
不
超
过
。
3.
坐高测量
1)
3
岁以下小儿 ,
取仰卧位测量,
由助手固定小儿头部及
身体,
使其头顶贴于测最板顶端,< br>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左手
提起小儿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
大腿与底板垂直,< br>骶骨紧贴底板,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臀部,精确至
。头顶到坐
骨结节的长度,称顶臀长。
2)
3
岁以上小儿,取坐位,两大腿伸直并拢,与躯干成直
角,令小儿挺身坐直,双眼平视前方,臀部紧靠立 柱,双肩
自然下垂,
双脚平放地而上,足尖向前。移动头顶板与头
顶接触,精确至
0.1cm
。
注意:坐凳高度,如脚悬空,可在脚下填充木板,使
大腿的伸直面与地面平行。
某些疾病时身体各部分比
例失常,此时需要分开测量上部量及下部量以进行比
较。
4
.上、下部量
1)
上、下部量:上部量是指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距离;下部
量是指自耻骨联合上缘至
足底距离。
2)
取仰卧位或立位,用软尺或硬尺测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
底的垂直距离,为下部量,
精确至
0.1
cm
。身长/高减去下
部量即为上部量。
0
—
3
岁婴幼儿取仰卧位测量,
3
岁以上儿
童取立位测量,要求同身长/高测量。
5.
头围测量
被测者取立位或坐位,
测量者位于被测者前方或一侧,
用 拇
指将软尺零点同定于一侧眉
弓
上
缘
处
,
软
尺
经
过
耳
上
方
,
经
枕
骨
结
,
最
最
高
点
,
两
侧
对
称
,
从
另
一
侧
眉
弓
上
缘
回
至
零
点
,
读数。误差不
超过
0.1 cm
。
注意: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注意软尺不要打折。
6.
胸围测量
沈阳医大-
沈阳医大-
沈阳医大-
沈阳医大-
沈阳医大-
沈阳医大-
沈阳医大-
沈阳医大-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9: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588.html
-
上一篇:婴儿生长发育评估表(育婴师必备)
下一篇:儿童发育指标(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