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2020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完整版含答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0 04:07

肾结石疼痛-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大小便失禁治疗)
2020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
(
完整版含答案
)



2020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
(
完全版含答案
)1

A
型题:
1

8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A

B

C
D4
个选
项中,请选出
1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医家是
( )




A
、张从正
B
、李杲
C
、朱丹溪
D
、刘完素



2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
( )




A
、阴阳互藏
B
、阴阳消长
C
、阴阳平衡
D
、阴阳交感



3
、“益火补土”法适用于
( )




A
、肾阳虚损证
B
、心肾阳虚证
C
、心脾两虚证
D
、脾胃阳
虚证



4

5
脏化
5
液,心在液为
( )




A
、泪
B
、唾
C
、汗
D
、涎



5
、肺主
1
身之气基于
( )




A
、肺的肃降功能
B
、肺的呼吸功能
C
、肺的百脉功能
D

肺的宣发功能



6
、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是
( )




A
、宗气
B
、营气
C
、卫气
D
、元气



7
、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
( )




A
、经络
B
、腠理
C

3

D
、脉道



8
、散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为
( )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
太阴肺经



9
、劳力过度对身体的主要侵害是
( )




A
、伤神
B
、耗血
C
、伤精
D
、耗气



10

《素问·5
脏生成篇》中“皮槁而毛拔”的缘由是
( )




A
、多食苦
B
、多食甘
C
、多食辛
D
、多食咸



11
、脏腑气滞多见于
( )




A
、肺、肝、脾、胃
B
、肺、肾、肝、胆
C
、心、肾、肝、

D
、心、肝、脾、胃



12

《伤寒论》中“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其病
机是
( )




A
、津亏气耗
B
、津随气脱
C
、气随其脱
D
、津伤液脱



1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
( )




A
、阴中求阳
B
、阳病治阴
C
、阴病治阳
D
、阳中求阴



14
、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
( )




A
、养性调神
B
、护肾保精
C
、体格锻炼
D
、顺应自然



15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尿时感觉异常的是
( )




A
、尿后余沥不尽
B
、遗尿
C
、小便失禁
D
、癃闭



16
、症见少卧不饥,哭笑无常,骂詈不避亲疏者,其病机属

( )




A
、气郁化火,痰火扰神
B
、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C
、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D
、痰气郁结,蒙蔽心神



17
、以下各项中,皆属于面色黄主病的是
( )




A
、肾虚水泛证,脾虚湿阻证
B
、寒湿困脾证,寒滞肝脉证



C
、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
D
、气血两虚证,阳气暴脱证



18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嗳气常见缘由的是
( )




A
、食滞胃肠
B
、胃气衰落
C
、肝气犯胃
D
、寒邪客胃



19
、发热以下午
3
⑸时为重,伴腹满硬痛、大便秘结者,多见于
( )




A
、阳明病
B
、疟疾
C
、湿温
D
、少阳病



20
、以下各组脉象中,脉形相反的是
( )




A
、濡脉与弱脉
B
、洪脉与细脉
C
、芤脉与革脉
D
、实脉与
虚脉



21
、症见头痛如劈,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属于
( )




A
、肝阳上亢证
B
、肝火上炎证
C
、肝阴虚证
D
、肝胆湿热




22
、患者小腹冷痛
.
经色紫暗,舌质淡紫,脉沉涩, 其诊断

( )




A
、寒凝血瘀证
B
、痰凝血瘀证
C
、气虚血瘀证
D
、气滞血
瘀证



23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肝阳化风证临床表现的是
( )




A
、眩晕欲仆,步履不稳
B
、颈项强直,
4
肢抽搐



C
、口舌倾斜,半身不遂
D
、手足麻痹,语言謇涩



24
、肝血虚证与血汗虚证均有的临床表现是
( )




A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B
、肢体麻痹,手足震颤



C
、头晕眼花,面色淡白
D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



25
、膀胱湿热证与小肠实热证都可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 )




A
、小便赤涩,尿道灼痛
B
、小腹胀满,发热腰痛



C
、口舌生疮,溃烂灼痛
D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6
、患者胆怯惊慌,失眠多梦,胸胁胀闷,
,
眩晕呕恶,苔黄腻,脉弦滑,其诊断是
( )




A
、心肾不交证
B
、胆郁痰扰证
C
、肝胆湿热证
D
、痰火扰
神证



27

6
经病的传变中,由太阳传入少阴者,称为
( )




A
、直中
B
、传经
C
、并病
D
、合病



28
、患者心 悸怔忡,头晕忘记,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
萎黄,舌淡脉弱,其诊断是
( )




A
、心肺气虚证
B
、心脾两虚证
C
、心肾阴虚证
D
、脾肺气
虚证



29
、延胡索醋制的目的是
( )




A
、改变性能
B
、增强药效
C
、便于调解
D
、便于制剂



30
、升麻具有而柴胡不具有的功效是
( )




A
、祛风解表
B
、升阳举陷
C
、淸热解毒
D
、疏肝解郁



31
、医治热毒血痢,宜选用的药物是
( )




A
、银花炭
B
、贯众炭
C
、荆芥炭
D
、盐黄柏



32
、具有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功效的药物是
( )




A
、姜黄
B
、栀子
C
、水蛭
D
、大黄



33
、以下选项中,性味辛苦温、有毒的药物是
( )




A
、香加皮
B
、甘遂
C
、朱砂
D
、白果



34
、以下选项中,属于莱菔子主治病症的是
( )




A
、小儿疳积,面黄肌瘦
B
、肝气不疏,

乳房胀痛



C
、咳喘痰多,胸闷食少
D
、气郁痰结,

瘰疬瘿瘤



35
、具有杀虫消积功效的药物是
( )




A
、鹤草芽
B
、南瓜子
C
、苦楝皮
D
、雷丸



36
、罗布麻叶的功效是
( )




A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B
、平抑肝阳,淸热利尿



C
、平抑肝阳,淸肝明目
D
、平抑肝阳,疏肝解郁



37
、既可用治目赤肿痛,又可用治喉痹口疮的药物是
( )




A
、麝香
B
、蟾酥
C
、冰片
D
、炉甘石



38
、既能补肾益肺,又能止血化痰的药物是
( )




A
、蛤蚧
B
、冬虫夏草
C
、紫河车
D
、核桃仁



39
、桑螵蛸、海螵蛸均具有的功效是
( )




A
、补肾助阳
B
、除湿止带
C
、收敛止血
D
、固精止遗



40
、功能补脾而不燥,养胃而不湿,润肺而不寒凉,养血而
不滋腻的药是
( )




A
、西洋参
B
、太子参
C
、党参
D
、沙参



41
、以下药物中,医治湿热黄疸宜选用的是
( )




A
、土荆皮
B
、蛇床子
C
、瓜蒂
D
、大蒜



42
、与热茶同服可致呃逆、腹泻的药物是
( )




A
、使君子
B
、苦楝皮
C
、鹤草芽
D
、雷丸



43
、小青龙汤中“温肺化饮”的药物组合是
( )




A
、桂枝、麻黄
B
、桂枝、芍药
C
、干姜、细辛
D
、干姜、
5
味子



44
、以下关于
10
枣汤服用方法的叙述中,不符合《伤寒论》
原方 用法要求的是
( )




A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分别捣为散
B
、体质强健者

1
钱匕,瘦弱者服半钱匕



C
、用
10
枚大枣煎汤,纳药末,临卧冷服
D
、得快下利后,
糜粥自养



4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伤寒论》
4
逆散原方加减法的是
( )




A
、咳者,加苦杏仁
B
、悸者,加桂枝



C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D
、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46
、泻白散证发热的特点是
( )




A
、入暮渐热
B
、皮肤蒸热
C
、日晡潮热
D
、夜热早凉



47
、以下方剂中,组成药物含有黄连、知母的是
( )




A
、青蒿鳖甲汤
B
、清暑益气汤
C
、连朴饮
D
、玉女煎



48
、当归
4
逆汤的功用是
( )




A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C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D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49
、以下方剂中,柴胡用量宜小的是
( )




A

4
逆散
B
、逍遥散
C
、补中益气汤
D
、小柴胡汤



50
、以下方剂中,组成药物不含有川芎的是
( )




A
、血府逐瘀汤
B
、复元活血汤
C
、温经汤
D
、补阳还
5




51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 )




A
、地黄饮子
B

1
贯煎
C
、百合固金汤
D
、炙甘草汤



52
、木香槟榔丸较枳实导滞丸更强的功用是
( )




A
、泻热逐邪
B
、导滞化湿
C
、行气除满
D
、行气攻下



53
、透脓散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 )




A
、桔梗
B
、白芷
C
、皂角刺
D
、赤芍



54
、患者大失血后,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质淡,脉大无
力,治宜选用
( )




A
、白虎加人参汤
B
、归脾汤
C

4
物汤
D
、当归补血汤



55
、患者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脉浮
数,治宜选用
( )




A
、银翘散
B
、加味香苏散
C
、桂苓甘露饮
D
、新加香薷饮



56
、患者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忘记,口舌生疮,舌边
少 苔,脉细数,治宜选用
( )




A
、安神丸
B
、天王补心丹
C
、酸枣仁汤
D
、珍珠母丸



57
、患者恶寒发热,鼻塞喷嚏,咳嗽 咽痒,口淡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紧,治宜选用
( )




A
、香苏散
B
、荆防败毒散
C
、葱豉桔梗汤
D
、羌活胜湿汤



58、患者干咳,痰少质黏,口干咽燥,盗汗,舌边少苔,脉
细数,治宜选用
( )




A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B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C
、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D
、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59

肺胀患者,
喘息敛气,
咳嗽痰多,
胸脘满 闷,
畏风易汗,
疲倦乏力,苔薄腻,脉滑,治宜选用
( )




A
、宣肺化痰,降逆平喘
B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C
、化痰降气,健脾益肾
D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60
、患者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
肢冷,舌淡苔 白,脉弱,治宜选用
( )




A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B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




C
、右归饮合生脉饮
D
、桃仁红花煎合归脾汤



61
、患者脘腹痞闷,喧闹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
若纳少,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治宜选用
( )




A
、清热化湿,和胃舒肝
B
、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C
、清肝泄热,和胃消痞
D
、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62
、痫病与狂病都可见到的证候是
( )




A
、心脾两虚证
B
、火盛伤阴证
C
、痰火上扰证
D
、风痰闭
阻证证



63
、胸痹的基本病机是
( )




A
、寒邪呆滞
B
、气机郁滞
C
、心气不足
D
、心脉痹阻



64
、患者饮食难下,胸膈疼痛,肌肤 干燥,形体消瘦,舌质
紫暗,脉弱,治宜选用
( )




A
、凉膈散
B
、鳖甲煎丸
C
、通幽汤
D
、膈下逐淤汤



65
、颤证早期的主要治法是
( )




A
、滋肾、养肝、息风
B
、益气、养血、祛风



C
、清热、化痰、祛风
D
、疏肝、健脾、化痰



66
、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病名的医籍是
( )




A

《诸病源候论》
B

《仁斋直指方》
C

《类证治裁》
D

《医学源流论》



67
、肺痈早期,风热侵犯肺卫,其治法是
( )




A
、养阴益气
B
、排脓解毒
C
、化瘀消痈
D
、清肺散邪



68
、冷哮证发作期,医治应首选的方剂是
( )




A
、射干麻黄汤
B
、越婢加半夏汤
C
、定喘汤
D
、厚朴麻黄




69

神思恍忽,
心悸易惊,
善悲欲哭。
肢体困乏,
饮食锐减,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其治法是
( )




A
、健脾解郁,化痰醒神
B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C
、补脾和胃,安神定志
D
、镇肝宁心,化痰安神



70
、痰浊闭阻而至胸痹,其治法是
( )




A
、祛痰降逆,理气宣痹
B
、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C
、豁痰理气,化瘀通络
D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71
、痫病痰火壅实,大便干结者,可选用
( )




A
、黄连温胆汤
B
、龙胆泻肝汤
C
、涤痰汤
D
、竹沥达痰丸



72

8
会穴中,脏会所在的经脉是
( )




A
、脾经
B
、肝经
C
、胃经
D
、任脉



73
、“以痛为腧”指的穴位是
( )




A
、腧穴
B

5
输穴
C
、奇穴
D
、阿是穴



74
、仅作为取穴定位标志的腧穴是
( )




A
、乳中
B
、神阙
C
、膻中
D
、攒竹



75
、患者耳鸣耳聋,伴随头胀,口苦咽干 ,烦躁善怒,舌红
苔薄黄,脉弦。治宜选用的腧穴是
( )




A
、耳门、翳风、鱼际、合谷
B
、听宫、翳风、中渚、侠溪



C
、听会、翳风、外关、列缺
D
、听宫、耳门、太溪、照海



76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位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重
点的腧穴是
( )




A
、曲泽
B
、曲池
C
、小海
D
、少海



77
、耳门、听宫、听会从上到下的归经顺序是
( )




A
、小肠经、胆经、
3
焦经
B
、胆经、
3
焦经、小肠经



C

3
焦经、胆经、小肠经
D

3
焦经、小肠经、胆经



78
、医治呕吐取足
3
里、公孙,其配穴方法是
( )




A
、同名经配穴
B
、表里经配穴
C
、上下配穴
D
、前后配穴



79
、患者胃脘胀痛拒按,伴嗳腐吞酸、大便不爽,苔厚腻,
脉滑。根据子 母补泻法,医治宜选的穴位是
( )




A
、解溪
B
、内庭
C
、陷谷
D
、厉兑



80
、目赤肿痛的毫针刺法宜选用
( )




A
、先泻后补法
B
、泻法
C
、补法
D
、平补平泻法



2

B
型题:81

1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A

B

C

D
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 选项
.
请从当选择
1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肾结石疼痛-


肾结石疼痛-


肾结石疼痛-


肾结石疼痛-


肾结石疼痛-


肾结石疼痛-


肾结石疼痛-


肾结石疼痛-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4: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305.html

2020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完整版含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