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奇经八脉示意图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0 04:07

c反应蛋白偏高-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肝硬化腹水传染吗)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
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

阳维
脉共

8
条。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
< br>脉
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

于足
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

内侧及
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七经 八脉

奇经八脉的
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 脉联系起来,

起到统摄有
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 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犹
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

督脉

?

任脉

?

冲脉

?

带脉

?

阳维脉

?

阴维脉

?

阳蹻脉

?

阴蹻脉

督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
总督 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

经气
血的作用,故称为< br>“
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

出会阴,
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
头部正中
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
(
见图
)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

俞、腰阳关、命
门、悬枢、 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

门、风府、脑户、
强 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28
穴。

本经穴,
1


1
穴,计

28
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

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

之病
症。

本经穴位: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1)

长强

DU1 Chá
ng qiá
ng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


疼痛。

[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
(
湿热下注型
)
;配精官、二白、百会
(

)
治脱
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

0.5

1
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

腰俞

DU2 Yāo shū
[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配膀胱俞
(

)
、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


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

0.5

1
寸;可灸。

(3)

腰阳关

DU3 Yāo yáng guā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4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


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配伍] 补腰阳
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

承山、飞扬治坐
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直刺

0.5

1
寸;可灸。

(4)

命门

DU4 Mì
ng mé
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


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


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
< br>等
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

配关
元、肾俞、神阙(艾灸)

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

穴、委
中、腰 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

(艾

灸)

;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

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

0.5

1
寸;可灸。


5


悬枢

DU5 Xuán shū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1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
棘间韧 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

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配伍]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
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

[刺灸法]直刺

0.5

1
寸;可灸。


6


脊中

DU6 Jì zhō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11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
棘间韧 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

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

[配 伍]配足
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

治癫痫;配肾
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

0.5

1
寸。


7


中枢

DU7 Zhōng shū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10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
棘间韧 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

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配伍]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
溪治腰脊痛。

[刺灸法]斜刺

0.5

1
寸;可灸。
(8)

筋缩

DU8 Jīn suò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9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


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配伍]配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痫;配水道治脊强。

[刺灸
法]斜刺

0.5

1
寸;可灸。

(9)

至阳

DU9 Zhì

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7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


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配伍]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


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斜刺

0.5

1
寸;可灸。

(10)

灵台

DU10 Lí
ng tá
i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6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


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配伍]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配合谷
(
泻法
)
、委中
(
放血
)
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

胸胁
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

0.5

1
寸;可灸。

(11)

神道

DU11 Shé
n dà
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5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 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


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 br>[配
伍]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悸;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

痫症;配
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

[刺灸法]斜刺

0.5

1
寸;可灸。

(12)

身柱

DU12 Shēn zhù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3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

有第
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配伍]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


谷、委中
(
泻法
)
治疔毒。

[刺灸法]斜刺

0.5

1
寸;可灸。

(13)

陶道

DU13 Tá
o dà
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

1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

有第
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

弓反
张。

[配伍]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


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刺灸法]斜刺

0.5

1
寸;可灸。

(14)

大椎

DU14 Dà zhuī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

八颈

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

风,
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 配伍]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
(
双膈

俞、
双胆俞
)
;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

配大椎、
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刺灸法]斜刺

0.5

1
寸;可灸。

(15)

哑门

DU15 Yǎ mén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第1颈椎下。
< br>[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
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

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

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
(
或中渚
)
、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

强不
语、暴喑、咽喉炎; 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

语、不
省人事;配 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

百会、风
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

1
寸。

(16)

风府

DU16 Fēng fǔ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

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

目痛,鼻衄。

[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


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

1
寸。针尖不

可向
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17)

脑户

DU17 Nǎo hù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风府上
1.5
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
在左右枕骨肌之间;
有左右 枕动、
静脉分支,
深层常有导血管;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配伍]
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平刺

0.5

0.8
寸;可灸。

(18)

强间

DU18 Qiáng jiān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4

(
脑户上

1.5

)


[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

[刺灸法]平刺

0.5

0.8
寸;可灸。

(19)

后顶

DU19 Hòu dǐng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5.5

(
脑户上

3

)


[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配百会、合谷治头顶剧痛;配外丘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颔厌治风眩;配率

谷、
太阳治偏头痛;配风池治脱发。

[刺灸法]平刺

0.5

0.8
寸;可灸。

(20)

百会

DU20 Bǎi huì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

神经
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

肛,
痔疾,阴挺,泄泻。

[配伍]
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 br>配百会、
长强、
大肠俞治小儿脱肛;
配百会、
人中、

合谷、
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

神门埋揿针

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

脑血 管痉挛、偏
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

配百会、肾俞
(
回旋

)
主治炎症。

[刺灸法]平刺

0.5

0.8
寸;可灸。

(21)

前顶

DU21 Qián dǐ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3.6

(
百会前
0.5
)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
浅动、静脉吻合网 ;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

处。

[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配伍]配前顶 、后顶、
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

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刺灸法]平刺

0.3

0.5
寸;可灸。

(22)

囟会

DU22 Xì
ng huì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2

(
百会前
3

)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配
伍]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配头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

列缺、
迎香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
痫;配血
海、支沟治血虚头晕。



刺灸法



平刺

0.3


0.5
寸,小儿禁刺;可灸。

(23)

上星

DU23 Shàng xī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
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

证,小
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
< br>出
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平刺

0.5

0.8
寸;可灸。

(24)

神庭

DU24 Shé
n tí
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 ,眩晕,
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配 伍]配行间治目泪
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

痛、喘渴、目不可视;配
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刺灸法]平刺

0.3

0.5
寸;可灸。

(25)

素髎

DU25 Sù
liá
o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解剖]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 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
(
眼神经分支
)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配伍]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合谷治鼻渊。

[刺灸法]向上斜刺

0.3

0.5
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6)

水沟

DU26 Shuǐ gōu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
1/3
与中
1/3
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 昏迷,晕
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

紧闭,黄疸,消渴,
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

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
(
泻法
)
治急性腰扭伤;配

三阴
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

0.3

0.5
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7)

兑端

DU27 Duì duān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配伍]配本神治癫痫呕沫;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止齿龋痛。

[刺灸法]斜刺

0.2

0.3
寸;不灸。

(28)

龈交

DU28 Yín jiāo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解剖]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

狂,
项强。

[配伍]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治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

[刺
灸法]向上斜刺

0.2

0.3
寸;不灸

任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任脉
,< br>“
奇经八脉

之一,



字,有担任,任 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

的前正
中在线,

手 、足三阴脉之海

。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

会 阴之间,
上则交于唇。
上至毛际曲骨端,
内行腹内入胞中,
是为
“< br>经络之海


任脉为血海,

又与胃脉相会,
同时任 脉、
督脉、
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
而任脉走腹部,
督脉走背部,
冲脉

并少阴,
分布于胸中。
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
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

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

麻庳、疝气。


本经穴
1

1
穴,计< br>24
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

统、
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1


会阴

RN1 Huì y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
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

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

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
< br>热
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

治便
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

0.5

1
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2


曲骨

RN2 Qū 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
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经。

[配伍]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
< br>次
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

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 痛

经。

[刺灸法]直刺

0.5

1
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


3


中极

RN3 Zhōng jí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4
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
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 下动、静脉分支;布

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

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配伍]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萎、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
< br>崩
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

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 透


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 治尿潴留

(老
年人气虚)。

[刺灸法]直刺

0.5

1
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4


关元

RN4 Guān yuá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


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

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

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配伍]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
< br>大
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

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

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刺灸法]直刺

0.5

1
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5


石门

RN5 Shí

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2
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

十一
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

崩漏,
产后恶露不止。

[配伍]配阴陵泉、关元、阴交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三阴交治遗
< br>尿;
配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三阴交、

带脉穴治

c反应蛋白偏高-


c反应蛋白偏高-


c反应蛋白偏高-


c反应蛋白偏高-


c反应蛋白偏高-


c反应蛋白偏高-


c反应蛋白偏高-


c反应蛋白偏高-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4: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304.html

奇经八脉示意图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