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村-
青春期心理
(2008-09-23 00:19:52)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
因
为身 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
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
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
青春 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
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常见的就是逆反心理(青春期心理断乳)。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
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 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
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
静观他们的表演,
适当的时候给 予肯
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
、青春期的情绪特点:青春 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
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
时 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
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 时,千万要冷静,否
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2
、青春期 的人际交往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
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 投的同
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
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 惜,
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
而
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
只是发 生得太快,
家长没有心理
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
离家庭去投奔同学。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
比较注意自己形象,
特别是异 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也尝试与异
性交往,
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
一方面渴望接近对
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
羞答答,反 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
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 赏。但是,
由于表现的别样,
成为同学们的谈资,
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
为 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
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 和生活的为数不少。
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3
、青 春期的情感特点: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
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 学家和领袖
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
爱整个全人类;也就 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
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 五
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
人有私心杂念,
他们 就会嗤之以鼻,
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
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 害。
4
、青春期的思维特点:思维是人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初 中
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
他们对一般的问题,
能够透过现象进
行概括和总 结;
到了高中阶段,
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
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 、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
合、
分析、
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
所 以,
在此阶段,
他们好辩论,
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 呈现出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
遇挫折。
总之,
青春期的心理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
他们充满热情和抱负,
但又富于理想主义,
对现实缺乏了解。
由于抱负和理想,
使他们 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但是,现实又很容易让他们心灰意
冷,甚至忧心重重。
青春期的少年就是在这种矛盾和苦涩中渡过,
家庭是他们的
避风港,
如果家长善解人意,
通情达理,
给予关怀和支持,
那么,
青春期可以顺利通 过;相反,家庭支离破碎,父母人心向背,莫
视无睹,
而少年的心理异常脆弱,
在得不 到有利的支持和帮助下,
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团伙引诱,而误入歧途。
二、矛盾的青春期心理
1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 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
由
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
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 不愿受父母
过多的照顾或干预,
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
对一些事物是
非 曲直的判断,
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
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
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 、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
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 br>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
途径或帮助,
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
立,父母的权威 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 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
---
认为自己
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 维认识、社会
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
人,尊重他、理解 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
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 、蠢
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 人,
特别是与异性、
与父母平等交
往,
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 灵来相待。
但由于每
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
只 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
愿被他人所知道,
于是就形成既想 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
的矛盾心理。
4
、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 育和成熟,
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
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 自
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
的约束、
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
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 性、
成人感出现的同时,
自觉性和
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
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
力尽义务,
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 较好地
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
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总之,
青春期的心理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他们充满热情和抱负,但又富于 理想
主义,对现实缺乏了解,由于抱负和理想,使他们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但是,现实又很容
易让他们心灰意冷,甚至忧心重重。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 ,
是一个自然过程。
父母要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
多与孩子交流感
情,
了解他的心理,
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
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⑴逆反心理
⑵人际交往障碍
⑶考试紧张综合征
⑷自卑感
⑸妒忌心理
⑹忧郁情绪
⑺攻击行为
⑻网络成瘾
⑼误入不良团伙
⑽偷盗癖
⑾逃学
⑿自杀行为
三、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
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
心理发展的
必然结果,
是青 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如
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 和的心态,用积
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
己也是始科不及、
难以控制的,< br>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
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 为就大呼
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
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 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
渴
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
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
改变居高临下、
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
探讨式的双向教育。
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 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
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
90
%以上的
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
而是找朋友倾诉。
那
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
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
谐的母子关系。
四、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七大体现
青春期 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在生理、
心理上有许多
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 ,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
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与别人相似
。
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
到太阳或星星,都 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
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
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
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br>
与年龄相符
。
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 br>各种年
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
沛,活跃好动。而 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
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善于与人相处
。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
都是社会的一个成
员。一个人不 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
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 富群体生
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乐观进取
。 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
都积极进取,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
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
多愁 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
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
。
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
但
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
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
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
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 然,对考试失败
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面对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
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 。相反,心理不健
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
顾村-
顾村-
顾村-
顾村-
顾村-
顾村-
顾村-
顾村-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21: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069.html
-
上一篇:《女刊》推荐的各种减肥美容法
下一篇:【心理百科】8.青春期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