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对朋友都有过做身体全面检查的经历,
但是对于体检报告上面的一些生化指标所反映的身体各项指标并不了解,
唯一确定的就是数字偏高还是偏低,
本文将作出分享!
想请 各位注意
的是:下面的指标是针对人的喔!
一、总胆红素
T-BIL
2.0
-
20.0cmol
/
2
1
、增高见于
(
1
)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 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
2
)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
3
)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
、减低无临床意义
二、直接胆红素
D-BIL
0.0-6.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三、间接胆红素
IBIL
1.7-13.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
先天性黄疽、< br>肝细胞性
(肝炎)
或混合性黄疽,
也于见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
、三者 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
肝癌等。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 头癌等。
3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 、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
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0-40u
/
L
增高:
1
、肝胆疾病
:
传染性肝炎、肝癌、肝 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
胆囊炎。
2
、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
、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
、其他:
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
ALT
活性升高,
如氨丙嗪、
异烟肼 、
水杨酸制剂、
乙醇、
铅、
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0-37u/L
增高:
1
、肝脏疾患
:
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
、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3
、心脏疾患: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4
、一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总蛋白
TP
60.0-80.0g
/
L
1
、增高
(
1
)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泻、呕吐等)
。
(
2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
3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
2
、减少:
(
1
)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
:
如肾病综合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溃疡性结
肠炎、烧伤、失血等。
(
2
)蛋白合成障碍
:
如肝细胞病症、肝功能受损等。
(
3
)水钠潴引起的血浆被稀释。
七、白蛋白
ALB 38-51g
/
L
1
、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的血液浓缩。
2
、血清白重的减少的临床意义与总量的降低的原因大致相同。
八、球蛋白
1
、增高
(1)
、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
、肝硬化。
(3)
、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
、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
、降低
1
、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
3
岁以内的婴幼儿。
2
、低
Y
-
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
Y
-
球蛋白 血症。
3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 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九、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A/G
比值<
1
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动态观察
A/G
比值
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 估计预后,
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
A/G
比值下降,
A/G
比 值持续
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十、总胆汗酸
TBA
0-20umol
/
L
反 映肝实质性损伤,
尤其在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乙醇性肝损伤和肝硬化时有较灵 敏
的改变,
是肝病实验室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早期即有血 清
TBA
增高,共变化早于胆红素。
正常人肝脏合成的胆汁酸有胆酸(CA)
、鹅脱氧胆酸
(CDCA)
和代谢中产生的脱氧
胆临床意义
1.
正常人的血清总胆汁酸(
TBA
)是
0
~
10
μ
mol/L
的含量。
2.
总胆汁酸(
TBA
)
>10
μ
mol/L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含
量升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 明显升高。特
别是肝硬化、
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
>
(
95%)
,
也大于丙氨酸转氨基酶
(
ALT
)
20%
。
3.
当肝脏实质损害时,肝细胞对胆酸合成降低,鹅脱氧 胆酸的合成绝对
升高。
4.
阻塞性黄疸时
CA/CDCA
比值大于
1.0
。
5.< br>肝实质细胞损伤时,
CA/CDCA
比值小于
1.0
。
6..
当幽门功能不全时,胆酸会反流到胃内,同胃酸一起造成对胃粘膜 的
损伤,并引起胃痛等不适症状。
7.
鹅脱氧胆酸
(CDCA)
增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瘀滞、慢性乙醇
中毒、肝硬化、原发性 肝癌、胆道梗塞等。
8.
采用进食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可提高参考值酸(
DCA)
还有少量石胆酸
(
LCA
)和微量总胆汁酸高的原因
1.
肝脏发生病变,
很容易引起血清中总胆汁酸升高。
健康人的周围血液
中血清胆汁酸含量极微,
当肝细胞损害或肝内、
外阻塞时,
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
异常,
总胆汁酸就会升高。
如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肝病都能引起总
胆汁酸不同程度的偏高。
血清胆汁本能水平可作为检测慢性肝炎 中肝损伤的一个
敏感指标。研究证实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数值可以用来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肝
炎 。
血清胆汁酸测定还有助于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监控,
并可以替代需要反复肝脏
活检实验 。胆汁酸随黄疸的增加而增加,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
2.
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
肝肠循环被破坏也能引起
TBA
上升。
编辑本段总 胆汁酸高
的意义
1
、总胆汁酸偏高提示肝细胞发生病 变,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升高。急性
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特别是肝硬 化、肝癌
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
>
(
95%
),也大于丙氨酸转氨基酶 (
ALT
)
20%
。
2
、当
肝脏实质损害时,
肝细胞对胆酸合成降低,
鹅脱氧胆酸的合成升高。
3
、
肝
实质细胞损伤时,
CA/CDCA
比值小于
1.0
。
4
、阻塞性黄疸时
CA/CDCA
比值
大于
1.0
。
5
、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肝肠循环被破坏。
6
、 总胆汁
酸
[1]
偏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瘀滞、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化、原发 性
肝癌、胆道梗塞等。编辑本段孕妇总胆汁酸偏高的原因
胆汁 酸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又一敏感指标。
孕妇总胆汁酸偏高是由
于胆汁酸代谢异常,孕期激素 水平改变造成的,总胆汁酸
[2]
高的孕妇易发生肝
内胆汁淤积症。
由于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增高,抑制胆道平滑
缺蠕动,
造成胆汁 引流不畅,
肝内胆汁郁积,
胆汁中的胆红素及胆汁酸,
经肝窦
状隙返流入血,
随血循环带到孕及胎儿全身,
过高的胆红素可透过胎儿血脑屏障
形成“核黄疸”影响智 力发育;过高的胆酸盐刺激孕妇皮肤神经未稍引起搔痒
.
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
胎儿 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率,
并增加孕妇产后出血
发生。编辑本段总胆汁酸偏高的饮食
总胆汁酸偏高的饮食,
并没有过多的注意事项。
由于胆汁酸是由 胆固醇
形成的,所以可以通过控制胆固醇的摄入来控制胆汁酸浓度。
以下几种食物可
以降低总胆汁酸
[3]
。
玉米
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
E
等
具有降 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海带
可降低血及胆汁中的胆固醇
大豆
大豆及大豆制品中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
E
和磷脂,
三者均可降低血
中胆固 醇。
姜
含有一种脂质,
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香菇
含
腺嘌呤衍生物,
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能有效地防止动肪硬化和血管 变脆,
同时还可降低血压。
鱼
鱼的脂肪中不饱和脂 肪酸高达
70%-80%
易被人体消
化吸收,
并且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是植物油降脂效能的
2-5
倍。
编辑本段
总胆汁酸偏高的危害
总胆汁酸检查指标能较好反应肝胆功能,
是一项比较有效的肝功能检 查
指标。
肝功能检查时,
如果出现总胆汁酸偏高要引起重视,
其危害主要体现 在以
下几个方面:
总胆汁酸偏高的危害
1
:总胆汁酸 偏高可出现在饭后,一般
会在吃饭后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
此种情况可不比担心,
其危 害性为
0
。
总
胆汁酸偏高的危害
2
: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血清
总胆汁酸升高通常意味着肝细胞发生病变,< br>如果不及时治疗,
不但会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推 荐阅读总胆汁酸正常值
总胆汁酸偏高的危害
3
:
急慢 性病毒性肝炎、
胆汁瘀滞、
慢性乙醇中毒、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胆 道梗塞等疾病,
均可引起总胆汁酸偏高,
这些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可想而知。
总胆汁酸偏高的危害
4
:孕妇也可出现总胆汁酸偏高,总胆汁
酸高 的孕妇易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
熊脱氧胆酸
(UDCA)
,
合称总胆汁酸< br>(TBA)
。
十一、碱性磷酸酶
ALP
AKP
53-128u
/
L
主要用于肝胆系统及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1
、增高:
(1)
、生理性:
①妊娠:
ALP
来源于胎盘,于妊娠
9
个月时达高峰,分娩后
1
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可间接< br>评估胎盘及胎儿发育情况。
②新生儿、正在发育的儿童,
ALP
活性增高。
(2)
、病理性
①肝脏疾病:
阻塞性黄疽、
伴 有黄疽的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坏死、
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
②骨骼系统:骨细胞瘤、变形性骨炎、成骨不全症、骨质软化症、骨折恢复期等。
减低:无临床意义。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8: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386.html
-
上一篇:总胆固醇偏高的注意措施及治疗方法
下一篇:高膳食纤维饼干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