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文档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2015
年
6
月
3
日
.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固定矫治技术(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
术名称
技术描述
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的矫治
治疗流程
颌面口内检 查→取记存模型→摄
X
线片→设计→拔牙(非拔牙病人无此项治疗)→分牙→戴矫治器→复诊加 力→取工作模型→
戴保持器
(
1
)正畸前准备工作
①问诊包括主诉及家族史、临床检查、取记存模型,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体层片。
② 矫治设计:通过
X
线片和模型对病人做出针对性的设计,使病人通过矫治治疗达到尽可能良好的 咬合关系、面型、功能并
使之长期稳定。所以掌握治疗时机很关键。牙性错
牙合
的最佳 矫治时机是恒牙
牙合
初期,乳牙期对有口腔不良习惯的人用活动矫治
器加以治疗。替牙 期骨性错
牙合
用功能矫治器对颌骨实施生长改良治疗。
③恒牙牙合病人全部 采用固定矫治技术。矫治设计包括拔牙与否、矫治技术、支持类型、治疗结束后磨牙关系及中线(涉及
诊 疗常规
不对称拔牙或原中线就偏斜,对伴有骨性错
牙合
和遗传史的病人应向 其交代远期疗效。
④在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
2
)正畸矫治过程
①分牙(需要拔牙的病人应先拔牙,后再安排 分牙)
,用分牙橡皮圈或分牙簧分牙,分压时间为
5~7
天。
②戴矫治器
患者试好带环后,才能固定带环,粘贴带环时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上下第 一磨牙(上下第二磨牙)
,颊面管距
牙合
面
4.5mm
。清
洁并酸蚀需要粘接的牙面,
1
分钟后冲洗牙面并用气枪吹干,保持口腔内及牙面干燥。
③用釉质粘合剂固定直丝托槽,粘结托槽位置于临床牙冠中央。最后用
0.035mm
的镍钛结扎丝结扎固定托槽。
.
精品文档
④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a.
不能吃硬、黏性、大块的食物。
b.
如发现带环、弓丝折断等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c.
注意口腔卫生。
(
3
)正畸复诊加力:每隔
4
~
6
周后根据治疗不同阶段更换不同的弓丝,再用结扎丝结扎固定。
(
4
)正畸治疗结束:
①为患者取工作模型,制作保持器。
②拆除固定矫治器,试戴并调试保持器。保持具 体时间因错
牙合
程度、治疗方法、生长发育状况等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
治疗患者 需永久性保持。
③嘱患者使用注意事项:
a.
保持器必须
24
小时使用。
b.
不能用热水浸泡,防止变形。
c.
吃饭和刷牙时需取下保持器并放置于冷水中。
d.
保持保持器的清洁卫生。
质量控
制要点
1.
适应症选择恰当;
2.
治疗前准备充分(口腔检查、
x
线片
/
全景片
/CBCT
、血常规、
、签署知情同意书)
;
质量
控制
标准
3.
矫治方案;
4.
矫治过程愉快;
5.
牙列整齐、面型改善;
6.
病历书写完整。
.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67-288#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口腔正畸一般临床检查
术名称
技术描述
接受正畸治疗的错合畸形患者均需要进行临床检查。
治疗流程
记 录一般情况→询问主诉、病史→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口腔颌面部检查→
TMJ
检查→口内检查< br>
1
.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内容。
2
.询问患者前来就诊的目的,最关注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3
.询问既往病史,包括全身急、慢性疾患、鼻咽 扁桃体疾患、药物史和过敏史,以及以往口腔患病史、治疗史。
4
.了解有无家族史。
5
.初步评估患者的全身生长发育状况,了解其发育程度和生长潜力。可以通过记录身高、体重,观 察男女第二性征发育状
况和询问女孩月经初潮时间等进行初步判断。
6
.如有必要,可询问造成错合畸形产生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后者包括口 腔不良习惯、乳恒牙替换异常等。
诊疗常规
7
.检查合型
(
乳牙合、替牙合、恒牙合
)
及牙 列中牙齿的数目、形态和发育有无异常。
8
.检查第一恒磨牙的合关系。
9
.检查前牙的覆合、覆盖关系。
10
.检查上、下牙弓宽度的协调性,协调或对刃合、反合、锁抬及偏合。
11
.检查上、下牙列的中线,医师从患者正前方观察,比较 其上、下牙列中线与面部中线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记录患
者牙列中线偏斜的情况。
12
.检查牙槽骨突度、基骨丰满度及腭盖高度。
13
.检查和记录口腔卫生状况以及有无牙体牙髓组织疾病以及牙周组织疾病。
.
精品文档
14
. 如有必要,可检查口腔软组织情况:检查唇舌系带位置,舌体大小,唇、颊肌张力,咽部扁桃体情况。
15
.检查面部比例与协调性。让病人头部保持自 然位置。医师从正面观察面部对称性,口唇闭合程度等;侧面观察上下颌
骨相对颅骨的位置,初步判定其 矢状和垂直向骨面型。
16
.检查和记 录双侧颞下颌关节,包括张口度大小,张口时口形有无偏斜,张、闭口过程中是否出现关节弹响及其程度和
关节区是否疼痛等。必要时应照颞下颌关节许勒位片和髁突经咽侧位片。
质量控
制要点
1.
检查项目是否完整;
质量
控制
标准
2.
检查准确;
3.
诊断明确;
4.
检查过程愉快;
5.
病历记录完整。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67-268#
.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口腔正畸
记存模型
技术描述
所有接受正畸治疗的错牿畸 形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需要取记存模型,如有必要在正畸治疗中也要取记存模型。
治疗流程
告知患者→选择托盘→调整体位→调拌印模材料→取模(记录合关系)→模型灌注→打磨→标记
1
.根据患者上、下牙弓的形态大小,选择合适的托盘,使其能包括牙弓内的全部牙齿,托盘的 边缘应有足够的高度以获得
基骨和系带的正确形态。
2
.患者取坐位,取上颌模型时,医师取右后位;取下颌模型时,医师取右前位。
< br>3
.取印模时,印模材最好调和得稍稠些,再放入托盘内。托盘放入口内时,应使托盘柄中线与牙 弓中线基本一致,托盘前
诊疗常规
部先行压人,然后压入后部并固定,等待印模材凝固。
4
.灌注模型。有条件的可使用震荡器,减少石膏内出现气泡。
5
.上、下颌模型可以根据口内咬合关系,通过模型修整器完成修整。
6
.上、下颌模型亦可通过模型橡皮托进行装托,完成记存模型。
7
.待模型干燥后,在上、下颌模型上标注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日期等信息。
质量控
制要点
1.
托盘选择匹配;
质量
控制
标准
.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68#
2.
印模材料调拌合适;
3.
体位正确;
4.
模型完整,清晰,无气泡;
精品文档
5.
取模过程愉快。
.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口腔正畸
x
线头影测量
技术描述
为明确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和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状况等,可进行头影测量。
治疗流程
描图→定点→测量→分析错合机制
1
.用描图纸描出头颅侧位
x
线片上的软硬组织头影图迹。
诊疗常规
2
.进行测量定点。
3
.进行颅颌面结构的角度及线距测量。
4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错合的机制。
质量控
制要点
1.
描图清晰;
质量
控制
标准
2.
定点准确;
3.
测量精准;
4.
病历记录完整;
5.
分析正确。
.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70#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口腔正畸分牙
技术描述
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错合畸形,需要在某些牙齿上放置带环,准备放置带环 的牙齿与邻牙接触紧密。
治疗流程
放置分牙附件→
2
~
7d
复查
1
.铜丝分牙法:
(1)
将直径
o
.< br>6
~
O
.
7mm
铜丝的一端弯成弧形,用持针器将铜丝自牙齿 颊侧邻接点下楔状隙插入,至舌侧到合面外展
隙,围绕邻接点一圈。
(2)
将穿过牙齿邻接点的一端与铜丝的另一端交叉后扭转结扎,直至紧密固定为止,于丝扭端
3~
4mm
处剪断,将断端
向牙齿楔状隙内压入。
(3 )
分牙时间通常为
2
~
7d
,在放置带环前拆除分牙铜丝。
2
.分牙弹簧分牙法:
诊疗常规
(1)
用直径
0
.
45
~
O
.
5mm
的不锈钢 丝弯制分牙弹簧。分牙弹簧的下部直线
部分由牙齿颊侧邻接点下楔状隙穿向舌侧,分牙弹簧的上部通过秸面后使小弯部
钩入舌侧邻间隙,利用弹簧的弹力进行分牙。
(2)
分牙时间通常 为
2
~
7d
,在放置带环前拆除分牙弹簧。
3
.橡皮圈分牙法:
(1)
用分牙钳子将分牙用橡皮圈撑开拉大呈 扁圆形,将圈的下方从牙齿的邻接点压人邻问隙内,随即松开钳子,使橡皮
圈围绕邻接点,利用弹力分开 牙齿。
(2)
分牙时间通常为
2
~
7d
,在放置带环前拆除分牙橡皮圈。
.
精品文档
质量控
制要点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70-271#
1.
分牙附件制作标准;
质量
控制
标准
2.
是否有效分牙;
3.
病历记录完整;
4.
操作过程愉快。
.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技术描述
需要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的错合畸形。
治疗流程
牙面清洁、吹干→酸蚀→冲洗、吹干→粘结
1
.对牙齿表面不清洁者,则应先进行牙面清洁,然后冲洗,吹干。
2.隔湿后,用酸蚀剂进行酸蚀处理,酸蚀剂涂布在牙面上,其范围略大于托槽背板面积,处理时间一般为20
~
60s
,氟斑
牙可适当延长。
3
.以 三用枪水气冲洗牙面,配合吸涎器吸引,然后吹干牙面。酸蚀过的牙面无光泽呈白垩色。
诊疗常规
4
.如果使用化学固化型釉质粘接剂,将双组分渗透液充分混合后 ,取少量均匀涂布在酸蚀过的牙面上,在调和板上将双组
分釉质粘接剂充分混合。将调和好的釉质粘接剂 放置在托槽背板上。根据临床需要将托槽放置在牙面上,使托槽与牙面紧密贴
合。再次检查托槽粘着的位 置,同时清理托槽周围被挤出的釉质粘接剂。
5
.如果使用光固化型釉质粘 接剂,先将少量渗透液均匀涂布在酸蚀的牙面上,然后光照
l0s
。将光固化釉质粘接剂放置在
托槽背板上。托槽粘接位置的调整同上。然后清理托槽周围被挤出的釉质粘接剂。在托槽周围分别光照< br>10
~
20s
。
质量控
制要点
1.
酸蚀程度合适;
质量
控制
标准
.
粘接正畸托槽和附件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72#
2.
注意隔湿;
3.
粘接位置准确;
4.
粘接过程舒适。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技术描述
固定矫治的第一阶段,牙齿错位不齐。
治疗流程
先细后粗→先圆后方
1
.当牙齿错位程度较严重时,使用较细的镍钛圆丝, 利用其较为柔和、持续的回弹力排齐牙齿。如果使用不锈钢圆丝,则
应在其上做各类弹簧曲来矫治牙列不 齐。
2
.对于拥挤严重、牙齿重叠甚至不能粘接托槽的病例,可以在较粗的不锈钢丝 上先往后拉尖牙,或用较粗的不锈钢丝在拥
挤处放置螺旋推簧展开间隙,待间隙早馋后再行排齐。
3
.对于扭转牙齿,轻微者可以直接将镍钛丝结扎入槽,较严重的可以用弹性装置结扎在托 槽和弓丝之间,或在扭转牙齿舌
侧粘舌侧扣,与邻牙交互牵引来扭正。
注意事项:
诊疗常规
1
.
初始弓丝一般选 用直径为
0.35mm
或
0.40mm
较细的镍钛圆丝,
以后逐渐加 粗矫治弓丝的直径。
最后换用
0.40mm
或
0.45mm
的不锈钢 丝。
2
.为了更早地获得对切牙倾斜度的控制,也可选用方形多股麻花丝或方形 镍钛挫作为初始弓丝。
3
.对于拔牙病例,排齐牙列时,可以在弓丝末端紧靠颊 面管末端处回弯,或在弓丝上弯制“Ω”曲与颊面管间结扎,尽
量减少前牙的唇向移动。
4
.排齐中先拉尖牙向后时应十分注意后牙支抗的控制,如有必要可以腭、舌弓将后牙连成 一个整体,如需要较强的支抗
可以应用口外力加强支抗。
5
.使用交互 牵引纠正牙齿扭转时必须在较粗的不锈钢弓丝
0.40mm
以上
)
上进行,可 在扭转牙的邻牙部位弯制阻挡曲。
.
排齐牙列
(
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
)
精品文档
质量控
制要点
质量
控制
标准
.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73#
1
.
有效矫治牙齿颊舌向、唇舌向、垂直向错位,扭转;
2
.
病历记录规范;
3
.
矫治过程愉快。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整平牙列
(
摇椅形唇弓整平
)
技术描述
一般的深覆合患者,下颌平面角正常。后牙槽高度过低,下颌平面角偏小的前牙深覆合患者
治疗流程
弯制配戴摇椅弓→整平牙列。
1
.
应 用不锈钢圆丝,
上颌用加大的
Spee
曲线唇弓,
下颌用反
spee
曲线唇弓。
必要时弓丝的末端应回弯,
或进行末端结扎。
2
.
应用不锈钢方丝制作摇椅形唇弓时应注意弓丝前后牙区域转矩的控制。
弓丝后牙区应消除由 摇椅弯曲造成的冠颊向转矩。
诊疗常规
下颌弓丝前牙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冠舌向转矩。
注意事项:
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前牙深覆合患者应慎用。
质量控
制要点
质量
控制
标准
.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73-274#
1
.
咬合打开;
2
.
矫治过程愉快。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整平牙列
(
多用途弓整平
)
技术描述
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前牙深覆合患者;需要通过压低前牙来整平牙列。
治疗流程
弯制配戴多用途弓整平→整平牙列。
1
.在< br>0.56mm(0.022
英寸
)
托槽上使用
0.46mm
×
0.64mm(0.018
英寸×
0
.
025
英寸
)
的不锈钢方丝或
0.46mm(0
.
018
英寸
)
不锈钢圆丝。
2
.弓丝在前磨牙区形成龈向的阶梯,前段直接结扎入切牙托槽槽沟。
诊疗常规
3
.磨牙后倾曲由于所使用弓丝的不同可在
15
。~
30
。
。下颌弓丝前牙区域适当加入冠舌向转矩,后牙区域加根颊向转矩,同时弓丝磨牙段左右宽度应比下牙弓稍宽。
4
.如有必要可以将弓丝末端回弯。
注意事项:
需要通过升高后牙来整平牙列者应慎用。
质量控
制要点
1.
咬合打开;
质量
控制
标准
.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74#
2.
磨牙未出现明显伸长;
3.
病历记录完整;
4.
矫治过程愉快。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整平牙列
(
平导板
)
技术描述
下颌平面角较小或正常的深覆合,后牙牙槽高度过低的患者。
治疗流程
取模→制作、配戴平导板→整平牙列。
1
.
取工作模型;
2
.
矫治器基托前部形成平面导板,下前牙与导板均匀接触,后牙适当离开。
诊疗常规
3
.
当后牙升高有接触后可根据情况用自凝塑料逐渐加高导板。
注意事项:
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前牙深覆合患者应慎用。
质量控
制要点
质量
控制
标准
.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74#
1
.
咬合打开;
2
.
病历记录完整
3
.
矫治过程愉快。
精品文档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科室:口腔正畸科
诊疗技
术名称
关闭拔牙问隙
(
以方丝弓矫治器为例
)
技术描述
正畸拔牙病例经充分的牙齿排齐和整平之后,牙列中仍有间隙需要关闭者。
治疗流程
排齐整平牙列→制作关闭曲→关闭间隙。
1
.
拉
尖牙向远中移动
使用
0.4 6mm(0.018
英寸
)
的不锈钢圆丝,
用弹力牵引使尖牙沿弓丝滑动。< br>此步骤最好在牙弓完全排
齐和整平后开始。牵引力量应适当。对Ⅱ类错合者下颌牙弓也可先不粘接 托槽,待上颌尖牙远移至上下尖牙关系达
I
类后,再
开始下颌牙弓的矫治。拉尖牙向远 中时应在弓丝第一磨牙近中处弯制后倾曲、外展弯及舌向弯。也可根据情况在第一磨牙近中
弯制“Ω”曲 ,将“Ω”曲与磨牙拉钩紧紧结扎,也可以将弓丝紧靠磨牙末端管处回弯。拉尖牙往远中也可用片段弓或直接用< br>口外力推尖牙往远中。
2
.
关
闭拔牙间隙
对于
.56nlm(0.022
英寸)
托槽系统,选用
0.46mrn
×
0.64rllnql(0.018
英寸×
0.025
英寸
)
或
.048mm
×
0.64mm(0.019
英寸×
0.025
英寸
)
的不锈钢弓丝 ,使用“
T
”形曲、泪滴曲、垂直关闭曲等关闭间隙。关闭曲的位置距前牙托槽
诊疗常 规
远中
1
~
2mm
处。每次关闭曲开张度以不超过
1mm
为宜。弓丝在磨牙近中弯制后倾曲、外展弯和舌向弯,随着间隙的关闭妨碍加
力时则需 拆下弓丝重新调整或更换弓丝。关闭曲的前后还需分别弯制“人”字形曲。
3
.
在
关闭间隙的过程中,
应控制牙齿唇舌向倾斜对唇倾 度较大和内收距离较小的前牙,
内收时可以使用圆丝而不加转矩力。
而对于牙轴较直立或内收距 离较大的前牙,则需在内收过程使用方丝产生转矩力对牙齿进行控根移动。一般在上颌切牙段弓丝
加冠唇 向转矩,后牙段加冠舌向转矩。下颌切牙段可不加转矩,后牙段加少量冠舌向转矩。
注意事项:
1
.远中移动尖牙时需要注意弓丝与托槽槽沟之间所产生的成角 阻力会妨碍尖牙的远中移动,增加后牙支抗的负担。有些病
例也可以不先拉尖牙向远中移动,而将
6
个前牙整体后移。
.
精品文档
2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控制好前后牙齿移动的比例,因此关闭间隙时应注意支抗控制。
(1)
当前牙需要最大程度的内收
(
前后牙移动比例为
3
:
1
或
4
:
1)
,
应采用后牙强支抗。
用头 帽
口外弓、
腭弓、
舌弓、
Nance
弓等或各种装置的 联合应用增强后牙支抗,还可以增加支抗牙的数目,在第二磨牙上装置带环参与支抗。口外力一般用于上颌
牙弓。如果在上颌牙弓使用口外力的同时使用Ⅲ类牵引,也可减轻下颌后牙支抗的负担。另外,可使用口外力< br>(J
形钩
+
头帽
)
远
移尖牙,再用关闭曲内收
4
个切牙。
(2)
当需要最低程度地内收前牙,主要以后牙前移为主来关 闭拔牙间隙时,应增加前牙支抗。如设计时拔除第二前磨牙,以
增加前牙段而减少后牙段牙齿的数目。关 闭间隙时在前牙段加根舌向转矩。分次前移后牙。先拉第一磨牙往前,再前移第二磨
牙。
(3)
对于一些先天缺牙或非正畸原因如残冠、残根、外伤而拔牙的病例,还可以使用前方牵引器前 移后牙来关闭间隙。
质量控
制要点
1
.
支抗控制;
质量
控制
标准
.
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
p275-276#
2
.
间隙关闭;
3
.
病历记录完整;
4
.
矫治过程愉快。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6: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152.html
-
上一篇:筷子法训练微笑
下一篇:人可以分为哪几种体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