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利于全口义齿支持作用的牙槽嵴黏膜的组织结构特点
附着黏膜(咀嚼黏膜)
:
1
)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2
)固有层薄,与骨膜结合紧密,活动度小
3
)厚度适中,有一定弹性,能承受咀嚼压力
覆盖无牙颌牙槽嵴顶和硬腭
非附着黏膜:
1
)无角化
2
)粘膜下层增厚、疏松,活动度大
3
)承受咀嚼压力差
覆盖牙槽嵴侧斜面向口腔前庭沟底和下颌口底方向
2.
上无牙合解剖标志
上唇系带(
maxillary labial frenum
)
系带
上颊系带(
maxillary buccal
frenum
)
前磨牙牙槽嵴颊侧
意义:
1
)义齿于相应区域应形成相应切迹
2
)系带过长会导致义齿边缘封闭的失败及义齿的松脱
注:所有系带中仅上唇系带有且只有一条
颧突(
zygomatic process
)
第一磨牙颊侧根方
,
表面黏膜薄,义齿基托容易在此造成
压痛
上颌结节(
maxillary
tuberosity
)
牙槽嵴两侧远中端,义齿基托应覆盖整个上颌结
节
腭隆突(
torus palatinus
)
意义:注意缓冲处理防止压痛
切牙乳突(
incisive papilla
)
意义
1
)排列上颌义齿人工前牙的重要标志
上中切牙唇面位于切牙乳突中点前
8~10mm
两侧上颌尖牙牙尖的连线过切牙乳突的中点
2
)进行适当缓冲处理,防止压痛
腭小凹(
palatine fovea
)
:位于软硬腭结合处稍后方中线的两侧
意义: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
2mm
颤动线(
vibrating line
)
前颤动线
(硬腭与软腭腱膜的交界)
第一类
腭穹窿平坦,软腭长
后缘封闭区前后向宽度
5~10mm
后堤
第二类
软腭与水平面呈
45
°后缘封闭区前后向宽度
3~5mm
第三类
软腭短,
与水平面呈
70
°后缘封闭区前后向宽度 小于
3mm
(
不利于固定)
定义:位于前后颤动线之间的弓形区域 ,以钝性器械按压此区域黏膜组织,较硬腭弹
性大,较软腭活动度小,而上颌义齿基托组织面在此区域向 黏膜突起形成后堤。
意义:
上颌义齿基托的后缘封闭区
后颤动线
(啊线,软腭腱膜与软腭肌的交界,翼上颌切迹连线)
腭皱(
palatal rugae
)
意义:辅助发音
翼上颌切迹(
ptery gomaxillary notch
)
意义:上颌总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
翼下颌韧带(
pterygomandibullar
raphe
)
:上端起始于蝶骨翼突,下端止于下颌磨牙后
垫后缘,义齿后缘在此不宜过度伸展
3.
下无牙合解剖标志
舌系带
系带
唇系带
颊系带
意义:注意形成相应切迹,切勿过度边缘扩展
舌下腺:不能在此过度伸展,否则舌的运动会导致义齿不稳
颊棚区(
buccal shelf area
)
位置:下颌后弓区
边界:近中颊系带
远中颊角区和磨牙后垫
内侧牙槽嵴
外侧下颌骨外斜嵴
意义:能承受较大咀嚼力(尤其对于牙槽嵴低平者)
,基托应尽量伸展
注:取模必须完全取得该区域
远中颊角区(
distal buccal angles area
)
意义:不可过度扩展,以防影响咬肌的运动
磨牙后垫(
retromolar pad
)
定义:下颌牙槽嵴远 端的粘膜软垫,呈圆形或卵圆形,上皮无角化,粘膜下层为疏松的
纤维结缔组织,含唾液腺。
意义:
1
)确定全口义齿颌平面
(第二磨牙颌面应位于磨牙后垫的高度的
1/2
或
2/3
)
2
)排列人工后牙的重要标志
(下颌后牙中央窝应位于尖牙牙尖和磨牙后垫连线)
3
)下颌全口义齿的后缘,下颌总义齿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
1/2
下颌隆突(
torus mandibularis
)
舌侧前磨牙根部
下颌舌骨嵴(内斜嵴)
(
mylohyoid ridge
)
下颌骨内侧,从第三磨牙斜向前下至前磨牙区
意义:注意缓冲,以防压痛
下颌舌骨窝(
retromylohyoid fossa
)
意义:
1
)下颌全口义齿舌侧后缘的边界
2
)固位作用
(进入下颌舌骨后窝的基托部分可抵抗义齿的前向脱位)
4.
全口义齿缓冲区包括:
上颌:颧突、上颌结节、腭隆突、切牙乳头
下颌: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
此外还有牙槽嵴上的骨棱、骨刺
5.
全口义齿不宜过度伸展:
上颌:翼下颌韧带
下颌:远中颊角区、舌下腺
6.
影响牙槽骨吸收的因素
1
)
牙齿缺失的原因
由牙周病导致的牙列缺失往往在初期牙槽嵴吸收已经很明显,单纯拔牙后牙槽嵴吸
收显著少于拔 牙后又作牙槽嵴修整术
2
)牙齿缺失的时间
拔牙后三月内变化最大
六个月拔牙窝完全愈合,骨吸收速度明显下降
两年吸收速度渐趋平缓
3
)骨密度
骨质疏松的部位吸收较显著
上颌牙槽嵴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向上向内
下颌牙槽嵴内侧骨板较外侧骨板疏松:向下向外
4
)牙槽嵴受力的情况
下颌牙槽嵴单位面积受力大,下颌牙槽嵴的平均吸收速度是上颌的
3-4
倍
5
)全身健康与骨质代谢
绝经后老年女性及糖尿病患者
7.
无牙颌牙槽嵴吸收的程度分级
一级:形态丰满者,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
二级:刀刃状,高度降低,尤其是宽度明显变窄
三级:低平者,高度明显降低,牙槽嵴大部分吸收
四级:凹陷者,牙槽嵴吸收达基骨
基托①连接人工牙②恢复缺损的软硬组织③使义齿固位在无牙颌上
8.
全口义齿
人工牙
组织面
与牙槽嵴和上腭等组织密切接触的表面
9.
全口义齿的表面
咬合面
人工牙咬合接触面
磨光面
唇颊舌侧软组织
10.
无牙颌的功能分区
1
)
主承托区:牙槽嵴顶、硬腭、颊棚区
意义:承担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
2
)
副承托区:牙槽嵴的唇颊侧和舌腭侧斜面
意义:抵抗水平向作用力,有利于义齿稳定
3
)
边缘封闭区:口腔前庭沟底、唇颊舌系带附着部、下颌舌侧口底黏膜反折处、上颌
后堤区、下颌磨牙后垫区
意义:
形成完整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义齿 基托于承托区黏膜之
间,利用大气压力保证义齿的固位
4
)
缓冲区:上颌:颧突、上颌结节、腭隆突、切牙乳头
下颌:下颌结节、下颌舌骨嵴
此外还有牙槽嵴上的骨棱、骨刺
意义:
注意缓冲,防止因压迫导致疼痛或形成支点影响固位
11.
固位(
retention
)
:义齿抵抗垂直向脱 位的能力,即抵抗重力、粘性食物和开闭口运动
时使义齿脱落的作用力。
12.
稳定(
stability
)
:义齿抵抗水平向和 转动作用力,避免翘动、转动和水平移动的能力,
从而使义齿在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运动中保持其与无牙颌 支持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稳固
不变。
13.
全口义齿的四种固位力:
1
)
吸附力(附着力、内聚力)
2
)
界面作用力(表面张力、表面粘张力)
3
)
大气压力(达到边缘密合)
4
)
肌肉的固位作用力
14.
影响固位的因素
1
)
颌骨的解剖形态
2
)
义齿承托区黏膜的性质
3
)
义齿基托的边缘伸展
4
)
唾液的质量
15.
影响稳定的因素
1
)
颌骨的解剖形态
2
)
义齿承托区黏膜的性质
3
)
人工牙的排列位置与咬合关系
4
)
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
5
)
颌位关系
6
)
义齿基托磨光面的形态
16.
口颌系统检查:
(
1
)
颌面部检查
①
面部检查
②
下颌运动与
TMJ
(
2
)
口内检查
①
牙槽嵴
②
黏膜
③
系带和肌肉的附着
④
腭穹窿的形状
⑤
上下颌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⑥
上下颌弓的水平关系
⑦
上下颌弓的垂直关系
⑧
舌的大小和位置
⑨
唾液分泌情况
⑩
旧义齿的检查
牙槽嵴修整术
唇颊舌系带成形术
唇颊沟加深术
牙槽嵴加高术
切除炎症性增生软组织(缝龈瘤、松软牙槽嵴
外科治疗
17.
修复前口腔准备
义齿支持组织的休整
非外科治疗
旧义齿咬合调整
颌面部肌肉训练
18.
义齿支持组织的休整:
因旧义齿基托不密合等原因导致患者的牙槽嵴黏膜组织损伤或 萎缩,
用以使支持组
织得到休息和功能性锻炼的方法
包括
:
1)
暂时性软衬材料或组织调整材料进行重衬
2)
取印模前
48~72
小时开始停戴旧义齿
3)
规律按摩承托区黏膜,使之受到功能性刺激
19.
无牙颌的印模
:用可塑性印模材料取得的无牙颌牙槽嵴和周围软组织的阴模。
20.
印模的要求
1
)
精确的组织解剖结构
2
)
适当的伸展范围
3
)
周围组织的功能形态
21.
印模的范围
上无牙颌
上颌牙槽嵴和上腭
边界:唇颊侧—唇颊系带和前庭黏膜皱襞
后缘——翼上颌切迹和后颤动线(或腭小凹后
2mm
)
下无牙颌
下颌牙槽嵴
边界:唇颊侧—唇颊系带和前庭黏膜皱襞
后缘——盖过磨牙后垫
舌侧——舌系带、口底黏膜皱襞、下颌舌骨后窝
22.
个别托盘
:与特定患者个体的无牙颌形态相适应的印模托盘
23.
解剖式印模
:即静态印模,是在黏膜没有功能性变形的状态下取得的印模
24.
功能式印模
:即压力印模,是在黏膜受功能性压力变形状态下取得的印模
又称选择性压力印模(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压力,适当减少缓冲区的压力)
25.
边缘整塑(
border molding
)
:指 利用牙槽嵴周围组织的肌功能运动,使印模边缘记录口
腔前庭与口底黏膜皱襞,以及唇颊舌系带在功能运 动时的形态和位置,以保证义齿基托
边缘与运动时黏膜皱襞和系带相吻合。
被动法
26.
边缘整塑的方法
主动法
吸允动作—唇颊侧边缘
舌舔上唇、口角—舌系带、口底黏膜皱襞
闭口咬合—远中颊角区
侧方运动—颊侧后部边缘厚度
27.
工作模型的尺寸要求:
1
)模型最薄处不少于
10mm
2
)边缘宽度
3mm
3
)包裹印模边缘外侧
3mm
28.
颌位关系
:即颌位,反之上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9.
三种稳定的颌位关系(复习口解)
正中颌
:正中关系位(上下颌牙尖交错最广泛的位置)
正中关系
:下颌退到最后,髁突位于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
息止颌位
:升降颌肌群处于最小收缩,上下唇轻闭,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
三种颌位的关系:
正中关系
正中颌
1mm
2-3mm
息止颌位
30.
确定垂直关系的方法:
1
)
息止颌位法:息止颌高度
-2~3mm
2
)
面部比例等分法:三等分法(发际、眉间、鼻底、颏底)
二等分法(鼻底到颏底
=
外眦到口角)
3
)
面部外形观察法:上下唇自然闭合、口裂平直、唇红厚度正常、口角不下垂
鼻唇沟、颏唇沟深度适宜、面部比例协调
4
)
拔牙前记录法
5
)
发音法
6
)
吞咽法
7
)
旧义齿测量法
31.
垂直距离异常的临床表现
1
)
垂直距离过高:面容僵硬;发音异常;肌肉疲劳;咀嚼费力,效率低下
2
)
垂直距离过低:
面容苍老;
肌肉松弛,
皱纹 加深,
口角下垂,
咀嚼无力,
效率低下,
32.
确定正中关系的方法
1
)
哥特式弓描记法:哥特式弓的尖端代表正中关系
2
)
直接咬合法:①卷舌后伸法②吞咽咬合法③后牙咬合法④诱导法⑤肌肉疲劳法
3
)
肌检测仪法
注:
可适位
:正中关系位向前
1mm
范围内
最适位
:肌力闭合道终点
33.
合托
—牙颌患者的颌位关系记录
(恢复垂直距离;
记录正中关系;
人工牙的排列和选择)
暂基托
基托
合托
恒基托
热凝树脂制作
蜡合堤
34.
合托的制作:
1
)
暂基托的制作
2
)
蜡堤的制作
蜡堤高度:上颌堤前部
20~22mm
上颌结节部
16~18mm
颌堤宽度:前部
5mm
后部
10mm
3
)
调整合堤唇面丰满度
4
)
确定颌平面
颌平面前部位于上唇下缘下方
1~2mm
,与瞳孔连线平行
颌平面后部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35.
验证颌位关系的方法:
1
)
髁突触诊法
2
)
颞肌触诊法
3
)
观察咬合法
36.
合堤唇面标志线:
中线—人工牙排列的中线
口角线—上颌前牙排列总宽度
唇高线—上中切牙切
2/3
的高度
唇低线—下中切牙切
1/2
的高度
37.
< br>合架(
articulator
)
:模拟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结构的机械装 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模拟下颌的功能运动。
38.
面弓(
face bow
)
:确定上颌与颞下颌关节之间位置关系的装置
39.
< br>面弓转移上合架
:将上颌与颞下颌关节之间的位置关系转移到合架上,使固定于合架上
的 上颌模型与髁球之间的位置关系与人体一致。
40.
髁道:
髁突在关节凹内运动的路径
41.
髁导:
合架上髁球的运动轨迹
42.
前伸髁导斜度:
髁槽和水平面的交角
43.
侧方髁导斜度:
髁槽和矢状面的交角
44.
克里斯坦森 现象:
真牙列者,当前伸髁道斜度呈正数时,下颌前伸至前牙切端相对时,
上下颌后牙合面之间 出现一前小后大的楔形空隙,前伸髁道斜度越大,此间隙也越大。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5: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142.html
-
上一篇:小主持人基础训练教程
下一篇:怎样可以瘦脸 变成小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