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口腔解剖结构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9 05:46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口臭吃什么药)
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与解剖生理特点

1
口腔的局部解剖和生理特点

1.1
口腔

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经咽门与咽部相延续。

两侧为颊。

上壁为腭。下壁为口底。

上下牙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分:口腔前庭及固有口腔

1.1.1
口腔前庭

界于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唇颊之间的潜在腔隙。上下 界为唇、颊黏膜移行至牙龈转折处。
前面称唇沟,两侧称颊沟,统称前庭沟。

唇系带 :
前庭沟正中线扇型或带状黏膜皱襞。
颊系带:
前庭沟尖牙及双尖牙区的扇型或带状< br>黏膜皱襞。

腮腺导管口:两侧正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上乳头状突起。

1.1.2


唇(
lips)
:上唇、下唇之间为口裂, 两侧联合处形成口角。上唇上界至鼻底,两侧以鼻唇沟
为界。唇由皮肤、肌肉
(
口轮匝 肌)
、黏膜三层组成。上唇皮肤中央有人中沟、人中嵴;唇部
皮肤向黏膜移行部称唇红缘,唇黏 膜现露于外面部分称唇红。

1.1.3


位于面部两侧
,
形成口腔前庭外侧壁。颊肌和黏膜之间,有薄层脂肪,称颊脂垫
,
其尖端正对
翼下颌皱襞(翼下颌韧带)前缘。

1.2
固有口腔

前方

及两侧以牙列为界,上方以硬软腭为顶,下为口底,向后延伸至咽门,中间为舌 所充
满。

1.2.1


硬腭(
hard palate)
和软腭
(soft palate)
分隔口鼻腔。

腭前
2
/
3
为硬腭黏膜,呈粉红色,牢固附着骨面上,角化层较厚

腭中缝、切牙乳头(
incisive papilla)

、腭皱襞

切牙孔(

incisive foramen)
有鼻腭

神经血管束通过。

腭大孔(
greater palative foramen):
有腭前神经血管束通过。

软腭黏膜:与硬腭黏膜相连续,呈幔状 ,后端游离,中份有悬雍垂,两侧向下外侧形成舌腭
弓、咽腭弓,之间为扁桃体。

1.3


味觉



语言

咀嚼



吞咽

舌体:舌背、舌腹舌缘、舌尖。 舌根:人字沟、舌盲孔。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
廓乳头

、叶状乳头

1.4
口底

范围:舌、口底黏膜之下,口底肌肉之上,下颌骨体内侧与舌根之间。

1.5
牙周组织结构:

定义: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齿的支持组织。

1.5.1
、牙槽骨(
alveolar bone


是 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又称为牙槽突,骨质疏松,富有弹性,它是支持牙齿的重要组
织。
牙 槽骨容纳牙根的凹窝称牙槽窝,
牙根和牙根之间的骨板称牙槽间隔,
牙槽骨的游离缘
称 牙槽嵴。当牙齿发生脱落,牙槽骨即发生萎缩。

1.5.2
牙周膜

periodontal

membrane


1. 5.2.1
由呈束状的胶原纤维和束间的结蒂组织构成,
其纤维一端埋于牙骨质,
另一 端埋于牙
槽骨和牙颈部之牙龈内,将牙齿固定于牙槽窝内

1.5.2.2
牙周膜的功能

1
有缓冲牙齿所承受的咀嚼压力。


2
营养牙体组织
:
牙周膜内有纤维结蒂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管

3
牙周膜中的神经可感受痛觉、触觉,发生牙周炎或根间周炎时患者能指出患牙的位置。

1.5.3
牙龈(
gum or gingiva


是口腔黏膜覆盖于牙颈部、牙槽骨的部分,呈粉红色,坚韧而有弹性。

游离龈:
牙龈与牙颈部紧密相连
,
其边缘未附着的部分。
它与牙齿 之间的环状间隙称为龈沟,
正常的龈沟深度为
0.5-2mm.
龈乳头:两牙之间突起的牙龈。

附着龈:
牙龈附着于牙槽骨表面的部分,< br>坚韧,
不可移动。
其表面有橘状之凹陷小点称点彩。

牙槽黏膜:位于附着龈根方,色深红,活动度大。

结合上皮
:
紧密 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龈上皮,构成龈牙结合部的重要防御系统。其与牙齿表
面的连接方式称为上皮附着。

2
牙齿的生长发育与解剖生理特点

2.1.1
乳牙(
deciduous teeth






20
个,上下颌左右各
5
个,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
磨牙。
6~8
个月开始依次萌出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两
岁左右出齐。

2.1.2
恒牙

32
个,上下颌左右各
8
个,分 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
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切牙和尖牙位 于牙弓前部称前牙,双尖牙和磨牙位于牙弓的
后部称后牙。

6
岁左右开始依 次萌出第一磨牙(六龄齿)
、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双尖牙、尖牙、第二双
尖牙、第二磨牙、第 三磨牙。

左右同名牙多同时萌出。上下同名牙则下颌牙较早萌

出。

3
牙齿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3.1.1
牙齿本身又叫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

牙冠(Crown)
:由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为临床牙冠。以牙颈为界的牙冠称为解剖

.
牙根
(Root)
:由牙骨质覆盖,埋于牙槽骨的部分为牙根
,
是牙齿的支持部分。

牙颈部
(Neck)
:牙冠和牙根交界部分 为牙颈部
,
呈一弧形曲线。

3.1.2
牙齿的剖面结构

牙釉质和牙骨质内面为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此三部分为钙化的硬组织。

牙齿的 中心为软组织牙髓,
位于牙冠部分的牙髓叫冠髓,
位于牙根部分的牙髓较狭窄叫根髓

3.2
牙齿的分类

牙齿按其形态分为切牙、单尖牙、双尖牙和磨牙四类。

切牙

in cisor)
包括
2
个中切牙
(central incisor)

2
个侧切牙
(lateral incisor)
主要用以切断食物。

单尖牙
(cuspid)
主要用以撕裂食物。

双尖牙
(bicuspid)
又叫前磨牙(
premolar)
磨牙
(molar)
则主要行使磨碎食物的功能。

3.3
牙体的解剖生理与牙位的记录方法

3.3.1
牙冠的形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5: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124.html

口腔解剖结构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