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篇
1.
口腔颌面外科学:
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 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
腭、咽等)
、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 、下颌骨、颧骨等)
、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
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
张口度:
是以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为标准。
正常人 张口度相当于自身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节合拢时的宽度,平均约
3.7cm
。
?
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
2-2.5cm
左右
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
1-2.0cm
左右
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
1cm
以内
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如破伤风患者)
3.
活组织 检查:
从病变部位去一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适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的形态结构,以 确定病变的性质,肿瘤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切取活组织检查:适用于表浅或有溃疡的肿瘤。
切除活组织检查:适用于皮肤粘膜完整,位于深部的可切除小型肿瘤或淋巴结。
冰冻活组织检查:需要新鲜标本,送检前不应进行固定。
4.
麻醉:
是指用药物或者非药物使得病人整个机体或者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已达
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 手术或者某些疼痛的治疗。
5.
麻醉学:
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 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
6.
局部麻醉:
是指用局部麻醉 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或纤维的传导,从而
使得该区域的疼痛消失。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 门诊手术、牙髓病的治疗、固定义齿修复的
牙体预备等。
7.
利多卡因:< br>又称赛洛卡因,是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
维持时间亦较长,并有 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故亦可作表面麻醉。
临床上主要
以
1: 100000
肾上腺素的
1%-2%d
的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
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心律失
常作用,因而对于心律失常病人常作为首选。
8.
阿替卡因:
又称碧蓝麻,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给药后
2-3
分钟出现麻 醉效果,含
1:100000
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牙髓麻醉时间
60-70
分 钟,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
3H
。使用于
成人及
4
岁以上儿童。
9.
冷冻麻醉
:是指应用药物使得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 部感觉、
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常用氯乙烷。
10.< br>表面麻醉
:是指将麻醉剂涂布或者喷射于手术区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得
浅 层组织痛觉消失。本法适用于表浅粘膜下的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或者恒牙,
以及行气管插管时 前的粘膜表面麻醉。
11.
浸润麻醉
:
是指将局麻药注射于组织内 ,
以作用于神经末梢,
使得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
12.
阻滞麻醉
:是指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或者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
激,使得被阻断的 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13.
全身麻醉
:是指麻醉药物进入人体后, 产生可逆性的全身痛觉和意识消失,同时存在反
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松弛的一种状态。
14.
镇静:
通过药物作用使病人紧张情绪、恐惧心理得到改善或消除,达到精神放松,生 命
体征平稳,有利于配合诊疗的方法。
15.
阻生牙:
是指由于邻 牙、骨、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
不能萌出的牙。常见
8
及上
3.
16.
修复前外科
:是指使得义齿获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有效 地行使咀嚼功能的外科技术。
17.
感染
是指各种生物性因子在 宿主体内繁殖与侵袭,
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
导致
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 列全身和局部组织的疾患
.
18.
智牙冠周炎
是指智齿
(
第三磨牙
)
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
上以下颌 智齿冠周炎多见
19.
眶下间隙:
20.
颊间隙:
21.
颞间隙:
22.
颞下间隙:
23.
咬肌间隙:
24.
翼下颌间隙:
25.
舌下间隙:
26.
咽旁间隙:
27.
下颌下间隙:
28.
、颏下间隙:
29.
颌骨骨髓炎:
30.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31.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32.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33.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34.
疥: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者
35.
痈:邻多个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的化脓性炎症者
36.
基本理论篇
(一)下颌第三磨牙临床分类:
根据牙与下颌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
第Ⅰ类:在下颌支前缘和第二磨牙远中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可以容纳阻生第
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
第Ⅱ类:下颌支前缘和第二磨牙远中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不能容纳阻生第三磨
牙牙冠的近远中径。
第Ⅲ类:阻生第三磨牙的全部或大部分位于下颌支内。
根据牙在颌骨内的深度高位(
A
)
,中位(
B
)
,低位(
C
)阻生
根据阻生智齿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关系:
垂直,水平,近中,远中,颊向,舌向,倒置阻生
根据在牙列中的位置:颊侧移位,舌侧移位,正中位
(二)拔牙创的愈合
1
)拔牙创出血及血凝块形成:
15~30
min
出血停止,血凝块形成,具有保护创面、防止
感染、促进创口正常愈合的功能< br>
2
)血块机化:
24 h
后血块开始机化,
7 d
被肉芽组织替代,
3-4 d
肉芽组织始被更成熟的
结缔组织替代,至约
20 d
完成。
3
)骨组织的修复:
5-8 d
开始形成新骨,
3 min
后完全形成骨组织
4
)上皮覆盖拔牙创:
3-4 d
开始上皮自牙龈向血凝块表面生长,
24-35 d
甚至更长时间完
成
(三)
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
1)
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易于发
生感染。
2)
牙的存在并发生牙体及牙周围组织的炎症,易形成特有的牙源性感染。
3)
口腔颌面部潜在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可循此途径扩散和蔓延。
< br>4)
,颌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
“危险三角”静脉瓣膜少或缺如,受压时容易导致血 液逆
流,导致颅内感染,顺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而发生区域性淋巴结炎
.
反之,血循 与淋巴循
环丰富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消退
5)
口腔颌面部为暴露部位,易受损伤而继发感染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及病原菌
(五)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六)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
(七)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手术治疗
1.
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
1)
局部疼痛加重,呈搏动性 跳痛;炎性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光亮;触诊时有压
痛点、波动感、凹陷性水肿;深部脓肿穿 刺有脓液
2)
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伴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3)
儿童颌周蜂窝织炎,累及多间隙,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
4)
结核性淋巴结炎,寒性脓肿
2.
切开引流的要求
1
)切口应在脓肿低位,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
2
)切口 应尽力选择在愈合后瘢痕隐蔽的位置,切口长度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应首选
口内引流。
颜面切口应顺皮纹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
3
)切开至粘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引流 口。避
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腔隙或通道,以减少感染扩散,保证引流通畅。
4
)操作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向颅内扩散。
3.
切开引流目的:
①使脓液或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以达消炎解毒的目的;
②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如舌根部、口底间隙脓肿)
③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④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 血液循环发生海绵窦血栓、脑脓肿、纵隔炎、败
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八)急
性智牙冠周炎临床表现与治疗
局部:初期,病人自觉患侧磨牙后区 肿胀不适,咀嚼、吞咽时加重;病情继续发展,局部
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若 炎症侵及咀嚼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
的张口受限
全身: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全身不适、中性粒细胞升高等
治疗原则:急性期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
慢性期尽早拔出
措施:局部冲洗;选择抗菌药物及全身支持疗法;切开引流术;冠周龈瓣切除术;下颌智
齿拔除 术
(九)智牙冠周炎扩散
1
)向外:向磨 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向外穿破,在咬肌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发
生皮下脓肿,穿破皮肤后形成 经久不愈的面颊瘘。
2
)向前: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粘膜转折处形成脓肿或破溃成篓
3
)向后:炎症沿下颌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亦可导致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的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发生
(十)眶下间隙:
(十一)颊间隙:
(十二)颞间隙:
(十三)颞下间隙:
(十四)咬肌间隙:
(十五)翼下颌间隙:
(十六)舌下间隙:
(十七)咽旁间隙:
(十八)下颌下间隙:
(十九)颏下间隙:
(二十)口底多间隙感染:
(二十一)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比较(患侧下唇麻木)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感染来源
以龋病、牙周膜炎、根尖感染为主
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感染途径
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皮质;
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
及累及
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
织炎。主要破坏密质骨,
病变可累及骨松质与骨皮质
很少破坏松质骨
临床表现
可以是局限的,但以弥散型较多
多为局限型,弥散型较少
骨髓炎累及
牙松动,牙周有明显的炎症
牙及牙周组织无明显的炎症
牙及牙周
病变部位
多在下颌体,也可波及下颌支
多在下颌角及下颌支,
很少波及下颌体
慢性期
X
线
病变明显,可有大块死骨形成,
系皮质骨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
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
或有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
病理性骨折
无明显分界
(二十二)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并发症篇章
(一)局麻的并发症
1.
晕厥:一般可因恐惧、饥饿、疲劳以及体位不良等因素引起的中枢性一时性缺血所致的
一 种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
临床表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 脉快而弱、恶心和呼困难
-------
未经处理
-----
心率减慢、血压 急剧下降,短暂的意识丧失。
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空腹时进行手术。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5: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120.html
-
上一篇:妇女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的事情很多
下一篇:月子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