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基本结构
a
:口腔的结构
我们的口腔像一部结构精 致、
各功能部分组合完美的机器。
这个另人难以置信的机器由以下部分构
成:
上颌:是颅骨组成部分之一
下颌:与上颌相连接并能上下左右地移动
牙齿和牙龈
舌头
腺
b
牙齿和嘴唇的功用
牙齿和嘴唇不仅用来吃饭,
说话时也来帮助发声,
同时还可以表 达我们的感情。
失去一颗或多颗的
牙齿将影响您的消化食物,有损您的形象,影响着您的身心健 康。
咀嚼和吞咽
口腔就像一个超强的切碎机
——
前牙用来切割食物
——
尖牙用来撕碎食物
——
后牙用来磨碎食物
——
唾液湿润食物,颊部和舌部搅拌食物使之易于吞咽
——
舌头表面有许多小味蕾,它能尝出食物的味道如何
肌肉
唾液
讲话和歌唱
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口腔就协助咽喉一起发声。
人在说话和唱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取决于他们如何运用嘴唇、舌头、牙齿。
表达情感
无论你何时表达情感,你都需要用这个部分
——
微笑、啼哭、亲吻、舔、吹口哨。
c
牙齿的构成:
牙冠
——
这是牙齿的可见部分
牙龈缘
——
位于牙冠与牙根交界处
根部
——
是牙齿埋在齿槽骨里面的部分
牙体组织:
1
、
牙釉质:是覆盖在牙冠上非常坚硬的保护性组织。
2
、
牙本质:
是构成牙体的主要组成物质,
位于牙釉质 与牙骨质
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空腔,称为髓腔。
3
、
牙髓:是充满在牙髓腔的蜂窝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
4
、
牙骨质:覆盖在牙根的牙本质表层,它通过弹力纤维与颌骨相连接。
5
、
牙龈:是覆盖在齿槽骨上的坚韧的粉红色表皮。
6
、
牙周韧带:牙周韧带又称牙周膜,是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 间的结缔组织,好似带子连接牙齿
和牙槽窝,可缓冲和调节牙齿所负担的咀嚼压力。在口腔里用肉眼是看 不到的,但可在
X
线片看到。
7
、
牙槽骨:是上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它供给牙齿营养并保护牙齿。牙齿脱落后,牙槽
骨也 随之萎缩。
d
乳牙
< br>乳牙俗称奶牙,
是人生第一副牙齿,
在婴儿出生后
7-8
月开始出牙, 到
2
岁半左右陆续出齐,乳牙共有
20
颗,上
下各有
10< br>颗。
乳切牙:
6-12
个月
侧切牙:
9-16
个月
尖牙:
16-23
个月
第一乳磨牙:
13-19
个月
第二乳磨牙:
22-23
个月
乳牙的形态:
e
恒牙
恒牙是人生的第二副牙齿,
这副牙齿 如果因某种原因
而缺失。将终身没有牙齿替换了
大约在人六岁 左右时,
第一恒磨牙在最后一颗的乳磨
牙后侧长出,从那时起一直到十二岁左右,乳牙脱落,恒
牙相后地去替换他们的位置。恒牙
28-32
颗均正常,恒
牙从
6- 7
岁开始出牙,直到
32
颗牙全部长出来,大概需
要十几年时间,也就是20
岁左右出齐。
有些人的第三磨牙可能发育不全或者完 全没有。
由于人类的进化和食物物质的改变,
现代人类第三
磨牙的功能已经很少,所以 常常发生阻生。
恒牙的形态
成人一般有
3 2
颗牙齿,上下领各有
16
颗(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趋势,故现代人恒牙数应在28-32
之间)。
8
个切牙,
4
个尖牙 ,
8
个前磨牙和
12
颗磨牙。
f
牙齿的类型
乳牙共有
20
颗,上下各
10
颗。
8
个切牙
4
个尖牙
8
个磨牙
成年人的
32
颗牙齿有
4
种不同类型
切牙:包括中切牙。侧切牙,俗称门牙,形如
铲状,有切割食物的功能,能够把整块食物切开咬
断。
尖牙:
位于中线两旁第三个牙位上,
牙 体粗壮,
牙根最大,
具有撕裂食物的作用,
尖牙位于口角处,
对支持面部外形 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双尖牙:该牙因咬面有颊侧和舌侧两个牙尖,它具 有把食物捣碎磨烂的作用,故又称前磨牙,它一
般有
1-2
个牙根。
磨牙:牙体宽大,形态复杂,
面有
4-5
个 牙尖,状如磨盘,它用研磨食物,有
2-4
个牙根。
智齿:
智齿是最后一颗磨牙支持需特别的细心照顾,
有时他们不能正常萌出,
有时因很 难清洁造成
各种牙病而需根除。
临床牙位记录法
(
一
)
部位记录法:
将平分颅面部 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为中线,左右两半一般基本对称。临床上以
“
十
”
符
号将下下牙弓分为四个区,即
A
︳
B
四个区。纵线表示中线,水平线表示
Y
面。水平线以上
表示上牙,以下表示下牙。
1.
乳牙的记录法:用罗马数字表示。
右
左
例如:左上乳牙用
或Ⅲ
B
表示。
2.
恒牙记录法:用阿拉伯数字
表示。
右
左
例如:右下第一恒磨牙
61
或
6C
表示
(
二
)
牙位记录其安方法:
1.
国际牙科协会两 位数式表示法:仍用
“
十
”
符号将牙弓分为四区,四区以
表示,
10
位数表示牙弓分区,个位数表示牙齿。
恒牙:
例如:
23
表示左上尖牙;
45
表示右下第二双尖牙。
乳牙:
2.
通用记录法:顺着记录法:顺着右上、左上、左下、右下的次序,用数字表示:
右
左
例如:右上尖牙记为
6
;左上中切牙为
9
。
乳牙用同法编号,在编号的后面加
“d”
。
例如:左下乳切牙为
14d
。
牙体外形
(
四
)
磨牙组:共
12
个,上下左右各三个。上 下第三磨牙有时先天缺失或阻生。
1.
位置:位于双尖牙的远中。
2.
功能:担负主要的咀嚼任务,磨碎食物。
3.
解剖特点:牙体 大,
Y
面大,
Y
面有较多的尖、嵴、沟、窝,牙冠结构复杂。牙
Y< br>面有
4
~
5
个牙尖。
牙根分叉,一般为
2
~
3
根,增大支持面积。牙冠有四个轴面及一
Y
面。
4.
不同磨牙的特征:
(1)
上磨牙的特点:①牙冠
Y< br>面呈斜方形,近颊
Y
面与远舌
Y
角为锐角。远颊
Y
角 、近舌
Y
角较钝
(
图
33)
。②牙冠颊舌径大于近中远中径 。牙冠较直。③
Y
面有
4
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
尖 及远中舌尖。有时上第一磨牙还有第五尖。颊尖锐舌尖较钝。④根一般分叉为三根,即颊侧二根、舌
侧一 根。
(2)
下磨牙的特点:①牙冠
Y
面似矩形,有
4~
5
个牙尖,颊侧牙尖短而圆,舌侧牙尖长而尖
(
图
33)。
②牙冠颊舌径小于近中远中径。牙冠向舌侧倾斜。③根分叉为二个扁根,即近中根与远中根。
(3)
上颌第一磨牙:除具有上磨牙的特征外,还有以下特点
(
图34)
:
①
Y
面四个尖,近中舌尖最大,
近中颊尖稍大于远中颊 尖,
远中舌尖最小。
在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有第五尖,
与近中舌尖之间有半月形
沟分隔。②每一牙尖顶有三角嵴,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形成斜嵴。斜嵴将
Y
面分 成近中
窝及远中窝二部份。近中窝较大,又名中窝,远中窝较小。③
Y
面上的发育沟有 颊沟、近中沟及远中舌
沟。④根在根柱以上分叉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舌根,均呈扁形,舌根 最大。
(4)
上颌第二磨牙
(
图
35)
:与上颌 第一磨牙很相似。①冠小于上第一磨牙,近远中径更小于颊舌径,牙
冠显得更窄厚,冠外形较上颌第一磨 牙圆钝。②远中颊尖明显减小,近中颊轴嵴较远中颊轴嵴突出。近
中面颊舌径大于远中面颊舌径。③远中 舌尖更小,很少有第五尖。有的上颌第二磨牙远中舌尖不显著,
近中舌尖特大,舌面明显小于颊面。Y
面无斜嵴。④根的数目同上第一磨牙,但颊侧两根分叉度较小,
颊根与舌根的叉度也较小 。
(5)
上颌第三磨牙
(
图
36)
:上颌牙弓的 最后一个牙齿,其形态、大小及位置都有很大变异。其标准形态
与上颌第二磨牙相似,但不多见,而变异 形态较多,大概可分为多尖型、多根型及双尖牙型。
上颌第
三磨牙的标准形态与上颌第二磨牙比 较有以下特点:
①牙冠较小,
各轴面较圆突,
外形高点在各轴面的
中
1/3
。②远中舌尖更小,或无远中舌尖。③
Y
面近似三角形,常有许多副沟。④根合 并成一根,但根
的数目形态变异很大。
(6)
下颌第一磨牙:除具有下磨牙 的特征外还有以下特点
(
图
37)
:①下磨牙中是最大的,
Y
面似矩形,
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有五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及远中尖 。颊侧牙尖
低而圆,位于颊侧及远中。每一牙尖都有一三角嵴。②
Y
面有五条发育沟。 ③根为扁而厚的双根,即近
中根、远中根。根柱较短。有的远中根分为颊舌二根,而舌根短小弯曲,变异 大。
(7)
下颌第二磨牙
(
图
38)
:具有下磨 牙特征外,其特点:①牙冠方圆形,四个尖牙,近中颊尖、远中颊
尖、近中舌尖及远中舌尖。②近中面较 远中面略长,近
Y
缘嵴的位置高于远
Y
缘嵴,近中面的颊舌径
大于远 中面。③
Y
面有四条发育沟呈十字形分布,整个
Y
面似一个
“
田
”
字形,是该牙的特点。④根:两
根相距较近,有时未完全分叉,有时不叉,极少 数分叉为三根。
极少数牙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而具有
五个牙尖,仅牙冠稍小于第一磨牙,在离体 牙中不易区
分。
(8)
下颌第三磨
(
图
39)
:形态、大小和位置均可发生变异。
Y
面有五尖者与下
Y
第一磨牙相似,四尖
者似下颌第二磨牙。
其特点:①牙冠各轴面中
1/3处最突,
Y
面缩小。②
Y
面尖嵴不清,有不规则副
沟和嵴。③根 常融合成一根,也有分叉为多根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5: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111.html
-
上一篇:(完整word版)口腔颌面外科学上整理总结
下一篇:口部操及发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