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9 03:48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暴食症)

2-3
岁宝宝说谎行为分析与对策

宝宝到了两三岁时,你会发现 ,宝宝会说谎了。对于
2

3
岁的宝宝,说谎并非
完全是品德问题。 但是,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分析、不教育,宝宝便得到了不
断强化与练习说谎的机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 ,甚至积习难返,贻误终生。其
实,对宝宝说谎,一方面你不必惊慌失措,另一方面要仔细分析宝宝说谎 的心
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宝宝谎言真真假假

1
、天真幼稚,无意说谎

2
岁的洋洋上了幼儿园,
他总是 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偷偷拿回家。
当老师和妈妈发
现以后,洋洋大哭大叫:

这 是我的,就不给!

洋洋当着老师的面撒谎,妈妈
很尴尬。

分析:
2

3
岁的宝宝,由于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局限,对于发生的事情表达不准确,或者对物品的归属概念模糊,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他出
于无意会造成许多说谎 的假象。对于这样的宝宝,一方面要帮助他分清

时间



所有权

的概念,另一方面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 拿
回家



2
、想像力与现实混淆时,无意说谎

明明看见森森在玩小飞机,也想玩一下,却遭到了森森的拒绝。于是,明明对
森森说:

我家有一个比你更大的飞机,比你的好玩多了,还能在天上飞很长时
间呢!

一旁的明明妈吓了一跳,心想:

我什么时候给他买过会飞的飞机呀!
这孩子什么时 候学会撒谎了?


分析:
2

3
岁的宝宝对于事 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
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像。他喜欢夸大其辞,有时会用 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
虚荣心得到满足,或者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 br>掩饰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这种与想像、愿望有关的说谎,具有自我陶醉的特
点,能使宝宝获得象 征性、代偿性的满足。

小结:以上两种说谎为无意说谎,并不属于真实的谎言,也不属于是非 善恶的
范畴,它与宝宝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关,只要发现得早,教育与改正还是比较容
易的。
3
、想实现某种愿望时,有意说谎

幼儿园老师告诉亮亮爸爸:

亮亮真是个好孩子,把拣到的钱包交给了老师,里
面竟然有
100
元钱呢 !

经过爸爸与老师的沟通,发现亮亮拣的钱包正是爸爸刚
刚莫名其妙丢失的钱包。原 来,亮亮看到老师用小红花奖励拾金不昧的

好孩


,也想得到老 师的表扬,就编了个谎话。

分析:宝宝的愿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如玩具与零 食等;另一
种是精神的,如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表扬。有的宝宝会出现因为物质欲望和
精神需 要得不到满足而说谎的现象。

4
、逃避惩罚时,有意说谎

欣欣玩 妈妈的口红,不小心把口红弄断了。妈妈气急败坏地对她大叫,并且严
厉地惩罚她。过了几天,欣欣又把 妈妈化妆盒里的小镜子摔坏了,想到上次挨
骂的事情,欣欣胆战心惊,悄悄地把化妆盒扔进了垃圾箱。妈 妈找不到化装盒,
问欣欣是否见到了,欣欣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没有!
”“
坏事

没被妈妈发现,
欣欣既害怕又暗自得意。


1

分析:宝宝做了错事,害怕遭受体罚,害怕失去爱抚,为了消除这种恐惧的心< br>态,会出现说谎的行为。特别是面对一些性格粗暴、态度严厉的父母,宝宝往
往不敢承认自己的过 失行为而支吾说谎。

4
、模仿行为,有意说谎

邻居向雷雷妈借数 码相机,妈妈推说:

真不巧,相机被一个朋友借走了!


雷有点 不明白,相机明明就在抽屉里,妈妈怎么说借走了?过了两天,舅舅来
借相机,还没等妈妈张口,雷雷就 说:

相机被借走了!

妈妈大吃一惊,非常
尴尬。
分析:现在,成人社会与大众媒体中存在着不少说假话的行为,容易被宝宝模
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 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那么宝宝很快就能学会说谎。


小结:上面
3
种说谎行为是有意的,是真实的谎言,是不诚实品质的最初表现,
父母如若不及时教育、认真对待,宝 宝说谎就会成为习惯,进而影响他品德的
健康发展。


4
岁儿童在想些什么?

4
岁孩子非常好动、嘈吵,最喜欢 向别人挑战,假如说

我不相信你会做

,他
会真的做出来,小肌肉 活动发达,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他们很
顽固及会发脾气,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 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
之起伏可能影响至成年。
4
岁的孩子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 的观念,
以前认为手
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 ,
甚至会有



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亲的意向,不管 母亲心里想什
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
4
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 ,使成
人觉得他在说谎话,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

4
岁的孩子已经非常健谈,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达,对于生日会提出请谁不
请谁的意见了。

由于丰富的想象力,
4
岁的孩子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
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
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
4
岁半以后这种真
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
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 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
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 的精力。


5
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这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年龄,很友爱,喜欢留在家中,母亲是世界的中心,
乐意帮助母亲

。一、体力
——
大肌肉十分发达,跳高、跳舞、律动都做得很好。
极喜欢绘画 ,会学写数目字、文字、日常的工作如穿衣、如厕、系鞋带都可以
自己做

二、情绪< br>——
稳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做事认真,有责任感,有同情心,事
情做得不好感到焦虑 ,自尊心极强,成功时会感到骄傲


2

三、智慧
——
思想仍简单,专注能力可达
20
分钟~
30
分钟,很喜欢听真实的故
事,对问题会生疑向。例如:为什么
?
怎么变成这样子
?
小脑袋常生 问号,做事
持久、有次序,会先想想才做,有耐性及恒心

四、社交
——对母亲仍十分重要,开始由家庭到邻居到学校,喜欢与同伴玩耍,
会辨别好坏,做错了事会埋怨别人

五、行为上应注意之点:很好问,成人应耐心倾听及解答。

这年龄很爱家,父母的和睦对其心理影响特别大,需要平静快乐的家庭生活。

如何对待进入

反抗期

的孩子

??有些父母对 孩子进入

第一反抗期

的变化不能理解,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
独立 的个体来看待,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
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 行为横加指责,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将会产生
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他们的人格偏异。如有的孩子因 为家长过多的干预,
就此形成胆怯、畏缩、不敢进取、不能独立自主;有的变得表面温顺,而内心
充满怨恨、矛盾,总想伺机发泄;还有的孩子对父母非常怨恨,并且以冲动、
拒食、破坏等各种形式来 进行反抗。


??如何对待进入

第一反抗期

的孩子呢
?
以下几点意见可供参考。

1
.尊重孩子


??儿童萌生自我意识,独立性就开始增长了,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和模仿,什
么事都 想自己做。如他们要自己洗脸、自己穿衣、自己拿筷子吃饭等。随着独
立性的增长,他们产生了自信心和 自豪感,总是不愿意让别人说他们一点不好。
虽然他们的动作很不熟练,做起进入

反 抗期。

??这时期的孩子开始表现得特别不听话,逆反心理强烈。他们处处要与父母

作对

,大人要他这么干而他偏要那么干,事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别
人如果要干涉他,他就会发火;他们脾气顽固、不近情理,嘴里一说出想要什
么,就非得马上到手不可 ,不肯妥协、忍耐和顺从;他们好发脾气、好耍威风,
常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喜欢发号施令,在家里简 直像个

小皇帝

。他们常常
弄得父母束手无策,父母觉得

这小儿变得难管教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时
孩子已进入了
“< br>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

是儿童自我意 识迅速成长的表现,也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
信心的大好时机,小儿一般从
2
岁开始进 入

第一反抗期


4
岁左右达到高峰。
在进入< br>“
第一反抗期

之前即
2
岁之前,来要花费很多时间,做的还 不像样,但
是,家长仍应尊重他们,让他们学着去做,并且给予鼓励。千万不可嫌孩子做
得慢或 做得不好而埋怨孩子或从中阻拦、包办代替,这样会伤害孩子正在萌生
的独立性和自尊心。

??
2
.坚持原则

??这个时期的孩子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应该提出 的要求。例如,在上街之前,
明明向他讲清楚了今天不买玩具,可是一到商店,看到橱窗里的玩具,他就 非
要买,不然就又哭又闹,赖在地上不走。这时,家长必须坚持原则,说话算数,
向孩子讲清道 理,不能依从他,并且赶快把孩子带走。尽管他还依依不舍,也
无可奈何。使孩子明白事先讲定的话应该 守信用,无理的要求是不能得逞的。

3

这样他们就会渐渐地懂得在生活 中还有

可以



不许



应该

等一些概念,
是非分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
3
.转移注意

??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力有限,但又不自量力, 常常要干一些他们于不了的事。
这时,家长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一边给予表扬,一边分配他干另外一 件事,
并向他说明

你还小,等长大了就可以做这些事了



??
4
.口径一致

??在一个家庭里,每个成人对孩子的情感 是不一致的,教育方法也会有差异。
如父母在管教孩子而爷爷、奶奶却要护短,或父母自己的情绪忽冷忽 热,高兴
起来对孩子亲热非凡,不高兴起来把孩子痛骂一顿。孩子年龄小,不知道接受
哪个要求 才对,而且也会给他们的不合理的愿望、需要和坏习惯制造

防空洞

因此,在一个家庭里,成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必须口径一致,否则会使
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增 加他们情绪上的反抗性和不稳定性。

??
5
.耐心诱导

??对孩子的反抗家长不能采取

高压政策

,要冷静对待,并且应该反思一 下,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

逆反心理

的,是因为家长对孩子不了解, 受了

委屈

,使
他们的独立愿望不能实现,还是因为家长动辄训斥 打骂,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只有真正地了解他们,耐心诱导,因才施教,才能促进亲子间的和谐关系。


??
22
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中, 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
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 ,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
6
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
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3
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
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 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
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 则半分钟到
1
分钟,长

2
分钟到
3
分钟。多见于
2
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4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 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
5
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 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
般认为
18
个月不会讲单词,
30
个月不会 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
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
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
3-5
岁时起 病。



遗尿症




5< br>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
尿湿裤子。多见于
5 -10
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
眉、皱额、 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
5
岁以上的儿童,
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 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
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 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 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
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
2
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
5-7
岁的儿童
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 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
2
小时内,醒
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 br>5-12
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
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 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5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 不良的进食行为。
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
25%
左右,在农村儿童中 约占
10%

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
为。多见于
4-5
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
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
(
或玩具
)
等。儿童的攻 击行
为一般在
3-6
岁出现第一个高峰,
10-11
岁出现第二个高 峰。总体来说,攻击方
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指胆小、 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
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 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 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
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br>


分离性焦虑



是指
6< br>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
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 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
排尿次数 可以从正常的
6-8
次增加到
20-30
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
少,有时仅几滴。以
4-5
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 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
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6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
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
3
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 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
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
4-5

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 难、睡眠障
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
去儿童 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
康成长。

爱看电视儿童易肥胖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日 前公布的一份抽查结果显示,
儿童肥胖率随看电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平均看电视时间每增加
1
小时,肥胖
发生率增加约
1.5%





这份抽查还显示,儿童少年早餐行为也与肥胖发生有关,每周食用
0
1
次早餐组的肥胖率为
18.6%
。每周食用
2

4< br>次早餐组的肥胖率为
13.5%
,每
周食用
5

7< br>次早餐组的肥胖率为
11.8%
。不吃早餐、经常吃快餐成为导致儿
童肥胖的主 要行为因素。这次抽查的是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的
9356

4-
16
岁儿童少年。




专家近日指出,儿童期单纯性肥胖 症是
21
世纪严重的健康及社会问题。单
纯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功能产生长期慢 性损伤,降低体质健康水平,阻
碍心理行为发展,压抑潜能发育。儿童期单纯肥胖症还是成人期心血管疾 病、
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部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早逝的危险是非肥胖
者的
1.3

2

.
由于社会习俗和认同方面存在的偏见
,肥胖者在升学、求职、社
交、婚姻方面都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帮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的孩子常常感觉自 己是受人欢迎的,因而充满自信,能
积极克服困难,大胆做事。自我形象差的孩子常常感觉自己不令人满 意,自卑、
胆怯,怕做错事。自我形象一旦形成,不易改变。从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
我形象 ,孩子将会终身受益。怎样帮助呢
?



1
、创设表 现自我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去做,如洗手帕、扣衣扣、整理玩具、
做手工等事;家里来朋友做客,可鼓励 孩子为客人画一幅画或者唱一支歌。孩
子每次成功地做好一件事、表演好一个节目、画好一幅画等,都会 体验到成功
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2
、多 肯定孩子。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还
可适当地在众人面前公开表扬。这样 孩子会感觉自己有许多优点,是个大家都
喜欢的孩子。



< br>3
、捕捉孩子好的开端,并告诉他。孩子第一次独立学会系鞋带,第一次摔
倒后自己站起 来没有哭,第一次主动将玩具给邻居孩子玩,成人要特别细心地

7

观察 到,并及时表扬。对那些感觉自我形象差的孩子,成人更要关注他们的一
点一滴进步,
并及时给 予鼓励,
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我形象正在一点点地变好。




4
、了解孩子身心发展水平,正确评价孩子。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
们往往把成 人的评价当成一面镜子,孩子从这面镜子中逐步看清自己的形象。
成人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大小 ,慎重、正确地评价孩子,要求不要过
高、过低。




5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都免不了犯错误或做不好事情,这时成人
要尊重孩子,理解 孩子,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

人前教子

的传统做法已
不是现 代教育方法,也不要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比,不恰当的
批评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缺乏 自尊心的孩子是极难建立积极自我形象的。
















让孩子喜欢吃饭的秘诀



1
、大人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言教不如身教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
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裹腹 ,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2
、固定的开饭时刻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 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
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 他任何
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3
、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 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
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

本末倒 置

吃不下正餐。


4
、促进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若父母只一味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
果,试 着促进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
然不会抗拒吃饭。


5
、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


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 有的东西,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
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孩子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


6
、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


在饮食均 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
例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 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
的餐点。


7
、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


例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 起清洗水果
……
等等,甚至可询问孩子的
意见,请孩子协助您一起做饭,孩子不但能有 参与感,同时也能因而了解做一
道菜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更喜爱吃饭这件事。


8
、为吃饭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饭时,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 语气,让吃饭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将
吃饭时刻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其实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 多问题的
,
关键在于如何解决
,
不要随意的根据自己或宝宝的需要而改变什么
.



8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3: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985.html

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