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17:33

维生素b族-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艾滋病咨询)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

治高血压病秘方(
17
首)

20.1
八味降压汤

【来源】周次清,《名医治验良方》
< br>【组成】何首乌
15
克,白芍
12
克,当归
9
克,川 芎
5
克,炒杜仲
18
克,黄

30
克,黄柏

6
克,钩藤
30
克。

【用法】每日
1剂,先将药物用适量水浸泡
1
小时左右,煎两次,首煎
10

1 5
分钟,以

只留药物的易挥发成分;二煎
30

50分钟文火。煎好后将两汁混合,总量为
250

300
毫升,

日分
2

3
次服用,饭后
2
小时左右温服。

【功用】益气养血,滋阴泻火。

【方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不一,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营血
亏损,

血行不畅。
故治以益气养血,
滋阴泻火为法。
本方系根据日人大敬节之经验方
“八
物降下

汤”化裁而来。因而方用首乌、白芍、杜仲养其阴血;川芎、当 归行其血滞;阴
血滋润有

赖于阳气的温煦,故用黄芪益气配阳以助阴;
“阴 虚而阳盛,先补其阴,而后泻
其阳以和

之”。黄柏、钩藤之用意就在于此。诸药合用 ,使肾有所滋,脑有所养,肝有所
平,从而

达到肝养风熄、血压得降的目的。

【主治】凡表现为阴血亏虚、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状的原发
性高

血压病、
肾性高血压以及更年期综合征,
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均可用本方治疗 。

【加减】伴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夜交藤各
30
克,栀子
9
克;便稀苔腻、
手足肿

胀者,加半夏
9
克,白术
12
克,泽泻
30
克;大便干燥加生地
30
克,仙灵脾
1 8
克;上热下寒、

舌红口干、面热、足冷加黄连、肉桂各
5
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20.2
益心健脑汤

【来源】周次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
黄芪
30

60
克,
葛根
15

30
克,
丹参20

40
克,
生山楂
9

15
克,
桑寄生
15


30
克。

【用法】每 日
1
剂,将上药用适量水浸泡
30
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共
300

400
毫升,

日分
2

3
次温服。

【功用】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方解】
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原理较为复 杂,
但患者多为老年人,
其病机主要为
“气

虚血瘀”。本方以“益 气活血”为宗旨,方中黄芪、葛根、桑寄生以益气为主;
丹参、生山楂、

川芎活血为辅,取其“气不虚不阻,血得气而不滞”之意。

人体是一个气血相依,
脏腑相关的有机整体,
心脑血管气虚血瘀之病变会影响到
整体

机能 ,同时也是整体病变在局部的反映。如“心舍脉,其主在肾”,“肝藏血,
心行之”,“食
< br>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精。”因此,本方在“益气活血”的宗旨
下,既着眼于
整体机能,
又考虑到局部病变,
力求达到整体与局部统筹兼顾的治疗目的。在补
气药中,

黄芪补心肺之气,葛根升脾胃之气,桑寄生益肾气;在活血药中, 丹参活心血,
生山楂消

中积,川芎行肝血。诸药合伍,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使 气旺血活,心脉得
通,脑以

得养,
从而达到益心健脑之功能。
据现 代药理研究,
以上诸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心脑血管,

增加血流量,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抗心律失常的功能。

【主治】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
心脑

血管疾病。

【加减】
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加减 。
如出现畏寒肢冷,


桂枝
6
克,炮附子
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加麦冬
12
克,生首乌
15 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
30
克,五味子
6
克;血 瘀气滞
疼痛明显者,

加香附
12
克,元胡
9
克; 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
5
克,夜交藤
30
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如气虚明显者,补气药可用大量,活血药
用小

量;如久病体弱或初病患者,可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总之要使药物主
次分明,

剂量适中,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疗效】经用本方治疗冠心病
336
例,临床取得显著疗效,其中心绞痛显效率
53%
,总

有效 率
87%

心电图显效率
30%

总有效率
63%

同时,
对高血压显效率
53%

总有效率
94%


高血脂显效率
42%
,总有效率
77%


20.3
黄精四草汤

【来源】董建华,《名医治验良方》
< br>【组成】黄精
20
克,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各
15
克。< br>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

【功用】平肝补脾,通络降压。

【方解】高血压属中医眩晕病症,多由脾肾不足,肝阳偏亢所致,为虚实挟杂之
症。

本方以黄精益脾肾、
润心肺;
夏枯草清肝火、
平肝阳;
益母草活血,
车前草利水,
豨莶草

通络。诸药相配,能补脾、平肝、通络以降血压,宜于 脑血管硬化、肾病水肿兼
有高血压

者,用之皆宜。本方药少功著,效果非凡。

【主治】眩晕、手麻、肿胀兼有高血压者。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20.4
养血降压汤

【来源】史方奇,《益智健脑效验方精选》

【组成】生牡蛎
(
先 煎
)
、珍珠母
(
先煎
)
、桑椹子各
30
克 ,白芍
24
克,木防己、
黄芩、菊

花各
12
克, 刺蒺藜
15
克,地骨皮
20
克。

【用法】每日
1
剂,上药中以生牡蛎、珍珠母加水先煎
30
分钟后,再加入预先
浸泡
30
分钟的余药同煎
20
分钟,每剂煎
3
次。然后,将
3
次煎汁混合,于早、中、晚
饭后各服
1
次。

【功用】平肝潜阳,泻火宁心。

【方解】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因血压持续升高,心、脑、肾已有器质性损伤,
临床

表现除头痛,眩晕外、常有记忆力减退,头昏眼花、耳鸣、失眠、心悸、夜尿频
数等心、

脑、肾功能减退之表现。辨证属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者颇多。方中以生牡蛎、珍
珠母平肝< br>
潜阳;黄芩、地骨皮、蒺藜、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桑椹子柔肝养阴;又加入
有祛风 、

除湿、消肿作用的木防己以去痰浊,调气机。诸药配伍为用,具有平肝潜阳、清
肝 泻火、

柔肝养阴之功。用之临床,对高血压确有良效。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症见头昏、头痛、心悸、目昏、耳鸣、记忆力减
退、

夜尿频数、失眠等。

【加减】如头昏易怒者,加夏枯草
30
克, 天麻
12
克;失眠者,加生龙骨
30

(
先煎
)< br>,

茯苓
15
克;目涩尿频者,加枸杞子、山茱萸各
15克;肢麻肉惕者,加地龙
12
克,川芎
2
克。

【疗 效】曾将本方制成冲剂,治疗高血压
82
例,总有效率
66.7%
。本方作用 缓
和而持

久,服药后血压缓慢下降,但停药后药效维持时间较长。

20.5
调络饮

【来源】王乐善,《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桑寄生、生地、丹皮、白芍、黄芩、菊花各
15
克,夏枯草
30
克 ,杜
仲、牛膝、

桑枝、桂枝各
15
克,生石决明
30
(
先煎
)
,甘草
15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
1
次。

【功用】调和脉络,降压清眩。

【方解】缓进型高血压,亦称良性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近半数病
人可

无症状,
血压增高常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得发现,
少数病人则突然
在脑血管

意外
(
中风
)
时发现,由此可见本病与血脉直 接相关。故方中以桑寄生助筋骨、益
血脉;生

地平血逆;丹皮和血凉血而生血;白芍 泻肝火,和血脉;黄芩养阴清热;菊花治
头目眩晕;

夏枯草补肝血,除虚烦;杜仲益 精气,坚筋骨,久服轻身耐老;牛膝益肝肾,强
筋骨,引

诸药下行;桑枝久服终身不 患偏风;桂枝调和营卫;生石决明久服益精轻身;甘
草通经脉,

利血气,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有益血脉,平血逆,凉血生血,补肝血,益精气,
调和营卫,

养阴清热之效,使阴平阳秘,血脉调和,尤适合于缓进型高血压病。

【主治】缓进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目眩,甚则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恼怒而加
剧,

脉象弦数有力,严重时手足麻木。

【加减】手足麻木加黄芪
30
克。

【疗效】临床屡用,对本病确有一定疗效。

20.6
双降汤

【来源】赵尚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精、首乌、桑寄生、泽泻各
20
克,菊花
10
克,生山楂、草决明、
丹参、豨

莶草各
15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3
次。

【功用】补益肝肾,行滞通脉,泄浊洁腑,降脂降压。

【方解】
本病多责 之于肝肾阴亏、
木少滋荣,
故肝阳偏亢,
肝风内动,
血压升高,
而< br>
肾气不足,蒸化无力,脾失健运,精化为浊,痰浊入血,久必成瘀,浊瘀交着,
痼结难 解,

又可导致血脂升高。故方中以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除风眩;黄精“补诸虚,止
寒热,填

精髓”
(
《本草纲目》
)
。而且本品“平补气血 而润”
(
《本草从新》
)
,其性偏走,
与首乌合用,
能使精中生气;
菊花、
草决明平肝潜阳,
以降肝气之上逆。
四药合用,< br>标本同治,
效果较

佳。且经药理研究证实,以上四药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豨 莶草祛风除湿、利筋
骨,本品

凉燥搜风通络,燥湿行血,且能入肝肾,养阴血,平降 气逆,治疗内外风皆宜;
泽泻甘寒,

《本经》载其“消水,养五脏,益气力”,《主 治秘诀》谓本品“去旧水,养新
水,利小便,

消水肿”;山楂酸甘,“化食积,行结 气,健胃健膈,消血痞气块。”
(
《日用
本草》
)
述之泽

泻,其利湿化浊之力虽逊,而活血通脉之力尤盛,本品活血和络,消痰化浊,善
治瘀浊闭

络,以其味酸甘,善化阴气,配泽泻、豨莶草活血而不伤阴,泻浊而不伤正。实
践证明,< br>
此三药确有降压消脂等多种药理作用。
更用丹参活血,
与山楂相伍达行气解郁 活
血,斡旋

阴阳之功。桑寄生与首乌、黄精相伍达补肝肾、固精气之效。诸药相伍, 补中有
行,补而

不滞,固而不涩,行而不散,共奏补益肝肾、行滞通脉、泄浊洁腑、 降脂降压之
功效。故

用于肝肾阴虚、瘀浊阻滞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效果颇佳。

【主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常见头痛头晕、颈胀、腰酸肢软、四肢麻木等症,
属中

医眩晕、头痛范畴。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20.7
治高血压方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川芎
12
克,菊花
20
克,地龙
10
克, 川牛膝
15
克,夏枯草
30
克,
地骨皮
15
克,< br>
玉米须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解】方中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菊花疏风明目;地龙平肝熄风;川牛膝
活血

祛瘀;夏枯草清肝散风;地骨皮清泄肝热;玉米须平肝泄热;川芎配菊花、夏枯
草、玉米

须、地骨皮,则清肝祛风之力更强;牛膝引火下行;加地龙则祛风之力更著。

【主治】因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脉眩实等证。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20.8
柔肝熄风方

【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

【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
9
克,玉竹
15
克,黑芝麻
12
克,钩藤
9
克,白
菊花
6
克,

鲜莲叶
20
克,羚羊角
0.5
克,苦丁茶
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本方用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
竹、

芝麻滋肝益肾,
“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即偏正头痛
风可治 。

叶案所谓育阴和元阳、柔润内风者此也”。

【主治】
阴虚火 浮之头痛、
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
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20.9
熄风汤

【来源】吴颂康,《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地龙
12
克, 槐米
20
克,川芎、僵蚕各
10
克,白蒺藜
2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平肝、潜阳、熄风。

【方解】
方中地龙通络、
镇痉、< br>降压;
槐米清热凉血、
解痉降压;
川芎活血行气、


风降压;僵蚕止痉熄风;白蒺藜平肝疏肝降压。合而为方,加减化裁,对各种类
型的高血

压,均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主治】肝阳上亢,可用于高血压病。
< br>【加减】
在用熄风汤时,
常加青葙子
30
克,
昆布
2 0
克,
对降压有明显的效果。
肝肾阴

虚,风火相煽,加山栀、丹皮 、钩藤、黄芩、茜草根各
9
克;气阴亏虚,筋脉失
养,加黄

12
克,丹皮
9
克,防风
6
克,桑枝
12
克, 二至丸;痰湿至络,熄风汤合黄
连温胆汤;阴虚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7: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458.html

名中医治高血压病十七个秘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