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药药理学复习资料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16:26

森田疗法-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宝宝流鼻涕吃什么药)
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运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
律的科学。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

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
.提高植物神经功能。
2
.提高内分泌系统了功能。
3
.增强能量代谢,产
热增加。

4
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

降低植物神经功能。

2

降低内分泌系统功
能。



3
.降低能量代谢。

4
.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五味的现代认识



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四性的物质基础,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
.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解表药含 挥发油,
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
并有改善微循环、
抗菌抗病
毒等作用。 有利于表证的解除。



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
.甘 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
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 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
.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
.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
.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1
.升降浮沉的概念与表现



2
.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密切相关



3
.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子 宫脱垂有效,
能选择性提高兔、
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
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归经的现代认识



1
.中药药效与归经




具有抗惊厥作用的
22
味中药均入肝经。




具有泻下作用的
18
味中药均入大肠经。




具有止血作用的
21
味中药均归肝经。



2
.中药药动学与归经




中药归经与有效成分分布密切相关。

14



C-
鱼腥草素由呼吸道排出,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依据。




3
H-
川芎嗪的靶器官是肝脏与胆囊,与川芎归肝、胆经的理论相吻合。



3
.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13
种补肾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配合物,通过锌锰“归经”而补肾。




归肝经的中药富含
Zn

Fe

Cu

Mn
,与肝脏是微量元素
Zn

Fe

Cu

Mn
富集之地相符。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1
.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

先兴奋后抑制,
重则引起中枢麻痹而死亡,
如马
钱子、乌头类药物。



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

心悸、
心肌受损、
心 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
如含乌
头碱类药物和含强心甙类药物。



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

胃肠道刺激作用如决明子、
大戟等可引起恶心,
胆子等可引起呕吐,甘遂、芫花等可引起腹痛、腹泻。



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2
.过敏反应




150
余种中药能引起过敏反应,
其发病急,
变化快,
甚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3
.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



槟榔、款冬花、紫草等中药长期喂饲可引起不同的肿瘤生长。

药物因素



1
.品种

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
斛、大黄、贯众等。



2
.产地

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 、生物分布等影响植
物的生长、发育、质量。



3
.采收季节

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 br>定的生长和成熟期,
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
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
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



4
.贮藏条件



5
.炮制



6
.剂型和制剂

中药不同剂型,由于制剂工艺、给药途径不同, 从而影响
药物的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性质。



7
.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8
.配伍和禁忌

机体因素



1
.生理状况













少儿期

正在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尚不健全,用药量应适当减少。
小儿不宜用参、茸滋补。






老年人

肝、肾功能低下,用药量也应适当减量。老年人体虚不宜用
攻下祛邪药。











妇女有特殊生理期:月经期不宜用破血药,妊娠期注意妊娠禁忌。




情志、精神






情志、
精神影响药物疗效。



新药研制中应注意排除“安慰剂”的
作用。



2

病理状态



清热药对正常体温的影响,
只对发热患者有解热作用。



五苓散

只对水肿及小便不利患者有利尿作用。



肝肾功能减退患者,
药物代
谢,排泄受阻,作用和毒性均增强。

环境因素

解表药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





主治

外感风寒、外感风热。



2.
分类





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





辛凉解表药

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等。











发汗作用











解热作用



3.
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抗过敏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常用药物

麻黄

桂枝

细辛

柴胡

葛根



麻黄



1
.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
.化学成分

左旋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
80

85%
);伪麻黄碱,
L-N-

基麻黄碱、
D-N-
甲基 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次碱;挥
发油、I
-
α
松油 醇;鞣质等。



3
.药理作用

发汗、平喘、利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解热抗菌抗
病毒、



4
.现代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

预防

鼻塞

滴鼻

防治低血压状态

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
水肿



5
.不良反应


眼球突出、举尾反应、紫绀、兴奋、不安、失眠。

柴胡



1
.功效

疏散退热、舒肝、升阳。



2
.化学成分

皂甙(
a

b

c

d
四种)、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
挥发油(柴胡醇 、丁香酚、
r-
十一酸内酯、对
-
甲氧基苯二酮等)、脂肪油和多
糖 ,此外尚有生物碱、葡萄糖和氨基酸。









解热









镇静、镇痛、镇咳



3
.药理

┤抗菌、抗病毒









抗炎









促进免疫功能









对脂代谢和肝、胆的影响









其它



4
.临床应用



主治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等。



现代临床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



咳嗽。



病毒性肝炎。



高脂血症。





流行性腮腺炎。



其他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多形红斑,扁平疣等。



5
.不良反应



①中枢抑制


嗜睡、工作效率↓、深睡。

②消化道反应


食欲减退、腹
胀。




③肌注可致过敏反应。

葛根



1
.功效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2
.化学成分黄酮类(大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大豆素-4′,7
-< br>二葡萄
糖甙、葛根素
-7-
木糖甙、4′,6′′
-O-
二乙 酰葛根素、4′
-
甲氧基葛根素等)。











解热




3
.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其他




4
.临床应用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
项强、
口渴、
消渴、麻疹不透,
热痢、
泄泻、
高血压。



现代临床应用





偏头痛

葛根片



突发性耳聋

葛根片



高血压病

葛根片





冠心病

葛根素
iv

id


清热药









1
.清热药的功效、主治及分类



概念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凉血。



主治

各种里热证,也用于其他热证。



分类

清热泻火

石膏、知母、栀子等。






清热凉血

犀角、生地黄、玄参等。






清热燥湿

黄芩、黄连、黄柏等。






清热解毒

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






清虚热

地骨皮、银柴胡等。



2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解热作用





抗炎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作用




其他作用

常用药物

黄芩

黄连

金银花

大青叶与板蓝根



黄芩



1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
.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甙、汉黄芩素等。










还含有氨基酸、挥发油、豆甾醇、黄芩酶等。



3
.药理作用







抗菌、
抗病毒作用



抗炎、
抗过敏作用



镇静、
降血压作用






降血脂、保肝、利胆作用



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作












4
.临床应用
< br>小儿肺炎、小儿菌痢、预防流感、预防
-
猩红热、钩端螺旋体
病、病毒性肝炎、 急性胆囊炎、沙眼、麦粒肿。

黄连



1
.功效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2
.化学成分

主要含小檗碱。其他还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棕榈碱等。



3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解毒作用


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

抗炎、
解热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他作




4
.临床应用

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小儿秋季腹泻、慢性胆囊炎、呼
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 等。

金银花



1
.功效

清热解毒、凉散风寒。



2
.化学成分






氯原酸类:氯原酸、异氯原酸。





黄酮类:木犀草素、忍冬甙。





其他:肌醇、挥发油、皂甙。



3
.药理作用



抗菌、
抗病毒作用


抗内毒素作用


抗炎、
解热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其他作用





4
.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皮肤病等





1
.泻下药的功效主治与分类



概念:以通利大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功效:通利大便、荡涤实热、攻逐水饮。



主治:大便秘结、肠道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2
.药理作用:泻下作用、利尿作用、抗感染及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抗
肿瘤作用。

大黄



1
.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



2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包括
2
种存在形式:大部 分与葡萄
糖结合成蒽甙,少部分为游离形式的甙元。










┌ ①

结合形蒽醌:蒽醌甙












双蒽酮甙:番泻甙
A
B

C

D

E

F









│ ②

游离形甙元:
大黄酸、
大黄酚、
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 ③

其它:鞣质类物质

α
-
儿茶素、没食子酸



3
.药理作 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改善肾功能、抗感
染作用、抗肿瘤作用



4
.临床应用





便秘、各种出血、急性菌痢肠炎、急腹症、肾功能衰竭、高脂血症。

概述

祛风湿药: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

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主治

风湿痹痛。



2
.常用祛风湿药



秦艽、五加皮、防己、独活、雷公藤、清风藤、豨莶草、威灵仙、木瓜、臭
梧桐。



3
.药理作用





抗炎


镇痛


免疫抑制


降压


肌松和解痉







芳香化湿药: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

宣化湿浊、健脾醒胃。





主治

湿邪困脾引起各证。



2
.常用芳香化湿药





厚朴、藿香、苍术、砂仁等。



3
.药理作用





芳香化湿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胃肠功能影响,抗菌、抗病毒作用。

厚朴



1
.功效

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2
.化学成分

挥发油:β
-
桉叶油;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



3
.药理作用

对消化系统影响、抗菌、抗病毒、肌松、中枢抑制、抗过敏。



4
.临床应用



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





利水渗湿药: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



主治

水肿、癃闭、淋浊、痰饮、泄泻。



2
.分类



利水消肿药

茯苓、< br>猪苓、
泽泻、
苡仁、
半边莲、
冬瓜皮、
赤小豆、
玉米 须。



利水通淋药

木通、滑石、通草、金钱草、石韦、海金沙、车前子、扁蓄、
瞿麦。



利湿退黄药

茵陈、垂盆草。



3
.药理作用



利水渗湿药药理作用



利尿


利胆保肝


对免疫功能影响


降血脂、降血糖


抗肿瘤


抗病原体


茵陈

温里药
:


1
.功效

清湿热、退黄疸。



2
.化学成分



①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氯原酸、咖啡酸。



② 挥发油

β
-
蒎烯、茵陈炔、茵陈烯酮、茵陈炔酮、 茵陈炔内酯、茵陈色
原酮。



③ 对羟基苯乙酮。



3
.药理作用


利胆


保肝


抗肿瘤


其他作用



4
.临床应用



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胆石症及胆道感染;
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防治感冒及流
感。





温里药
: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

温里散寒、温肾回阳。



主治

里寒证。



2
.常用温里药



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胡椒、小茴香、干姜、高良姜。



3
.药理作用



温里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

对神经系统作用

抗炎

增强免疫
功能

附子



1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2
.化学成分




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




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




消旋
-
去甲乌药碱




氯化甲基多巴胺




去甲猪毛菜碱



3
.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神经系统作用


抗炎


增强免疫功能


其他作用



4
.临床应用




休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等。



5
.不良反应




主要因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




①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② 头昏眼花。




③ 口舌及全身麻木。




④ 严重时出现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抽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理气药: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

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




主治

气滞和气逆等证。



2
.常用理气药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木香、香附、乌药、大腹皮、薤白、沉香、甘
松。



3
.药理作用





理气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


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


利胆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理气药主要药理作用总括表

枳实与枳壳



1
.功效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2
.化学成分

挥发油:右旋芳香烯、右旋芳樟醇










黄酮甙类:新橙皮甙(水解得橙皮甙)










对羟基福林、
N-
甲基酪胺



3
.药理作用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对子宫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利尿


抗炎



4
.临床应用




休克。




心力衰竭。




胃下垂、子宫脱垂。





肖食药: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

消食化积。




主治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



2.
药理作用



①助消化作用




消化酶作用。




维生素作用。




促进消化液分泌。



②增强胃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




鸡内金

增加胃运动功能,加速排空速度。




莱菔子

增加胃肠节律性收缩。




山楂

对松弛状态的胃平滑肌有促进收缩作用。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6: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379.html

中药药理学复习资料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