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脂蛋白a1偏低-
补益剂(代表方:四君子汤)
关键词:
凡是用补益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治疗各种虚证
的方剂, 称为补益剂。属于中医八法中的“补法”。
四君子汤:党参、炙甘草 、茯苓、白术各等分。功用:补气健脾。主治:脾
胃气虚。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 白等。
四物汤: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
气虚。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参附汤:人参附子
(
炮
)
各
15
克。功 用:回阳,益气,救脱。主治:肾消,饮
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生脉散:人参
6g
、麦冬
9g
、五味子
6g。功用:补气敛汗,养阴生津。主治:
热病气阴两伤。症见汗多体倦,气短,口渴。久咳肺虚,见于 咳嗽少痰,心悸,
脉细无力,或气虚欲脱者。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
24g
、山萸肉
12g
、山药
12g
、泽泻
9g
、茯苓
9g
、丹皮
9g
。功用:滋补肾阴。主治:肾阴不足。症 见腰腿酸软,头昏目眩,耳鸣耳聋,
盗汗,遗精,潮热,消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肾气丸:干地黄
24g
、山萸肉
12g
、山 药
12g
、泽泻
9g
、茯苓
9g
、丹皮
9g
、
肉桂
3g
、
炮附子
3g
。
功用:
温补 肾阳。
主治:
肾阳不足。
症见腰腿酸软,
肢冷,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或余沥不尽,尿多或遗尿、阳痿、浮肿、痰饮咳喘等。
补益剂的分类:
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病证,代表方四君子汤。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病证,代表方四物汤。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双亏的病证,代表方八珍汤。
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病证,代表方六味地黄丸。
补阳剂:适用于阳虚病证,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补益剂的常用方剂:
四君子汤:
组成: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 治:脾胃气虚。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
舌淡苔白等。什么都不想吃,面色微白
方解:方中党参补脾益气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术苓合用以助运 化;炙甘草补中为
使药,诸药合用,有补气健脾之功。
缓解气加陈皮
四物汤:
组成:熟地
12g
、当归
9g
、白芍
9g
、川芎
6g
。
功用:补血调经。
主治:血虚兼血滞。症见月经补调,经行腹痛,量少不畅
或崩漏,以及血虚证而见头昏,心悸,舌质淡,脉细小等
证。
方解:方中熟地滋肾补 血为君药;臣以当归补血活血;再
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均为佐使,四药合用,
具有 补血调经作用。
参附汤:
组成:人参
附子
(
炮
)
各
15
克
。
功用:回阳,益气,救脱。
主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 冷,四肢不温,呼吸
微弱,
或上气喘急,
或大便自利,
或脐腹疼痛,
面色苍白,
脉微欲绝。现用于心力衰竭见有上述症状者。
方解:
方中人参甘 温大补元气;
附子大辛大热,
温壮元阳。
二药相配,共奏回阳周脱之功。
生脉散:
组成:人参
6g
、麦冬
9 g
、五味子
6g
。
功用:补气敛汗,养阴生津。
主治:热病气阴两伤。症见汗多体倦,气短,口渴。久咳
肺虚,见于咳嗽少痰,心悸,脉细无力,或气 虚欲脱者。
方解:方中人参补气生津,麦冬养阴清热,五味子敛肺止
咳,
敛 汗,
补益心气,
三药共收补气敛汗,
养阴生津之功。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
24g
、山萸肉
12g
、山药
12g
、泽泻
9g
、茯苓
9g
、丹皮
9g
。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症见腰腿酸软,头昏目眩 ,耳鸣耳聋,
盗汗,遗精,潮热,消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方解:方中熟地滋补 肾阴,山药补脾肾,山萸肉补肝肾,
三者同用,肝脾肾三阴并补;配泽泻、茯苓健脾利湿,丹
皮 清肝泻火,使补而不滞。诸药相配,使肾阴得补,症状
可愈。
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
24g
、山萸肉
12g
、 山药
12g
、泽泻
9g
、茯苓
9g
、丹皮
9g、肉桂
3g
、炮附子
3g
。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症见腰腿酸软,肢冷,少腹拘急,小便
不利或余沥不尽,
尿多或遗尿、
阳痿、
浮肿、
痰饮咳喘等。
方解:温补肾阳常以滋补肾精味基础,方中以附子、肉桂
温补肾阳,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使阳得阴 助而更好地
发挥补肾温阳的作用,
诸药合用,
使阴阳协调,
肾气充足,
则诸症可愈。
四君子汤的衍生方
2009-09-30 15:10
四君子汤的衍生方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四君子汤的来源与组成
四君子汤来 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脾胃虚弱证候的治疗。“君子”,
古时泛称才德出众之人。张璐《伤寒 绪论》云:“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
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 王晋三在《绛雪园
古方选注》
日:
“汤以君子名,
功专健脾和胃,
以 受水谷之精气,
而输布于四脏,
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汪昂《医方集解》日:“以其皆中和 之品,故日君子
也。
”本方为治疗脾胃虚弱的基础方。
方中四味药物皆平和之品,不偏不盛,
不
热不燥,
补而不峻,
益而无害,
取迸语“君子致中 和”之义,
故名“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是一首益气健脾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人参 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
9g
,甘草
6g
。水煎服。
第二节
四君子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一)人参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味甘、微苦,
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血,固脱生津,安神。
【主治】用于脱证。① 气虚欲脱证:单用本品即效(独参汤),益气固脱。②气
虚亡阳证: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肢冷,脉浮而空 等亡阳之象,配以附子(如参附
汤),以回阳救逆。若亡阳虚脱,危在顷刻,多配伍制附子、灸甘草、炮 姜(如
四味回阳饮)
,
益气回阳救脱。
③气虚亡阴证:
热伤元气,< br>气阴虚脱,
症见神昏,
汗出身热,
面红唇干,
脉虚数,
常配麦 冬、
五味子
(如生脉散)
。
④血虚气脱证:
常配熟地(如两仪膏), 益气养血固脱。若纵欲,气血亏虚,走阳精脱者,多配
附子、五味子、熟地(如救脱汤),以益气补血, 回阳固脱。若产后气血两虚,
阳气欲脱者,多配伍当归、熟地、枸杞(如救脱活母汤),补气血,益肝肾 ,救
虚脱。
用于脾虚证。①脾气虚证:症见食少,腹胀、便溏、肢倦懒言等,常与白 术(如
参术膏)配伍,益气健脾;配伍白术、茯苓、甘草(如四君子汤),健脾益气。
脾虚呕恶 较重者,配半夏(如半夏汤)、配吴茱萸(如吴茱萸汤),以健脾和胃
止呕。小儿脾虚泄泻,配白术、藿 香、葛根(如七味白术散),以健脾止泻。小
儿脾虚易感冒,常配黄芪、扁豆(如六神散),以健脾止泻 ,实卫固表。小儿脾
虚夜寐不安,
常配白术、
天麻
(如醒脾散)
,< br>来健脾平肝。
脾虚食积,
多配麦芽、
山楂
(如资生健脾丸)
,
健脾消食。
脾虚夹湿,
常配白术、
茯苓、
扁豆、
砂仁
(参
苓白术散),益气健脾除湿。脾虚痰阻,多配半夏、茯苓(半夏茯苓汤),益气
和胃除痰 。脾虚气滞,配陈皮(如异功散),健脾益气。②中气下陷证:久泻脱
肛,脏器下垂。常配黄芪、白术、 升麻(如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举陷。脾虚
气陷,视力减退,配黄芪、升麻、白术(如《审视瑶函》调 中补益气汤),益气
升阳,燥湿明目。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鸣耳聋,多配黄芪、炙甘草、升麻、柴胡
(如
《脾胃论》
调中益气汤)
,
益气健脾,
升举清 阳。
气虚下陷,
清窍失养,
目生翳障,多配伍黄芪、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如益 气聪耳汤),益气升
阳,聪耳明目。③脾不统血证:见便血、尿血、衄血等,常配伍黄芪、白术、当归(如归脾汤),益气摄血。妇女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多配伍白术、黄芪、熟
地
(如固本 止崩汤)
,
益气止血。
④脾阳虚证:
腹痛,
肢冷,
浮肿,< br>多配伍白术、
干姜、
炙甘草
(如理中丸)
,
以健脾温中祛寒。
中焦虚寒,
脘腹剧痛,
上冲皮起,
如见头足,配伍蜀椒、干姜、饴糖(如大建 中汤),健脾温中,散寒止痛。妊娠
胃中虚寒,呕恶不止,配伍干姜、半夏(如干姜人参半夏汤),健脾 温中止呕。
妇女血海虚寒,配伍当归、桂心等药(如温经汤),温经散寒。中焦虚寒,滑脱
失禁 ,
配伍肉豆蔻、
罂粟壳等药
(如养脏汤)
,
以温中固涩。
⑤ 脾阴虚证:
纳呆,
食后腹胀,便难或不调,口干,手足烦热等,配伍山药、莲子等药(如理脾阴 正
方),以健脾养阴。
用于肺虚证。①肺气虚证:咳喘短气不能卧,痰清声低等,配 伍五味子、苏子、
桑白皮等药(如补肺汤),补肺止咳平喘。肺虚气弱,肺不敛气,久咳不已,咳
甚则气喘自汗,配伍五味子、罂粟壳等药(如九仙散),敛肺止咳。肺气虚弱,
邪滞鼻窍,而见鼻痒, 喷嚏,涕多等症,配伍荆芥、细辛、诃子、桔梗等药(如
温肺止流丹),以温补肺气,疏风散寒。②气阴 两虚证:呛咳少痰,喘促自汗,
口干舌燥等证,配伍五味子、麦冬等药(如五昧子汤),益气生津,敛肺 止咳。
温燥伤肺,气阴两虚,则见于咳无痰,气逆而喘者,配伍麦冬、桑叶等药(如清
燥救肺汤 )
,
清燥润肺。
③肺肾两虚证;
胸闷喘急,
不能严卧,
配伍 胡桃、
生姜、
大枣
(如人参胡桃汤)
,
以补肺肾,
定喘逆。
久咳伤肺,。
肾不纳气,
痰热内蕴,
症见咳喘不已,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等 ,配伍蛤蚧、桑白皮等药(如人参蛤蚧
散),益气补肾,清肺化痰。肺肾阴虚,咯血咳嗽者,配伍二地二 冬(如人参固
本丸),益气滋阴。
用于不寐健忘证。心气不足,症见惊悸恍惚、夜卧 不安、健忘等症,配伍茯苓、
远志、石菖蒲(如定志丸),以益气补心,安神定志。心肾不足,阴血亏少 ,症
见心烦不寐、
心悸不安、
健忘等,
配伍生地、
麦冬、
枣 仁等药
(如天王补心丹)
,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心脾不足,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 ,纳呆便溏等,配伍
白术、
黄芪、
枣仁、
茯神等
(如归脾汤)
,
补养心脾。
心胆气虚,
症见失眠多梦,
易惊,胆怯心悸等,配伍龙齿、茯 神、石菖蒲(如安神定志丸),益气镇惊,安
神定志。
迷惑善忘,
与石菖蒲、
远志、
茯神、
茯苓,
同用为散服
(如令人不忘方)
,
以益智 止忘。
用于津亏证。气分热盛,气津两伤,症见身大热,大烦渴,大汗,脉洪大而无力
者,
与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配伍
(如白虎加人参汤),
辛寒清热,
益气生津。
若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津气已伤,咽干口渴,少气欲呕等症,与竹叶 、石膏、
半夏、麦冬配伍(如竹叶石膏汤)。夏日汗出过多,耗气伤阴,症见体倦气短,
咽干口 渴,配伍麦冬、五味子(如生脉饮),以生津止渴。
用于消渴证。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小便 频数,脉洪无力之消渴证,配伍麦冬、
天冬、花粉、黄芩、知母、甘草、荷叶(如二冬汤),益气生津, 清热解渴。消
渴引饮无度,配瓜蒌根等份为末,炼蜜为丸(如玉壶丸)。
用于血虚证 。气血双亏证,常与当归同用(如参归汤)。心血虚,惊悸怔忡,或
盗汗不寐,
配伍茯神、五味子、
酸枣仁等药
(如养心汤)
,
养血安神。
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萎黄、
头晕心悸,
纳呆体倦,
配伍白术、
当归、
熟地等 药
(如八珍汤)
,
补益气血。气虚血弱,心失所养,症见心动悸、脉结代,配伍炙甘草 、地黄、桂
枝等药(如炙甘草汤)。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体虚
载脂蛋白a1偏低-
载脂蛋白a1偏低-
载脂蛋白a1偏低-
载脂蛋白a1偏低-
载脂蛋白a1偏低-
载脂蛋白a1偏低-
载脂蛋白a1偏低-
载脂蛋白a1偏低-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6: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