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的热量-
填空题
1.
肠癌的好发部位为
_______
和
________(2.1.1)
乙状结肠
直肠
简答题
1.
简述左、右侧结肠癌的病变和临床特点。
(
3.2.1
)
答:右半结肠癌以肿块、贫血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为主。
2.
导致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3.2
)
< br>答:
①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③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④盆腔接受放射治疗
⑤大肠癌家族史者
3.
大肠癌有哪些病理类型?(
2.2.1
)
答:腺癌、粘液癌、未分化癌
4.
简述大肠癌的扩散途径(
2.3.2
)
答:
1
)
局部扩散:沿着肠管周径及向深层浸润,平行肠管长轴方向的扩散较少 ,直接蔓
延可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肝、胆、膀胱、子宫、阴道等。
2
)
淋巴道转移:占
60%
。结肠癌细胞经粘膜下层淋巴 网穿过肠壁
→
肠壁面淋巴结
→
结肠
旁淋巴结
→
中间 淋巴结
→
中央淋巴结(主淋巴结)
→
主动脉旁淋巴结
→
锁骨 上淋巴结。
直肠癌细胞沿肠壁淋巴道
→
肠旁淋巴结
→
直肠 上动脉或乙状结肠动脉旁淋巴结
→
肠系膜下
动脉淋巴结
→
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
→
锁骨上淋巴结。
3
)
血道转移:占< br>34%
,多转移至肝脏,次为肺,再次为骨、脑、卵巢。极少转移至肾上
腺或肾脏。
4
)
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种植在腹腔盆腹膜形成结节。
5.
简述大 肠癌的
Duck
’
s
分期(
3.3.1
)
答:
A
:病变限于粘膜下或肌层;
B
:病变侵及浆膜或浆 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
C
:有局部
淋巴结转移;
D
:伴远处淋巴结转 移或血性转移,或病变已广泛侵及邻近器官而无法切除。
6.
请列举
3
个大肠癌的主要化疗方案(
6.2.2
)
答:
LV/5-FU
;
FORFOX
;
FORFIRI
二、填空题:
1.
异常组织细胞分为
异形组织细胞、多 核巨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
三型。
(3.3.2)
2.
异常 组织细胞酸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均为
阳性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及积分均明显
低于
正常值。
(4.2.1)
3.
异形组织
细胞和
(
或
)
多核巨组织
细胞对恶组有诊断意义。
(3.2.1)
三、名词解释
1.
恶性组织细胞病(
1.2.1
):指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临床有高热、肝、
脾、淋巴结肿大,全血 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病情凶险、顶后不良。
2.
吞噬性组织细胞(< br>3.3.3
):其形态均正常巨噬细胞类同,浆内常吞噬大量血细胞.包
括幼红细胞.成 熟红细胞碎片,血小扳,偶有少数中幼粒细胞。
3.
多核巨组织细胞(< br>3.3.3
):
大小似巨核细胞,外形不规则,通常含核
3
—
6
个,
彼此贴近或呈分叶状,核仁清晰。
四、简答题
1.
简述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
5.2.1
)。
答:
对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而不能以感染性疾病解释者,
尤其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肝、
脾 、
淋巴结肿大,
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结合血象、
骨髓象或淋巴结活检中找到 大量异形或多核
巨组织细胞,可以确立诊断。
五、论述题
1.
试论如何通过实验室待查来提高恶纵诊断的阳性率(
5.3.2
)
。
答:恶组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
因此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外周血片异 常组
织细胞检出率不高,
但血液离心后的白细胞层涂片观察,
可提高阳性率。
骨髓涂片仍为首选
方法。
出于病变呈局灶性,必须反复多部位骨髓穿刺。有报道胸骨穿刺阳性率 较高。一般认
为异常组织细胞质的改变比量更重要,
单纯发现吞噬性组织细胞增多,
不 能确定诊断,
应继
续追踪。
淋巴结的病理学改变显著,
浅表淋巴结活检又较方 便,
但必要时仍需多部位病理检
查,以免漏诊。
二、填空题:
1.
组织病理学上淋巴瘤分为
霍奇金病
和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两大类。
2.
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是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
可伴发热、
消瘦、
盗汗及瘙痒全身症状。
3.
在霍奇金病骨髓检查中如能找到
R-S
细胞
对诊断有帮助。
4.
霍奇金病组织学四种分型中淋巴细胞为主型
预后最好,而
淋巴细胞减少型
最差。国内
以
混合细胞型
最常见,
节结硬化型
次之。
5.
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伴脾累及属淋巴瘤
Ⅳ
期。
6.
中、高度恶性
NHL
的标准治疗方案是
CHOP
方案。
7.
HD
病化疗采用
ABVD
方案。
8.
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间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属淋巴瘤
Ⅰ
期。
三、名词解释
1.
淋巴瘤(
1.2.1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多与< br>免疫应答时,
淋巴细胞向各种免疫应答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的恶变有关,
根据病理学改< br>变,
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2.
蕈样霉菌病(
1.2.1
)是
T
细胞源性淋巴瘤。原发于皮肤,早期为湿 疹样病损,皮肤瘙
痒,表面斑疹。以后发展为不规则瘤样结节,可扩散至淋巴结和内脏。
3.
R-S
细胞(
1.3.2
)何杰金病中镜下可见淋巴 结的正常结构破坏消失,由瘤组织取代。
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多核瘤巨细胞,
体积大,
直径大,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浆丰富,
双色性或呈嗜酸性;核大,可为双核或多核 ,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核内
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约
3~4um
,周围有一透明晕。
这种细胞称为
R-S
细胞。
双核
的
R- S
细胞的两核并列,
都有大的嗜酸性核仁,
形似镜中之镜影细胞。
这些双核和 多核
的
R-S
细胞是诊断何杰金病的重要依据。
四、简答题
1.
简述霍奇金病的病理类型及各型预后(
2.2.1
)
答:淋巴细胞 为主型,预后好;节结硬化型,预后较好;混合细胞型,预后较差;淋巴细胞
减少性,预后差
2.
简述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3.2.1
)
答
;
Ⅰ期:病变限于一个淋巴结或限于一个淋巴结外器官。
Ⅱ期:
病变局限于膈的一侧。
单独累及
2
个以上的淋巴结 区或同时直接蔓延至相邻的淋
巴结外器官或组织。
Ⅲ期:膈两侧淋巴结都受累,可累及脾、并直接蔓延到邻近的淋巴结外器官。
Ⅳ期:肿瘤扩散至淋巴结外。累及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
3.
简述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的原理、适应症和用法(
6.3.1
)
答:
CD20
表达于
95%
以上的
B
淋巴细胞型的非霍奇金 淋巴瘤。
HD
的淋巴细胞为主型也有
高密度表达。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抗
CD20
单抗的鼠
/
人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与
B
淋
巴细胞 上的
CD20
结合,并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
(CDC)
和抗体依赖性细胞 的细胞毒性
(ADCC)
引发
B
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凡是
CD20
(+)的
B
细胞淋巴瘤均可用利妥昔单抗
治疗。与化疗联合可提高完全缓解 率,延长无病生存时间。用法:成年病人的单一治疗药,
推荐剂量为
375 mg/m
2
,
静滴,每周
1
次,共
4
次。
4.
简述影响
HD
预后的因素(
3.2.1
)
答: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全身状况
五、论述题
1.
试比较
HD
与
NHL
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异同(3.3.2)
二、填空题
1.
< br>肝癌的大体分型有:
弥漫型、小癌型、结节型、块状型
(
2.2.1
)
2.
肝癌的并发症有:
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 出血、继发感染
(
4.2.1
)
3.
肝癌最常见的付癌综合征为
_
低血糖
_
和
___
红细胞增多症
(3.2.1)
4.
肝癌的诊断标准为:
病理组织学
诊断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也
可做出肝癌的诊断:①血清
AFP
水平
≥
50 0
μ
g
/
L
,持续
1
月
以上或
≥
200
μ
g
/
L
持续
2
月
以上, 并能排除妊娠及生殖腺胚胎癌;②有肝癌
临床表现
,经核素扫描、超声显像、
CT扫描、
肝动脉造影、
X
线横膈征、
酶学检查等有
3
项肯 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
肝良性肿瘤者;③有肝癌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
远处转移
或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中找到
癌细胞
,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者。
(
5.2.1
)
三、名词解释
1.
亚临床肝癌 (
1.2.1
)经
AFP
普查检出的早期肝癌病例,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
2.
小肝癌(
1.2.1
)单个结节直径小于
3cm
或两个结节直径之和小于
3cm
的肝癌。
3.
AFP
(
4.2.1
)甲胎蛋白,是在胚胎早期表达的糖蛋白,出生
1
周后消失。肝癌细胞可重
新表达
AFP
,
使
AFP
血清水平显著上升,
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标志物。
正常值在
25ug/L
以 下,当超过
500ug/L
时可诊断肝癌。但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炎
AFP
也可 显著增高。
4.
四、简述题
1.
请列举
3
个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2.1.1
)
答: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肝硬化
2.
何谓纤维板层型肝癌?有何临床特点?(
2.3.4
)
答:纤维板 层型肝癌是一种
HCC
的特殊组织学亚型,具有许多与普通型肝癌的不同特点。
虽然该 肿瘤仅占
HCC
的
1
%—
2
%,但在
35
岁以下患者中的比例却高达
40
%,男女发病率
基本相同。
腹痛、疲乏不适及 体重减轻是常见主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
黄疽
则较少见,这些症状体征比一般< br>HCC
早
3
月左右出现,肝功能检查可显示各项指标轻至中
度异常,但 血清
AFP
浓度升高的病例不到
10
%。瘤内钙化灶是其最有帮助的影像学线 索,
确诊仍靠病理组织学,
其特征是:
强嗜酸性颗粒状的癌细胞浆;
在癌细胞 巢间有大量平行的
板层状纤维基质。该肿瘤常为单发,生长较缓慢,诊断时
50
%-70
%患者可行完全切除,预
后较好,恶性程度较一般
HCC
低。对化 疗、放疗不太敏感。
3.
简述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4.2.1
)
答:①
A FP
在诊断
HCC
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特异性仅次于病理组织学检查。②可作< br>为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③轻至中度异常时尚须与良性肝病、
尤其是慢性 活
动性肝炎相鉴别。
4.
简述肝癌的诊断标准(
5.2.1
)
答:
病理组织学诊断 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也可做出肝癌的诊断:
①
血清
A FP
水平≥
500
μ
g
/
L
,
持续
1
月以上或≥
200
μ
g
/
L
持续
2< br>月以上,
并能排除妊娠及生
殖腺胚胎癌;②有肝癌临床表现,经核素扫描、超声显像、< br>CT
扫描、肝动脉造影、
X
线横
膈征、
酶学检查等有
3
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肝良性肿瘤者;
③有肝癌临床表现,
并有肯定的远 处转移或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者。
5.
原发性肝癌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5.2.1
)
答:继发性肝癌,肝硬化,活动性肝病,肝脓肿,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肝非癌性占位
6.
简述肝癌的简易临床分期(
5.1.1
)
答:
Ⅰ期指无明确肝癌症状体征;
Ⅱ期为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
Ⅲ期即指有明确 恶病
质、黄疽、腹水或远处转移之一。
7.
肝癌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3.2.1
)
答: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
8.
肝癌的四级预防是什么内容?(
7.2.2
)
答:
一级预 防即指病因预防,
包括
“改水、
防霉、
防肝炎”
等;
二级预 防可概括为早期检查、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即“三早”
;三级预防指临床治疗,包括积极手术 ,二期切除、多次
栓塞治疗、新旧疗法的同时与序贯综合应用及各种导向治疗等,可归纳为“积极、综合 、特
异”
;四级预防即指晚期癌症治疗,如癌痛治疗,生物治疗等。
五、论述题
1.
肝癌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4.2.1
)
答:肝癌起病隐匿,< br>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而待出现典型症状时往往已到了中晚期,肝癌常
见的症状有:
(1)
肝区疼痛:半数以上病人有肝区疼痛,多呈 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有时放射至右肩部。
如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可引起突发的剧烈腹痛。
(2)
上腹部肿块: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 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
块,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
黄疸:一般在晚期出现,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或由于癌块压迫胆管所致。
(4)
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进行性消瘦、乏力等。
(5)
出血:肝癌晚期或伴有严重肝硬化者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下出血。
(6)
腹水:腹水多见于晚期肝癌病人,多呈血性。
(
7
)远处转移的表现
2.
试述肝癌的自然病程?(
3.2.4
)
答:按肝癌的发展可分为: ①亚临床前期,指从病变开始至作出亚临床肝癌诊断之前,
患者
无症状与体征,临床难以发现, 平均约
10
个月左右。②从亚临床肝癌诊断建立至出现症状
之前为亚临床期,患者仍无 症状与体征,瘤体约
3-5cm
,诊断仍较困难,多属
AFP
普查发
现,此期平均为
8
个月左右。③一旦出现肝癌临床表现,已至中期,此时,病情发展很快,不久可出现黄疸、腹水、
肺转移以至广泛转移及恶病质等晚期表现。中、晚期共约
6
个月左
右。
3.
肝癌引起出血有哪些原因?(
4.2.1
)
答:
肝癌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
1)
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严重失调,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K< br>障碍,易造成凝血酶原时
间延长;
肝癌不能像正常肝脏那样合成纤维蛋白质、
凝 血酶及各种凝血因子,
故止血功能差,
易出血。
2)70
%以上的肝癌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引起胃底、 食管静
脉曲张破裂而发生大出血。
3)
肝癌侵入消化道或胆道而引起出血。
4)
肝癌破裂引起大出血。
5)
部分晚期肝癌病人癌细胞大量进入 血液,引起外源性凝血作用激活而致凝血物质消
耗,造成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引起全身广泛出血。
4.
肝癌病人出现腹水的原因?(
4.3.1
)
答:
1
、门静脉压力升高:癌肿迅速增长,压迫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组织液回收减
少而漏 入腹腔形成腹水。
2
、白蛋白减少:由于营养不良、肝功能损害、肝硬变 等原因使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加之肝
癌消耗,促使血浆外渗进入腹腔形成腹水。
< br>3
、静脉受阻:由于肝硬变、肿瘤压迫、浸润以及癌栓形成等原因,使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肝窦瘀因,
血浆自肝血窦旁间隙,
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加,
如果肝的淋巴液 生长量超
过了胸导管引流输送淋巴液的能力,便有大量的淋巴液自肝包膜表面及肝门淋巴管壁溢出,形成腹水。
4
、肾脏因素:由于大量腹水使有效的循环血量与肾血流 量减少,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
近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
固引起体液物质的变化,如继发性醛固酮的增多和抗利尿激
素的增多以及利钠因子的减少,使肾脏对钠和水的吸收增加,排泄 减少。
5
、其他原因:癌肿侵犯肝包膜、癌结节破入腹腔、癌肿转移至腹膜。
5.
肝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治疗肝癌的机理是什么
?
如何选用
? (6.2.2)
答:正常肝脏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系统,其中
20%
-
30
% 来自肝动脉,
70
%-
80
%
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的主要供血来自肝 动脉,一般认为占
85
%以上,门静脉系统主要参与
肿瘤周围的部分血供。
因 此,
经肝动脉插管直接灌注抗癌药物,
大大提高了药物在癌肿内的
浓度,增强了药物对 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肝动脉栓塞后,肿瘤血供可以减少
85
%以上,导
致肿瘤广泛缺血 坏死,
并抑制残存癌细胞的生长。
因正常肝脏主要由门静脉供血,
故栓塞后
一 般不引起明显的肝功能障碍。
这就是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治疗肝癌的机理。
巨块型且包膜
较完整的肝细胞癌应用此疗法效果最好,
因为这一类型瘤内血管丰富,
化疗药和栓塞剂可全< br>部沉积在瘤内,
基本不影响正常肝组织,
较少出现因化疗和栓塞所致的肝硬化。
此疗法对胆
管细胞癌、
AFP
阴性、乏血型、弥漫型的肝癌疗效较差。
6.
试述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
(6.2.2)
答:
1 )
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凡有手术指征者均应争取手术切除。
2)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TACE
)
,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
3
年生存率,是肝癌非手术治疗中
的首选方法。
3)
放射治疗:目前可使用立体 定向治疗的方法,针对一些病灶较局限且肝功能
较好的患者。
4)
局部治疗:多在超声 引导下进行,可行乙醇注射、射频消融、微波凝固、高
功率超声聚焦等治疗,对较小的肝癌可能有根治效 果。
5)
全身化疗:适用于有肝外转移或有
肝内播散的晚期患者。
6)
生物和免疫治疗:在手术切除或化疗、放疗杀灭了大量癌细胞后,
应用生物和免疫治疗可起巩固和增强 疗效的作用。
7)
中医治疗:可改善症状,调动肌体免疫
功能,减轻不良反应从而提高 疗效。
8)
综合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
联合或序贯治疗,以期 提高疗效。
9)
并发症的治疗:根据不同并发症对症治疗。
填空题
1.
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
__ ______
和
________(3.2.4)
局限期
广泛期
2.
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2.1)
鳞癌
腺癌
小
细胞未分化癌
大细胞癌
名词解释
1.
吸烟指数(
1.2.1
)平均每日吸烟数与累计吸烟年数的乘积。
2.
隐性肺癌(
1.2.1
)指对原发肿瘤大小无法估计,在支气 管分泌物中找到癌细胞,但在影
像学或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癌症。
3.
< br>中央型肺癌(
1.1.1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
,以
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4.
周围型肺癌(
1.1.1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称为周围型,约占
1/ 4
,以腺癌较为多
见。
5.
肺上沟癌(
1.2 .1
)
指发生于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
以交感神经链、脊柱、锁骨下动脉及
臂 丛神经受侵为主要表现。
6.
Honer
综合征(
1. 2.1
)肿瘤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
陷,
同侧额部 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腋下为主、
向上肢内
侧放射的火灼 样疼痛,在夜间尤甚。
7.
上腔静脉综合征(
1.2.1
)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
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 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或头昏或眩晕。
简答题
1.
肺癌根据位置和形态可分为几型?(
2.2.1
)
答: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
2.
何谓中央型肺癌?(
2.1.1
)
答: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 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
3/4
,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
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br>
3.
何谓周围型肺癌?(
2.1.1
)
答: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称为周围型,约占
1
/
4
,以腺癌较为多见 。
4.
简述中央型肺癌的
X
线表现(
4.3.1
)
答: ①多为一侧肺门类圆性阴影,边缘大多毛糙、
有时有分叶表现,或为单侧性不规则的肺
门部肿块 ,
癌肿与转移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融合而成的表现;
②也可以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并存 ,形成所谓
“S”
型的典型肺癌的
X
线征象;③在体层摄片、支气管造影可见 到支气管壁
不规则增厚、狭窄、
中断或腔内肿物;视支气管阻塞的不同程度可见鼠尾状、杯口状 或截平
状中断。
④肿瘤发展至晚期侵犯邻近器官和转移淋巴结肿大,
可有肺门淋巴结肿 大,
纵隔块
状影,气管向健侧移位,主支气管压迹,气管分叉角度变钝和增宽,食管中段局部受 压,膈
高位和矛盾运动,心包积液等晚期征象。
5.
简述周围型肺癌的
X
线表现(
4.3.1
)
答: 早期常呈局限性小斑片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淡。后肿块增大呈圆形或类圆形时,
密度增高、
边缘清楚常呈叶状,
有切迹或毛刺,尤其是细毛刺或长短不等的毛刺。
如癌肿向
肺门 淋巴结蔓延,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如发生癌性空洞,其特点为壁膜较厚,多偏心,
内壁不规则,凹凸 不平,也可伴有液平面,易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也易侵犯肋骨,引
起骨质破坏。
6.
对于
40
岁以上长期大量吸烟者,出现哪些情况应作为可疑肺 癌对象进行相关检查?
(
5.2.1
)
答:
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
2
-
3
周,治疗无效;或原有慢性呼吸 道疾病,咳嗽性
质改变者;
持续或反复在短期内痰中带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
反复 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
炎,特别是段性肺炎;原因不明的肺脓肿,无中毒症状,无大量脓痰,无异物吸入史 ,抗炎
治疗效果不显著者;
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
(趾)
;
X
线上的局限性肺气肿或段、
叶性肺不张;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者;
原有肺结核、
病灶已稳定,而形态
或性质发生改变者;
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尤以血性,
进行性增加者;尚有一些上述的肺
外表现的症状,皆值得怀疑,需进行检查。< br>
7.
简述结核空洞、肺脓肿、癌性空洞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5.2.1
)
答:结核:多为中心性空洞,洞壁规则、较薄,直径很少超过
3cm
;肺脓肿:空洞壁薄,内
有液平,周围有炎症改变;肺癌:癌肿块影中有偏心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
8.
肺癌有哪些肺外表现?(
3.2.1
)
答 :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又称副癌综合征。有
下列几种表现:
1
.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2
.分泌促性激素;
3
.分泌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
物;
4
.分泌抗利尿激素;
5
.神经肌肉综合征;
6
.高血钙症。
9.
何谓隐性肺癌?有何临床意义?(
5.3.2
)
答:由支气管的分 泌物中找到有诊断意义的肿瘤细胞,但
X
线和纤支镜检查未证实有肿瘤
病灶,
称隐性肺癌又称隐匿期肺癌,
是临床上很难诊断的Ⅰ期肺癌,
对此型肺癌如能早期确
诊 ,及时治疗,则可明显提高远期存活率。
10.
肺癌主要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5.3.1
)
答: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结核渗出性胸膜炎
11.
哪些部位的肺癌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5.3.2
)
答:纵隔型肺癌、肺尖癌
12.
简述小细胞肺癌
AJC C
分期(局限期和广泛期)?(
5.2.4
)
答:局限期:癌肿位 于一叶肺内,或者仅仅扩散到同侧的胸腔内淋巴结。广泛期:指癌肿扩
散到不同的肺叶,或是对侧胸腔的 淋巴结,或者远处的器官,或者胸腔内出现恶性的胸水。
(凡是超出局限期的病变即为广泛期)
13.
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如何?各需多少放射治疗剂量? (
6.2.2
)
答:
小细胞肺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性高,
鳞 癌次之,
腺癌最差。
放射剂量:
小细胞肺癌
55-65Gy
,
鳞癌
60-70Gy
,腺癌
65-75Gy
。
14.
简述肺癌脑转移如何进行放疗(
6.2.4
)
< br>答:先行全脑放疗
40Gy
,然后缩小放射野或改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转移灶局部剂量增 加至
60Gy
。
15.
请列举四个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化疗方案(
6.2.2
)
答:
MVP
、
NP
、
GP
、
TP
16.
用分子靶向药物
IRESSA
治疗肺癌,那些患者可获得较 好反应?(
6.2.4
)
答:东方人,女性,无吸烟史,腺癌(尤其是肺泡细胞癌)
论述题
1.
试述恶性胸水和结核性胸水的鉴别诊断要点(
5.3.1
)
答:
年龄
胸水性状
伴随症状
胸液细胞类型病理
细胞学检查
乳酸脱氢酶
(
LDH
)
癌胚抗原(
CEA
)
PPD
皮试
恶性胸水
中老年多见
多数为血性
常伴胸痛
大量间皮细胞
可找到肿瘤细胞
LDH
增高,胸水
LDH/
血清
LDH
>
2.0
>
20ug/L
,胸水
CEA/
血清
CEA
>1
多阴性
结核性胸水
青少年多见
多数为草黄色
结核中毒症状
淋巴细胞为主,
无肿瘤细胞
胸水
LDH/
血清
LDH
<
2.0
<
2 0ug/L
,胸水
CEA/
血清
CEA
<
1
多阳性
2.
试述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要点(
5.2.1
)
部位
大小
轮廓
形态
密度
卫星灶
空洞
胸膜
附近骨破坏
生长
肺
Ca
不定、上叶多于下叶、右侧多于左侧
较大、多>
3cm
以上(直径)
清或不清、多有毛刺
分叶、结节状、类圆形
多数均匀、无钙化
无
较少见、壁厚、偏心、内缘凹凸不平
可见胸膜增厚、可有侵犯
可有
较快
肺结核球
好发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较小、多<
3cm
以下(直径)
清楚、较光滑
圆或椭圆形
多不均匀、常见钙化
可有可无
壁薄、居中、内缘光滑整齐
粘连、可有增厚
罕见
较慢
面条的热量-
面条的热量-
面条的热量-
面条的热量-
面条的热量-
面条的热量-
面条的热量-
面条的热量-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3: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