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熊-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
20
世纪以来,大量化学药品问世< br>,
新药种类大大增多
,
特别是磺胺和青霉素
的研制成功后,
制 药工业迅速发展,
新药品种大量上市,药物种类急剧增加。
但
由于各国政府缺乏对新药 管理的监督
,
新药使用前没有确保其安全性便用于人体
,
以致使人群受到毒害
,
甚至发生致人死亡的严重事件。历史上连续发生过不少的
药害事件,
出现了 大量的药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指出,
全
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 并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从此,
药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开始公 开于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仅从
1922
年至
1979
年,
国外报道的 重大药害事件就有
20
起左右,累计死亡万余人,伤残数万人。下面
对
20< br>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典型药害事件做一简述。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
氨基比林是
1893
年合成的一种解热 镇痛药,
1897
年开始在欧洲上市,
约
1909
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
~
1934
年,氨基比林作为一种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流行
于欧洲、美国,常被人们用于退热、止痛。造成众多用药者粒细胞缺乏,临床检
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症,
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在美国死亡
1981
人, 在欧洲死亡
200
余人,然而人们并未引起重视。服用氨基比林的患者
有许多人发生了 口腔炎、
发热、
咽喉疼痛等症状,
血象检查发现粒细胞大量减少。
最终证实,
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在美国到
1934
年有
1981
人死于与使用
本用有关的疾病。在欧洲大约有
200
人死亡。
1 938
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
1940
年以后,该国
白细胞减少症病人迅速减少。
在丹麦,
从
20
世纪
30
年 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
1951
年至
1957
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 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
症。
1982
年,我国卫生部也以(
82
)卫药字
21
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氨
基比林片剂、复方氨基比林(含 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
·醋酸铊中毒
20
世纪
20
年代,儿童头癣特别多,当时尚无抗真菌药物,皮肤科医生使用
醋酸铊治疗。铊是最毒的金属之一,服用后可以引起脱发,呕吐、痉挛、瘫痪、
昏迷甚至死亡。
1930
~
1960
年在各国使用的醋酸铊患者近半数慢性中毒,死亡
数人。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
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 物已经有
1000
多年的历史,阿拉伯国家应用含
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
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
汞剂成
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在英联邦,
婴儿用的牙粉、
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
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 氯化亚汞)作为婴儿的轻泻剂和驱虫剂。
1890
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他 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
痛,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的临床症状 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1939
~
1948
年间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
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
人,
其中多数
是在
3
岁以下。
·二硝基酚致眼及骨髓损害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美国流 行“药物减肥”
,在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巴西
等国家许多妇女使用二硝基酚作为减肥药。到< br>1937
年,人们发现这些国家的白
内障患者大量增加,
调查发现很多患者使用 过二硝基酚。
二硝基酚致白内障失明
占总用药人数的
1
%,导致骨髓抑制177
人,死亡
9
人。
·磺胺酏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
磺胺类药于
20
世纪
30< br>年代问世。
1937
年秋天,美国一家公司用工业溶剂
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 产一种磺胺酏剂,
供应南方的几个州,
用于治疗感染性
疾病。当年
9
至
10
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的病人大量增加。经
调查,
由于 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
358
人,
死亡
107
人。
尸检
表明死者肾脏严重损害,
死于尿毒症,
究其原因,
主要是二甘醇 在体内经氧化代
谢成草酸致肾脏损害所致。
·氯磺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氯磺羟喹于
1933
年上市,主 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并能预防旅行者腹泻,
因此很快流行到许多国家。大约在
30
多 年以后首先在日本发现许多人出现双足
麻木、刺痛、寒冷、全身无力等症状,约半数左右的病人伴有不同 程度的瘫痪,
大约有
1/4
的病人出现视力减退。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是由于 服用氯磺羟喹而引
起的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由于使用此药而造成的残疾人大约有
1< br>万多人,
死亡
约
500
人。
·黄热病疫苗和病毒性肝炎
1942
年,美国军队里曾普遍接种黄热病疫苗 ,结果在接受预防注射的
300
万军人中,有
28000
人发生传染性肝炎, 死亡
62
人。调查发现,在
117
批黄热
病疫苗中有
9批疫苗的血清中混进了患传染性肝炎已痊愈的志愿者的血清。
·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
黄体酮等孕激素是上世纪三、
四十年代 治疗习惯性流产等妇科疾病的常用药
物,在
50
年代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医生发现 有许多女婴(大约有
600
名)
出现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
并对此进行了大量 的调查,
结果发现这种异常现象与
女婴的母亲在孕期曾服用孕激素有关。
经过多种动物 实验证实孕激素能引起动物
雌性幼仔发生外生殖器雄性化现象。
·非那西丁致严重肾损害
非那西丁系解热镇痛药,
1953
年以 后许多欧洲国家,特别是瑞士,当时的
西德和捷克等国家忽然发现肾脏病人大量增加,
经过调查 证实,
主要是由于服用
“非那西丁”所致。这种病例欧洲报告了
2000
例, 美国报告了
100
例,加拿大
报告了
45
例,有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 能衰竭。有关国家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限
制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出售。
此后,
这类肾脏损 害病人的数目就明显下降。
但是也
有证据表明,
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长达
8
年以后,
还可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二碘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综合症
水熊-
水熊-
水熊-
水熊-
水熊-
水熊-
水熊-
水熊-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2: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137.html
-
上一篇:孩子太自我中心怎么办如何应对孩子自我中心
下一篇:原发性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