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粥-
中医解释鼻炎产生的本质原因
-
中医解释鼻炎产生的本质原因
鼻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症状和感冒类似,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流
鼻涕、喉部不适等。鼻炎长 期不治可能会影响鼻炎患者的学习、工作
和日常生活。
因此鼻炎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了解鼻炎的产生原
因有助于我们对鼻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中医如何解释鼻炎的产生原因呢
?
中医认为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
1
、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
《内经》认为:“肺开窍于鼻”, 故鼻病似当责之于肺。但人体是一
个动态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体,
凡病需要整体辨证,< br>以求其根
本。且多数慢性病往往不拘泥于一个脏腑的问题,而是整体影响,所
以,治疗鼻 炎当然也不能拘泥于肺脏。
中医认为鼻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
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
致。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
灼津而 痰浊阻塞鼻窍。
因此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
主要包括肺、
脾、
肾之虚损。脾 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
;
肾属水,
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 二者互相影响。因此,治疗鼻炎先需治
本,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正气是祛邪的基础, 扶
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疗其他大病亦如此。
正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正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客伏的病邪,
并
且会努力祛邪外出。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 气不足,无力祛邪,
导致邪气久客。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
百出, 渐而成难治痼疾。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
种相关症状。
目前的中 医常规治疗思路往往跟着西医的屁股走,
治标不治本,
在炎
症上下功夫,
见炎 就用苦寒伤正之药。
常见有人用银花、
连翘、
公英、
紫草、丹皮等杂施滥投, 且美其名曰既清热凉血而化瘀,又具抗变态
反应之效而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
如此治疗,
是用西医的思路指导中
医的临床。这样的治疗根本就是南辕北辙,误已害人。况且,更有西
医 医生开中医处方,
根据就是中药的有效成分,
或者是中成药包装盒
上的说明。病人千万 谨慎小心,不可滥吃西医开的中医处方。用西医
理论指导中医,
整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br>怎么现在反而成了常规
了呢
?!
或许是经济利益的原因吧。
2
鼻炎的热症是假象
鼻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鼻中有黄涕,或者鼻痒,鼻热等 表现。曾有古代
医家对鼽、
嚏均从火热病机而论。
如元代的
《素问玄机原病式 》
指出:
“鼽者,鼻出清涕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嚏鼻窒,冒
寒则甚, 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
甚也。”又说:“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 也。鼻为肺窍,痒为火
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
者, 扰痒属火故也。”
据于此,
一些中医就辨证鼻炎为风热犯肺,
于是大量地滥 用寒凉解毒
中药。岂不知这些所谓的热症其实都是假象,是标象。让我们分析一
下到底是怎么一 回事。
外感风寒之后,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于是风寒邪气内伏于肺窍,久
而化热,
灼津成痰。
此时如果只是见热清热,
就会犯见症治症的毛病。
为什么会出现热 象,
根本还是正气不足,
邪气内伏,
郁而化热。
所以,
越是清热,越 是伤正
;
正越虚则邪越伏。如此治法,必然会把一个普
通的感冒或者急性鼻炎治成慢性 鼻炎,且越治越重。
所以说,
治疗鼻炎一定要用温药。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 法是辛温解表,
而苦寒之剂根本就不是治本之道,不过是庸医用以害人的工具而已。
即使是病人 表现为风热之象,
亦需在辛温解表的基础上配合少许辛凉
解毒之药,万万不可一意清热解毒为能 事。如此治法,那是把鼻炎往
大病重病上治,是根本不付负责的做法。
3
炎症的本质是抵抗反应。
鼻炎,顾名思义,是鼻子发炎了,是鼻子里有细菌引起的发 炎。如果
这样看的话,西医用抗生素是有道理的。因为抗生素可以消炎杀菌,
治疗炎症应该药到 病除。事实上结果如何呢
?
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用
抗生素治疗鼻炎,百无一愈,而且越 治越重,甚至于渐而治成顽疾。
君不见多少鼻炎病人反复用抗生素,但数年、数十年不能痊愈。
有的人得病后常常自行用些消炎药,
认为抗生素能包治百病。
这是西
医病名引 起的祸根,叫某某炎的,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比如鼻炎,根本就与细菌无关,面对这样的炎 症,抗生素有劲也使不
上。且抗生素性寒凉,伤害阳气。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反而
会适 得其反,导致机体阳气损伤,病情加重。
需知炎症的实质不在于什么样的细菌感染,而在于病 人的体质因素。
有什么样的体质,才会导致什么样的症证。比如,同样是一种葡萄球
菌感染,三 阳体质的人发为高热,治疗可以解表,清阳明,枢少阳。
而三阴体质的人则发为低热,或者反复寒热,这 时要扶三阴之阳气,
而不是清热。事实上,当前的三阴体质占了大多数,感染细菌
(
中 医
称为感受外邪
)
之后,其脉多属沉软,已经极少有真正的浮紧脉了。
因此说 ,
中医眼中的炎症,
大多是寒证,
而非热症。
见炎即认为是热,
而且 非寒凉不用,非解毒不止。如此治疗是见标不见本的治法。
我一直呼吁社会谨慎看待抗生素,
不要把抗生素神化,
认为其能杀死
所有的细菌。要知道,西医本身也并不主张滥用抗生 素的。况且,在
国外,
抗生素的使用与管理非常严格,
大街上的药店里根本就不太容< br>易买到各种抗生素。
因为西医也发现,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细菌的耐
药性增加, 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疾病的出现。
中医认为,只有阳气比较充足,或者相火比较旺的人,才可以 适量地
应用抗生素,
但也不能长期应用。
这样的病人一般脉比较洪大且沉取
有 力,多见于一些实证患者。但正常人脉多显沉软,那是相火不足的
反应。所以,本来机体已经偏于阳虚了 ,怎么能够滥用寒凉的抗生素
来消灭不足的真阳呢。
4
过敏的反应也即是人体防御系统对外来邪气的抵抗。
营养粥-
营养粥-
营养粥-
营养粥-
营养粥-
营养粥-
营养粥-
营养粥-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1: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042.html
-
上一篇:10儿科学试题心血管系统疾病
下一篇:多导睡眠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