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米粉-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提纲
什么是高血压
:
血液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是血压,血压不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就是血压异常。
测量和诊断标准
(1)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 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
血压计亦常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
2
/3
,同时袖带长度需
达上臂周径的
2
/
3
。如果袖带太 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
压值偏低。
(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
5
—
10
分 钟,
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
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
受寒、
喝咖
啡后测压。
(3)
选择正确的测压步骤:患者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 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
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
45
。角,袖带下缘与肘 前间隙间距为
2
—
3
厘米,充气至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
4
.
0
千帕
(30
毫米汞柱
)
,此时为最大充气
水平 。如果加压过高会得到收缩压过高的结果。
如果充气到达
40
.
0
千帕
(300
毫米汞柱
)
水平时,即会导致“气囊充 气性高
血压”。然后逐渐放气,速度为
0
.
27
千帕
(2< br>毫米汞柱
)
/秒,第一听诊音为收
缩压,
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
(
旧制单位血压读数应精确到
2
毫米汞柱
)
。
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
mmHg
)
类别
收缩压
舒张
压
理想血压
<
120
<
80
正常血压
<
130
<
85
正常高值
130
~
139
85
~
89
1
级高血压(“轻度”)
140
~
159
90
~
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
~
149
90
~
94
2
级高血压(“中度”)
160
~
179
100
~
109
3
级高血压(“重度”)
≥
180
≥
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
140
<
90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
~
90
<
90
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发病原因
1
、精神神经源学说:老年人如果 长期受到外界比较强烈的不良刺激,则容易罹
患高血压病。也就是说,老年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悲伤 、忧愁等不良因素长
期刺激而得不到解脱时,
就会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过程发生紊乱,皮质功能
失调,
从而失去对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调节,
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和 周围血
管阻力增加,致血压升高。
2
、内分泌学说:老年人器官调节功能障 碍,使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
甲肾上腺素增多,
这两种物质能使身体中的周围小动脉收 缩,
管腔变窄,
血流阻
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去氧皮质酮、醛固 酮、皮质醇等激
素,通过使钠和水贮留与影响血管舒缩功能而引起血压升高。
3、肾源学说:又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学说。肾素是肾脏内分泌素,当
肾血管功能性或器质性 改变引起肾缺血后,
肾素则分泌增多。
肾素进入血液循环
后,
通过肝和肺一系 列生化物质的作用,
先后形成血管紧张素Ⅰ与血管紧张素Ⅱ
及Ⅲ,后两者可使周围小动脉痉挛, 血压增高。血管紧张素Ⅱ、Ⅲ作用于肾上腺
皮质球状带,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 加,血管壁水肿,
外周阻力增加,
也促使血压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低肾素者多,可能是血压增高
的生理反应。
老年人肾动脉硬化损害了排钠能力,
引起钠潴留和血 容量增加,
加
上
β
受体数量减少对循环的儿茶酚胺敏感性降低,通过动脉压反 馈性抑制肾素
的释放所致。
4
、遗传学说:高血压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据有关学者统计,父母中有一人
患高血压病,
则子女中有
28%
患有此病;< br>双亲均有高血压病,
他们子女中约
40%
~
45%
,可能患原 发性高血压。
5
、食盐学说:目前认为,每日摄入的食盐量过多容易患高血压病。其 原因是食
盐中的钠离子可以渗入小动脉,
引起小动脉管腔缩小,
血流阻力增大,
因而造成
小动脉的痉挛,
血压升高。
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也证实:
在食盐摄 入量高的地区
的人群
(
如日本人
)
,患病率高,而食盐摄入量低的地 区的人群
(
如阿拉斯加的爱
斯基摩人
)
患病率则非常低。
6
、中医学说: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独特理论。认为本病是阴阳平
衡失调 ,阴虚为本,阳亢为标。病变在“肝”——可能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其
根源在“肾”——可能为内分泌 系统调节功能失调,与现代医学异曲同词。
高血压的危害
1
、据统计,
100
个脑出血病人中有93
人伴有高血压;
100
个脑中风病人中有
86
个伴有高血压 ;
100
个冠心病人中也有
50
-
70
人伴有高血压。冠心 病和脑卒中
是两种致死、
致残的严重疾病。
近年来的统计显示,
我国死亡人数 将近一半的人
死于心禽血管疾病,
而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留有各种残疾,
生 活不能
自理。
2
、常见的并发症
心: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脑:一过性脑缺血、脑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
肾:肾小动脉硬化、肾萎缩和肾功能不全
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眼:眼底出血、失明
常用的降压药物及给身体带来的影响
1)
利尿剂:
不良反应有低血钾、
高尿酸血症、
高钙血症、
高血 糖和高血脂。
另外,
对肾功能减退
的患者会有不利影响。
2)
β受体阻滞剂: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 血糖、高血脂等。虽然最近发
现小剂量可治疗
某些心衰,但大剂量使用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3)
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可 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维拉帕米
和地尔硫卓由于
对心脏传导及窦房结功能有抑制,因此对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者不用。
4)
α受体阻滞剂:
体位性低血压,
尤其首剂服药时容易发生,
因此首次 服药时常
在入睡前半量服
用,并注意夜间尽量避免起床。
5)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多见的是咽痒、干咳。
6)< br>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
(ARB)
: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夏季注意事项
不口渴也要喝水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因不明的高血压者称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
< br>夏季天气炎热,
新陈代谢旺盛,
出汗量也较多,人体在丢失大量水分后,全身的血容量会 明
显下降,相反,血液的粘稠度会升高,这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增大了心肌梗死、脑卒中的
风险。许多高血压患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注意多补充水分,认为不 口渴不用急着喝水,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口渴是人的神经系统对体内缺水的一个较强烈的 反应,
如果你感
到口渴,
此时你的身体已经是处于较严重的“脱水”状态。
因 此,
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不管是
不是口渴,
都要及时补充水分,
以利于降低血液 粘稠度,
此外,
多饮水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要养成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杯、
晚上睡前喝一杯水的习惯。
以上的“水”指的是白开水,
而
不是含糖饮料或碳酸饮料。
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不宜多喝含糖饮料,
可适当饮用菊花茶、
枸杞
茶等清凉解热 的饮料。
再热也要动一动
天气热了,
一动就出汗,
这令 许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运动望而却步。事
实上,
运动可以提高血管壁的弹性 ,
有效改善小血管的痉挛,
让大小血管保持良好的收缩和
舒张功能。有人把运动比喻成 “给血管做操”,这一点也不为过。
高血压患者在夏天时,
不管天有多热,
都应该动一动。
关键在于控制运动的强度和运动时间。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以节奏较慢、强度较 低的全身运动为主。例如,太极拳、木兰拳、上下
楼梯、
骑自行车慢行等等,一些社区附设的健 身器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扭腰器、
拉伸器等
等。
旅游也是运动的一种,不过有心脏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到高原地区旅游,
在出门之
前,高血压患者要检查一下 是否携带了足够的降压药物。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平时一 直把血压控制得很好,
可是一到夏天,
血压就不稳定,
这与使用空
调不当有关 。
有的人喜欢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
特别是从外面回家的时候,
希望这样做能使
自己尽快凉下来。
这样一热一冷,
血管会从本来的舒张状态一下子变成收缩状态,
这 就为血
压升高埋下了伏笔。
在空调房间里逗留时间长了,
一出门就是滚滚热浪,血管又 会扩张,这
样血压就不停地在波动。
如果此时病人再将药量减少的话,势必很难控制病情。此外 ,
由于
室内外空气交换不够充分,
长时间“闷”在空调房间里还会引发“空调综合征” ,
出现头晕、
口干、
心跳过快等症状。
因此,
定时通风换气显得十分 重要盛夏将至,
很多老年人容易病倒,
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常常感到头晕脑胀,
心里也觉 得难受,
有的病人还容易诱发脑血栓和心脏
病。他们有的是旧病复发,有的是空调使用不当,< br>有的是感冒肺部感染,有的则是未合理使
用降压药物等。
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 在骄阳下到室外活动,
室外锻炼应选择在清晨或晚饭
后,但不宜做剧烈运动。每日摄盐控制在< br>5
克以下,同时提高含钾丰富的食品。
调整饮食结构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是由多基 因遗传与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
互作用而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针对预防高血压,膳食调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少饮酒或不饮酒;
2.
不吃荤油及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品;
3.
不吃或少吃咸菜、腌制性食品。每日摄取的钠盐应在
6
克以内;
4.
尽可能多吃有利于降压的蔬菜,
如芹菜、
油菜、
苋菜 、
菠菜等绿叶蔬菜及海带、
木耳、香茹等。
确诊高血压后,可按临床表现为
3
期
:
1
期高血压:无心、脑、肾并发症。
2
期高血压:经< br>X
线、心电图或超声波检查,发现左心室肥大,或者眼底检查有
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 。
或者蛋白尿及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的,
即为
2
期高
血压。
3
期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应伴有下列
1
项症状:脑出 血或高血压脑病,
或者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下管有无视神经乳头肿)
。< br>
确诊为高血压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必要的治疗,即使是
“
临界高血
压
”
,也应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目前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尤其心、脑、肾
及血管)
,血脂、 血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此其治疗不仅要有效地控制
血压,更要注意逆转靶器官损害以减少并发 症,降低病死率。
①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135/85mm Hg
,有糖尿病者降至
120/80mmHg
。
②
逆转靶器官损害。
③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死率。
中老年人要谨防高血压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不少冠心病人、< br>脑血栓病人以及脑出血病人都
合并有高血压。当人进入中老年后,有时莫名地感觉头痛、头晕,注 意力不集中
或睡眠不踏实,
就要谨防有高血压发生,
此时应尽早明确诊断,
以 便实施治疗和
适当保养。
高血压往往被称为
“
无声的杀手
”
。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各组织、脏器
功能将受到严重 损害,
尤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害最重。
有调查资料显示,
高血
压病人心脑血 管发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
4
到
8
倍。
主要因长期的高血压极易导致< br>动脉粥样硬化,由此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引起脑血栓
和脑溢血(中风)
,轻则偏瘫,重则危及生命,还有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另
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又可 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就像亲兄弟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关系密切,因此
在治疗上要标本兼治。
目前对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采用化学合成降压药,
但化学合成药物降低血压副
作用多,而且一旦停药后, 会出现血压的
“
反跳
”
,即血压比用药前更高,对于患
者来说极易发 生意外。
糖尿病高血压
——
高度危险
与非糖 尿病病人相比,糖尿病病人发生高血压的比率要高出
1.5
—
2
倍。糖尿病< br>高血压对心、
脑、
肾损害程度远大干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患者。
因此 ,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规定:凡是有糖尿
病 的高血压患者都定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
一经发现,
必须立即服用降压药物治
疗,使血 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慎防药物引起高血压
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
毒理作用以及用药方法不当引起 的高血压,
称为医源性高
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
根据资料报道, 长期使用生理盐水、血浆制
品、抗生素钠盐(如青霉素钠)
,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如消炎痛、炎痛 喜康、布诺
芬等,可引起高血压或加重原来的高血压。口服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中药
甘草 及其制剂以及酒精等,也会通过增加细胞外液升高血压。另外,痢特灵、胃
复安、灭滴灵、红霉素、中药 生地和肾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链霉
素等,也有引起高血压的副作用。
高血压病人服药七忌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
为合理使 用降压药,
病者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
作用也不完全一 样。
有些降压药
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
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有时会误以为
“
降压药不灵
”
。< br>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
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人一 旦发现高血压,
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
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 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
20
%,
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
乏力,< br>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
心肌梗死。
三、
忌单一用药
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
尽量不要 单一用药,
要联
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
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感觉
无不适时少服一些,
头晕 不适就加大剂量。
其实,
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
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 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
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
忌间断服降压药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 br>血压一高吃几片,
血压
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 情发展。
六、
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
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
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 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
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 轻,一经发现,应
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
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
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
2
小时服药。
为什么常用降压药效果不理想?
有的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几个月下来,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不按医嘱、未坚持报药。有的病人经常忘记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不定
时,随意增减药物及剂量。有的病人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于
是不继续服用药物了。 如此,用药停停服服,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殊不知这
样的做法 是对健康不利的。
为了保证按医嘱服药,
病人自己首先应在思想上高度
重视,认真对待 。
二、
未治好原发病。
有些病人患的是继 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
粘米粉-
粘米粉-
粘米粉-
粘米粉-
粘米粉-
粘米粉-
粘米粉-
粘米粉-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9: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932.html
-
上一篇:改良Dewar术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
下一篇:321经络锻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