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03:54

姜黄粉-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武汉性病医院)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
失代偿期、
衰竭期、

尿
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


TCD


: BNS142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
ICD

10


: N18.902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16751.1-1997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

王海燕主编,第

2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年)
及美国肾脏基金会

2002
年制订的

K/DOQI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王海

燕,
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
病期诊断
:

1


偿期:

单位受损超过

5
0

GFR50-80ml/min


肌酐维持在< br>

1
33-177umol/L


临床
上无症状。


2
)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

5
0%

GFR50-20ml/min





酐达

1
86-442umol/L
,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

衰竭期:
血肌酐升至

4
51-7 07umol/L

病人出现贫血,
代谢性酸中毒;
钙、



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

尿毒症期:
血肌酐达

7
07umol/L,
肌酐清除率在

1
0ml/min

下,
酸中毒症状明

显,
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主要证候:
本虚标实证


虚诸证:




脾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气阴两虚证

肝肾阴虚证

阴阳两虚证

邪实诸证:

湿浊证

湿热证

水气证

血瘀证

浊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诊 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06-2008< br>)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

2.
患者符合慢性肾衰中医证型,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衰

TCD
编码
: BNS142

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ICD

10


: N18.902
)的患者。

2

病期诊断属于慢性肾衰代偿期

CKD3



失代偿期

CKD3-4



衰竭期

CKD5
期)

尿毒症期(
CKD5

非透析)病人。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 参,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
舌、
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br>(
1

急查项目:
血常规
+
血型、
急诊生化
(钾、
钠、
氯、
血肌酐、
血尿素氮、
总二


化碳或血气分析、葡萄糖)

凝血功能


2
)尿常规、便常规
+
潜血


3
)肝功能、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血脂、心肌酶谱


4
)甲状腺旁腺激素


5
)血清铁蛋白
,
叶酸
,
维生素

B
12

6
)血清铁
,
总铁结合力
,< br>转铁蛋白饱和度


7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两对半、丙肝)


8
)胸部

X

线



9
)心电图


10
)腹部超声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I
gA< br>、
IgG

IgM

C3

C4

CH50
、抗


抗体
,
抗核糖体

p
蛋白抗体
,
抗组蛋白抗体
,
抗核小体抗体
,< br>抗着丝点抗体
,


Jo-1,


SSB


,


S
SA


,


s
m


,


U
1-RNP


,


d
sDNA

p-A NCA

c-ANCA



G
BM




O

抗体、
C

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正虚诸证

正虚诸证:

脾肾气虚证:补脾益肾。

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邪实诸证:

湿浊证:祛湿化浊。

湿热证:清热利湿。

水气证:行气利水。

血瘀证:活血化瘀。


浊毒证:泄浊蠲毒。

2
.肠道给药疗法

3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离子导入等疗法。

4
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

1

治疗原发病


2

消除可逆因素


3

治疗急、

慢性并发症。
可参考
《 肾脏病学》

王海燕主编,

3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姜黄粉-


姜黄粉-


姜黄粉-


姜黄粉-


姜黄粉-


姜黄粉-


姜黄粉-


姜黄粉-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3: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537.html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