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粉-
李光荣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多数保肝药物的疗效未经证 实,有的还可能有促纤维化作
用,即使作为辅助药物也需要重新评价。再就是降酶药物,如五味子、联苯 双脂、
垂盆
草
等,虽有肯定的降酶效果,可以使
丙氨酸转氨酶
(AL T)
很快复常,但肝脏炎症依然存
在与发展,因此不应将这类药物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
以
联苯双酯
为例。
联苯双酯是在人工合成
五味子丙素
的 研究中发现的一种中间产物,是
应用非常广泛的降酶药。它在动物实验中对
四氯化碳
中 毒引起的小鼠
ALT
升高有降低
作用。用于临床后,发现它对
病毒性肝炎及其它肝损伤引起的
ALT
升高作用显著。随
着临床应用病例的增多,观察到它对
ALT
和
天冬氨酸
转氨酶
(AST)
的作用有明显差异,< br>并不断有联苯双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报道。
进一步的观察证实,
联苯双酯仅对降低
ALT
有效,而对
AST
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使其有所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 ,联苯双酯对重度
慢性肝炎降低
ALT
的作用较差,对肝硬化患者的
ALT< br>升高无效,
AST
的平均值却比治
疗前明显恶化。一些研究者认为,联苯双酯对 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另一些研究者却
持否定态度,认为其作用是直接抑制血液及肝脏中的
A LT
,使
ALT
在血液中的失活加
速,从而使
ALT
的活性 降低。有人对联苯双酯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它对四氯化碳、
对
乙酰氨基酚
、氯化镉和丙 烯醇引起的肝损伤无任何保护作用。
单纯降酶对患者并无实际益处。不少人特别关注转氨酶变 化,降则喜,升则忧,这未免
有些片面。转氨酶是细胞中的一种催化剂,肝细胞中含量高,血液中含量低 ,肝脏受损
时释放入血。在肝功能各项指标中,转氨酶能够灵敏地反映
肝细胞损伤
及其 损伤程度,
但不能反映造成伤害的具体原因,而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只是其中之
一。在没有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单纯使用降酶药有可能掩盖疾病的真相。
即使已经确诊
为病毒性肝炎
如乙型肝炎,
单纯降酶而不是抗病毒,
也只会造成转氨酶正常的假像,
乃
至延误治疗。
由于疗效多未经证实,
有的还有副作用,
所以应用保肝、
降酶药应当慎重。
现代医学
“
疑
药不用
”< br>的态度是坚决的。这类药物有数百种之多
(
不少是中成药
)
,要严格选 择。有些保
肝药是针对发病机制而发挥作用的,临床证明效果肯定、突出,特别是经循证医学证实
的,可以选用。有时候保肝药是必要的
,
它比单纯的降酶药重要的多。我认为有必要指
出,切不可迷信保肝、降酶药的功效,以为有益无害,不加节制地使用。可用可不用的
药不用为好。治 疗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
,应以抗病毒药为主,这是控制病
情的关键,保肝药只能作 为辅助措施;多数情况下只应用抗病毒药物即可,不需要合用
保肝药。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 疫性肝炎患者,保肝药没有多少治疗效果。
脂肪肝患者也应慎用保肝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多 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
转化、解毒,过多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有时甚至诱发药物性肝炎。肝 病患者
必须明了,肝脏病用药是有严格的临床指征的,适合别人的药不一定适合你用,因此一
定 要和医生密切配合,任何不遵医嘱的用药都是极其危险的。即使应用保肝药,种类也
不宜多,不要超过三 种。应用降酶药,主要是联苯双酯时须注意:
(1)
联苯双酯不适合
用于重度慢性肝 炎和肝硬化患者;
(2)
治疗前
AST
>
100
U/L< br>和
AST/ALT
>
0.9
者最好
不用;
(3)治疗后第
2
周
AST
升高者停用
消除只降酶不抗病毒的误区
误区
1
:只重降酶,不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 炎最根本的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
因此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抗病毒治
疗。
但是,目前 许多患者都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只进行保肝治疗,只满足转氨酶化验正
常。实际上,保肝降酶治疗或许能 在一定时期内使病情得到缓解。但是,体内病毒一直
存在,不能主观地排除抗病毒治疗方案。 另外,转氨酶也不是评价病情最可靠的指标。
如果病情处于最佳抗病毒治疗时期,就应该积极进行抗病毒 治疗。
误区
2
:盲目忌口。
民间向来就有患病要忌口的说法,
不少乙肝患者列出长长一条
“
忌 食
”
单,
胡乱忌口,
无法得到营养,
几年下来,
抵抗力下降 ,
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还有些患者为了治疗肝病,
天天
“
进补
”
,结果出现严重的脂肪肝。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带来的不良后果。白主任
指出, 实际上,乙肝患者的饮食没有太多的特殊要求,
基本原则是综合营养,水果、蔬
菜、肉类、豆制 品都需要,但要尽量少吃辛辣刺激和油炸的食品。
误区
3
:道听途说,自作主张。
有些乙肝患者道听途说、偏听偏信 ,只相信别人的治疗经验,听到别人说这种药好就用
这种药,听说这种药不好就排斥这种药。其实,药物 的效应和毒副作用往往是因人而异
的,建议患者在资深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复诊。< br>
误区
4
:心理负担过重。
慢性乙肝患者终究有人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性肝病。
这种现象使许多患者忧
心忡忡,情 绪低落。其实,慢性乙肝罹患肝癌只是少数。肝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个人的免疫状态,而免疫状态 又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心理负担过重只会影响预后,对
病情毫无益处。所以,建议乙肝患者乐观地面对 现实、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明智的
做法。
降酶药无抗病毒作用长期服用达不到保肝效果
许多肝炎病人迷信降酶药, 也有少数医生没有认清降酶药的
“
本质
”
。直到今天,我国还
有不少 于
6
成的病毒性肝炎病人
没有应用抗病毒药,
而是大量、
长期应用降 酶药。
他们
认为,转氨酶降了,就说明肝细胞恢复了正常,就达到了
“
保肝< br>”
的目的。
降酶药能不能保肝
?
降酶药算不算保肝药
?
它在肝炎治疗过程中占何种地位
?
这类问题一
直没有澄清,在医生中或许 也有争议。现在的降酶药以五味子、联苯双酯为代表,后来
又衍生出一些复方制剂或改造品,但仍然以降 酶为主。
其实,降酶药不是保肝药,它也
“
保
”
不了肝。第一,如果它能
“
保肝
”
,为什么在停用后
转氨酶就会很 快反弹呢
?
降酶药的降酶原理多数认为是抑制了转氨酶的活性,肝酶活性
降低,检测时 出现假阴性。也就是说,虽然转氨酶降下来了,但是肝细胞炎症并没有消
除,转氨酶正常也只是假象。第 二,有人对病人应用降酶药前后对照观察,并没有发现
肝脏组织学好转,它对肝脏炎症没有影响。第三, 降酶药没有抗病毒作用,即使转氨酶
降下来了,
但病毒的载量不会有丝毫下降,那么病毒诱导的 肝细胞免疫损伤不可能迅速
康复,肝组织炎症继续存在并不会减轻。第四,没有人证明降酶药物能保护肝 细胞膜、
细胞器、
促进肝细胞再生。
尽管有的降酶药说明书直陈此点,
但缺乏 理论和实践的证实,
尤其没有循证医学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将保肝药与降酶药区分开来 ,降酶药不
等于保肝药,只有保肝药才有抗炎症、抗氧化、保护肝细胞的功能。
我
国《 乙肝指南》
推荐的保肝药物有甘草酸制剂和水飞蓟素类制剂
,认为它们
“
活性 成分比较明确,有不
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这些制剂可改善肝 脏
生化学指标。
”
即使如此,保肝药也不应当成为治疗慢性乙肝的主力军。
应用降酶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有哪些弊端
?1.
迷惑了病人,
出现
“< br>好转
”
假象,
让病人盲目乐
观,从而延误了抗病毒药的应用。
2.
影响医生的判断,使医生难以正确评估抗病毒药物
的疗效。转氨酶是重要的生化指标,它的下降有
3
种可能:自发下降
(
未用降酶药也未
豆浆粉-
豆浆粉-
豆浆粉-
豆浆粉-
豆浆粉-
豆浆粉-
豆浆粉-
豆浆粉-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21: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8176.html
-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转载]全家都不得病之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