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老年人膝关节痛中医治疗经验分享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7 09:38

戒断症状-

2021年2月7日发(作者:宝宝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痹症是体虚的前提下,
感受风、
寒、
湿、
热、
毒之外邪引起 的以肢体关节疼痛、
酸楚、
麻木、
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临床 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
痹是阻闭不通
的意思。风寒湿热等邪,乘虚袭入人体,引起气 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痰浊瘀血,阻于
经隧,深入关节筋脉,皆可以发病。痹症的病因有内外两方面 :内因是人体肝、脾、肾及气
血俱虚;外因是风、寒、湿、热、毒等邪致病。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按摩只能 表面上缓解疼痛
症状,很难做到针对病因治疗,因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本病应从整体角度来考虑, 根
据脏腑理论,认为与肝、
脾肾关系最密切,肾气的盛衰对肌体的生长衰老起着主导作用。同< br>时,因为肝肾同源,肾主骨,肝主筋,筋骨相连,所以肝血的充足与否对筋骨的生长荣衰有
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源,如脾胃受损则后天化源不足,
人体的正< br>气虚弱,而易感受外邪。

关节痛中医称为痹证,
大体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 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质增生、痛风等等。对 本病西医的理论中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
所以只能用激素、非甾体类止痛药等药治疗,
也只 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
激素有很多副作用(如疏松骨质、浮肿等),非甾体类止痛药对 胃刺激比较严重,使人体的
脾胃受损,所以并非是理想的治疗办法。中医发展了几千年,对痹症的治疗有 丰富的经验。
《素问》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痹也

。《医宗必读》对痹证治
疗做了很好的概括,提出了采用袪风、除湿、散寒、补气、补血及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


的治疗法则。

治疗 原理为

不通则痛

,即任何疾病的疼痛均为气血不畅通引起,不畅通的常见 原因是风、
寒、湿、瘀等。所以本病的性质是正虚邪实,正虚是指素体阴阳气血的不足为内因;邪实是< br>指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引起的不通则痛。很多医生死抱一句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 自


的治疗原则,乱用活血化瘀药,其实关节痛的关节是局部的气血不通畅,但要先 理解


什么

会使局部的气血不通畅,这才是诊断的关键。气虚无 力运血;阳虚无力行血;痰湿阻
滞经络等等,
都会使局部的气血不通畅,
而不是乱用活 血化瘀药
(因为活血化瘀药都有耗气
伤血的副作用)。因为局部的气血不通畅,营养物质也不能 供应到局部,所以本病从了


通则痛

外,还存在
不荣也痛

。总之,身体虚弱才是本病的根本因素。

风痹,由人体虚后 风邪侵袭人体而得,其性如风之善行,痛无定处,一下这里痛,一下那里
痛。治疗则以风药治之。药用麻 黄、苍术、白芷、白芍、
川芎
、桔梗、威灵仙、甘草、独活、
党参、
白术、黄芪等。风痹是由人体虚后才会得,因风药多有耗气伤血的副作用,所以风药
的运用一定得顾护到 人体的正气。
中医藏象学中讲到,
肺主皮毛,
风作用于人体必先受于皮
毛,< br>“
脾胃一虚,
肺气先绝


肺弱则无力对抗风邪,
所 以对本病的治疗一定得从健脾胃入手,
本人一般以四君子汤为主,再针对病情加用风药,如气虚严重之病 人,本人多以

玉屏风

(由黄芪、
白术
、防风组成)为基 础方来治,但我把药量作了变化,不是以
白术
为主药,而
是以黄芪为主药,用大剂黄芪 (
50

100g
)补脾肺而固表为主。治疗还能应手。


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有时人体还有体温升高等现象,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化
湿祛风为 主。生石膏、知母、桂枝、忍冬藤、威灵仙、防己、牡丹皮、甘草、生地等。本症
有热毒的存在,忍冬藤 是一味很好的药,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作用,以热痹很合拍,本
人有时用一味忍冬藤(
10 0g
)为主药再辅以丹参、
白术
、生米仁等药治之,临床效果显著。
此痹如还 见症有手脚心烦热,则用大剂生地(
50

100g
)为主药,佐以威灵仙 、桂枝等药
治之。如见舌苔黄厚腻的,则说明了是湿热,则用大剂量的生米仁(
200-300
克一剂)加竹
茹、秦艽等,三五剂就有明显的效果,再作调理。热依附于湿,治湿才是关键,湿 去,热也
就去了。如果说病人高热口渴的,则得用白虎加
人参
汤,生石膏得重用
100
克以上,要不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寒性关节痛,见肢体关节疼痛严 重,天气凉就发作或者加重,局部无热感,四肢冰冷,肢体
活动不利,
口不渴,
小便清 利,
舌质淡,
舌苔白腻,
脉沉迟而弦。
病机是阳虚寒凝痰滞所致,
治 以温阳散寒、化痰通滞。药用熟地、
鹿角
胶、肉桂、白芥子、麻黄、木瓜、姜黄、白花蛇、枸杞
子、仙灵脾等。本症是由于肾阳虚无力外抗寒邪而起,寒湿入体内,阳虚无力化湿,本
症以肾阳虚为主,多还兼见有脾阳虚,所以治疗时还得佐入健脾之品,
我师鲁贤昌教授,对
治痹 有丰富的经验,
他多用蕲蛇
9
克加入方中,
临床多见验效。
而本人则 常常以大剂量生黄


150-300
克一剂)
加炮附子

10-30
克)
合用来治疗也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
血寒则滞,
虽说 附子有震奋元阳的作用,
但是对于通利血脉方面来说,
效果不是很好,
所以本人还是以
大剂量的黄芪为主药,配合附子,这样的效果明显好得多。

本病常缠绵数月、数年、 经久不愈。邪客络阻,气血瘀滞,局部疼痛明显,久病则愈加耗伤
气血,
人的身体非常虚弱。在 治疗上,非用辛热燥烈及有毒之物则邪不能祛,若用之又重伤
气阴,有时治疗也是两难。但治疗还应以固 本为主,脾胃为

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机能的一
切活动,
都来于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所以不论如何治疗均应当先顾护脾胃。
以补虚为主,
祛 邪为为辅的治疗,这才是根本。近年来有不少的报道,对马钱子、草乌、蜈蚣等药讲了很

“< br>大道理

,本人认为,治疗本病,对这类毒性较大的药还是少用为好,因为本病的治疗得
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一味的去用这些毒药,病没治好,人的身体先吃不消了。本人治痹很少用毒药也同样有显效。临床上有很多人本着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的理论奉为圣旨,一
通为快,
但用于临床上却是少有见效。
其实血行风自灭实是治疗痹 症的有效原则,
但要知道
有血不行的标实一面,
也有无血以行的本虚一面,
所 以治疗时一定得以固本为主,
使有血可
行,这才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本人治 痹以生黄芪、生地、生白芍为三宝,对一些久治不效的患者,针对病情,恒以此三药
为主,配合祛风湿、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化痰药的运用,临床屡用屡效。

对于以阳虚为主的痹症,重用生黄 芪(
50

150g
)为主药,配入
当归
20g
, 变通
当归
补血
汤为基础方,再根据阳虚的程度适当的加入仙灵脾、仙茅、
枸杞
子、威灵仙等药以治之,而
不用乌附等热毒之品,药性平稳,且疗效确切。生黄芪不仅用于阳虚 痛痹,还用于热毒痹,
本人曾以生黄芪
100
克、忍藤
100
克二味 药治病诸暨一热毒痹经多方治疗无效的患者,收
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阴虚病人则重用 生地(
50

200
)克,加蕲蛇、威灵仙祛风活血之品,也常收显效,有人 认
为生地过用会产生滞胃,对生地《本经》

逐血痹

,《别录》< br>“
生地为散血之专药

,《本经
逢源》

统领他药, 共襄破宿生新之功

。观历代本草的论述,生地治痹实有殊功。对生地的
滞胃,如用< br>30
克以下实会滞胃,但用量超过
30
克反而能通。本人于金华治疗一血精患者 ,
以生地
300
克、鲜茅根
100
克,一剂血止,
5
剂痊愈,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近三年来随
访病人一直身体健康,无有不适,所以说生地大剂量用,< br>副作用是很小的。
对于生地在痹症
中的运用,
已故名中医姜春华老师可称得是一 绝,
他不仅用于阴虚,还用于阳虚之痹,
但生
地应用于阳虚性关节痛方面本人无甚经验 。

关节痛病人多见有肢体拘挛(所谓的抽筋),多为血虚不养筋,或痰瘀阻闭,但均可重用生
白芍。有些见症,本人恒用大剂生白芍(
30

100
克)、甘草< br>10

20
克为基础方,加威灵
仙、木瓜、生山楂等药治之,对此种见 症一般用三五剂就有显效。对于现代医学中
X
线显
示有骨质增生或有骨刺疼痛严重的病 人,本人也恒用生白芍(
30

100
克)、甘草
10
—< br>20
克、威灵仙
15

30
克、木瓜
10

20
克、生山楂
20

30
克为基础方,对于骨刺疼痛有良 好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9: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7432.html

中老年人膝关节痛中医治疗经验分享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