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健康网-
1
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
阴道
出血的总称。临床以
阴道出血
为其主要表现。
来势急,
出血
量多的称崩;出血 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
功能性子宫出血
,
女性生殖器
炎症,
肿瘤
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
月经病
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 状。
2
并发症
⑴
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 出现
面色苍白
、唇色淡白、
头晕目眩
、精神倦怠、气短
无力、
心悸
怔仲、
失眠多梦
、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
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
虚脱
,出现神昏面白、< br>四肢冰冷、
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
如不及时抢救则有 生
命危险。
⑶
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
带下
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
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br>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
更年期
妇女多见。多因血热、
气虚
、肝
肾阴虚
、血瘀、
气郁
等损及
冲任,冲任
气虚不摄
所 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
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 原则。
3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
操劳过度、
产 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
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
调而致。
1
.暴崩致脱
血崩
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
.
气血两虚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
.脾肾两虚
素体
脾虚
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 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
无力而致崩漏。
4
.
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
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
.
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
4
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
可以崩漏待查 作为初步诊断,
并进行
辨证论治
。
辨病思路:
1
.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
春期、更年期妇女, 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
.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⑵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
胎漏
或异位妊娠。
⑶产后阴道出血 ,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
后
恶露不绝
。< br>
⑷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⑸ 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
(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
为经间期出
血 。
⑹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⑺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⑻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
常规
妇科
。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
.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
X
线摄片、
B
超、
CT
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 和明确诊断。
5
辩证论治
崩漏
以无周期性的阴道
出血
为辨证要点,
临证时结合
出血
的量、
色、
质变化和全 身证候
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
出血
的久暂,采用“急则治 其标,缓则
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
以失血为主,
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
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
治漏宜养血行 气,不可偏于
固涩
,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
云南白药
、紫地
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
崩漏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 起
崩漏
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
健脾、
清热
、
理气
、化瘀等法,使
崩漏
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
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
崩漏
在血止之后,
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
历代诸 家都认为
崩漏
之后
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 月经周期,才能使
崩漏
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 、育龄期的虚证患
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肾虚型
一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
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
头晕
耳鸣,腰
酸膝软,
手足心热
,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 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
出血
量少或
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 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
头
晕
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 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
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二
肾阳虚
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
出血
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
腰痛
如折, 畏寒肢冷,
小
便清长
,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 br>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
不足,经血 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
失荣
,故
腰痛
如折,畏寒肢冷;膀胱 失
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
沉 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 短懒言,
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
脾气虚陷,
冲任不固,
血失统摄,
故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 如崩,
或淋漓不断;
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 言;脾主四肢,
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 水
湿内停,
水湿泛溢肌肤,
故面浮肢肿。
面色淡黄,
舌淡胖,
苔薄白,
脉缓弱,
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血热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 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
冷饮,
头晕
面赤,舌红 ,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
热伤冲任,
迫血妄行,
故经血非时而 下,
量多如崩,
或淋漓不断;
血为热灼,
故血色深红,
质稠;
邪热内炽,
津液
耗损,
故
口渴
喜饮;
热扰心神,
故心烦少寐;
邪热上扰,
故
头晕
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 br>
治疗法则:
清热
凉血,固冲止血。
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
黯或有瘀点, 脉涩或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 冲任阻滞,
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br>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6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⑴止血
①
孕酮类药物:
黄体酮
20mg/
日,肌注
3< br>天;安宫黄体酮
8
—
16mg/
日、妇宁片
4-8mg/日或妇康片
/
日,共
5
天,口服。对
闭经
较久,内膜较 厚者,同时并用丙酸睾丸酮,
年轻者
25mg/
日,年长者
50mg/
日,肌注
3-5
天。适用于血色素大于
6
克及更年期
功血
患者。
②
雌激素
制剂:己烯雌酚
2mg
,每< br>6-8
小时
1
次,血止后
3
天递减
1/3
量 ,维持量
O.5mg/
日,至血止后
20
天。或用苯
甲酸雌二醇2n
氓,每
6
—
8
小时肌注
1
次,递减法同上 ,血止后
改用口服己烯雌酚。适用于急性大出血而有明显贫血的
青春期功血
患者。
③
其他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
维生素
K
等,但效果不理想,故仅
作为止血的辅助措施。
⑵
调整月经周期(血止后应用)
。
①人工周期治疗(见月经稀发)
。
②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一般用口 服避孕药,
服法同避孕,
适用于生育年龄而无生育要求
者。
③孕激素
治疗:下次出血前
1
—
2
天或见血后肌注黄体酮
20mg/
日,共
3
天,或口服安宫
黄体酮、妇摩片等。用于
更年期 功血
,连用
3
个周期。
⑶恢复排卵功能,
是治疗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罗米酚(见月经频发)
。
②三苯氧胺(见月经频发)
。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周期第
16-18
天,每次
5000-10000IU
,隔日肌拄
1
次,< br>共
2
次。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于月经中期连续脉冲式给药,每天
5mg
,共
3
天。
⑷
诱导闭经
:对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用甲基睾丸素
5-10mg/
日,或棉酚类药抑制子宫内
膜, 使月经渐少直至闭经。
⑸子宫切除术
: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中医治疗
基本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
任脉
穴为主
.
主穴
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 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
阳陵泉
,光明;胸闷者, 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
艾灸
.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 阴经交会穴,
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
可通调冲任之气,散
寒行气
.
次髎为治疗
痛经
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
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
.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
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
灸法
.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 之交会穴,
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
胞脉
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 补益气血
.
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其他治疗
⑴
耳针法
选
内生殖器
,交感,皮质下,
内分泌
,神门,肝,肾,腹
.
每次选
2
~
4
穴,
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
1
次,每次留针
2 0
—
30
分钟。也
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
三九健康网-
三九健康网-
三九健康网-
三九健康网-
三九健康网-
三九健康网-
三九健康网-
三九健康网-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6: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7233.html
-
上一篇:参加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下一篇:妇科中医优势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