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7 05:51

手心脚心发热-

2021年2月7日发(作者:性病感染)
疝气的成药就是橘核丸,处方如下:

济生橘核丸

橘核



60g


肉桂



15g



川楝子(炒)

60g







桃仁



60g


厚朴(制)
15g



海藻





60g







昆布



120g


关木通


15g



延胡索




15g







枳实(炒)
15g


木香



15g

茴香橘核丸

拼音名:
Huixiang Juhe Wan

英文名:


书页号:
2000
年版一部
-515



【处方】

小茴香
(
盐炒
) 40g

八角茴香
40g
橘核
(
盐炒
) 40g

荔枝核



80g







补骨脂
(
盐炒
) 20g

肉桂


16g
川楝子


80g

延胡索
(
醋制
) 40g







莪术
(
醋制
)

20g

木香


20g
香附
(
醋制
) 40g

青皮
(
醋炒
)

40g







昆布




40g

槟榔


40g
乳香
(

)

20g

桃仁




16g







穿山甲
(

)

20g
外治自疗法




1
)肉桂
10
克、研末醋调,纱布包后敷脐部用于疝气治疗有提升中气之功
效。


< br>(
2
)吴萸、川楝子、小茴香各
10
克,烘干研末,醋调成膏,纱布包 裹,敷
脐部用于疝气治疗。

[儿科]

(疝气)

(小肠气)生姜汁
5
钱,先给患儿洗澡待周身出汗时,用姜
汁涂患部,一日二次,连 用三、四天,以后不再复发。

[男性科]

(疝气)

( 小肠气)粗食盐半斤炒热后,加入花椒
20
粒,用布包
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 最好睡前用,连用
4

5
天有特效。


中药治疗疝气

气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 另一部
位。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向体表突出的疝即为腹外疝,
其内容物多为
小肠。
腹外疝又以腹股沟疝多见。
疝气多为腹股沟斜疝,
发病原因主要为患儿 先
天性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形成孔隙,
腹壁肌肉发育不全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
过腹 股沟管形成的薄弱和缺损使局部防御能力下降,
当小儿哭闹使腹内压增高时
腹内容物自此向体表 突出而发本病。
该病多发生在
2
岁以内,
患儿出生后第一次
啼哭时即 可出现,有时在出生后几个月发病。临床表现为啼哭、坠胀感、触痛及
腹股沟或阴囊肿块,但不妨碍活动 。在站立、哭闹或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
卧、睡眠后肿物变小或消失,用手轻轻向上挤压可使肿物还 纳腹腔[
1
]。本病
属于祖国医学“狐疝”范围,现将近
10
年来有 关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疝气一证包括的 内容相当广泛。《医宗金鉴·卷五十四·疝证门》
认为“诸疝厥阴任脉病??胎症多因禀赋病”。
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脾失
健运,中气虚弱,气虚下陷,提举无力所致。
《儒门 事亲·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
十九》论“疝”时谈到:“或小儿亦有此病,俗曰疝气,得于父已年老,或年 少
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也指出本病与先天禀赋不
足有关。《医学入门·疝气》指出:“气疝上连肾腧,下及阴囊,得于嚎哭忿怒
之郁而胀,或劳役坐马,致核 肿胀。”得出本病的发生与气机不畅及劳累有关。
王冰在《素问·大奇论》注中曰:“疝者寒气凝聚之所 为也。”《诸病源候论》
说:“疝者痛也。”《类经》曰:“疝者前阴少腹之病男女五脏皆有之。”也就
是说疝气因先天不足、
本藏虚弱,
复因外感风邪、
内食生冷或卧湿地寒邪凝滞 而
成;或因寒邪湿热郁中,复被寒邪束于外,邪气乘虚流入厥阴,阴阳失和,气滞
不行,经脉阻 塞牵引睾丸少腹绞痛[
2
]。

中药治疗疝气

2.1
内治法

2.1.1
补中益气理气止痛

王 瑞如[
3
]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疝气,治疗组服用基本方:黄芪、升麻各
5g
, 党
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柴胡、川楝子、荔枝核、台乌、鸡内金各
3g
,< br>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分多次频服。
15d

1
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疝带或绷
带压住内环,防止肿胀物掉下突出。
2
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8%
,对照组
总有效率
92%
,治疗组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治疝必先治气”之要诀,李
永平[
4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组方:黄芪
12g
,红参
4g
,白术
6g
,炙甘草、升麻、
当归、柴胡、黄芩各
3g
,白芍、枳实各
5g
,益智仁、金樱子、芡 实各
8g
,口服
治疗小儿气虚血虚型斜疝,药中病机,获得满足效果。

2.1.2
中药治疗疝气温中提升疏通气机

姬承武等[
5
]用中药温中提升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直疝
100
例,治疗组方
药为:沉香、乌药 、小茴香、肉桂各
6g
,吴茱萸
3g
,川楝子
6g
,荔枝核
9g
,升

3g
,橘核
9g
,水煎,
1< br>日
4
次口服,疗程
5
月。对照组采用疝气带固定。结
果显示治 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
86%

26%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br>吉庆等[
6
]以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为大法,自拟消疝汤加减治疗
6
月 ~
3
岁疝

15
例,偏气疝者加木香、香附;偏寒疝患儿阴囊湿疹、 四肢不温者加干姜、
肉桂;痛甚者加延胡索、白芍。结果有效率达
93%
。曾锟鋘[< br>7
]用自拟黄芪升
麻汤治疗
2

12
岁疝气
37
例,
方药组成:
红参
5~10g

黄芪
10~ 40g

升麻
5~20g

台乌
5~20g
、川楝 子
5~10g
、猪小肠
20~50g
,疗效满足。

2.1.3
中药治疗疝气行气通络利湿化痰

汪青霞[
8
] 将白芥子用于
1

11
岁疝气中水疝的治疗,确有奇效,在基本方的
基础上加白芥子
8

12g

10d

1
个疗程,结果表明,加白芥子后疗效提高,疗
程缩短。
基本方药行气通络、
利湿散结,
辅以白芥子辛温散寒,
去皮里膜外之痰,
收到显著疗效。

2.2
外治法

2.2.1
中药治疗疝气行气活血散寒祛湿

张宽智[
9
]采用民间方外敷香附蜀椒散加减炒热外敷,治疗
5
月~
11
岁单纯性
疝气
32
例,总有效率达
84.4%
。香附蜀椒散组成:香附、蜀椒各等分,新麸皮
500g
,大青盐粒
3
粒,陈 醋适量,将上药拌湿炒黄,用消毒纱布包裹,选用患儿
命门、天枢、关元、气海、腹股沟等穴或阿是穴处 ,温热外敷。每日晨
5
时、午
12
时、晚
5
时各
1
次,
1
周为
1
个疗程,
2

4
个 疗程即可。若盘肠气痛甚者加
大茴香、
肉桂;
气疝少腹疼痛加剧者加橘核、
延 胡索;
狐疝脐突膨胀痛者加升麻、
荔枝核。除
5
例未坚持治疗外,治愈
27
例,治愈率
84.4
%。

2.2.2
中药治疗疝气温经散寒升阳举陷

于翠敏[
10
]根据“天台乌药散”之意,减高良姜、槟榔,加吴茱萸、延胡索、
橘核、升麻、柴胡、枳壳组方,共研 细末,为
1
次量,装入
6cm×8cm
长方形布
袋中,
置于 神阙穴处,
外用绷带绕腹数周固定,
3d

1
次。
治愈幼儿 疝气
20
例,
总有效率达
100%
。童明明[
11
]采用丁香粉、肉桂粉各
2g
,生姜
3g
,四季葱白
5
根, 食盐
5g
,布包外敷脐部,天天换药
1
次,
10d

1
个疗程,治疗脐疝效果
明显。黄殿宏等[
12
]用枳壳、乌梅、川楝子、 石榴皮、小茴香、肉桂、吴茱萸

9g
,制膏外用,治疗疝气
5
例, 全部治愈。刘学平等[
13
]以舒肝理气、散
寒止痛、
提升中气为治则,用中药疝气治疗袋治疗腹股沟斜疝
325
例,
取得良好
疗效,总有效率< br>97.15%


2.2.3
其他

针对本病气虚下 陷、寒邪凝滞,吴旺社[
14
]用中药外压迫法治疗儿童疝气
961
例。组方 :川芎、枳壳各
3g
,吴茱萸、升麻、小茴香、肉桂各
6g
,橘核、荔枝核、葫芦巴、乌药、木香各
9g
,上药共研细末,装小布袋中呈鸭蛋状,压迫疝
环 处,
腹带固定,
3
月为
1
个疗程。
对不同种类疝的治疗,< br>总有效率可达
73.1%

100%
,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后复发性疝 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戴玲[
15
]自制疝气兜加中药治疗疝气25
例,选药黄芪、柴胡、党参、升麻、
当归、
吴茱萸、
大茴香、
小茴香各等分,
研末过筛,
装入疝气兜,
经佩戴两年后,
25
例患 儿指诊皮下环闭合,随访
3

10
年,无
1
例复发。莎仁格 日勒[
16
]等
发挥民族医药特色和优势,采用当玛、金石榴、广木香等治疗凉性斜疝 ;采用野
猪炭、希吉德等消食化滞;继用沙参、沙棘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从各方面缓解
疝气症 状,疗效明显。邹汉茂[
17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采用金潼鸳鸯汤加减口
服,疝气袋 局部压迫疝门,独角莲、鸡舌膏药外贴,三联疗法治疗疝气
296
例,
取得可喜效果, 总有效率达
96.7%


2.3
中药治疗疝气针灸治疗

2.3.1
针刺为主

陶洪轩[
18
]采用针刺方法治疗< br>8
月~
11
岁疝气
25
例,辨证为寒滞厥阴者针刺
大 敦、太冲、三阴交,用泻法,得气即拔针,不按针孔;关元穴留针
5

10min
用补法,
针后加灸。
辨证为湿邪积聚者针刺大敦、
三阴交、
四 满、
水分,
用泻法,
留针
3

5min
;关元穴捻 转补法,进针得气即出针,不灸。患儿均在针后按摩其
疝侧包块,直至消失,再以绷带加压包扎疝部,直 至痊愈,天天针刺
1
次,
5


1
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5d

治疗
3
个疗程,
各型总有效率分别为< br>77.8%

100%

武光录等[
19
]采用针刺 大敦、三阴交、归来等穴位,配合隔蒜灸治疗疝气,疗
效优于手术疗法。

2.3.2
中药治疗疝气穴位灸配合敷药

黄紫堂[
20
] 采用穴位灸配合敷药治疗男性婴幼儿疝气
154
例,取双侧大敦、中
封、太冲、三阴交 、阴陵泉。用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灼,灸时见其下肢掣
动,应移至另一穴位,每穴灸
2< br>~
3
遍,
10d

1
个疗程。灸后敷药,取吴茱萸、
川楝子、小茴香
50g
,研末,用时取药末
30g
,加面粉
6g
、水适量,调匀成糊状,
摊于纱布上,
贴于脐下气海至中极部位,
固定,

2
日换
1
次,
5
次为
1
个疗程 ,
总有效率达
94.1%
。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解小会等[
21
]取穴
于肝脉和任脉用艾灸,以大敦、三角灸为主穴。证属寒者,加温补关元、神阙以培元阳、解寒凝;证属湿热疝者,运用疾去其火的泻法,艾灸膈俞以活血、三焦
俞以行气;
证属狐疝者,
加足三里、
提托以温补中阳,
升举下陷之气。
黄铜盘

22


张效存[
23
]用类似之法治疗斜疝,效果斐然。

疝气非小疾
?
手术可治愈
(
大病防治《疝气防治篇》

《健康时报》
(2002

02

21
日第二十版
)
本报记者
?
高琪





编者 按:凡人体内脏器官或其他组织通过一个不正常的通道突出,就称为
“疝气”,
它是多发于中老 年人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
多由于哭闹、
便秘、
生气、
用力过度、哮喘等原因 ,导致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增高所致。由于疝气初发时
患者可以用手把突出的肿物还纳回原位,
因此不少患者对其掉以轻心,
导致病情
加重,
发生嵌顿和绞痛,
危及生命。
那么怎样有效地防治小儿和老人疝气?本报
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疝治疗中心主任马颂章教授 和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主
任周红教授。



手法复位不长久
?
反复复发酿大祸



小儿疝:手术只要
20
分钟



周教授告诉记者 ,
人体内许多部位都可能发生疝气,
如股疝、
肠疝、
脑疝等。
与成人 不同,小儿疝气指的是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一般是先天形成的。
在胚胎时期,
腹股沟处 有一腹股鞘状突,
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
固定。
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
导致腹腔内的小肠、
网膜、
卵巢、
输卵管等进入此 鞘状突,即成为疝气。



周教授说,
小儿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 、
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通常在小孩哭
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的光滑 、圆钝的块状物,开始孩子哭
闹时在大腿根处可见一“鼓包”,
安静或平卧时就可以消失,随着出现次数的增
多,
肿物可以进入阴囊内,
并在孩子不哭闹时出现,
但 此时让孩子平卧用手轻轻
推挤肿物,
肿物即可消失。
可引起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
消化不良、
局部下坠、
胀痛、
发育不良等症状。
小儿 疝气在半岁前有自愈的可能,
如果过了半岁仍有发
生,则应该考虑手术。



至于为什么必须手术,周教授以男孩举例解释说,男孩的睾丸最早在腹部,
以后稍微 向前移动,
逐渐从腹股部进入阴囊。
睾丸进入阴囊的这条通道,
出生后
一般都 关闭了,但也有不能很好闭合的。闭合不好时,婴儿到了两、三个月,就
会由于大声哭闹或排便用力,< br>使腹内的肠子顺着这条通道掉下来,
越过腹股沟进
入阴囊。
这就是腹股沟疝气。
腹股沟疝气的危险是肠子在通道里嵌顿,
医学上称
此为嵌顿疝,若嵌顿时间过长,会导 致周围组织压迫肠管,造成血循环障碍,出
现肠梗阻和肠坏死而不得不切掉肠子,
甚至危及生命 。
小儿初发时,
可到医院门
诊由大夫通过手法使其复位。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反复复发会在周围组织形成瘢
痕,
影响到睾丸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嵌顿。
所以 她建议家长发现孩子得了疝气最
好在半岁后带孩子做一个疝囊高位结扎术,这个手术很简单,在门诊20
分钟就
可完成,而不会对身体有任何损伤。



自我正确诊断
?
切莫乱推肿块



中老年疝:手术修补可根治



对中老年疝,
北京朝阳医 院疝治疗中心主任马颂章教授说宜采用修补术为主
要治疗手段。
他说,
疝气是一种腹壁 有了缺损,
也就是有了“缺孔”后所引起的
疾病。
这可能是手术后的切口感染、
皮下的切口裂开或是年老腹壁组织薄弱加上
骤然的腹压增高造成的。
由于腹壁“缺孔”的部位 不同,
因此成年人临床上可以
出现不同部位的疝,如:腹股沟疝、脐疝、腹壁切口疝和股疝等。 它们无一例外
地使腹腔内的器官,
如:
小肠、
大肠、
膀胱、
大网膜等都可以从腹壁缺损处膨起,

手心脚心发热-


手心脚心发热-


手心脚心发热-


手心脚心发热-


手心脚心发热-


手心脚心发热-


手心脚心发热-


手心脚心发热-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5: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7089.html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