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儿科考试重点整理题库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7 04:15

肠子痛-

2021年2月7日发(作者:成都脑瘫医院)
中医儿科

一、

名词解释:

1
、生长: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增长,表示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2
、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功能方面的变化。
< br>3
、纯阳: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
蒸日上,欣欣向荣。

4
、补授法:母乳不足,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除母乳喂养 外,可用配方奶或牛羊乳加以
补充的方法。

5
、代授法:一日内有一至数次完全用乳品或代乳品代替母乳的方法。

6< br>、人工喂养:完全以乳制品、牛羊乳品或代乳品为食物喂养出生后
6
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
式。

7

硬肿症:
新生儿时期特有,
由多种原因 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
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症。

8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主要特征,产生原因与胎禀有关而得名。

9
、感冒:是外感风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0
、肺炎咳嗽:以气喘、咳嗽、咳痰痰鸣、发热为主症的肺系疾病。

11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12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13
、厌食
:
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

14
、积滞: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 br>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疼痛,嗳腐酸馊,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

15
、疳 证: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筋
骨、肌肤而形成的一 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
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 征。

1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由体内贮存 铁缺乏,
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
致,临床以皮肤粘膜苍白或苍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 安等为特征。

17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病证。

18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是一种较 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
性疾病。

19
、惊风: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以抽搐 、神昏为特点的常见病证;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
热抽搐神昏为主证,病势急暴,形证有余,症状表现 为急速强劲有力,证属实证热证;慢惊
风:多因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
而致脾虚肝亢或虚极生风 ,或因急惊风后祛邪未尽,损耗肝
肾阴津,
虚风内动,
来势缓慢以抽搐无力力,
时作时止,
反复难愈,
常伴昏迷、
瘫痪为特征。

20
、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
主要特征。

21

肾病综合征:
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
导致血浆内大量尿蛋
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以大量蛋白尿、
低白蛋 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
为主要特征。

22
、五迟:立迟 、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23
、遗 尿:指
3
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频繁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

24< br>、麻疹: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
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
周身皮肤按序泛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
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25
、幼儿急疹:外感幼儿急疹时邪 引起,临床以急性高热,
3-4
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
现玫瑰红色小丘疹,疹退后 无痕迹遗留为特征的一种较轻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26

风疹:
是由感受风疹时邪引起,
以轻度发热、
咳嗽、
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27
、猩红热:感受猩红热时 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
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br>
28

水痘:
由水痘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 床以发热,
皮肤粘膜分批出现皮疹,
红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29
、手足口病:
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手掌 足跖、臀及口腔
疱疹,或伴发热为特征。

30
、流行性腮腺炎:
由 腮腺炎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
耳下腮部肿胀疼痛
为主要特征。
31

川崎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 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
疹性疾病,临床以不明原因发热、球结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 手足硬肿为特征。

3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 综合征,
以皮肤紫癜,关节
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伤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 现。

33
、佝偻病: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
D
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
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 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
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
以多汗夜啼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甚至鸡胸肋 翻、下肢弯曲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

简答题:

1、囟门诊断疾病的意义:⑴囟门早闭且头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⑵囟门迟闭及头
维大于正常 者,
常见于解颅,
佝偻病等⑶囟门凹陷常见于阴伤津竭之极度消瘦失水者⑷囟门
突出常 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2
、为什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脏腑娇嫩指发育不
成熟、不完善;形是指机体的形体结构,如脏腑经络、四肢百骸 、精血津液等;气指人体的
各项生理功能,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充指充实、完善。脏腑娇嫩,形气未 充是概括说明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其机体脏腑形态尚未成熟,个各种功能尚未健全,
脏腑柔弱。
对病
邪侵袭、
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力都较低,
又表现为五脏的 功能状况不够稳定,
如脏腑关联
脆弱,五脏关系失常阴阳骗盛及承制关系失常。
3
、小儿年龄的分期:⑴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
⑵新生儿期:
从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到生后满
28
天⑶婴儿期:
出生
28
天后至一周岁,
亦称
乳儿期,是人生第一次飞跃⑷幼儿期:
1
周 岁至
3
周岁为幼儿期⑸学龄前期:
3
周岁至
7

岁 为学龄前期也称为幼童期⑹学龄期:
7
周岁至青春期来临,一般女为
12
岁, 男为
13
岁⑺
青春期:人生的第二次飞跃,女孩自
11-12
岁到< br>17-18
岁,男孩自
13-14
岁到
18-20
岁为青春期。

4
、吴溏“稚阴稚阳”学说:阴是指人体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 髓、血脉等有形之
物,阳是指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稚是指幼嫩而未曾成熟。
小儿稚 阴未长,如形体短小嫩
弱,躯干四肢细小,囟门未闭,骨软筋弱,肌腠空疏,肉脆,血少等。小儿稚阳未 充,如呼
吸、脉搏次数均快,脏腑之气软弱,智识未开等。
“稚阴稚阳”说明小儿时期,无论在 属阴
的形、质方面,还是在属阳的各种生理功能方面,都是稚弱的、未成熟未曾完善的,正说明
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一生理特点。

5
、为什么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以及表现?⑴原因: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
理特点所决定的,由于脏腑、阴阳稚弱,形 气未充,小儿适应外界环境,抵御外邪入侵及其
他各种病因的能力较成人低下,
易于感受外邪为 饮食、药物等所伤,较成人容易发病,
且一
旦发病以后,较成人多变而传遍迅速。⑵表现:小儿 易发疾病,除先天禀赋及胎产护理有关
的病症外,常见病、多发病突出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和传染病 等方面。小儿病理特点的
另一方面,表现为“肝常有余”
“心常有余”
。小儿疾病发生 之后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
表现为在寒热虚实等病性的迅速转换、演变与夹杂较成人突出,也即易虚 易实,易寒易热。

6
、药物内治法用药原则:及时正确审慎;处方轻巧灵活;随证先 证而治;注意顾护脾胃;
不可乱投补益;掌握用药剂量

7
、新生儿期保健特 殊生理状态:马牙;螳螂嘴;乳腺肿大和假月经;生理性黄疸;新生儿
红斑和粟粒疹;生理性体重下降< br>
8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并在婴儿健康 、脾
胃功能正常时逐步增加。

9
、硬肿症:⑴治疗原则:温阳散寒、活血化 瘀。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⑵证治分类
a
寒凝血涩(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 归四逆汤加减)
b
阳气虚衰(治法:益气
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味)

10
、硬肿症的分度标准:


分度

体温

硬肿范围

器官功能改变


轻度

中度

重度


肛温


35

<35
<30

-
肛温差

正值

正值或
0
负值


<20%
20%-50%
>50%

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功能损害明显

功能衰竭,
DIC
,肺气肿

11
、鉴别生理性黄疸和病理 性黄疸:⑴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大多在生后第
2-3
天出现黄疸,
4-5
天达 到高峰,
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黄疸多于生后
3-5
天出现,
5-7
天达到
高峰,
7-9
天消退,最迟到
3-4
周;每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85
?
moLL,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 221
?
moLL,
早产儿
<257
?
moLL,
精神饮食大便一般清理良好⑵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出

24h
内)
、发 展快、病程重、消退迟或黄疸退而复现。

12
、黄疸:⑴治疗原则:以利湿退黄为主 ⑵常证:
a
湿热郁蒸
(治法:
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
茵陈蒿 汤加减)
b
寒湿阻滞
(治法:
温中化湿退黄;
方药:
茵陈理 中汤加减)
c
气滞血瘀
(治
法:行气化瘀消积;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⑶变 证:
a
胎黄动风(治法:平肝熄风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b
胎黄虚脱(治法:温阳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
脉散加减)

13、感冒证治分类:⑴主证:
a
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br>b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清热;方药:银翘散加减)
c
暑邪感冒(治法:清 暑解表化湿;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d
时疫感冒(治法:解表清瘟解毒;方药:银翘 散合普济消毒饮加
减)⑵兼证:
a
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 化痰;风寒夹痰证加用
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证用桑菊饮)
b
夹滞(治法:解表兼 以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
c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镇惊丸加减)

14
、小儿感冒为什么夹痰,夹惊,夹滞?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 br>畅,津液输布不利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痰间喉鸣,产生感冒夹痰;小儿脾
常不足 ,
乳食不知自节,
感邪之后,
肺病及脾,
脾运失司,
乳食停滞,积于中焦,
气机不利,
则脘腹胀满,不思乳食,甚或呕吐、大便稀薄,产生感冒夹滞。小儿 神气怯弱,肝气未充,
筋脉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导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甚则抽搐,产生感冒 夹惊。

15
、鹅口疮⑴病因: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 邪所致。⑵证治
分类:
a
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加减)
b
虚火上炎( 知柏地黄丸加减)

16
、厌食:⑴治疗原则: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⑵证治分类:a
脾失健运(治法:调和脾胃,

肠子痛-


肠子痛-


肠子痛-


肠子痛-


肠子痛-


肠子痛-


肠子痛-


肠子痛-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4: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902.html

中医儿科考试重点整理题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