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3-
社区营养学
重点章节:一
.
二
.
三
.
八
次重点:四
.
五
.
七
第一章
1.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识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定义:
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 入量的参考值,它是在
“
推荐的每日
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RDA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四项内容:
(一)平均需要量(
EAR
)
EAR
是根据 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
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
50
%个体需要量的摄
入水平。
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
%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
要。
(二)推荐摄入量(
RNI
)
RNI
相
当于传统使用的
RDA
,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
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 (
97
%~
98
%)个
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
入RNI
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
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
=
EAR+2SD
,
不能计算
SD
时,
RNI
=
1.2
×
EAR
。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
)
(三)
适宜摄入量
(
AI
)
是指通过观察或试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 不足不能计算
EAR
,因
而不能求得
RNI
时,
可设定适宜
摄入量
(AI)
来代替
RNI
。
AI
是 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
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
有可能
超过
RNI
。
(四)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UL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量。
当摄入量超过
UL
进一步增加
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UL
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许多营养素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制定其
UL
,故没有
UL
并不意味着
过多摄入没有潜在的危害。
(
领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组成指标及每一指标的意义
P12
估 计平均需要量、
推荐摄入量、
适宜摄入量、
可耐受的最高摄入水平、
营养素参 考摄入摄入量与推荐供给量
(
简
)组成膳食参考摄入量的每一指标的用途
平均需要量、推荐摄 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的最高摄入水平、营
养素参考摄入摄入量与推荐供给量
(
综
)膳食参考摄入量的应用
2.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确定
(
识
)
营养素需要量的概念:
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 要营养的数量。机体为维持“
适宜的营养
状况”
,即处于并能维持其良好的健康状况, 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平均
每天吸收该营养素的最低量,也称为“生理需要量”
。
三个不同水平的需要量
(
领
)确定营养素需要量的方法
1.
具有一系列有说服力 的证据,包括随机临床实验资料,表明该营养
素能够降低某疾病的风险。
2
.具有一系列有说服力的证据,包括随机临床试验资料表明该营养
素对选定功能标志起有益作用。选择该 途径应注意:营养素对中间产
物(生物标志)产有益作用,不一定有疾病的干预有效果。
3
.证明临床上出现出现缺乏病或重要营养病症与该营养素摄入不足
有特定的关系,采取这 途径应考虑身体适当储存该营养素的需要。
第二章
1.
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
识
)营养调查内容:
P 26
膳食调查,人体营养调查的生化检查,营
养不足或营养缺乏的临床检查,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
膳食调查方法
:P28
1.
称量法
2.
记账法
3.
询问法
4.
化学分析法
5.
其
他方法(食物频率法
/< br>食物频数法、电话膳食调查方法)
社会营养监测中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常用指标
:P48
指数(食物
支 出占家庭全部生活费的比重,即
Engel=
用于食品的开支
/
家庭总收入×
100%
)
2.
收入弹性(收入弹性
=
食物购买力 增长(
%
)
/
收入增长
(
%
)
)
3.
人均收入及人均收入增长率
(人均收入
=
实际收效
/
家 庭人口
数,人均收入增长率(
%
)
=
(
(第二年度人均—第 一年度人均收入)
/
第一年度人均收入)×
100
(
领
)营养调查的目的
:P26
1.
了解居民膳食摄取情况及与营养供给量之间的对比情况。
2.
了解与食物不足和过度消费有关的营养问题。
3.
发现与膳食 营养素有关的营养问题,为进一步监测或进行原因探究
提供依据。
4.
评价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现状,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5.
为某些与营养有关的
综
合性或专题性研究课题提供基础资料。
6.
为国家制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信息。
营养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
:P42
1.
居民膳食营养摄取量食物 组成结构与来源,食物资源生产加工,供
应分配,就餐方式习惯。
2.
居民 营养状况与发育状况,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的种类、发病率、
原因和发展趋势,控制措施等。
3.
营养方面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动物性食品过多所致的过营养、
肥胖症、心血管 系统疾病。
4.
第二代发育趋势及原因分析。
5.
各种人群中有倾向性的营养失调趋势。
6.
全国或各地区特有的营养问题解决程度。
(
简
)设计某一人群膳食调查的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记帐法, 称重法、询问法、膳食史法及熟食采样
分析法等方法。营养工作者必须选择一个能正确反映个体或人群当 时食物
摄入量的方法,必要时可并用两种方法。
调 查日数一般为
5
~
7
日,其中不包括节日。若居民有星期日吃得较
好 的习惯则应包括星期日在内的
7
天调查。
医学教
|
育网搜集整理调查 的日
数也随膳食管理方法及调查方法而定。如在包伙制的机构(托幼机构)可
用记帐法进行调查 ,调查日数可长达一个月到半年,应用询问观察法可以
对儿童一个月内的膳食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估计, 为研究癌症患者不同膳
食组分(如脂肪、膳食纤维等)作为不同部位的癌肿的危险因子时则常用
膳食史的方法,调查期可长达数年。
(
综
)通过营养调查发现居民营养方面的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P42
1.
动物性食物过多所致的过营养,肥胖症,心血管系统疾病。
2.
精米面引起的
VB
不足。
3.
方便食物和快餐食品及强化食品不当或其他不良食品的影响。
2.
社会营养监测
(
识
)营养监测
:P43指长期动态监测人群的营养状况,同时收集影
响人群营养状况的有关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探讨从政策上、
社会
措施上改善营养状况和条件的途径。
Engel
指数
:P48
意义: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标志
是反映贫困富裕的指标。
(食物支出占家庭全部生活费的比重,即
Engel=
用于食品的开支
/
家庭总收入×
100%
)
(
领
)社会营养监测的目的内容
:P43
目的:
1.
估计人群营养状况及人、时、地的分布
;
2.
动态监测营养状况的变化趋势;
3.
从长期监测资料分析,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4.
找出营养状况不良的易感人群,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5.
确定影响人群营养状况的有关因素;
6.
为确定预防策略制定工作重点。
内容: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信息分布及利用;
第三章
1.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
领
)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P52
1.< br>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品消
费偏低)
2.
城乡居民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量不断减少
3.
奶类、
豆类制品
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4.
谷类构成过于单调,薯类消费
量过低
5.
动物性食物消费量结构不尽合理
6.
存在一些不良的膳食行< br>为(忽视早餐的重要性;饮酒行为;在外就餐率较高)
7.
其他
我国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P54
1.
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2.
体力活动和锻炼少;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率上升迅速
(
1.
高血压患病率有 较大幅度上升;
2.
糖尿病患者增加;
3.
超重和
肥胖患病率呈明显 上升趋势;
4.
血脂异常值的关注)
2.
膳食结构
(
识
)膳食结构的概念:
P56
构成居民膳食中的食物中的主要食物的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
成。也成为食物结构或膳食模式。
(
领
)膳食结构的决定因素:
P57
膳食结构取决于人体营养的生理需求和生产供应
1
、日常生活无 需每天都样样照着
“
宝塔
”
的推荐量吃,建议的各类
食物摄入量是一 个平均值的比例,
所以每日食物的种类应包含宝塔中
的各类食物,各类食物的比例也应基本与膳 食宝塔一致。
2
、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以粮换粮,以豆换豆 ,以肉换
肉。条件决定的提供食物资源的可源性。
3
、要合理分配三餐食物 量,三餐食物量及时间间隔应与作息时间和
劳动状况相匹配,早、晚各占
30%
,午餐
40%
,特殊情况可以作适
当调整。
4
、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5
、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膳食结构的重要性:
宏观 而言:居民的膳食结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国力水平,
决定一个地区的食物生产供应规划,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
展和文明程度重要标志之一。
微观而言:
他是居民营养状况和体制健康的决定因素,
是对广大居民
进行有效营养干预的重要环节。
3.
合理膳食结构
(
识
)合理营养概念
P60
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 ,
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好各种营养素,并保持个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 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合理膳食概念:
P60
又称为平衡膳 食,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
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需要保持平衡,是指能达到合理营养要求,促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
领
)合理膳食结构的内涵
P60
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 能满足人体生理上对某种合理营养素的需要也
是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合理膳食结构的要求
P60
首先,合理的膳食构成提供种类齐全、比
例合适的营养素。
其次,
合理的膳食构成要保证适当的能量和营养素
提供,以数量能 满足机体需要为前提。
4.
我国合理膳食结构的要求
(
识
)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
P61
以粮食为主食,
副食品 多样化,且主要食用新鲜的天然食品食品,不
做精细加工,糖很少食用,茶为饮料,
喜用植物油 烹调食品,动物性
食物数量较少,
脂肪摄入量低,
其显著特点是高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
食物多样化。
我国膳食结构的优点和缺点
P61
优点
:
提供足够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
我国合理膳食结构的要求
P61
1.
发挥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的长处
2.
注
意区域差异
3.
调整肉食结构
4.
大力发展大豆产业、
综
合利用大豆资
源
5.
增加蔬菜水果的生产
6.
其他
5.
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地区和人群
(
领
)我国 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
领
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人
群
P64
重点
领
域:
1.
奶类产业
2.
大豆产业
3.
食品加工业
重点地区:
1.
农村地区
2.
西部农村地区
重点人群:
1.
少年儿童群体
2.
妇幼群体
3.
老年人群体
6.
促进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
识
)促进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P68
1.
调整结构,提高食品
综
合供给能力
2.
加强法制建设,保护食品资源环境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民营养意
识
4.
改善居民营养结构,保障食物安全
5.
加强对食物与营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第四章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概念和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
识
)膳食指南的概念
P71
称为膳食指导方针或称膳食 目标,是针
对各国各地区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
简
明扼要的合理膳
食基本要求,是一个有效的宣传普及材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P71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
食量、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
饮酒应限量
8.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
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变化
P74
与第 一个膳食指南相比,新
膳食指南强调“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以弥补我国居民膳食钙严重不足的缺陷;提倡居民重视食品卫生,增强自我保护意
识
。
(
简
)各营养素在特定人群中的需要量
P
(
综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P
t13-
t13-
t13-
t13-
t13-
t13-
t13-
t13-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3: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