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吃什么-
1
前言
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 ma
,
BCC
)是一种常见的低度皮肤恶性肿瘤,又名基
底细胞上皮瘤、基底 细胞瘤、侵蚀性溃疡等。基底细胞癌的早期为一表面光亮的具有珍
珠样隆起边缘的圆形斑片。表皮菲薄。 常可见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用放大镜观察时。
尚可见雀斑状的小黑点。也可表现为淡红色珍珠样苔藓样 丘疹或斑块。表面稍有角化,
或伴有小而浅表的糜烂、结痂或浅表溃疡。其特征是发展缓慢,可破坏局部 软组织,但
极少发生转移。人医对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已经是非常常见,而兽医对其报
道的却很少。该病多发生于皮肤表皮的基底细胞层,是家畜中常见肿瘤,以犬、猫特别
是
6< br>岁以上者多见。据研究资料报道,此病约占犬皮肤肿瘤性疾病的
3%
~
5%,猫约占
13%
~
18%
。
基底细胞癌发生于皮肤, 本易引起患者的注意,但因其生长缓慢,转移极少,患者
又无大痛苦,往往不去早期就诊,以致本属恶性 度甚低的癌肿,有可能逐渐扩展浸润,
甚至引起周围重要组织的破坏而发生危险。诊断及鉴别诊断,要根 据临床特征及病理变
化,本病诊断不难,但因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多样,易被忽 视
或误诊。有怀疑者可作组织病理检查,即可鉴别。
基底细胞癌一般以局 部治疗为主,应根据肿瘤类型、部位、大小、侵犯深度及患畜
全身情况而决定治疗方法。很少见有必要进 行全身化疗的。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很少
发生转移,手术和放疗效果好,一般预后较好。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肿瘤。
2.1.1
取材
动物医院
12
岁无名氏犬。
2.1.2
主要实验器材
手术刀,镊子,福尔马林,橡胶手套,标本瓶,石蜡,包埋框,水浴箱 ,烘箱,脱
水用梯度酒精,染色架,二甲苯,染色用梯度酒精,载玻片,盖玻片,中性树胶。
LEICA
TP1020
全自动生物组织脱水机(德国
Leica
公司)
LEICA
RM2145
半自动石蜡切片机(德国
Leica
公司)
LEICA
HI1220
组织切片烤干机(德国
Leica
公司)
1
BM-V
生物组织包埋机(中国孝感生物有限公司)
ZEIZZ Axioskop2 plus
光学显微镜(德国
ZEIZZ
公司)
瑞医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中国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2
材料处理
2.2.1
修块
取主要脏器修长
5mm
厚的薄片,用
10%
甲醛固定,流 水冲洗
12
小时。
2.2.2
制片
病料经
10%
甲醛固定,流水冲洗
12
小时后,经以下步骤脱水、透明。
70%
酒精
3
小时
80%
酒精
3
小时
90%
酒精
3
小时
无水酒精Ⅰ
30
分钟
无水酒精Ⅱ
30
分钟
二甲苯Ⅰ
15
分钟
二甲苯Ⅱ
15
分钟
石蜡溶液Ⅰ
1.5
小时
石蜡溶液Ⅱ
1
小时
浸蜡完成后,组织块进行石蜡包埋以及
5
微米切片。
39
℃水浴展片,捞片置于载玻
片上,于
45
℃烘干
8
小时以上。
HE
染色。
HE
染色程序:
二甲苯Ⅰ
10
分钟
二甲苯Ⅱ
2-5
分钟
95%
酒精
1-2
分钟
90%
酒精
1-2
分钟
80%
酒精
1-2
分钟
70%
酒精
1-2
分钟
流水冲洗
片刻
苏木素
15
分钟
1%
盐酸酒精
即刻
流水冲洗
30
分钟
2
70%
酒精
1-2
分钟
85%
酒精
1-2
分钟
90%
酒精
1-2
分钟
95%
酒精
1-2
分钟
伊红溶液
20
秒
无水酒精Ⅰ
1-2
分钟
无水酒精Ⅱ
1-2
分钟
无水酒精Ⅲ
1-2
分钟
无水酒精Ⅳ
1-2
分钟
正丁醇
2-3
分钟
二甲苯
2-3
分钟
封片
3
病理显微结果
光镜观察:皮肤破溃、出血,肿瘤细胞成团块状增生,由结缔组织分割为不规则小
叶状。细胞呈 梭形、多边形及近圆形;细胞核圆形,核膜清晰,有一明显核仁,有一定
异形性。偶见分裂相。
病理组织学诊断:基底细胞瘤(癌)
。
HE
染色(×
40
)
-1 HE
染色(×
40
)
-2
3
HE
染色(×
40
)
-3 HE
染色(×
40
)
-4
HE
染色(×
100
)
-1 HE
染色(×
100
)
-2
HE
染色(×
100
)
-3 HE
染色(×
100
)
-4
4
HE
染色(×
200
)
-1 HE
染色(×
200
)
-2
HE
染色(×
200
)
-3 HE
染色(×
200
)
-4
HE
染色(×
400
)
5
4
讨论与小结
该病多发于口、眼、耳廓、胸及颊等部位,很少见躯干。 较小的肿瘤病灶局部呈圆
形或囊状,中央缺毛,表皮反光,较大的瘤体表面多呈结节状或乳头状突起,可 见溃疡,
底层多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的组织分界不清。该肿瘤一般只侵害皮肤,很少侵至筋膜
层,个别瘤体含有黑色素,表面呈棕黑色,外观极似黑色素瘤
[1]
。初起时表皮出现一个蜡样光泽的小结,略高出皮肤表面,颜色呈粉红色或淡黄色,也有灰黄色。若结节长在
较深部位时, 能使皮肤轻度向下凹陷。结节一般均较硬。小结节逐渐增大,其旁又会长
出新结节,它们互相融合成盘形 斑块,瘤块边缘参差不齐,瘤块表面可反复发生结痴脱
屑,中心部位形成一片浅在的溃破面,长期不愈合 ,有时可嗅到恶臭
[2]
。
组织学上,
BCC
是由许多均匀一致的细胞索组成的瘤块,细胞与表皮的基底细胞相
类似。通常为未分化的肿瘤,但有些< br>BCC
可以表现为向附件结构(例如毛发、皮脂腺、
大汗腺或小汗腺等)方向分化。典型 的特征为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以及瘤块与周围基
质的分离。后者为一有助子光镜诊断的特征,一般认为 系标本固定过程中基质粘蛋白收
缩的结果,但也可能是瘤块自身的退行性改变所致。基质轻度的炎症反应 较为常见,但
溃疡性病变常有显著的炎症细胞反应
[3]
。基底细胞癌与正常上皮相比 较具有下列特点:
(
1
)以细长形缝隙连接为主,呈直线形,缺乏波浪形特点。
(
2
)出现许多不规则的囊状
扩张,囊大小不等,彼此可相差数倍。
(3
)桥粒数量少,分布疏稀,体积小,电子密度
低
[4]
。
4.1
发病原因
基底细胞癌可能从原始上皮胚芽细胞衍生而 来,主要由间质依赖性多潜能基底样细
胞组成,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
[5]。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皮、面部等光暴
露部位,多见于户外工作和浅色皮肤者。与长期日光暴晒有关 ,长期摄入无机砷或含砷
较高的饮水、食物等亦可发生此肿瘤;在烧伤瘢痕和其他瘢痕以及某些错构瘤, 如皮脂
腺痣、疣状痣等亦可作为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处
[6]
。绝大多数
BCC
发生在长期曝露于紫外
线的皮肤部位,
Pierceall
等经实验证实紫外 线的累积损伤在该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7]
。
4.2
并发症
基底细胞瘤中还可见某些罕见型:瘢痕性基底细胞瘤,常发生于面部,为浅表 性结
节状斑块,生长缓慢,中央或周围部分产生萎缩性瘢痕,另外还有纤维上皮瘤,基底细
6
扁桃体炎吃什么-
扁桃体炎吃什么-
扁桃体炎吃什么-
扁桃体炎吃什么-
扁桃体炎吃什么-
扁桃体炎吃什么-
扁桃体炎吃什么-
扁桃体炎吃什么-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3: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503.html
-
上一篇:阴道上皮内瘤变治疗进展
下一篇:细胞免疫疗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