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1
、检验项目
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
胆道疾病等。
2
、检验项目
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
炎等。
3
、检验项目
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
肝硬化,急性胰腺 炎及心力衰竭等。
4
、检验项目
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
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br>
5
、检验项目
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LDH
正常参考值
90-245U/L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
12-48
小时开始升高,
2-4
天可达高峰,
8-9
天恢 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
LDH
增高
6
、检验项目
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
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
病
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
、检验项目
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
、检验项目
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
、检验项目
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
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
综合症,烧伤,失血。
10
、检验项目
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
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见于慢性肝炎 、肝
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
30g/L,
则预后较差。
11
、检验项目
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
临床意义
增高:
常见于肝脏疾病< br>(如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肾炎等)
,
网
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
,如化脓性
感染
、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12
、检验项目
白
/
球比值
英文缩写
A/G
正常参考值
1.00-2.50
。
临床意义
减低:增高:常 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
等)
。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
A/G
比值接近正常
,表示肝功能
有改善。
故检测血清白蛋白
、
球蛋白及其比值,
可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
13
、检验项目
血糖
英文缩写
GLU
正常参考值
3.4-6.2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某些生理因素(情绪紧张,饭后
1-2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
后,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梗,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 细
胞瘤,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14
、检验项目
前白蛋白
英文缩写
PAB
正常参考值
170-420mg/L
临床意义
可作为肝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和检测机体营养不良的指标。
增高:
甲状腺机能亢进,各种胶原病、肾变病等。
降低:
急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蛋白吸收不足等。
15
、检验项目
羟丁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HBDH
正常参考值
90-250IU/L
临床意义
增高:
作为急性心梗诊断 的一个指标,
与
LDH
大致相同,
在急性心
梗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 值,可达
2
周左右。
16
、检验项目
肌酸激酶
英文缩写
CK
正常参考值
30-170IU/L
临床意义
增高:
心梗< br>4-6
小时开始升高,
18-36
小时可达正常值的
20-30
倍,
为最高峰,
2-4
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 养
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
CK
增高。
17
、检验项目
肌酸激酶同工酶
英文缩写
CK-MB
正常参考值
0-25IU/L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盐酸环丙沙星凝胶-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3: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501.html
-
上一篇:《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下一篇:阴道上皮内瘤变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