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前出血-
脑中风的中医护理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在所有疾病 中,其
致残率高居第一。
中风一旦发病,
再发率很高,
再次中风的患者预后更 差,
70-80%
常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因此,中风患者预防再发显得特别重要
,
中风是以猝
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
喎噼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似有“风性善行而数
变”的特征,又“如矢石 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称为“中风”,又名“卒
中”,“类中”等。
西医的脑 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
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均属本证论治范畴。中风 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
变化,进而威胁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
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特制定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脑中风的病理机制、辩证论治
二、重点学习脑中风的辩证施护
三、脑中风的护理、养生指导、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褥疮护理
四、脑中风的功能训练、语言训练
五、脑中风的出院指导、用药指导
六、脑中风护理的注意事项
【病因病机】
1
、积损正衰:老年体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
或思虑劳心太过,气血
亏损 ,精气耗散,致使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亢化风,气血逆生,上蒙元神,
突发本病。
2
、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或劳倦伤脾,或形盛气弱,中气不足,脾失< br>健运,聚湿生痰,痰欲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
;
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痰
湿内生,或肝火内炽,炼液成痰,以致肝风夹痰火,横窜经络,蒙蔽清宫,而
见突然昏扑,
?僻不遂。
3
、情志失调: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 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忧
思恼怒所伤,肝阳暴张,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乱逆,心神昏冒,卒倒 无
知。
4
、气虚邪中:脉络空虚,风邪入侵,中于经 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
失于濡养。
本病病位在心
(
脑
)
、肝、肾,涉及脾、经络。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而
以标实为主,严重者 则可从实转虚。中风急性期可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两类症
候。中经络者无神识昏蒙,病情清浅
;
中脏腑除经络症状外,常有神识昏蒙,病
情深重。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为实证
;
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为虚证。
辩证论治
中风属于 本虚标实证。在标为气血郁阻,风火相煽,痰涎壅盛;在本属
气血衰少,肝肾不足。但病情有深浅轻重之 分,标本虚实也有先后缓急之异。
临床上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 ,一般
表现为神志清楚,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
情较重,主 要表现为神志不清等闭、脱之征。
(
1
)中经络:
①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 候:平素及发病前常有眩晕,肌肤不仁,手
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或手足拘挛, 或兼见恶寒发热,
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弦滑或弦而浮细。
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主方:大秦艽汤。
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候:平素头晕头 痛,耳鸣目眩,腰膝无力,
少寐多梦,突然发生舌强语蹇,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舌苔黄腻,脉
弦滑或弦细而数。
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主方:镇肝熄风汤。
(
2)中脏腑:中脏腑乃“中风”之危急重症,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中脏腑又有闭证与脱证 之分。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治疗
宜祛邪为先;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属虚证,治疗宜扶正为主 。闭证、脱证皆
为危急重证,两者证情截然不同,治法各异,故必须辨证明确,才能正确医治。
①
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口噤不
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此为闭证的一般症状。又有内风痰火与
内风痰湿的 不同;闭证又分成阳闭、阴闭两种。
A
、
阳闭:证候:除上述诸证外、兼见面赤身热,呼吸急促,口臭气促,
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唇舌色红,舌 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主方:至宝丹、羚羊角汤。
B
、
阴闭:证候:除闭证一般症状外,兼见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主方:苏合香丸、导痰汤。
②
脱证:证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
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微 欲绝。
治法:扶正固脱,益气回阳。
主方:参附汤。
(
3
)后遗证:
①
半身不遂: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证候: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蹇涩,口眼喎斜,面色萎黄或面色少
华或有患肢浮 肿,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
治法: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
②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候: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面 红耳鸣,
头晕头痛,心急易怒,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主方:镇肝熄风汤。
③
语言不利:
A
、
风痰阻络:证候: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主方:解语丹。
B
、
肾虚精亏: 证候:音喑失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质淡,舌体
胖,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滋阴补肾利窍。
主方:地黄饮子。
C
、
肝阳上亢,痰邪阻窍:证候:舌强语蹇,发言不 正,急躁易怒,哭
笑无常,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主方:天麻钩藤饮。
④
口眼喎斜:证候:口眼喎斜,或伴口角抽搐,患侧眉低眼垂 ,表情
淡漠,甚至咀嚼不利,口角流涎,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通格。
主方:牵正散。
3
、
辩证施护
(
1
)
中经络:
①
中经络者,神志尚清醒,或仅发生短时间轻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紧
张,恐 惧心理,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故应劝慰患者安心治疗,并且避免一切
精神因素的刺激。
②
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③
注意勿使风直吹患者,可用屏风遮挡。
④
口眼喎斜时,针刺的穴位有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
鱼腰等。
⑤
如患者口角流涎不严重,可给予一般饮食,但应忌食公鸡肉 。因鸡
属风禽,尤其是公鸡,有动风之虑,故慎用。
⑥
指导患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使其精神愉快,尽早康
复。
(
2
)
中脏俯:
①
因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需密 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变化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
依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 疗。
②
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 度及持续单与病情轻重
密切相关。一般持续昏迷者,多预后不良。还应注意患者瞳孔的改变和其它精神症状,如果患侧瞳孔由大变小,或两侧瞳不等大,或患者出现项背强直、抽
搐、面赤、鼻鼾、烦躁 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现为静卧不语、
昏迷加深、手足逆冷,应警惕由闭证转为脱症。
③
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 阻塞,或出现呼吸
不畅,呼吸时有间歇,喉中痰鸣辘辘等症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发
生意外,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④
中脏腑而致 昏迷者,伴有喷射状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有无紫
黑色血块或呈大口吐血,若有上述情况,并出现呃 逆、抽搐、高热等,是为凶
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
⑤
按病情和证型分配床位,急重患者住单间病房,室内应务有吸痰器、< br>血压计,心电图机等抢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阳闭患者的居室需要安静、凉
爽、光线偏暗、温度 不宜过高,注意避免对流风;脱证患者的病室应温暖、安
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注意定 时做好病室消毒,必要时控制
探视。
⑥
中 风初起不宜过多、过猛地搬动患者,使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
础
护理
,并做好防护工 作,如加置床栏、设脚踏、备拐杖等。
⑦
阳闭患者 出现高热时,可用冰袋冷敷;脱证患者四肢逆冷时设法保
暖,可给患者人参汤频服。
⑧
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⑨
饮食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新鲜米面、蔬菜水果 为主。
中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给流食,如混合奶、米汤、果汁、豆浆、
菜汤、藕 粉等。
⑩
骤然中风昏迷时针刺人中、十宣、合谷、 涌泉、丰隆、通里;脱证
加艾灸气海、关元、膻中等穴。失语者针刺谦泉、哑门、绝骨、承浆、大椎。< br>
⑾患者中风后神志尚清或昏迷初醒时,常有急躁、焦虑情绪,要注意做< br>好本人与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到大怒、大喜、大悲、大恐都会有引起
再中风的可能。劝慰 患者应注意克制情绪激动,尤其要特别强调“制怒”,从
而使气血通畅,减少复发因素。
⑿清醒患者可用吸管进药,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或浓煎后滴入,防止
呛 咳,必要时用鼻饲法给药,服药后尽量少搬动患者,并密切注意有无异常反
应。
(
3
)后遗症:
①中风急性期过 后,
常有偏瘫、
偏盲、
语言蹇涩、
二便失禁等后遗症状,
经适当治疗 ,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一般病后三个月内恢复较快,如超过六
个月则较难恢复。
②患者病后多虚,极易复罹外感,对风邪尤为敏感,所以在生活中要特
别注意保暖, 在护理操作中尽量减少掀动衣被和裸露肢的时间,并随天气变化
为患者增减衣被和调节室内温度。
③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按时进行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保
持病床单位的整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擦浴更衣、清理粪便、整理床铺等、
预防发生褥疮。
④患者若口解流涎严重或有咳呛时,应调节适当的卧位,如半卧位,平
卧时将头侧向一边,防止发生窒息。定时为患者轻拍背部,预防坠积性肺炎的
发生。
⑤注意保持患侧的功能位置,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垂足等情况发
生 。对已偏废的上肢应用三角巾吊起,防止脱臼。
⑥若患者上下眼睑闭合 不全,应注意保护眼结膜,定时用氯霉素眼药水
滴眼。若张口呼吸时,可用生理盐水浸湿沙布,覆盖口上 ,避免咽喉干燥和异
物刺激。
⑦饮食应以滋补主为,酌情给予 半流食或稀、软食品,并应少食多餐,
进食不宜过快,禁忌甜腻、辛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可适当选用 山楂、木耳、
萝卜、玉米、花生、大枣等有降脂、降压、软化血管和有补益作用的粮食蔬菜。
⑧配合针刺、按摩、梅花针等疗法,协助恢复功能,常用的穴位有:天
突 、手三里、肩髃、肩井、肩贞、曲池、外关、合谷、劳宫、环跳、风市、阳
陵泉、足三里、绝骨、三阴交 、内庭等。
⑨失语患者应早期进行语言训练。
护理
1.
病人宜住单人病室,环境安静,光线柔和 ,空气流通,温、湿度适
宜。限制探视,家属及探陪人员严禁吸烟。
2.
中风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勿随意变动体位。有昏迷、抽
搐等症者,床 旁加床档,以防跌仆。中脏腑患者,头部可稍垫高,翻身时尽量
少活动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利排痰,避 免痰液堵塞气道而窒息,必要时气管
切开、
人工呼吸或接机械呼吸机。
若属脱证,头部放平,
下肢稍抬高
15
°
~20
°。
呼吸急促者, 予以吸氧。牙关紧闭者,可用冰片、南星、乌梅等擦牙,或取下
假牙用开口器,
防止舌被咬破,
也便于吸痰、
喂食、
喂药及清洁口腔。
发热
39
℃
以上者,可用冰袋物理降温,特别要警惕抽搐、呃逆、呕血等病症发生。头昏、
头痛加剧,血压升高时可 遵医嘱给服羚羊粉
1
支或针刺曲池、少海或耳针降压
月经前出血-
月经前出血-
月经前出血-
月经前出血-
月经前出血-
月经前出血-
月经前出血-
月经前出血-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3: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