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泡茶-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
3
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 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
,另外祝您 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第
1
篇: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
能的影响
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
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 要疾患之一。随
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
降,但由于缺乏康复期护理 干预,导致患者致残率增
高,约有
70%
?
80%
的幸存者遗留不同 程度的功能障
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
了沉重负担。文章对
180
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护
理干预,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
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 br>一般资料:选取
2007
年
3
月~
2010
年
8
月我院
脑中风康复期患者
180
例,均经头颅
CT
或< br>MRI
检查
证实,且已度过危险期。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被随机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观察组
90
例,其中男
58
例,女
32
例,年龄
43
~
79
岁,平均岁;合并高血压、冠心
病、
糖尿病分别为56
例
(
%)
、
34
例
(
%)
、
16
例
(
%)
。
对照组
90
例,其中 男
56
例,女
34
例,年龄
41
~
78
岁 ,平均岁;合并咼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
58
例(
%)
、
38
例(
%)
、
14
例(
%)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止血治疗,给
予改善脑循环 、营养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一
般治疗。观察组: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病情 相对平稳
48h
后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
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及 护理:多与患者
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情况,有针对性的
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鼓励 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②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
卧床休息,保持肢 体处于正确的体位。康复训练大致
分为四个阶段,床边训练阶段:使患者肢体处于正确
的体位, 防止关节变形及脱位。如仰卧位时,上肢置
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
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
垫物如砂袋等以防下肢外旋。康复护士应先缓慢的进
行
3
次被动运动,同时告知患者运动的部位、方向机
肌肉的收缩情况,并指导 患者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
肢体运动,运动幅度逐渐加大。床上动作训练:比如
指导患者做双手 交叉上举运动、双手交叉摆动运动、
翻身训练、搭桥训练及从仰卧位到坐位训练,从坐位
到立位 训练等。步行训练:包括立位平衡训练、上下
阶梯训练、复杂地面独立步行等训练,其目标是诱发
和提高立位平衡反应,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离院后
训练阶段:患者出院后,回到家中,康复护士要坚 持
到家中指导患者有规律的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进一
步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③预防并发
症:应注意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下
肢静脉血栓等。
评价方法:
根据瑞典学者
Brunnstrom
提出的
5
级
评定方法:
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完全性 瘫痪(
I
级)
;运动模
式异常(
n
级)
;异常运动 模式达到顶点(
m
级)
;分
离运动的出现(
W
、
V
级)
;几乎恢复正常(
W
级)
。
基本痊愈:恢复至
BrunnstromW
级;显效:提高
n
级
以上;有效:提高
I< br>级;无效:级数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 分析,计
量资料采用
/
检验,以
P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 残疾,运动功能障碍并不
都是瘫痪导致,不正确的康复护理干预或者介入康复
护理的时机选择不 对,都有可能导致不少中风患者最
终留下体位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
疾。
本组研究资料结果提示,给予中风患者运动康复
护理干预其有效率 可达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
)
,说明选择最佳的时机和正确的康复
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和缩短康复时
间, 可使其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
运动功能恢复或重新获得,促进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使患者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给 予中风患者进行康复护
理,尤其是早期给予康复护理,能明显地减少运动功
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 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值得临床
推广。
作者:郑丽(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第
2
篇:中风急性期康复护理的相关治疗干预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康
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生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 br>急性期是中风康复的关键阶段因为直接影响到后期的
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很多中风患者由于未能 得到及
时的正确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存活着但都或
多或少留有一定程度的残疾,给家庭 和社会带来沉重
负担。而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
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 下垂内翻等,这是任何药
物都无可代替的。下面就中风急性期康复护理的相关
治疗干预介绍如下 :
急性期康复开始的时间,一般把缺血性脑卒中在
发病后<< br>2
周,
出血性脑卒中在出血后<
1
个月看为急
性期即在生命体 征稳定和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早
期的康复护理及治疗。正确的体位对急性期中风来说
很重要 。正确体位的摆放可很好地预防褥疮,预防循
环功能异常,增强病人对患侧的感知能力等,而不正
确的体位可引起关节僵化,关节活动度降低及肌肉挛
缩,而加重病人的残疾中风病人选患侧卧位最佳, 可
增强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肢体被拉长减少
痉挛另外健手可自由活动,比如盖被子, 调整枕头位
置等。但摆放此体位时应注意头应有良好支持避免颈
部后伸;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 枕头稳固支持;患侧
上肢应前伸,与躯干角度不小于
90°
并保持腕背伸,
手 伸展;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后,健腿的髋和膝
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而患腿保持在伸髋稍屈< br>膝位。相对于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是个较好的体位,可
用于防止褥疮并促进患侧胸式呼吸,但患者向 健侧卧
位要比向患侧卧位难,因此在早期需要别人帮助。仰
卧位应尽可能少用,因这种体位受紧 张性反射和迷路
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而且易使骶尾部足跟
外侧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故 这种体位需与其他体位交
换使用。关于体位摆放还要注意不应在足底放任何东
西用来避免踝下垂 的畸形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坚硬活
动。另外,不论何时,都应避免半卧位它可促进痉挛
模式的形成 尤其加重躯干屈曲及下肢伸展。
定时给患者翻身在急性期也相当重要翻 身可改变
血管内压、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发生褥疮、关节挛缩
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改善呼吸 功能,有利于呼吸
道分泌物排出。
卧位病人每
2h
可翻身
1
次,
夜间稍长
可
3h1
次。当病人向患侧翻身时,要先将患侧上肢外
展防止受压,再屈起健侧下肱让病人头先转向患侧再
上抬健侧肩,健侧下肢用力蹬床将身体转向患侧。向
健侧翻身时,令病人健手先握住患手上举来支持患侧
上肱再将健腿插到患腿下,用健腿用力蹬床 ,同时转
头,转烏完成翻身动作。
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关 节的被动活动是必不
可少的。但要注意运动时身体的各个关节都必须进行
全方位的关节活动;固 定关节近侧被动活动远侧;活
动时动作要缓慢,均匀运动完某一关节时要给予该关
甘草泡茶-
甘草泡茶-
甘草泡茶-
甘草泡茶-
甘草泡茶-
甘草泡茶-
甘草泡茶-
甘草泡茶-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2: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389.html
-
上一篇:脑卒中护理计划
下一篇: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