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肺炎-
痔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指发生在肛管齿线以上部分的突起,表面覆盖以黏膜,这 个突起称为
痔核或痔块。
外痔是指发生在齿线以下部分及肛门缘处的突起,
表面为皮肤 。
外痔又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
结缔组织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炎性外痔。静脉曲张外痔是指由 于外痔静脉丛迂曲扩张引起的肛管皮肤隆
起;结缔组织外痔是指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引起的肛管或肛门缘皮 肤隆起;血栓性外痔是指肛门处皮下血栓
形成而引起的皮肤隆起;炎性外痔是指肛门皱壁或其它型外痔感 染发炎。混合痔是指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
均有突起,且上下相连。痔在临床上是以便血、疼痛、肿物、脱 出及瘙痒、流粘黏液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
病。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幼皆 可得病,其中
20
岁以上的成年人占大多数,女性多于男性。痔的发
病率在肛门直肠疾 病中占
87.25%
,占受检人群的
46.3%
。关于痔的含义,《说文解字 》中曰:“痔,后病
也。”《医学纲目》说:“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峙。在人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 者曰痔,不独生于肛
边。”所以说痔是指发生于肛门处的突起性疾病。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泛指 所有的肛门病,狭义
的痔现西医所说的痔相同。痔的病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
《黄帝内经》中有“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对痔的病因病机作出了论述。以后,历代医家对 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也有
详尽的论述。
一、辨证论治
(一)风邪热证
[
证侯
]
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便时疼痛出血或肛门局部火欣
红灼热 ,结肿高突拒
按,疼痛剧烈,坐卧不安;纳呆寐差;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或弦数。
[
分析
]
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酒酪之品,酝于肠间,积聚肛门,而致大便秘结,便时疼痛,肛门局部火欣
红
灼热,结肿高突拒按,坐卧不安;热迫血妄行于脉外则出血,热灼津液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 ,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或弦数为实热之证象
[
治法
]
清热凉血,祛风润燥。
[
方药
]
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合槐花散(《医家金鉴》)加减,生 地、当归、地榆、甘草、槐角、
升麻、枳壳、赤芍、荆芥、防风、槐花、赤石脂、粳米、干姜。
(二)脾虚气陷证
[
证侯
]
便中带晦暗色血,便时痔核脱出;身倦神疲,面色白晃
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食少心烦,夜
寐难安;舌质淡,苔薄或无,脉沉迟或细弱。
[
分析
]
饮食不调,
肠胃乃伤,
脾气虚弱,
外举 无力而下陷,
痔核脱出,
脾气虚不能统血,
则便中带血晦暗,
脾气虚弱,则身 倦神疲,面色白晃
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食少心烦,夜寐难安;舌质淡,苔薄或无,脉沉迟或细弱。为脾气虚现象。
[
治法
]
健脾益气摄血
[
方药
]
补中益气 汤加减(《脾胃论》)。党参、茯苓、白术、黄芪、地榆、枳壳、升麻、柴胡、黄芩、当
归。
(三)湿热下注证
[
证侯
]
纳少腹胀,肛门坠胀,便秘 溲赤,甚或身热,肛门凸突红肿、或旁生结肿,宿滞不散,疼痛难安;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
分析
]
嗜食肥甘厚味之品,酝于肠胃,致生湿热,下注肛门大肠,则 肛门坠胀,或肛门凸突红肿、或旁生
结肿,宿滞不散,疼痛难安;
下焦湿热,可见纳 少腹胀,肛门坠胀,便秘溲赤,甚或身热;舌质红,苔黄
腻,脉弦数,为湿热之象。
[
治法
]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
方药
]
止痛如神汤(《医宗金鉴》)加减。秦艽、桃仁、皂刺、苍术、防 风、黄柏、当归、泽泻、槟榔、
洒军、地榆、槐角、赤芍。
(四)气血两虚证
[
证侯
]
排便困难,便血色淡,肛门 坠胀,痔脱出难回;面色无华,气短心悸,精神倦怠,少言懒语,纳差
乏力;舌质淡,无苔,脉细弱。< br>
[
分析
]
久病气虚,或长期慢性失血,气随血脱,而致气血两虚, 则排便困难,便血色淡,肛门坠胀,痔脱
出难回,气虚则气短心悸,精神倦怠,少言懒语,纳差乏力,血 虚则面色无华,舌质淡,无苔,脉细弱为
气血两虚之象。
[
治法
]
气血双补。
[
方药
]
八珍(《证治类要》)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苓、熟地、白芍。
二、中医外治疗法
1
、熏洗疗法
常用方剂有:五倍子汤、苦参汤、祛毒汤等。
五倍子汤(《疡科选粹》)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
苦参汤(《疡科心得集》)苦参、菊花、金银花、蛇床子、白芷、黄柏、地肤子、大菖蒲。
< br>祛毒汤(《医宗金鉴》)黄连、黄柏、大黄、黄芩、地榆、槐角、苦参、朴硝、瓦松、川椒、马齿觅、防< br>风、蒲公英、野菊花、银花。
2
、塞药疗法
常用方药有 :四黄膏、九华膏、银灰膏、黄连膏、生肌玉红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栓)、
肛泰栓、九华痔疮栓等。
三、古今名家医案及论述
(一)王嘉麟治疗痔疮
2
例(北京市名老中医)
病案
1< br>:满××,女,
65
岁,
1991
年
6
月
4
日初诊。
大便干燥,间歇性便血
7
—
8
年,近< br>10
天来便血呈喷射状,色鲜红,近期有心绞痛发作史。青光眼病史五
年。化验血常规基 本正常,其中血色素
10g
。脉象结代,舌苔黄腻,质暗红。
肛门局部检查:
截石位肛门
11.3.9
点混合痔,黏膜脱出不能 自行还纳,肛镜下见
3
点痔核渗鲜血。指诊直肠黏膜光滑,未
及其他硬性肿物。诊为内 痔便血(燥热血迫型),予便血方加味。
[
处方
]
地榆炭
10g
,
槐花炭
10g
,
黄芩
10g
,仙鹤草< br>30g
,椿根皮
12g
,
连翘
10g
,金银花
15g
,全瓜蒌
30g
,
三七
3g
(冲)。
上方共服
7
剂,便调血止,病人满意。
病案
2
: 耿×,女,
36
岁,
1992
年
10
月
12
日初诊。
肛门突发肿物疼痛
2
天,因大便干燥,久蹲努责排便后引起。现 自觉肛缘肿物不能还纳,质硬而痛不可忍。
既往体健,否认慢性器质性疾病,舌质暗红,苔薄黄。
肛门局部检查:
截石位肛缘
6
点见蚕豆大小肿物,表皮色紫, 触之痛,质略硬,无出血。诊为血栓外痔(肠燥络伤型)。
拟痔疮肿痛基本方加味。
[
处方
]
防风
10g
,秦艽
10g
, 金银花
15g
,黄芩
10g
,归尾
10g
,土茯苓
15g
,玄胡
10g
,赤芍
10g
,全瓜
蒌
30g
。
上方服
5
付痛减便调,继服
5
付。
外治法:痔科浴液外洗热敷,每日两次,紫色消肿膏外敷,
10
天后消肿。
[
按语
]
防风、秦艽、元胡疏风活血止痛,归尾、赤芍、桃仁活血化瘀消肿 ;金银花、土茯苓、黄芩清热利
湿解毒;瓜蒌开肺宽肠以通便。痔科浴液,紫色消肿膏具有清热解毒、活 血止痛作用。内外兼治,常获全
功。
(二)彭显光治疗痔疮
1
例(贵州省名老中医)
病案
1< br>:患者朱×,男,
49
岁,工人。
1989
年
8
月< br>13
日初诊。
因间歇性大便时肛门射血伴肛门肿物脱出
8
年,加重
2
年,于
1989
年
8
月13
日初诊。患者
8
年前,无明
显诱因大便时滴鲜血,伴肿物脱出,脱出 物便后能自行回纳肛内。近两年出血加重,呈喷射状,便后多次
晕倒,肛内突出物需用手按压方可还解, 曾用止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伴有口苦咽干,胃脘痞满,食少
便秘,
肛门灼痛,
小便 黄,
舌质红,
苔黄厚腻,
脉弦数。
检查:
齿线处
1-3点、
4-6
点、
9-11
点各有
2×1×1、
2×1× 1、2×1×1cm
大小的红色囊肿物脱出干肛外,顶端有散在出血点,证属Ⅱ型内痔,湿热型。治以清
热除湿,消痔止血通便之法,予消痔饮加味。
[
处方
]
朱砂莲
15g
,草决明
20g
,煅牡蛎
15g
,马勃
15g
,是黄柏
15g
,甘草
6g
,黄连
10g
,黄芩
15g
,槐
角
15g
,地榆
30g
,熟大黄
30g
,枳实
12g
,茯苓
15g
。
服 药
4
剂后,血止、口苦咽干,胃脘痞满等症状消失,二便通畅,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用上 方去黄
连,黄芩、熟大黄,枳实加黄芪
20g
,当归
12g
,大枣< br>4
枚。
服药
14
天查:痔核明显缩小无脱出,仅见
6
点、
11
点分别有
0.9×0.9×0.4、0.4×0.4×0.2c< br>m
大小的内
痔。继服药
32
天再检查;痔核已全部萎缩。
追踪一年无复发。
[
按语
]
彭氏认为,内痔的病因以脏 腑本虚为主,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如七情过度,饮食不节,便秘、痢
疾,久坐以及负重,竭力远行等均 可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湿热内生,下趋大肠,血脉不行,筋脉
横解而成痔。用清热解毒,活血止 血,软坚收敛,消肿止痛的清痔饮内服,意在消除痔静脉的扩张和瘀血,
促使痔核萎缩而痊愈。
(三)武俊侠治内痔脱出嵌顿案
冯×,男,
54
岁。于
1 991
年
4
月
1
日以便干肛门肿物脱出疼痛
4
天为 主诉就诊。患者于
4
天前因
3
天未
解大便,下蹲努挣后,肛门肿物脱 出不能还纳,活动行走不便,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检查(胸膝
位):
2-5
点 、
6-7
点、
8-11
点分别有约红枣大小肿物,伴有内痔脱出,黏膜紫红, 无明显出血点,触痛
明显。入院诊断:
1
、混合痔发炎;
2
、内痔嵌 顿。用活血止痛汤。
[
处方
]
苏木、朴硝各
30g,川芎、草乌、红花、赤芍、黄柏各
15g
,川椒
10g
。
< br>取此药剂,置于小瓷盆中,加水至
2500ml
左右,温火煮沸后,微火煎
25 min
至药液
1500ml
左右,即刻熏
蒸
10min
,待 温度适中则坐浴或用毛巾蘸药热敷于患处
20min
,分早晚两次,第二日原方加鱼腥草、马齿 苋
各
20g
,
3
剂,每日
1
剂,早晚各
1
次,外敷黄连素软膏等予以配合治疗。
熏洗热敷后,疼痛减轻,肿块稍有缩小,继用 上药
9
剂,疼痛消失,肿块消后,留有皮獒,随后做内扎内
注外切术,痊愈出院。
《陕西中医》
1999
年第
3
期
[
评按
]
内痔嵌顿,外痔、混合痔发炎,肛门术后水肿,均为肛门局部气滞 血瘀,湿热之邪壅滞的标实证。
医者针对病因,以苏木、红花、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消肿止痛,川芎、草 乌宣泄肿毒,温经通络;花椒解
3
毒止痛,朴硝清热祛瘀,软坚消肿;鱼 腥草、马齿苋清热解毒。全方水煎局部熏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 痛之功效。
(四)周济民治内痔案
刘×,男,
40
岁。 大便带血一月余来院就诊。病人于一个月前因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便后带少量鲜血,
数日后症状加重, 出现肛门灼热,下坠,未曾治疗。两日前因饮酒后出血增加,前症加重,便干难解,
3-4
日一 次,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突热内蕴,血热肠燥。此病人因燥屎阻干肠中,日久则
气血 壅滞,化火生热,致血热肠燥,发而为痔。治疗:清热止血,润肠通便。方用槐花散加减。
[
处方
]
槐花
12g
,侧柏叶
10g
, 炒荆芥
10g
,枳壳
10g
,防风
10g
,生地
1 5g
,地榆
10g
,仙鹤草
15g
,麻仁
9g
,生 甘草
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五日后复诊,宿便血已止,肛门仍感灼热 不适,大便略干,舌淡红,苔微黄,脉弦。周氏认为:此系余热
未尽,应继清余热。续用前方五剂而痊愈 。
《周济民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
1993
年
[
评按
]
本案痔疮以内热实证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饮食起居调摄不当,< br>湿热和糟粕互结肠腑,
郁而化燥致
大便秘结。热邪迫血妄行,溢于肠络之外,则便血频频 ,且自觉肛门灼热,下坠不适。如调摄饮食,清淡
为主,再给以苦寒清热、润燥之剂内服,则痔疮便结出 血之证或稍可痊愈。但患者不慎饮食,复又饮酒,
酒性辛热,更使燥热加重,出现便结
3-4< br>日一行,小便短赤,便时出血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系热内
蕴,血热肠燥实热证象。治宜清热 润燥,止血通便。案中所用乃《普济本事方》槐花散加减。槐花、生地、
地榆、侧柏叶清肠热,凉血止血 、清解肠腑已成之湿热,再加仙鹤草以加强止血作用;荆芥、防风祛风胜
湿,麻仁润肠通便,加枳壳行气 以助大肠传导之功;甘草和中补虚,调和诸药。此方对于湿热内蕴之痔疮
便血实热证,颇为适宜。
(五)《山东中医验案选》
李×,女,
52
岁。
19 89
年
7
月
28
日初诊。便后流鲜血,或无大便自流大量鲜血
10
余天。每次流血量约
20-30ml
,每日次数不等。伴少腹隐痛,头晕心慌。 舌淡无苔,脉沉数。外科检查:患者胸膝位约
4
点处有
1.5×1.5×1cm
痔核,充血水肿,有血迹。
7
点处有一肛裂,裂口处复有血迹。病为痔疮下血。证属脾气不< br>足,失于统摄,治宜温养脾肾,仿黄土汤加味。
[
处方
]
熟地
30g
,白术
18g
,炙甘草
18g
,熟附子
9g
,黄芩
6g
,阿胶
15g
(烊化),侧柏叶
9g
(炒),黄
土
60g
,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药。
7
月
31
日复诊,服药两剂后出血症大有好转,昨日大便
3
次,仅有一次少量 流血,今日大便未流血,头晕
心慌消失。改健脾养心之归脾丸以资善后。
[
按语
]
《金匮要略》云:“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性温入脾,合白术、附子以
复中州之气,固出血之本;又用阿胶、熟地、甘草滋肾养血,补益阴血。 又虑辛温之品致热出血,佐黄芩
之苦寒制之,加用侧柏叶增强止血作用。遂收补气益阴,脾气统摄功用恢 复之效。
3
(六)陆观虎治疗痔疮
3
例(天津名老中医)
病案
1:张××,女,
34
岁。痔痛,大便干燥,头晕,疲倦,右臂微痛,脉细数,舌质红,苔黄 腻。诊为
痔疮,病因湿热郁结,下注肛门,治当清利湿热。
[
处方
]
云茯苓
9g
,猪赤苓各
6g
, 焦稻芽
9g
,焦苡米
9g
,杭甘菊
6g
,海桐皮
6 g
,槐角丸
9g
(同煎)、当
归
6g
,酒桑枝
9g
,丝瓜络
6g
,大小蓟各
6g
。
方解:云茯苓、 猪赤苓、焦苡米、渗湿宁心、利水以化湿热。当归、大小蓟养血、润肠止痛、破瘀生新。
桑枝、丝瓜络通 经活络,散风利关节。海桐皮祛风除湿。杭甘菊清热去头风。焦稻芽消食导滞开胃。槐角
丸化湿热疗痔疮 。
病案
2
:林××,女,
34
岁。
痔 疮作痛,夜眠不安,烦躁,头胀。脉细弦,舌质红,苔浮黄。诊为痔疮,病因湿热下注,肝阳上亢,治
当 清热利湿,养肝安神。
[
处方
]
朱茯神
6g
, 陈皮
6g
,制半夏
6g
,净槐米
9g
,地榆炭
9g
,大贝母
6g
,石决明
12g
,夜交藤
9g
,蒲< br>公英
9g
,珍珠母
9g
。
方解:朱茯神、夜交藤补 心安神定志以治失眠。陈皮、制半夏、大贝母理气和中,利湿散结,清热化痰,
杭甘菊清风热。净槐米、 地榆血热,治肠风痔血。珍珠母、石决明平肝除风热,镇心坠痰以治头胀。
病案
3
:杨××,女,
49
岁。
痔疮作痛,便燥 失眠,脉细。舌质红,苔薄白。诊为痔疮,病因湿热下,心肾不交,治当清热化湿,消痔
安神。
[
处方
]
地榆炭
9g
,槐花炭
9g
,槐 角丸
9g
(冲吞),远志
6g
,夜交藤
6g
,朱茯神
9g
,合欢皮
9g
,蒲公英
9g
,猪赤苓各
6g
,炒赤芍
6g
,朱砂安神丸
9g
(冲服)。
方解:地榆炭 ,槐花炭、槐角丸化湿热,通大便、消痔治肠风便血,夜交藤、朱茯神、远志肉、合欢皮、
朱砂安神丸补 心安神定志以治失眠。赤芍破瘀活血,猪赤苓益心利水渗湿。
[
按语
] < br>肾阴不足,
阳不统于阴,
致心阳浮越而失眠。
阴不足则便燥而痔难愈,
槐角丸有清热、
润便、
消肿、
凉血止血之功。汤、丸并用乃先生之长,药力更专,以求 速效。
(七)范文甫治痔疮案
病案:张培生,酗酒,湿热郁积于肠间,下趋则痔疮便血。
[
处方
]
生地榆
30g
,生白芍
15g
,穿山甲
6g
,茯苓
30
无,苡仁
30g
,怀山药
30g
。
《范文甫专辑》
[
按语
]
酒为湿热内生之源,酒性辛热,其少饮有温通经络之功用,但长期 大量饮酒,则易伤脾胃之气,致
脾运功能减弱。水湿代谢障碍,湿停于中,郁久生热。另一方面酒本是湿 热之性,饮入则渗漉肠间,其脏
腑本虚所生之湿热和酒食湿热皆蕴积于阳明大肠,下注肛门,则筋脉横解 ,肠僻为痔。此皆湿热为患,湿
邪阻遏局部气机,使其失却固摄之功,热邪则迫血妄行,易灼伤肠络,因 而痔疮肿痛,便血不休。范氏用
大剂生地榆清肠热止便血。地榆性苦,酸微寒,功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大明本草》注其“??浓煎止
肠风”;生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止痛;穿山甲祛瘀散结,通经透络,和白芍 同用治痔疮肿痛不休,茯苓、山
药、薏苡仁健脾渗湿,以治湿之上源。全方药权
6
味, 但君臣佐使,严密有序。
(八)《医验随笔》
病案:某姓妇素有外痔,一 日病暑热起伏,先生将伏邪治愈后,而痔发更甚,痛如刀割,卧床不起。视其
痔大如茄,色灰黑,势将翻 花,昼夜呼号。其家人欲入医院剖割而未果。先生开黄柏、龙胆草、淡芩、槐
花、升麻苦寒之品。服数剂 见效,再加制军、犀角、苦参、火麻仁、郁李仁。又服数剂,外用熊胆、冰片、
蚌水、猪胆汁、西牛黄调 敷,肿胀消而痛止。后用补中益气法
10
余剂而收缩如常矣。至今数年未发。
(九)马培之治疗痔疮
3
例(晚清医家)
病案
1
:宋左
阴亏水不足,肝火太旺,肠胃又有湿热,便后痔坠带 血,内热口干,舌燥胸脘气痛。拟养阴柔肝,兼清肠
胃。
[
处方
]
南沙参、
细生地、
荷叶、
粉甘草、
槐角、
川黄柏、
粉丹皮、
白芍、
地榆、
枳壳、
玄武板、
广陈皮
(注:
原书无剂量)
[
按语
]
此取槐角丸加味,方极妥帖。
病案
2
:何左
痔疮乃肠胃湿热逼至魄门而致,斯恙宜益气养阴,亦清肠胃。
[
处方
]
西洋参、生地、柏子仁、佩兰、荆芥炭、川黄柏、淮山药、茯神、丹皮、荷蒂、红枣
另洗方:
五倍子、瓦花、朴硝、槐米、臭梧桐叶、蔷薇根、椿根皮煎汤熏洗。
[
按语
]
煎方以益气固阴,清热除湿;洗方以剑疮消肿为主,选药精纯。
病案
3
:杜左
气阴两虚,胃肠湿热,下逼魄门,经脉横解,痔患便 难,带血日久,气陷下堕,肛坠不收,坐立不能,便
后胀痛难忍,久之防其腐烂,当益气养营,以清阳明 。
[
处方
]
龟板、生地、甘草、枳壳、当归、升麻、白芍、天冬、西洋参、川黄柏、槐角、荷叶
另洗方:
五倍子、瓦花、朴硝、槐米、臭梧桐叶、蔷薇根、椿根皮煎汤熏洗。
(十)谦益斋治疗痔疮
1
例
病案:吴某,因酒后入房,次日便坚火 结,痛势极盛。《内经》云,筋脉横解,肠僻为痔。显系痔之因由
于肠之僻,肠之僻于脉之横。去脉何以 横,其因有二:因负重劳乏,湿火下结而成者为外因;由醉饱入房,
忍固精气,败浊内传者为内因。他如 络虚酒食厚味之毒,俱可窜入肠间而成此疡。是症初起便坚火结,痛
势极重。先与燥湿泻火。
[
处方
]
鲜生地、黄芩、知母、地榆、杏仁、瓜萎霜另脏边丸。
二诊:前方后在便未知,痛势未衰。重其制以清火。
前方加元明粉、枳壳,去黄芩。
(十一)陈实功治疗痔疮
4
例(明代医家)
病案
1
:一男子患痔六年。每遇酒色劳役,痔则发肿,坚硬疼苦,十余日方徐稍可。彼欲断其根,以枯痔
散上 至七日外,其痔渐黑裂缝,至十六日痔枯脱落,孔若鸡心,以生肌散逐日用之,内补养血健脾药而愈。
1
、枯痔散
[
药物组成
]
白矾二两,蟾酥二钱 ,轻粉四钱,砒霜一两,天灵盖四钱(用清泉水浸,以天灵盖煅红,水内
浸煅十次)。
共研极细末,入小新铁锅内,上用粗磁碗密盖,盐泥加固;炭火煅至二炷京香,待冷取开,将药研末搽痔
上,每日辰、午、申三时用温汤洗净,上药三次,上至七、八日,其痔枯黑坚硬,将药裂缝,待其自落,
换洗起痔汤。
2
、生肌散
[
药物组成
] < br>乳香、麝香各一两,海螵蛸(水煎)五钱,黄丹(飞炒)四钱,赤石脂(煅)七钱,龙骨(煅)
四 钱,血竭三钱,熊胆四钱、轻粉五钱,冰片一钱,麝香八钱,珍珠(煅)二钱
共研极细末,磁罐收贮,早晚日搽二次,盖膏渐敛而平。
病案
2
:一男子患痔,火火欣
作痛,大便结燥,脉数有力。以内疏 黄连汤二服,便行痛止。又以四物汤加
芩、连、枳壳、天花粉,数剂而肿消,更以脏连丸一料而不复发。
内疏黄连汤
[
药物组成
] 木香,黄连,山药,当归,黄芩,白芍,薄荷,槟榔,桔梗,连翘各一钱,甘草五分,大黄二
钱
水二茶盅,煎八分,食前服,临服加蜜二匙亦可。
[
药物组成
]
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各一钱。
脏连丸
[
药物组成
]
黄连,公猪大肠
治痔无论新久,但举发便血作痛,肛门坠重者。黄连净末八两,用公猪大肠尽头一段,长一尺二寸,温汤
洗净,将连末灌入肠内,两头以线扎紧,用时酒二斤半,砂锅内煮,酒将干为度;取起肠药,共拘捣如泥。如药烂,再晒一时许,复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久服除根。
病案< br>3
:一男子好饮多欲,内痔虚坠下血,以四物汤加芩连、升麻、葛根,数服虚坠为止。又以当归郁 李
仁汤二剂,痔肿亦消;更服脏连丸月余,便血亦止;
2
月余,兼节酒色不发。大抵醉 饱入房,经脉横解,
或精气一泄,脉络必虚,酒食之毒,乘虚流结;或淫极强固精气,以致败精浊血送传 大肠;又或饮食厚味,
燥湿流俱成斯疾。所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湿气也。初宜泻火和血、润燥疏风,久 宜养血滋阴、健脾渗湿,
治之自愈。若不节酒色,不慎起居,不戒口味,破必成漏,久则穿肠串臂,秽从 孔出,臭水淋漓,昼夜无
禁。凡徐此者,虽不伤生,每苦瘀污,可叹息哉!
当归郁李汤
[
药物组成
]
当归、郁李仁、泽泻、生地黄 、大黄、枳实、苍术、秦艽各一钱,麻子仁(研)一钱五分,皂
角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空心服。
病案
4
:一男子怯弱,内痔便血。面色 萎黄。自服凉药,止血药不应,诊之脾脉虚而无力,此中气不足,
不能统血,以补中益气汤十余服,月余 不发。大抵此症所致之由不同,当究其因治之,如无气有余,形黑
气盛,气粪而后紫血者,更兼脉实有力 ,此属有余,法当凉血止血,药应有效。至若形体瘦弱,面色萎黄,
先鲜血而后粪者,更兼脉虚无力,此 属不足,岂可反用凉药止之,致伤脾胃。此症若不温中健脾,升举中
气,共血不得归原,故药难敛,远其 根本也。
补中益气汤
[
药物组成
]
黄芪一钱 五分、甘草(炙)、人参、当归、白术各一钱、升麻、柴胡、陈皮各三分、麦门冬六
分、五味子(炒)五 分
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空心热服。
加味四君子汤
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2: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