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衡水卫校免费《古法针刺举隅》完整Word版,直接打印,互联网唯一!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6 01:48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2021年2月6日发(作者:激光祛痘大概要多少钱)










自传说中的“伏羲制九针”至《黄帝内经》之成书,历经数千载,故展现在该书中有关针刺之 独特理论亦势必更加完善,乃至
迄今仍为人们所尊崇和效法。遗憾的是该书中“览观杂学,及于比类”< br>(
《素问·示从容论篇》
)之法则,却被近人所忽视,而一味
去追求方脉之辨证 ,致使“凡刺之理,经脉为始”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及“凡刺之道,毕于终始 ??终始者,经脉为纪,??
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 倾,取之其经”

《灵枢·终始》
)等,寓援物比类于其
中,
为针家 所应遵循之理论,
几近湮没,
而辨证分型却愈益纷繁,
且又不予综合,
亦即未 能做到
“杂之毫毛,
浑束为一”


《灵枢·

揣 》

,故而也难使“用针稀疏”

《灵枢·官能》






辨证,始于仲景。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以平脉辨证而格物致知,设六经及脏腑等病脉证并治,以论疾病,固属撰用了《素
问》
《九卷》及《八十一难》等方技,并运用了经络腑腧,但毕竟是侧重于方脉之著述,而其辨证论治也主要是为了 因证下药,而
药又各有其性味与君臣佐使之别。针刺乃用针通过经穴而调整经气,即“用针之类,在于调 气”

《素问·刺节真邪论篇》


“凡刺
之道,气调而止 ”

《灵枢·终始》

。因之与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绝不完全等同。
《素问·示从容论篇》


“夫圣人治病,循法守
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 ,循上及下,何必守经”及《灵枢·官能》


“先得其道,稀而疏之”和《素问·移 精变气论篇》之“治
之极于一”等杂合《周易》及《老子》哲学之论断,以及古代医家之临床实践,就足 资证明其不同。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
扁鹊治虢太子尸厥,
“以取外三阳五会,
有间,
太子苏”


1959
年,
中华书局校点本)
《三国志·
魏书·
方技传》
之华佗,
“其疗疾??
若当针,亦不过 一两处,下针言‘

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
,应便拔针, 病亦行差”


1959
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针炙甲 乙经》

“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手五指掣不可屈伸,腕骨主之”等,用针稀疏之例, 莫不皆然。有鉴于此,本人
不揣简陋,将业医四十年来,遵循《黄帝内经》等论述,应用援物比类法临床 之验案,以及对刺法、得气及腧穴取法之浅薄体会,
整理成册,谨供前辈及同道批评指正。


















本书乃作者根据《黄帝内经》
“览观杂学,及于比类”等论述,结合四十年的临床经验,用援物比类之法 ,选用太溪、昆仑,
腕骨等少数腧穴,治疗包括中风,痿痱等八十余种杂病之验案,还附带论述了针刺补 泻及手法,针刺得气和腧穴定位等,可作为临
床各级医师、大专院校师生、针灸爱好者的参考书。


一、援物比类应用太溪

《灵枢·九针十二原》

“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阴中之太阴,
肾也 ,其原出于太溪”

《灵枢·本输》

“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 也,为腧”






《针灸大成》

“太溪(一名吕细)
,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死。足 少阴肾脉所注为
腧土。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呕吐,痰实,口中如胶, 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
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痃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 ,瘦脊,伤寒手足厥冷”






于兹可见十 二原以及肾原太溪之功用,若援物比类,将“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
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其下者,并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渗诸 络而温肌肉”

《灵枢·逆
顺肥瘦》
)等理论参合,则太溪之治疗范围,势必 更加广泛。





盖中医自有方技以来,至仲景为《伤寒杂病论》

,以平脉辨证而格物致知,设六经及 脏腑等病脉证并治,以论疾病,始见辨
证一词。其法,为中医之发展,做出极大贡献而为后世之楷模。惟 仲景为该书,虽撰用了《素问》
《九卷》及《八十一难》等方技,
并运用了经络腑腧,但总属侧 重方脉之著作,于针刺则较少论及,而针灸又毕竟有其“凡刺之理,经脉为始”
[1]
,及“凡 刺之道,
毕于终始”
[2]
等法则,而终始又必以经脉为纪。因而《灵枢·终始》指出 :
“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
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此等论述皆为针灸临床所必须遵循之根本法则。不然,象十二经是动及六阳之手阳明是主
津, 足阳明是主血,手太阳是主液,足太阳是主筋,手少阳是主气,足少阳是主骨及其所生病,以及开、阖、枢失司等 ,寓援物比
类于其中之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则难以方脉辨证概括或取代。因此,
“援物比类, 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等理论,亦
皆为用针者所不可或缺之方法。兹援引《素问·示从容论篇 》之例以说明之,
“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
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 ,此何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
。此例,若不触类
引申,则易辨为:

1
.厥阴根起于大敦,其经气与肾脉上会于巅顶而主筋,头痛筋挛,乃厥阴经气为病。

2
.少阴根起于涌泉,为生气之原而主骨,骨重少气,乃少阴经气之为病。

3
.太阴根起于隐白,与胃以膜相连,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乃太阴经气之为病,因之就三经而施治 。

而同篇中之黄帝曰却对雷公之问做了如下之分析:
“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 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 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
不在法也”
。明·张介宾 之《类经》将之注释为:
“头痛者,以水亏火炎也,筋挛者,肾水不能养筋也;骨重者,肾主骨也;哕噫 者,
肾脉上贯肝膈,阴气逆也;腹满者,水邪侮土也;时惊者,肾藏志,志失则惊也;不嗜卧者,阴虚目 不瞑也;病本于肾,而言三脏
俱行,故非法也”
。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例仅调肾以治即可。否则 ,若不比类,倘面临“若视深渊,若迎浮云”
[3]
之疾,必将若迎
浮云而莫知其际, 而舍本逐末。因此,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
[4]
。即审视色脉予以 分析,再加以综合,使类者比
之,以尽格物致知之道。
“以起百病之本”
[5]
而“治之极于一”
[6]
。如是则可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做到补泻勿失,用针稀疏,不然,将“不知比类,足以自乱”
[7]


“善言古者,必 有合于今”
[8]
。中医学乃多学科之交叉而应用整体动态平衡观,以辨证为基础,进而再“览 观杂学,及于比
类”
[9]
的一门科学。而现代整个科学领域正在兴起的广泛涉及自然 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科学思潮,其整体论(系统论)
的思维方式与中医之思维方式,以及现代 全息模式与中医之诊治方法,均极相似。认识论也给人以启示,即分析和综合是互为制约
的,
既 要精密的分析,
也要高度的综合。
因此,
随着中医辨证分型之越来越细,和其他学科一 样,
高度的综合也就更加必需,
否则,
《古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浩如烟云之证型,必为处方配穴之不便。

兹将个人效法援物比类应用太溪之验案各举一例如下,以说明之。





(一)足少阴是动病




姚某某,女,
56
岁。六年来晨起至日暮,双目不欲睁而如瞑状,整日胸闷,悬心,短气, 脘痞,嘈杂,进食可稍缓解,少顷
诸症又加剧,饥则恶心而不欲食,屡治罔效。脉浮弦,沉取微滑,舌质 淡,苔白微厚。





援物比类:阴蹻阳蹻,阴阳相交 ,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当为内眦)

“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1 0]



目之
瞑与不瞑,皆蹻脉使然,
“蹻脉者少阴之别 ,起于然骨之后”
[11]
。肾之阴盛阳衰,脾土不得温煦,故而嘈杂脘痞,肾不纳气则短气< br>胸闷,
“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心如悬,若饥状”
[12]
。因而为之针刺肾原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诸
症当即缓解。共针四次,病衰大半。





按:
此例若不依据是动及奇经等寓援物比类于其中 之理论而只靠
“辨证”
则难以论治。
此外阴蹻盛,
阳蹻衰,
似应补阳 蹻以治,
而援物比类,阳病治阴,刺太溪以调坎中之阴阳,较诸刺阳蹻之疗效,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不得卧





陈某某,女,
38
岁。患失眠十余年,若环境欠宁静,则通宵达 旦不寐,曾多方治疗,罔效。脉浮弦沉弱,舌体瘦小质微红,
苔薄白。





援物比类:此病例乃阴虚之不得卧,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法,为之针双太溪,得 气有如鱼吞钩,当夜即一觉睡至天明。





按:若仅 应用脏腑辨证,则不得卧之病因可分为心脾血亏、阴亏火旺、心胆气虚等等,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故治法亦 有
所不同。
而应用援物比类之法,
则不论何脏所发之不得卧,
皆可按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
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阴虚故目不瞑”[13]
而调肾以治。盖因肾者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滋肝木复贯中土而上济心肺,肾 者主液入心化赤而
为血,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是也。





(三)多卧





贾某某,男,< br>58
岁。患发作性睡眠症十余年,昼间不论行动坐卧,皆可入睡,乃至时常头破血流,入夜则卧不 安枕,形成睡
眠倒错,屡治罔效。脉弦滑,舌胖淡有痕,苔白厚微腻。







援物比类:卫气者,出于阳则目张而寤,入于阴则目瞑而卧 。患者之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则阴蹻满,不
得行于阳则阴阳不相交,故昼不精,夜 不瞑,阴蹻乃少阴之别,为之刺太溪以调肾中之阴阳,未及十次而愈。





(四)耳无所闻





田某某,女 ,
55
岁。患原发性高血压二十年,服药少效。近二年来,听力日益减退,迄来诊之日,已近完 全失聪。耳科等检
查,除双耳鼓膜略凹陷外,余无异常。脉浮弦沉弱,舌质淡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患者乃肾气不充则耳无所闻,为之调肾以治,针双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病立已。





(五)腹中毂毂,便溲难





冯某某,女,
70
岁。二年来脘部漉漉有声,痞而且胀,稍用力 收缩腹肌时,则腹响响然而益毂毂,小便短涩,大便秘。曾经
多种方法检查而未能明确诊断,服中西药物 罔效。两脉弦而来盛去衰,舌光绛无苔。脘部扪诊有振水声。





“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毂毂,便溲难,取足太阴”
[14]
。援物 比类:腹乃脾土之郭,太阴之气厥于内故腹响响然,太
阴湿土主气,为阴中之至阴,故寒气多而毂毂然如 水湿之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则舌光绛无苔,且
溲便难。此例之症征乃真 寒假热,至虚而有盛候之象,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用益火之原法,为之针双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腹
响响、毂毂立已,脘部扪诊亦未再闻振水之声。

(六)欠

王某某,女,< br>50
岁。患神经官能症
20
年,病之所苦为晨起即精神萎靡,倦怠懒言,并呵欠 不止,直至夜间就寝方已,廿载不
愈,脉浮濡沉涩,舌淡红,苔白微腻。

援物比类: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阳者主上,< br>阴者主下,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盖卫气之行于阳者,自足太 阳始,行于阴者,自足
少阴始,阴盛阳衰,故应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而援物比类用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之法,为之只调足少阴之太溪,未及十次而愈。

(七)唏

赵某某,女,< br>23
岁。因情志拂郁而发癔病性昏厥,虽经针刺治疗而解除意识朦胧,但因有人语之曰:
“此病非放声痛哭于针刺
之当时则难已”
。因之而抽咽不止,日数十发。来诊时,已时近一载尚 不已。两脉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

悲哀气咽而抽息谓之唏。经云:
“此阴气盛而 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
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15]
此例发病乃因悲而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于中,故而气消,气消则阳虚而阴盛 ,因之而唏。援
物比类:阳病治阴,取太溪,针到病除。

(八)哕(膈肌痉挛)

《灵枢·口问》

“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 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
故为哕,补手太阴 ,泻足少阴”


满某某,男,
60
岁。三年来,时发呃逆,每逢发 作,至多二、三日而已。
1978
年夏天再次发作时,虽服多种药物及针刺等治疗,
逾 一周尚不已,呃逆频作,每分钟十余次,痛苦异常。两脉沉弱,舌质淡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此例乃肾阳不足,肾气沿冲脉而逆之哕。为之针双太溪穴,得气有如鱼吞钩,立已。翌日虽又曾发作 ,但频率已大
减,共为之治疗三次,迄今仍未复发。考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胸中,肺根于肾,故 哕之标在肺胃,而哕之本在肾,补手太
阴为助肺之阳,泻足少阴乃下肺之寒。故对因有故寒而致之哕,均 可用之以调。
《素问·骨空论篇》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
之经侠脐上 行,至胸中而散”
。故仅刺太溪亦可治疗因阴虚阳亢或肾阳不足,火不归原所致的肾气不藏,沿冲脉逆冲 而上之哕,包
括较为难治的中枢性呃逆。

(九)奔豚气

《金匮·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南京中医学院编《金
匮释义》引尤在泾注曰:
“肾伤于恐,而奔豚为肾病也。豚,水 畜也,肾,水脏也。肾气内动,上冲咽喉,如豚之奔,故名奔豚。
《古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亦有从肝病得者,以肾 肝同处下焦,而其气并善上逆也”
。故而针刺太溪治疗此发作性疾患,效果显著。

杨 某某,男,
58
岁。十年动乱期间,因惊恐而罹此疾,时常发作,连年不已。来诊自述,有气自 小腹上冲心胸,心中烦乱,
呼吸短促,手足发凉,欲吐不能,痛楚异常。两脉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此乃肾气厥逆之奔豚,为之针双太溪,当即病解,迄今未复发。

(十)梅核气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半夏厚朴汤主之”


《医宗金鉴》

“咽中有炙脔,谓咽中如有 痰涎,如同
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
。此病多由情志郁结所致,男子 患者亦不少见。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
本,故刺肾原太溪即可起到散结降逆之作用。
< br>杨某某,女、
43
岁。一年来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服半夏厚朴汤加 减之汤药多剂不愈。两脉沉而微弦,
舌质微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此乃肾气冲逆之征,针太溪,一次病衰大半,两次痊愈。

按:梅核气一证 ,
《医宗金鉴》认为乃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仲景用半夏厚朴汤主之。其中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 结,
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痰去,病自愈。而临床体会此病 如无胸满心下坚等兼证者,服
此方常不如愿,远不如按肾冲气逆而针太溪为妙。

(十一)噫(暖气)

张某某,男,
28
岁。两年前大怒后,自觉脘 痞,胸闷,继而频频暖气,每于情志不遂时诸症加剧,经胃镜、钡餐等多项检查,
胸腹部未见器质性改变 ,曾屡服中西药物罔效。近日又增加口干喜饮,饮后左胁胀满且有沿胁至胸若有水流之感,夜寐多梦,食纳
二便尚可,但每遇精神紧张时即腹泄。两脉微弦,双尺较弱,舌暗红,双侧缘有瘀斑,苔薄白。
援物比类:大怒不解则肝郁,郁久化火上灼肺金,中乘脾胃,下耗肾阴,从而胸闷脘痞胁胀,脘部灼热,金水 受制通调失司,
因之而有水气向上冲逆之感,且多梦魇,病久阴损及阳,阳乏则阳引而上,阴引而下,故 善噫,肾主二窍,虚则因情志而腹泄。调
肾中元阴元阳,以为柔肝、健脾、育金之治,针双太溪,六次而 愈。

(十二)郁证

诸葛某,男,
37
岁。胸阎,两胁胀 满,时而气从胃脘上冲胸,且善太息已二载,心电图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屡服中西药物
罔效,近来又增 头晕,耳轰鸣,夜寐多梦魇而易醒,中午倦怠欲寐却躁而不能眠。脉沉微弦两尺弱,舌淡暗,苔白微腻。

援物比类:胸闷两胁胀满乃肝不条达之象,气从胃脘上冲胸乃冲逆之所致。中午倦怠欲寐,躁而不能眠者 ,日中至黄昏为阳中
之阴,因而人欲寐,若阴盛则躁故又不能眠,善太息亦为阳气虚乏,阳引而上,阴引 而下之候。寐多梦魇而易醒乃魂魄不相守之所
致,头晕耳鸣为病久必及肾之候。参合四诊,取肾原太溪以 育肝健脾交通心肾,一诊后胸闷胁胀太息皆减,寐亦较前佳,计针十次
诸症霍然。

(十三)喑(癔病性言语障碍)

甘某某,女,
42
岁。某日,因情 志拂郁,突然失音,只能借助手势或文字以表达意志,于×医院检查,声带完好,亦无脑血
管意外等因素 ,遂诊为癔病性失音,用暗示等治疗罔效,虽失音却能作咳。两脉沉涩,舌淡红,苔薄白。

援 物比类:此乃《灵枢·杂病》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取足少阴”之类也。遂为之取双太溪, 得气有如鱼吞钩,立已。

(十四)夺精(癔病性黑朦)

李某某,女,36
岁。某日,因悲泣不止而突然失明。眼科检查:瞳孔反射、眼球活动,及眼底均正常,转来我科 针刺治疗。
两脉沉涩,舌微红,苔薄白。






《素问·解精微论篇》

“夫心者,
五脏之专精也,< br>目者其窍也??厥则无所见”


“心者五脏六腑乏主也,
目者宗脉之 所聚也,
上液之道也,口鼻者,
气之门户也。
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摇则宗脉感,
宗脉感则液道开,
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 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挟
颈”< br>[16]


援物比类: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上济心肺,与天柱所属之 太阳膀胱为表里,肾之精为瞳子,目之无所见者,实乃肾精
不上注于目也,故为之针双太溪,未及发针, 已能视物。

(十五)气厥(癔病性强直)



盛某某, 女,
30
岁。素有癔病性强直发作史。
1981

3
18
日因恼怒又发作,意识朦胧,周身呈强直性痉挛且战栗。两脉沉
弱而数,因口噤未能望 舌。

援物比类: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肾在变动为栗,故诊为 肝心火旺,肾阴不足之证。为之针刺
双太溪穴,得气有如鱼吞钩,随手而愈。

(十六)下肢痿软

陈某某,男,
50
岁。踹部酸痛十年余,患者< br>78
年因用脑过度始觉双下肢酸楚不适,日晡益剧,间断服中药治疗效不明显,因
而停止 治疗已三年,症状益剧,每日傍晚踹及膝上缘酸楚、胀重伴腰酸痛喜按,时头晕倦怠,严重时难以入寐。面色晦暗 ,膝腱反
射减弱。左脉沉弱尺甚,右寸关浮滑尺弱,舌胖淡暗有齿痕,苔薄白。

援物 比类:肾生髓,髓生脑,脑为髓海,肾者作强之官,主技巧,用脑过度耗伤肾元,乃致下肢酸楚,踹及膝上分别为 太阳、
阳明之所过,太阳少阴相表里,太阳主筋所生病,阳气者柔则养筋,少阴损巨阳虚故踹酸楚,任督 冲一源三歧,源出于肾而会于阳
明之气街,故阳明所过之髀部亦酸楚,腰为肾府,故腰痛且喜按,偶或头 晕亦皆肾原虚乏之候,故刺太溪以治,针后翌日自觉诸症
皆已。

(十七)寒战

任某,女,
57
岁。三个月前患急性肠炎,继发寒战 ,每日午后六时左右发作,周身皮肤有鸡皮样变,约一小时后,自行缓解。
平时畏寒,肢冷,腰酸背痛, 食纳呆滞,二便频数,夜尿
2

3
次,肛门时灼热,有忧郁症及癔病史。脉沉 弱,舌紫暗胖大,苔白
腻。

援物比类:肾“在变动为栗”
[17]
肾者主液,充肤润肉生毫毛,主二窍,故为之刺太溪,
2
次诸症皆已。


《古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十八)原发性多汗症

王某某,男,28
岁。左侧面部及肢体多汗二年,于气候炎热或情绪激动时加剧,服中药治疗罔效。脉弦细,舌质 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汗者水谷之精,出于阳而本于阴。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 多汗身寒。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枢机不利则偏盛偏虚而汗出偏沮。肾为水脏,受五脏六腑之 精而藏,少阴为枢,寓水火于其中。为之调肾以治,用巨刺法,针右太
溪,左侧汗立减,右半身皮肤亦见 湿润,共针三次,阴平阳秘而愈。

(十九)不嗜食(神经性厌食)

刘某某 ,女,
40
岁。因抑郁,进食日益减少已半年,曾多方诊治,未发现有何器质性病变,但已轻度 酸中毒,遂住院为之纠
正,出院后,仍厌食,每日勉强进食少许,即脘痞异常,甚则呕吐,精神萎靡,面 色无华,懒言而语声低微,短气乏力。脉沉弱,
舌淡红,苔白微厚。

《灵枢·杂病》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


援物比类:用益火培土法为之刺足少阴之太溪,未及二十次,病已。

(二十)腹胀

李某,男,
40
岁。一年来少腹胀满,畏寒,腰酸痛 ,经多种检查,胃肠道未见异常,服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罔效。来诊之前
又增双腿沉重乏力,倦怠嗜卧, 胃纳呆滞且畏生冷,口干而不欲饮,夜寐多梦。面色黧黑。脉浮濡沉弱,舌淡暗有痕,苔白腻。


《灵枢·胀论》

“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 ,乃合为胀也”

《灵枢·卫气失常》

“卫气之留于
腹中,
蓄积不行,
菀蕴不得常所,
使人肢肋胃中满??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
积于腹中者 下取之,
上下皆满者旁取之”


《灵枢·

气》

“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


援物比类:卫气出 于下焦之坎位,冲脉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故为之调肾以治,针太溪,六次病已。

(二十一)便秘

王某某,女,
32
岁。十余年来,每隔
3

5
日,方有便意且排出困难,大便呈块状,纳少,烦急易怒,口干欲饮,周身乏力,
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脉见芤象,舌胖而淡暗,舌根部苔黄腻。

援物比类:肾者胃之关,主二窍。为之针太溪,一次便通,三次病已。

(二十二)溏泄

刘某某,女,
38
岁。
1976
年患急性肾盂肾炎,迄今尿中仍时有蛋白,且每年尿血
1

2
次,每次持续十 余日,伴夜尿频数
(2~3

)
,大便溏泄,日
2

3
行,前后二阴重坠,头晕、耳鸣、畏寒,夜寐多梦,行经头痛,虽不断服药罔效。面色晦暗且布色素 斑,
目如卧蚕,下肢浮肿。两脉关尺皆弱,舌暗淡,苔薄白。

援物比类:肾司气化, 肾气化,则二阴通;肾气虚,则二阴不禁;久病脾肾皆虚且阳损及阴故为是证。益火之源以温脾,壮水
之 主以柔肝,调坎中阴阳以为治。针双太溪,三次后色素斑、眼睑及下肢浮肿明显减退,夜尿溏泄均已,行经未头痛 ,前后阴重坠
之感亦消失。

(
二十三
)
溲便变

刘某,女,
55
岁。
1964
年患急性肾盂肾炎,缠绵不愈;
1984
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术;
1989
年因脘痞、乏力、便溏,于
×院做钡餐检查后按可疑胃炎服中药治疗,便溏未已;
1990

11
月因 气候变化,脘痞腹胀又作,每日溏泄虽仅一次,但二阴终日
重坠,屡屡入厕,而仅溲不便且饥不欲食,头 晕、腰酸、乏力、寐不安,面色晦暗。脉浮弦沉弱,舌淡暗,苔薄白。

援物比类:患者久病元 气大伤,脾土不得肾阳温煦则脘痞、腹胀、便溏;肾司二窍,肾气不固则二窍重坠,时欲溲便;阳病及
阴 则头晕心烦、寐不安。调坎中之阴阳以益火壮水,针太溪一次病衰大半,五次痊愈。

(二十四)遗尿

陈某某,女,
14
岁。二年来尿频尿急时而尿痛, 一年来加剧,尿后仍欲再尿,但量不多,日十数次,且每逢接触水时即遗尿,
若白天饮水较多,夜晚梦入 厕而尿床,曾做尿常规等项检查,未发现异常。脉沉弱,舌质淡,苔白厚腻。

援物比类:此乃 肾气虚乏,火不生土,蕴湿生热,而膀胱纵缓不收;亦即逼尿肌麻痹,残余尿量增加,乃致之尿后淋漓者是。治宜补肾以益火,针双太溪,两次痊愈。



(二十五)泌尿系感染

邱某某,女,
59
岁。腰酸痛、尿频、尿急 、量少、晨起尿黄、时而失控三年,经
B
超等检查提示:慢性膀胱炎、轻度肾盂肾
炎, 服中西药物罔效,近来又增加头晕目涩、口干多梦、尿益发失禁、大便溏而不爽等症,面色晦暗。脉沉弱,舌暗红 ,苔薄黄。

援物比类:久病阴阳俱损,肾主二窍,肾气不足,则二便不固,火不生土,湿蒸热 郁则便溏不爽,肾阴亏乏则头晕目涩、口干
多梦。为之调肾以治,针双太溪,一次腰酸明显减轻,大便通 畅,尿频亦减,寐安,共针刺四次,诸症消失。


(
二十六
)
眩晕(晕动病)

王某某,女,
16< br>岁。因坐长途汽车颠簸,未及
1
小时即发生头晕、恶心、流涎,至来诊时除上述症状外, 又表现为精神抑郁、
不思饮食、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眼球震颤、站立不稳,血压
80/5 0mmHg
。脉沉迟,舌淡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五脏五行之气皆本于先天之水火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为志先死。肾主志,肾脉上贯肝膈,循
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为之刺太溪,眩晕等症立已。

(二十七)晕厥
< br>石某某,男,
35
岁。
1991

9
月,外感高热七 天,退热后二周,非但体力未稍恢复而且极易紧张,恐惧,并时常因之而突然
晕倒,发作虽突然,但能预 先感觉到肢体发冷、发麻、眼前发黑,继之意识丧失而跌倒,约
2

3
分钟后 意识逐渐恢复,倍感疲乏,
间或呕吐。于石家庄市×院诊为转换型癔病,予阿普唑仑、刺五加及脑灵液等 治疗,发作次数减少,但未能完全控制发作,遂来京
就诊。脉微弦,双尺弱,舌尖红,苔黄微腻。

《灵枢·本神》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

《素问· 调经论篇》

“志不足则厥”
,此其候也。

援物比类:为之针太溪,计六次,已逾二载,未曾发作。

(二十八)美尼尔氏综合征

于某某,女,
28
岁。二年前始,时发 轻度耳鸣,近一年来,时而突发剧烈眩晕,发作时,感觉四周景物自身旋转,有站立不
稳及摇坠下跌感, 面色苍白,伴恶心、呕吐、冷汗及眼球震颤,必需卧床闭目且不能转动头郊方可缓解,初起发作,每历数小时,< br>《古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即可起床活动,近来不但发作日益频繁,而且历二、三日尚不 缓解,听力亦明显减退,于×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脉沉细,舌质
淡红,苔薄白。

《灵枢·海论》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口问》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
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

《素问,五脏生成论篇》

“狥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 厥阴,甚则入肝”


援物比类:此例显系上气不足,髓海空虚,乃致之眩晕。盖眩晕 一症,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之一二耳,肾主
骨髓,髓生肝,肝与胆为表里,少阳属肾, 肾与膀胱为表里,为之调肾以治,针双太溪,晕立减,共针三次,迄今已逾二载,未再
发作。


(
二十九
)
厥逆

杨某某,男,
33< br>岁。因剧烈头晕头重就医,给服降压药而好转,但未能控制发作,遂来北京于×院诊为“大动脉炎”
,行脾切
除及脾肾动脉吻合术,术后血压仍有波动,用降压药有效,但头晕不已,且时于夜间突发胸闷 憋气,继而大汗、四肢厥逆,必急诊
输液方已。因频发不止又继发脘闷、腹胀,便溏、胸背及腹部无定处 之疼痛、口干而不欲饮、小便黄,且久治不已。脉浮弦微滑,
沉取无力,舌胖大有痕质淡,苔厚腻。

《素问·厥论篇》

“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 ,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援物比类:肾精之化因于胃,土中之阳气根于命门 ,为之调肾中之阳,针太溪,廿次诸症皆已,逾二载,未发厥逆。

(三十)三叉神经痛

朱某某,男,
65
岁。右侧面部沿三叉神经二 、三支径路阵发闪电剧痛十余载,常因饮食洗漱等因而激发,同时伴发酒渣鼻,
曾服中西药物及针刺、酒 精封闭、局部神经切断术等治疗无效,因之自杭州来京治疗。望诊见鼻自下极以下至鼻准以及方上渣赤如
赭。两脉沉弱,右寸及两尺尤甚,舌暗红,苔白微腻。

《灵枢·杂病》

“ 咸页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据此为之如法施治,但未获显效。 考
咸页者面也,阳明之脉曲折于口鼻颐颊之间,故咸页颇痛乃邪阻阳明之气而致,取阳明曲周动脉出血者 ,乃令气分之邪随血而已,




不已,按人迎于经者,因阳明之 气上行于头而走空窍,出咸页,循颊车而下合于人迎,循膺胸而下出于腹气之街者也。故邪不从曲
周动脉 解,则可导之入于人迎而解。而此例伴发酒渣鼻,两脉沉弱,两尺尤甚。

援物比类:此乃是肾 气虚乏,因而火不生土,蕴湿生热,湿蒸热郁,壅阻阳明经遂所致之咸页痛,病久阳损及阴,水不涵木,
肝失条达复制己所胜之脾而侮所不胜之肺,致使肺失宣降而湿热壅阻于肺所主之鼻而为渣,肾假任督冲于气街与阳 明相会,肾上连
肺而肺根于肾,
故取肾原太溪以调肾中之水火,
则既可柔肝健脾祛湿,
导阳明经遂之滞下行而使之通则不痛,
又可清金宣肺而去渣,
因而为之改刺太溪,未及 廿次,咸页痛及鼻渣均已,迄今已逾五载,未再复发。

(三十一)偏头痛

马某某,女,
35
岁。患左侧偏头痛三年,每月或两月一发,近一年来加剧,发作日益频繁,于 疲劳或紧张时,甚至每日发作。
每于发作之前,先感精神不振、嗜睡,一侧视野有闪光性暗点之视幻觉及 听觉异常,无明显感觉倒错或感觉减退及味觉刺激征,唯
右侧半身有乏力感,尤以上肢为甚,继而疼痛始 作,痛自左侧(激惹症状之对侧)颞、眶、前额,很快扩散至半侧头部,呈搏动性
钻痛,伴恶心、呕吐, 痛侧面部潮红、颞动脉搏动增强、眼结膜充血等症状,如不呕吐则痛可整日不止,曾服麦角胺咖啡因等药不
已,遂来针刺。脉浮弦沉弱,舌质微红而少苔。

此例,始则为情志不和,肝失条达,郁而化 火,上扰清窍而致之头痛;久之,木火伤阴,而肾水愈益不能涵养肝木,肝阳愈益
上越,乃致头痛频发。
“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 br>[18]

肝病者“气逆则头痛”
[l9]

“是主肝所生病 者??呕逆”
[20]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 ,别锐
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
[21]


援物比类:少阳属肾,水能生木,故为之用巨刺法,针右太溪, 左偏头痛立已。三个月后,虽又曾发作一次,但较前轻微,治
如前法,诸症消失,迄今已逾三载,未再发 作。

(三十二)痛经

候某某,女,
32
岁。行经腹痛三 年,一年来月经错后,量少,色紫有块,行经时腹痛加剧。来诊时为行经第二日,除腹痛外
尚伴有肢冷, 恶心欲呕等症状。脉沉微弦,舌质微红,苔薄白,面色青。

遂按气滞血瘀为之补气海泻三阴交 ,以理气活血,通经化瘀。针刺后,腹痛虽减轻,但面青肢冷,恶心欲吐,未稍缓解,脉按
之已不显弦象 而举之反弦。
《素问·示从容论篇》

“夫浮而弦者,肾不足也”


援物比类:肾者主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滥于冲任为经血之海。肾之精气不足,则冲任血海空虚,不得流 溢于中则行经量少而
涩痛,不布散于外则形寒肢冷,不上贯中土,脾失所养则恶心欲呕。故为之改刺太溪 ,用补法,针到病已,至今逾三载,痛经未作。

(三十三)局部抽搐症

邵 某某,男,
12
岁。反复交替发作无目的性之蹙额、眨眼,眦牙、呶嘴、扭颈、耸肩及上肢之突 然而迅疾之抽动,伴喉内频
发咯痰之声近一年,无明显睡眠障碍、夜惊、遗尿及运动性不安,性格偏于固 执、任性、易激惹,发病前无明显保护性意义之防范
动作、模仿及各种急慢性精神因素等诱因,曾作神经 科检查,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学习成绩优良。脉浮滑,舌红,苔中心厚腻
而黄。

援物比类:肝开窍于目,脾主四肢外合肌肉而开窍于口。肾者主水涵木,在变动为栗,肾居坎位,寓水火于其中, 坎中水火不
足则肝失所养而动风,脾失温煦而肉瞤。故法当调肾以治,针双太溪穴。一诊后,除目仍时上 翻及眨眼外,余症皆未发作;

二诊
后,目上翻及眨眼频率亦大减;四诊后,诸症皆失。

按:根据现代医学 ,此例不能排除因运动性条件反射而形成之病理惰性反应所导致的局部抽搐症
( TIC )
。临床较常见,用中西
药物治疗,效果皆欠佳,而应用针刺治疗多例,效果皆满意。

(三十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卓某某,男,
72
岁。平素体健,嗜 膏粱厚味及饮酒,一个月前曾患腰痛,经另医针刺而愈。一周前,突然阵发自肢体远端依
次累及近端、躯 干、唇舌之震颤及抽搐,其状如栗,近三日来,每逢发作前先觉咽喉发热,继则头痛、头晕、恶心、怕冷、呼吸急
促、心前区不适及立毛反射亢进(出现鸡皮)
,血压亦随之升高等症征,但自发病始迄今无意识 障碍,阵挛发作每持续
1~2
分钟即
自然缓解,间隔数分至数十分钟再发,日数十次, 每次发作症征相同,不受情绪等影响。

《古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中医内科诊断:
1
.眩晕,
2
.中风先兆,西医诊断:
< br>1
.高血压,
2
.可疑冠心病,
3
.脑血管痉挛,
4
.糖尿病酮症

外院
CT
检查:老年性脑萎缩、双侧苍白球钙化。脉 弦滑数,舌胖淡有痕,苔薄白。

援物比类:热厥之气先走喉,继而口周及周身战栗而起鸡皮, 实乃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俱损,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
之候,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而肾者乃先天之本,生气之源,滋肝木,复贯中土而上济心肺,主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
冲任为 经血之海,布散于外而养肌肉,生毫毛,主固密,在变动为粟,故法当调肾以治,为之刺双太溪,共针六次,诸症 消失。

按:此例不能排除因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出现之类似间脑性癫痫发作之发 放波所致之疾患
( TIA )


(三十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赵某某,女,
66
岁。头晕、头沉、嗜睡、心愧、项背强、倦怠、痿软、大便溏二载。
1989

6
月子某院神经科检查,诊为:
先天性颈椎侧弯、椎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服脑益嚷等药物,虽稍缓解,但每逢情志不遂及劳累后症状仍依旧。
195 2
年患空洞性肺结核(已愈)

1984
年做结肠癌手术及放疗、化疗。来诊 时症见精神痿靡,面色晦暗,语声低微,两脉沉弱,舌淡暗,
苔中心黄厚而腻。

援物 比类:患者早年罹痨瘵,近年又做肠癌手术及放疗等,致使精气耗伤,因而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苦倾, 目为之
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此乃《灵枢·口问》
“邪之所在,皆为不足,补足外踝下
留之”之证,用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补上下者从之 之法,阳病治阴,易太阳昆仑为少阴太溪,针后当即神清气爽,头晕头沉项强
等症大减,三诊后诸症皆失 。

(三十六)呛(假性延髓麻痹)

颜某某,男,
53
岁 。患原发性高血压十余年,除时而头重脚轻外,余无不适,虽不断服药,但血压仍持续在
200/100 mmHg

上。
1982

2

5
日晨起 ,突然言语蹇涩,右口角流涎,当即送往×院急诊,诊为脑血栓形成,门诊治疗后返家,当日中午发现
吞 咽障碍及右侧半身轻度不随意,遂邀余往诊。症见:表情缺乏,双目呆视而少瞬目,语言蹇涩且呈重鼻音,右口角 流涎,饮食皆
呛,伴强迫性哭笑,两脉浮弦而数,舌质绛红,苔黄厚腻。血压
220/130m mHg
,右侧掌颏反射、霍夫曼氏征及巴彬斯基氏征皆呈
阳性,右侧肘腱及膝腱反射均活跃,右 上下肢肌力均Ⅲ级。

此例若按脏腑经脉辨证则为素体阴虚,水不涵本,肝阳上亢而头重脚轻, 肝木横逆乘脾致使土湿不运而凝痰生热,水不济火而
心火炽盛,痰火交结阻于经隧则为偏虚,阻于窍络则 为呛。

援物比类:偏虚为跛者,多冬寒颇有不足,即肾不足也,故偏虚为跛。肾脉贯中土上济 心肺,挟舌本。
“胃缓则廉泉开,故涎
下,补足少阴”
[22]
。为之针刺太 溪后,吞咽机能当即恢复,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舍开阖则无从运输,舍枢则无以开
阖,故又 取手足少阳之会翳风及主偏枯,臂脆发痛,肘屈不得伸,手五指掣不可屈伸之太阳腕骨。未及十次,除语言尚稍蹇 外,诸
症皆已。


(三十七)脑性瘫痪


< br>巫某某,女,
6
岁。因出生时窒息,数月后发现中枢性四肢瘫痪,下肢较重,虽未间断治 疗,但二岁半才能站立,至
3
岁半由
人扶持方可行走,两腿交叉,呈剪刀步态,上肢内 收,肘关节不能伸直,两手亦呈屈曲状,脊柱前突,构音困难,不能言语,整日
流涎,智力差,且时发惊 厥,吞咽尚可。两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素问·热论篇》

“巨阳 者,诸阳之属,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之主气”

“阳气者,柔则养筋”
。此例出生 伊始即窒息,至
使巨阳伤而诸阳莫属,
筋失所养。
太阳寒水与少阴为表里,
筋 脉相合,
足少阴之筋病,
“主癎瘛及痉”
[23]

经筋之病寒则反 折筋急。

援物比类:为之调肾中元阳以治,针双太溪,三十次剪刀步态消失而能独自步履,上 肢之痉挛亦明显缓解,流涎及癫痫发作均
减少,并能发出双音节词汇,因患儿之家长亦精于针道,故嘱其 返里继续治疗。

(三十八)肌强直症

于某某,男,
32
岁。
16
岁参加劳动时,自觉扭伤腰部而不得俯仰转侧,旋即入院。继而发烧,热退后,觉四肢 强硬,动作不
灵,起床时难以立即起立,必稍事活动后方可行动,上肢于握拳或持物时亦不能立即放松, 精神紧张或天气寒冷时强直现象加剧,
反之缓解。于故里及北京等地之医院诊断为“可疑先天性肌强直症 ”
,服中西药罔效。
1992
年来诊时,双手大小鱼际肌已轻度萎缩,
其余部 位之肌肉丰满粗大,尤以双下肢之腓肠肌最为明显,但下肢却强直无力,用针刺激下肢时,可引起下肢肌肉强烈而 长时间之
收缩。脉弦紧,舌质暗红,苔薄黄。

援物比类:太阳之上,寒水主之,在天 为阳,在地为水,在人为精气,是以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十二经脉之腧
皆会于足太阳之经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而源子肾,肾与太阳膀胱为表里,足少阴之筋病主癎瘛及痉。故为之取肾原太溪以调,针三< br>十次诸症明显好转,因无力负担长期在外地医疗之费用而返乡。

(三十九)两侧性手足徐动症

王某某,女,
20
岁。因出生时窒息 ,患双侧手足徐动,迄今上肢远端仍交替发作蠕虫样奇形怪状之强制运动,舌亦时而伸缩,
构音欠清晰, 头时扭动,下肢拇趾常自发背屈,上列症征于受激惹和主动运动时加剧。两脉沉紧,舌淡红,苔薄白。

《灵枢·天年》

“人之始生??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于心,魂魄 毕具,乃成为人”
。此例,降生伊始即窒
息,致使神伤,
“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 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变动为握”
[24]
。握同搐搦,筋之病也。
援物比类:肾生骨髓,髓生肝,虚补其母,调肾以治,针太溪,症状立减,共针二十次,病衰大半。

(四十)肝豆状核变性

赵某某,男,
36
岁。
1990< br>年
7
月发现肝硬变,
1991

10
月,觉双下肢沉 重,震颤,腰背强痛无力,来北京×总院诊为肝豆
状核变性,予西药治疗罔效,遂来诊。症见:双下肢肌 强硬,双膝部呈屈曲挛缩状,震颤于随意运动时加剧,面部缺乏表情,构音
困难,吞咽轻度障碍,感情轻 度失控。脉浮濡沉弱,舌红有痕,苔白腻。


《灵枢·经脉》

“ 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

“足少阴之筋??循脊内挟膂上至项 ,结于枕骨
与足太阳之筋合??病在此者,主癎瘛及痉”
[24]
援物比类:膀胱为 津液之府,太阳为诸阳之主气,肾为藏精之脏,元阳寓于其中,主栗,与膀胱为表里。故为之调肾以治,针
太溪三十次,肌肉僵硬、震颤大减,构音及吞咽功能亦明显改善,腰背亦不似前之痿软。由于经济等因遂返乡, 遗憾!

(四十一)痉挛性斜颈

吴某,女,
23
岁。左侧 项强伴阵发向右斜颈三周,于骨伤科诊为环枢椎半脱位,手法复位后,项强斜颈依旧,精神愈益紧张,
《 古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致使发作之频率及强度反而加剧,遂来针刺。脉浮弦沉:弱,舌暗有齿痕尖红,苔白微腻。
< br>《灵枢·刺节真邪》

“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
。虚风即邪气,而“邪之中 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
经??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 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
[26]


援物比类:
“东方生 风,风生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变动为握??肾生骨髓,髓生肝”
[27]
。为之取 肾原太溪以疗此
风木之疾,立竿见影,六次痊愈。

(四十二)半侧颜面痉挛

刘某某,女,
46
岁。八年前因惊恐悲伤导致左半侧面肌阵发不规则颤搐,始为眼轮匝 肌之间歇颤搐,继而扩展至面部、口角
及颈部。痉挛每于精神紧张、疲倦、自主运动及受到注意时加剧, 入睡后完全歇止,闭目时口角痉挛,示齿时眼肌颤搐。脉浮弦沉
弱,舌暗红,苔薄白。

《灵枢·经筋》

“足阳明之筋,其病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
则筋弛纵不胜收,故僻”
。此乃辨别面肌痉挛与面瘫之纲要也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太阳为目上纲,阳明
为目下纲,太阳寒水主气而为开,故 寒则筋急而目不合,合则引颊移口;阳明燥热主气而为阖,故热则筋纵而目不开。不开者,阖
折则气无所 止息而无力开阖也。故颊筋有寒则引颊移日而为僻,左筋急,日僻于左,有热则筋纵缓不收而为僻,故左筋缓而日 僻于
右也。

援物比类: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肾者胃之关,调肾以治,针太溪,二十次基本痊愈。

(四十三)心悸、怔忡

心悸是自觉心跳异常,心慌不安,多由情志所致。怔忡多为器 质性心脏病所引起,如伴发于冠心病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
心房纤颤等,属心阴不足,虚火内炽,扰 动心神或七情郁结,心气不舒,郁久化火,火热伤阴而阴虚火旺之所致,久之气阴两虚及
脉络痹阻亦均可 导致是症,针刺太溪以使水火相济则皆可收效。

病例一


芦某, 男,
60
岁。
1979
年患脑血栓形成后遗右侧偏瘫。
1980年始又时发心慌心跳,每次发作少则数小时,多则数日
方止。经西医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982

11

6
日发作时来我院诊治,自诉心慌心跳, 心中烦乱,头晕目眩,耳鸣,
口干苦。心率
170
次/分。两脉细数,舌质及两颧皆红 ,苔薄黄。

援物比类:此乃阴虚火旺之怔忡,为之用巨刺法,针右太溪穴,针入病已,心率恢 复至
80

/
分。

病例二


张某,男,
65
岁。患高血压二十年,冠心病十余年。来诊时心慌头晕三天,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于×院诊为心房颤
动,并为之毛地黄化,面红,脉短绌急促,舌质红而光绛无苔。血压
170 /1l0mmHg
,即刻做心电图(仅举
V
1
为例)示:
P
波消失,
代之以形状相同的锯齿形
F
波,频率
360
次/分,心室率 迅速匀齐,呈
2

1
房室传导,诊断为心房扑动,呈
2
:< br>1
传导。

援物比类:此乃水火不相济而致之怔忡,为之针太溪以交通心肾,未 及发针怔忡已,尚稍心悸,再做心电图示:
P
波消失,代
之以不规则的
F波,频率
500
次/分,心室搏动完全无规律,诊断为心房纤颧,翌日之心电图示:
P
波出现,形状大小均正常,根
据全部导联诊断为大致正常心电图。

(四十四)无脉症

赵某某,男,
54
岁。该患者于
197 6

11
月左上肢发现紫斑,继而左臂发凉,乏力,左桡动脉及肱动脉搏动亦随之减弱 。至
1977

12

10
日因左桡动脉搏动完全消失,右 足背动脉搏动亦明显减弱而由张家口转来北京×院,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住
院治疗四个月无效,遂来 我医院诊治。症现头昏,口苦,记忆力减退,左上肢发凉、发酸、麻木、无力、运动后及入夜加重,大便
秘,小便短数。左寸口及肱动脉搏动均消失,左趺阳脉及太溪脉搏动亦明显减弱,舌体胖大,质微红,苔薄腻。< br>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凝,
血为气母,
血虚则无以载气, 阳虚血弱则脉道不充,血行阻滞。
此例实为气阴两虚之候,
故用仲景治厥阴脏厥轻证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之当归四逆与王清任治痿废之补阳还五汤加减为治,服药二十剂后,诸般症状轻减,
而桡动脉等 搏动却时隐时现,因而又为之针刺太溪佐以内关、太渊,未及二十次,证乃告愈。考内关为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心 包代
心行事而心主血脉;太渊为肺之原,肺朝百脉而主气,其本在肾;太溪乃肾之原。

援物比类:肾者主液,入心化赤而为血,乃元阴元阳之所在,刺之可使肾之精气充盈,血脉通调。通过此例,鉴 于针刺效果卓
著,敢于治疗其他无脉症患者时,均采取了单纯针刺而未投药,亦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br>
(四十五)大隐静脉炎


白克洛,男,
38
岁。 右下肢沿大隐静脉径路之腹股沟、股骨内侧髁及小腿比目鱼肌部疼痛三年,伴大隐静脉曲张及跛行,曾
于 瑞士等国治疗罔效。来诊之日望诊所见:右侧大隐静脉曲张,沿大隐静脉循行径路之股骨内侧髁上部及小腿比目鱼 肌内侧各有一
段长约七厘米颜色已变褐之静脉,用手牵拉其两端,静脉壁向下塌陷且无弹性。脉浮滑沉弱 而数,舌淡红,苔腻微黄。

援物比类:心主血脉,肾者,主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冲任为 经血之海。患者肾气虚乏,脾失于温煦,湿蕴血脉,致使上
述机转失调乃至是证,故当调肾以治,针患肢 太溪,未及二十次诸症消失。

(四十六)甲状腺机能亢进

陈某某,女,< br>42
岁。患“神经过敏”多年,表现为多虑、失眠、易激动、思想不易集中,按神经官能症治疗, 每况愈下。近
三年来又发现双手震颤、手脚多汗、畏热、颈部皮肤发红,胃纳亢进、大便增多而体重减轻 且极易疲劳,时而心悸胸闷,颈部亦日
益肿大,收缩压增高。于×院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予西药治疗好 转,但因药物反应而停药,于一年前请×专治甲状腺病之医者治
疗半年,前列诸症非但未减,而双目却日 益外突。来诊时症见双眼发亮而少瞬目,聚合欠佳,双睑裂隙增宽,甲状腺体呈对称弥漫
肿大,质柔软, 吞咽时随吞咽上下移动。脉弦数,舌红,苔白厚。

此病明代李梃《医学入门·瘿瘤》已有较为 详尽之记载,而今之文献,虽有气瘿、肉瘿、石瘿等病名,又有实火,肝郁化火,
肝肾阴虚、气滞、火旺 、血瘀、痰凝等诸多之辨证分型,而考诸《内经》之侠瘿,乃是主骨所生病,系少阳枢机不利,营卫失和之
所致。

援物比类:少阳属肾,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居坎位为阴中之太阴,寓水 火于其中,为枢。乃先天之本,生气之源,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滋肝木,贯中土而上济心肺,开窍于二 阴,在变动为粟。结合少阴经脉之所过以及是动、是主所生病,此病
尽赅其中,故为之取肾源太溪,针三 十次,诸症大减,突眼亦明显改善。

(四十七)石淋
(
泌尿系结石

)
方某某,男,
30
岁。患输尿管结石,时 发肾绞痛四年,曾服中西药治疗无效。来诊时肾绞痛又作,痛自右侧腰部起,沿右小
《古法针刺举隅》< br>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腹向会阴部 放散,伴口苦不爽,恶心呕吐,冷汗,便秘,尿黄赤及血尿,右肾区有叩痛,
(前此于×院查尿常规可见 大量红细胞及
2
浓细胞,
X
线腹部平片,右侧输尿管可见
1
×
lcm
之结石阴影)
。面色苍白。脉弦滑,舌质红,苔黄厚腻。

当时为之诊为下焦气化失司,湿热蕴结,消灼阴液凝结而为砂石,故予以清利湿热,化石通淋之治,方用三阴交以 清利湿热,
膀胱募中极以助气化,针刺后疼痛即缓解,遂约其每日针刺一次。至第六次,口苦粘腻不爽、 尿短赤混黄及便秘等症皆已改善而且
未发绞痛,但肾区不适感及叩痛却依旧,
尿常规检查仍有红 细胞,脉显沉涩之象,
舌尚微红,
苔白微厚。
《素问·
四时刺逆从论篇》
“涩则病痛积溲血”


援物比类:此证乃湿热标实已解,而肾虚之本 未复,故为之改刺双太溪穴,用补法以益肾之精气。五诊后,患者自觉右腹部坠
痛而似有物向下移动,为 之摄
X
线腹部平片,显示结石已降至膀胱。继续针刺五次,结石排出。

(四十八)着痹(骨性关节病)

曹某某,女,
56
岁。双膝肿痛多年,近三年来加剧,屈伸

皆不自如,近数日来病益笃,因不能行走,故由人背负来诊。双
膝关节肿胀,有摩擦音,脉弦滑,舌 淡,苔白厚而腻。

《素问·痹论篇》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 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患者脉弦滑,苔白
厚腻,双膝肿胀,痛而不 移,乃着痹之候。仿《灵枢·终始》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 骨守骨,在
筋守筋”
。此例伸屈俱不得,其病在筋骨。

援物比类:肝主筋而 与肾同源,肾主骨而有坎中之阳,可温煦脾土,以祛湿散寒,故为之刺双太溪,辅以曲泉,均使气至而补
之,至针下热而发针,非但疼痛当即缓解,而且屈伸亦较自如,独自下四层楼步行返家。

(四十九)痛风


张某某,男,
46
岁。因疲劳及酗酒等 因,于六年前患原发性痛风。始为夜半突发之拇趾及蹠趾关节剧痛,伴发热,天明后该
关节红肿、发热、 压痛、运动受限。于台北×院治疗,三日后红肿消退,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未及半年再度发作,而且波及踝部,< br>虽经治疗好转,但频发不已,关节之红肿亦不消退,血清尿酸亦时常增高,因而不得不遵从医嘱而戒酒吃素 ,但并未减少发作,遂
来北京求医。双脉弦滑,舌质红,苔腻微黄。

《素问·痹论篇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以冬遇此者为骨
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留连筋骨间者痛久”
。病久加之膏粱厚味,故寒从 热化而为此症。

援物比类:肾主骨生髓,髓生肝,肝主筋,肾中元阳温煦脾土而化温,故为之 针太溪,痛立止,二次后红肿消退,三次后虽曾
饮酒及膏梁厚味,亦未肿痛。仿《灵枢·周痹》

“更发更止,更居更起??刺此者,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又为之针刺
三 次,迄今二载有余未曾发病,血尿酸浓度也一直保持在
6.5mg%
以下。

(五十)系统性硬皮症(肢端硬化型)

王某某,女,
30
岁。七年 前患扁桃体炎后不久,指端常间歇苍白、青紫、疼痛,继而面部及全身皮肤呈实质性轻度水肿,色
苍白, 未数周,皮肤开始发硬并呈蜡样光滑,色棕褐,发硬之皮肤不易折皱或捏起。迄来诊时,面及手部皮下组织及肌肉 均萎缩硬
化,紧贴于骨骼,表现为面部缺乏表情,口裂变窄,唇之周围有放射状沟纹,开口困难,手掌亦 不能自如伸展,胸廓运动受限,呼
吸急促,出汗明显减少,毛细血管扩张,时发低热、乏力和关节疼痛, 激素虽已服至最大剂量而症状却不稍缓解。脉沉弱,舌淡红
少苔。

援物比类:肺主皮 毛根于肾,脾主四肢肌肉而有赖肾阳之温煦,故为之调肾以治,
针太溪,
未及六十次,
病衰大半,
间日一次,
连续三年,基本痊愈。

(五十一)湿疹
< br>山下某某,女,
41
岁。出生不久患湿疹,百般治疗而四十年仍缠绵不愈,反复发作。头 、面、手背、足背、腋窝、肘窝、腘
窝及腹部皮肤,均已变厚粗糙,色素沉着,部分苔癣化,有点状渗出 、搔痕及血痂,瘙痒于遇热及入睡时加剧。脉沉濡,舌质淡红,
苔薄白。

援物比类: 肺主皮毛根于肾,脾主湿而有赖于肾阳之温煦,肾者,
充肤润肉生毫乇而主封藏、
固密,故为之 调肾以治,针太溪,
十六次,基本痊愈。

(五十二)蔬菜日光性皮炎
刘某某,女,
22
岁。面及手背部,弥漫性浮肿
2
日,伴头昏、头痛、乏 力、食欲减退及恶心,发病前一日曾曝晒于田间,既
往有多次发作史,经西医诊治,未能明确系食何种蔬 菜之所致,故嘱尽量少食蔬菜,但仍未能避免发作,每次发作,浮肿部质地坚
实而发亮,两睑尤重,致使 不能睁目,约一周许浮肿方能消退,伴发之水疱及瘀斑,约
2

3
周,方可平 复。脉弦滑数,舌质虽红
而体胖有痕,苔厚腻而黄。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面热者,足阳明病”
。面者,诸阳之会,而以胃为主,此例乃内外合邪,湿热壅胃而上蒸于阳明 所主之面及与之同气之手阳明而致
之手之三阳开阖枢尽皆失司之候。援物比类:肾者胃之关,开关以泻热 ,针太溪穴,一次消肿,三次诸症皆已,后遗之瘀斑,可不
治自己。

(五十三)黄褐斑

林某某,女,
35
岁。晚婚,婚前有神经衰弱, 于
32
岁时初产一女,迄今已逾三载,颜、颧、颊及颊后之色素斑仍不消退,曾
经多种 治疗而未收效。脉沉濡,舌质淡,苔薄白。

《素问·经脉别论篇》

“食气 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
于腑,腑 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
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灵枢·五癃津液别》

“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
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 皮肤,为其津”

《灵枢·决气》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援物比类:患者素有心脾不足,肝肾虚乏之神衰,又于盛壮已过大半之 年孕育生产。其气之权衡,阴阳揆度已难以为常,故其斑亦
迟迟不退,而今又逢“五七阳明脉衰而面始焦 ,发始堕”
[28]
之年,其症尤为难治。奈因病者求治心切,故援上述《决气》等理论
及《灵枢·痈疽》

“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以及“肾合膀胱, 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阳属肾,肾上连
肺,故将两脏”
[29]
。为之调肾以治,针双 太溪,二十次基本痊愈。

《古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五十四)寻常性痤疮

王某某,女,
41
岁。自青春期始,面部、 前胸及后背,时生粉刺,迄今二十载不愈,粉刺内有栓子,表面黑褐,挤压时有黑
头黄白色脂栓排出。双 脉沉滑,舌淡红,苔薄白。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 当风,寒薄为皶,郁乃
痤”
。此段文字不仅论述了痤的外因,其中的“湿”和“郁”亦包含了营 卫、津液失调之内因。
《灵枢·营卫生会》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以传 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灵柩·卫气》

“其浮气之不循经者
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循环 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

《灵枢·痈疽》

“肠胃受谷,上焦
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 先满溢,乃注于络
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 休止”
。此等营卫气血津液之运行失常,再
逢风寒等因,致使痤之久不愈也。援物比类:取肾原 太溪以调气血津液,以行营卫,三次见效,十次痊愈。

(五十五)抗精神病药物的椎体外副反应

病例一


梁某 ,女,
28
岁。患精神分裂症五年,
1983
年初因病情加剧改用氟奋乃静癸 酸脂,未及一年,产生抗精神病药物的
锥体外副作用,
表现为不安,
口面部多动等症,
遂停药并给安坦、
东茛菪碱等药物半年,
上列诸症仍无缓解,
故由精神科转来 针刺。
来诊时症见面色黧黑,精神方面表现为焦虑、烦躁、易激惹和心神不宁,口面部多动表现为耸额、 挤眉、眨眼和呶嘴吐舌,而且颈
部向右扭转,
右手各指过度外展,
腕部屈曲旋后,上臂向胸部内收,
于行走时表现尤为突出,
睡眠时停止,
肌张力于肌痉挛时增高,
肌松驰时降低。脉沉弦,舌暗红,苔薄白。

《灵枢·
经脉》
“肾足少阴之脉,
??是动则病??面如漆柴??坐而欲起”


“膀胱 足太阳之脉,
起于目内眦,
上额交巅??
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
还出 别下项,
循肩膊内,
挟脊抵腰中,
入循膂,
络肾属膀胱??主筋所生病者,< br>痔、
疟、
狂、
颠疾”

《素问·

评虚实论 篇》

“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
。太阳之气生于膀胱水中,而为诸阳主气,阳气者, 柔则养筋,厥逆于下则为癫为狂。根
据经脉所过及其所主之病候,援物比类为此例选取了肾经之太溪及膀 胱经之天柱,用巨刺法,治疗二十次,诸症消失,迄今虽停药
一载有余且未针刺,而精神分裂及服药之副 反应均未复现。

病例二


王某,女,
34
岁。
1979
年始,患精神分裂症,曾用氯丙嗪、五氟利多、氟奋乃静癸酸酯等药物治疗,至
1984
年夏,
发生弄舌而不能自制,虽曾服安坦等药物近一年,弄舌仍不已,故要求针刺治 疗。两脉沆弦,舌红,苔黄腻。

援物比类:为之只刺双太溪,一次见效,五次病已。

“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之各种锥体外系反应中,延迟性日面部多动症,可以说最为严重,此症于服药后数 月至数年后开始,其
特征为口面及舌的多动症状,手足及身体亦可以受影响,老年患者表现为舞蹈病式, 较年轻的患者则可以有强直式的表现,亦可伴
发不安证??长期服用精神药物的病人中约有
20 ~40%
会患上此症,且通常在减量或停药时出现。就是完全停药后,
30%
的口面部
多动患者,
仍会永远的为此症所困
[30]

而此二例均为服抗精神 病药物产生副反应后,
虽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胆硷能药物却未获控制,
而应用经络学说为之别异比 类而施治后,均于短期内痊愈,可见经络学说之精粹。

(五十六)哮喘

此 病虽表现在肺,却与脾肾有关。肺司呼吸,主肃降,而根于肾,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肾上连肺,故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
之根。
如肾气不固,
摄纳无权则呼多吸少而作喘。
脾乃后天之本,< br>肾阳不足,
不能温煦脾阳,
而脾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聚湿生痰。
援物比类:针 刺太溪以调整肾中之元阴、元阳,不仅对肾不纳气,脾不健运,聚湿生痰之喘有效,而且对肾精不固,冲逆而上之 喘
促,皆能奏效。

病例一


秦某,女,
62< br>岁。患哮喘二十年,每逢春夏之际症情加剧,屡服中西药物而未获根治。发作时来诊,症见呼长吸短,动则喘促加剧。两脉沉而微滑,舌淡,苔白微腻。

援物比类:诊为肾不纳气之喘,针双太溪,未及二十次基本痊愈,观察三载,未再复发。

病例二


吴某,女,
20
岁。四年来每逢入夏则咳,至秋 后自愈。自去年入夏始,又增加哮喘,喘重时不能平卧,曾于×医院
变态反应科检查,对多种原因过敏, 予脱敏治疗一年半,喘息仍不减轻。来诊之丑凌晨,始而鼻咽发痒,喷嚏流涕,咳嗽,继而喘
剧,因呼吸 高度困难而来我院急诊。按过敏性哮喘给氨茶碱及蛇胆川贝液口服,并予针刺,罔效。至下午口唇及指甲皆已发紫 ,故
来针炙科就诊。脉弱而疾,一息八至,舌淡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此乃肾不纳 气,水火不相既济之候。宜调坎中阴阳以治,针双太溪得气如鱼吞钩后,脉率立即降至一息六至,咳出
少 量粘稠痰液,喘息开始减轻。十五分钟后脉一息五至,喘已。翌日来诊,诉夜间又曾排出大量夹块之稀白痰液,稍 事活动脉跳尚
数,为之仍刺太溪一次,迄未作喘,活动亦不感心悸。






(五十七)咳血(支气管扩张)

曹某某,男,22
岁。自幼患支气管炎,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1981
年以来,咳喘加剧,且 时吐黄痰间夹血丝,甚而咯血间夹
泡沫,血色鲜红,量大时可达
I00 ml
,大便秘 ,小便短赤,经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服药少效。两脉浮数,双尺较弱,舌质红,
苔黄厚腻。

此病诊为肺失宣降,蕴热消灼津液而凝痰,阳络伤而咯血。放治以清热凉血润肺之法,为之针太渊(平补 平泻)
,尺泽(实则
泻其子)
,未及十次,喘咳均减,痰亦不似前之黄稠,唯痰中带血 却不已,小便仍短赤,舌苔虽已转为薄黄而舌质尚红,两脉呈细
数之象。
《素问·水热穴论篇》

“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援物 比类:此病实乃肾精虚乏不能上贯中土而济心肺者是也。亦即失其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之用,乃致本不固则枝 不荣,
因之而咳血。为之更方,刺太溪以资肾之精水,配气海以助纳气,天突以熄逆,间日一次,未及二 旬血止,咳喘亦大减,遂改为每
周针一次,持续一年,迄今虽已停止两年有余,未再咳血。

(五十八)呕血

刘某某,女,
86
岁。胃脘痛十余年,近二周来加 剧,伴脘腹胀闷喜温而拒按,呕吐,口干渴,但欲漱而不欲咽,大便一周未
通,小便短涩,双下肢凹肿Ⅰ °。脉沉伏而微滑,舌质微紫红,苔白厚腻。

始则为之辨为瘀血寒湿,每日为之针刺中脘、足 三里、三阴交,三日后脘痛虽减,但大便仍不通,呕吐亦不止,于第四诊时,
患者自觉恶心,旋即呕吐< br>l00ml
夹有食物残渣之紫暗血块。色脉一如前状,舌下可见少量曲张之瘀络。考诸《金匮·惊 悸吐衄下血
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 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及唐宗海氏《血证论》

“血之归宿,在于血海,冲为血海,其 脉隶于阳明,未有冲气不逆而血逆者也”
。因之体会到患者吐逆便秘,今调其脾胃而未收阳
《古 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明下行为顺、吐止便通之效。

援物比类: 实当责之于肾,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能使积水上下溢于皮肤而为胕肿,肾气冲逆,水邪入胃,瘀而坏决,亦可
为呕血,为二窍不通。故为之改刺双太溪穴以开关门亦即下之之意。翌日大便通,小便利,呕吐止,凹肿 亦见消。间日一次,共为
之针刺十二次,迄今已逾半载,仍一如常人。

(五十九)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


李某某,女,
32
岁。因夜晚封火不当,晨起头剧痛,头昏头胀,耳鸣眼花,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站立不稳,意识模糊,口唇粘膜及指甲呈樱桃红色,面色潮红,多汗。脉弱而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援物比类: 肾者,先天之本,居坎位而寓水火于其中,水火未济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导致头痛、昏、胀、恶心及呕吐。
肾开窍于耳,肾气不充则耳鸣聋。目之所以能视物乃肝肾精华之所照,肾精不足,则眼为之昏花。肾脉其 支者,从肺出络心,肺根
于肾,坎离水火不相既济则呼吸频数而心悸。肾主作强且主志,司技巧,虚则肢 软乏力,意识模糊。口唇、指甲、粘膜其颜面潮红,
皆为阴阳格拒,阴极似阳,至虚而有盛侯之象,肾者 主蛰,封藏之本,主固密,固密无权则多汗,故为之针刺双太溪,立已。


(六十)水合氯醛中毒

王某某,女,
38
岁。于食堂就餐时突然昏 倒,食堂医护人员为之针刺人中、内关等穴,未能奏效,急送我院。因病人危重,
未待胃内容物及尿毒物 分析,即邀针灸会诊。视病人神昏,呼之不应,呼吸缓慢、表浅而不足以息,面色苍白,瞳子缩如针芒,尺
肤湿冷,两脉沉细。

援物比类:此乃肾厥。根据《灵枢·寿天刚柔》

“ 肾为阴中之太阴,病在阴之阴,刺阴之荥输”以及《灵枢·官针》

“阴刺者,
左右率 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为之针刺了双太溪穴,未及半分钟,气至人苏,瞳子亦恢复如 常。当即询问病人,
自诉系外地×医院护士长,因不欲生而服
10%
水合氯醛
400ml
。随之又经西医按水合氯醛中毒予以常规处置而复原。

按:此例水合氯醛 中毒,针刺前昏迷,病因不明,根据形症辨为“肾气虚则厥”
[31]
而予以针刺太溪,居然能 使之苏醒,因中
毒所致之瞳孔收缩亦得到了恢复,
从而闯明昏迷之因系半小时前日服四倍于致死 量的水合氯醛之所致,
因而给进一步抢救创造了条
件,这起码说明针刺太溪对生命中枢发挥了一 定的作用。至于其致厥的机制,按中医理论,则可认为系由于日服了大量水合氯醛而
破坏了《素问·经脉 别论篇》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 脾??五脏阴阳
揆度以为常”的输布、运化和转归,致使气陷于下而不上承,以致清阳不展,而肾亦不得 五脏六腑之精而藏。肾不藏精,则精不舍
志,因而志意乱,精神魂魄敬。而针刺太溪之所以能使之复苏则 为通过对肾中元阴元阳之调整,使阴精所生而藏于心之神,随神往
来之魂,并精而出入之魂,心之所忆, 脾之所主的意以及心之所出肾之所主的志的机能都得到了暂时的恢复。清阳复升而浊阴降,
故精神御而魂 魄收。予兹可见援物比类于临床之重要。

讨论

《灵枢·九针十二原》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 原者,
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 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于兹可
见,十二原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之关系以及在人之所以生,病之 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中的重要作用。而肾者阴脏居阴
位,虽为阴中之太阴,但寓水火于其中 ,乃先天之本,生气之源,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滋肝木,复贯中土而上济心肺,主液入心
化赤而为血, 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布散于外而养肌肉,生毫毛,主固密、作强而司技巧。若用“易”之承、乘、比、应、据 、
中之象以类之,则肾原太溪之主治,又绝非仅此六十病而已。此外:

1
. 该穴之取法,又当参合十度之法,以《灵枢·本输》

“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 ”为准,盖“人经不同,络
脉异所别也”
32
。切不可拘泥予分寸,以失穴者空也之意 。

2
.得气宜以鱼吞钩饵之状为佳,盖鱼吞钩者,有如鱼吞钩饵之浮沉也,有如鱼吞 钩而欲挣脱之状也,非止针下沉紧也。

3
.太溪脉乃三部九侯之一也,有则生无则死 者,以明病之易起与难已也,为临床诊治之不可忽也。受《易》
《老子》
《内经》
及《 针灸大成》之启示,以援物比类之法,应用太溪治疗了上列六十种疾病,不揣浅陋,公诸于众。

参考文献



[1]
《灵枢·禁服》




















[19]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




[2]
《灵枢·终始》




















[20]
《灵枢·经脉》



[3]
《素问·疏五过论篇》














[21]
《灵枢·经脉》



[4]
《素问·疏五过论篇》














[22]
《灵抠·口问》



[5]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23]
《灵枢·经筋》



[6]
《素问·移精变气论篇》












[2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7]
《素问·徵四失论篇》














[25]
《灵枢·经筋》



[8]
《素问·举痛论篇》
















[26]
《灵枢·邪气脏腑瘸形》



[9]
《素问·示从容论篇》














[2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10]
《灵枢·寒热病》

















[28]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11]
《灵枢·脉度》



















[29]
《灵枢·本输》



[12]
《灵枢·经脉》



















[30]
辜静农《抗精神病药物的



[13]
《灵枢·邪客》



















锥体外副反应与多巴胺系



[14]
《灵枢·杂病》



















统》神经精神病杂志第七



[15]
《灵枢·口问》



















卷第五期
1981


[16]
《灵枢·口问》



















[31]
《灵枢·本神》



[1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32]
《灵枢·经脉》






[18]
《灵枢·经脉》
















《古法针刺举隅》



张士杰
































电子版整理:钟元龙


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4-22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四川整形-北京整形医院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01: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3453.html

免费《古法针刺举隅》完整Word版,直接打印,互联网唯一!的相关文章

免费《古法针刺举隅》完整Word版,直接打印,互联网唯一!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