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骨性关节炎的症状人卫版儿科护理学第六版课程总结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9 16:07

-海军总医院官网

2021年1月29日发(作者:甲状腺炎症状)
儿科。

第一章:儿童成长分期:
(英)

?

Fetalperiod
:完全依靠母体

?

Neonatalperiod
:最大危险

?

Infantperiod
:生长高峰,抗体消失

?

Toddlerage
:自我保护不足

?

Preschoolage
:培养品质

?

Schoolage
:成人水平

?

Adolescence


生长第二高峰



6~7
岁时自行合成
IgG


患病快、恢复也快;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英)

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
3kg

2x+8


1y
为出生时
3
倍;
2y

4
倍。

身高:出生
50cm

1y=75cm


7x+75



头围:
(眉弓上缘到枕骨结节)
34
——
46
——
48


一岁时头围
=
胸围

颅骨:前囟(
1.5~2cm

2y
时闭合)
;后囟(
6m
闭合)

脊柱:抬头 颈曲(
3~4m


4m
翻身;坐胸曲(
6~7m


8~9m
爬;走腰曲(
1y


长骨:

1~9
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
为其岁数
+1


牙齿:
8m
开始萌出

13m
仍未萌出为延迟


感知觉:
6m
辨父母声音、认父母;


第三章:儿童保健:

儿童定期检查:

?

胎儿:前
3m
易畸形

<6m
:每月一次

?

新生儿:家庭访视(
3~4
次)


7~12m

2~3m/


?

婴儿期:合理喂养(
6m
引入其他食物)

?

幼儿期:防疾病事故

?

学龄前:自理能力

?

学龄:良好习惯及姿势



出生
乙 肝
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
百白破
、八月
麻疹岁乙脑
。< br>
卡介苗(皮内、三角肌中部)

乙肝、百白破(肌内、三角肌)


乙脑、麻疹(皮下、三角肌下缘)









第五章:儿童营养(英)

1
能量与营养素

总能耗:

?

基础代谢率:
50~60%
?

食物热力作用:
7%~8%
?

生长:
25%~30%

?

活动、排泄:
10%

1y
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约
100kcal/kg
;蛋白 质(
1.5~3g/kg/d

;钙

2g/d



2
儿童喂养:

?

母乳成分

?

母乳喂养优点

?

哺乳技巧

?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

食物转换原则





第九章:营养障碍疾病

1

PEM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 碍)
:多见于
3y
以下

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水肿)

体重不增
为营养不良的
最早
表现

1
喂养不当

腹部
的皮下脂肪最先消耗—
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最后精神萎靡,脏器损害


2
营养不良分度:





3
并发:
自发性低血糖
:发生于
夜间或清晨
,突然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暂 停、脉搏

细速,为
主要死因。

静推
25%
—< br>50%
的葡萄糖



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至恢复正常。


能量

轻度:
60~80kcal/kg
中重度:
45~ 55kcal/kg
1
4
措施△
蛋白质


1.5~2.0g/kg


2

促进消化,改善食欲:补充消化酶与
B
族维生素。


< br>2
:维生素营养障碍:

VitD
缺乏佝偻病)多见于
2y< br>以下


初期
<6m

1
神经兴奋性增高

无明显骨骼改变、
枕秃


母体供给

日光照射不足


激期

3m~2y
2
1
来源皮肤光照合成

佝偻病

乒乓头、串珠、鸡胸、


2

























O/X
形腿、手镯、蛙腹

y
配方奶粉

VitD
摄入不足


恢复期与后遗症期

3

2
活动期(激期)


口服维
D20 00~4000IU/d

一个月后
400~800IU/d


同时补充钙剂

出生后
2~3w
即可
1~2h
户外 活动(早上
or
下午)
,避免暴晒(
<6m
不直接晒太阳)




第六章: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1
:儿童健康评估

1
一般情况:某某之女
/
子; 新生儿具体到天数、婴儿到月数、之后到几岁几月;


主诉;现病史;

个人史: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免疫接种史、生活史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2
注意事项:

分辨真伪


3
身体评估:不强求体位;检查顺序(刺激小到大)


2y
以下患儿双侧巴氏征(
+
)正常
,但只单侧(
+
)有意 义。


2
:儿童用药:


胎儿受母药影响

易电解质紊乱

1
特点

肝肾代谢解毒功能较差


药物易过血脑屏障

个体副作用差异

12y
以下禁用阿司匹林

剂量
=
体重
*
说明书

2
口服:不可强灌


股外侧肌

<2y
肌注:

臀中肌

>2y
三角肌

疫苗

静推用于抢救。



3
:儿童体液平衡及液体疗法

1
特点:


?

体液总量(
78%

、其中组织间液(37%
、为成人的
4
倍)

?

电解质组成与成人接近

?

水的日交换量为胞外液的
1/2
、成人为
1/7


肾功能未全、



2
脱水:

脱水程度:

脱水性质:





3
代谢性酸中毒:

(血
hco3-
)轻度:
18~13mmol/l

中:
13~9


补充
5%Nahco3
、稀释
3.5
倍成等张
aq

()



4
低钾血症:



液体疗法:





重:
<9



























第八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1
:正常新生儿护理



2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体内聚集、重者伤及中枢神经

非结合胆红素由红细胞 在肝脾分解产生——与血中白蛋白结合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到
肝脏、由
UDPGT
将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变为结合胆红素——排泄

——肠内细菌将其变成粪胆原、尿胆原——排出与重吸收

病因:

?

胆红素生成增多:红细胞破坏多、破坏快;无效前体多

?

转运能力不足: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
白蛋白
结合;白蛋白少

?

肝功能未完善:
Y

Z
蛋白
5~7d
才完善;

UDPGT
少活性不足;
排泄
能力差

?

肝肠循环:
细菌少
;肠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高——又分解


故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只有成人
1%~2%



分类:

?

生理性黄疸:
排除性诊断

足月儿
2~3d
出现黄疸、
4~5d
高峰
、后消退

早产儿
3~5d
出现、
5~7d
高峰、后消退

?

病理性黄疸:
1d
内出现;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原因:感染(巨细胞病毒、败血症)

非感染
:

新生儿溶 血(两血型系统)
;胆道闭锁


母乳性;遗传性;药物性


治疗:
找原因——
蓝光治疗
——保护肝脏——防感染

健康教育:防溶血(蚕豆病、樟脑丸)







第十章:消化系统疾病:

1
:解剖生理特点:

?

口腔: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
<3m
的唾液含淀粉酶少、
6m
增多、

5~6m
生理性流涎

?

新生儿食管
8~10cm
、成人
25cm
?

胃 水平位、新生儿
30~60ml

1y=300ml
、成人
2000 ml
?

肠为身长的
5~7
倍、成人
4
倍(生长所需


?

肝相对较大、可触及

?

>6m
胰淀粉酶活性才逐渐升高、
1y
近成人;
脂肪酶
2~3y

?

刚出生肠道无细菌(
母乳双歧杆菌
;人工大肠杆菌、嗜酸杆菌)

?

母乳喂养儿粪金黄、酸性、无臭、
2~4

/d
胃排空时间(水:
1.5h

母乳:
2~3h
;


牛奶:
3~4h


攒肚与便秘鉴别(看婴儿表现与精神)



2
口炎:

1
鹅口疮:雪口病、白色念珠菌感染、颊粘膜多见。


白色乳凝块;

患处不痛、不留涎、不影响吃奶,可蔓延至咽喉(吞咽、呕吐)

?

2%Nahco3
清洁;制霉素鱼肝油(维
A+D
、黏附制霉素)


2
疱疹性口炎:单纯疱疹Ⅰ型病毒、
传染性强;


红肿

成簇小疱疹、红晕破溃、
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
覆盖

?

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柯萨奇病毒)
:主要在咽、软腭

?

进食
1h
后再清洁(溶液异味


?

滚动式涂药(碘苷、金霉素鱼肝油、利多卡因)

?

防止传染




3
婴幼儿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
为特点

?

易感因素:防御差、人工喂养、肠道菌群失调……

?

感染:
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

?

非感染因素:喂养不当、过敏因素、腹部受凉


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

功能紊乱性


?

急性:
<2w


迁延性:
2w~2m
慢性:
>2m
?

轻型:胃肠症状

重型:脱水、水电紊乱、全身中毒


常见类型肠炎特点:

?

轮状病毒性:秋季腹泻;
大便黄色蛋花样、
无腥臭;


6m~2y

、自限性、
常酸碱失衡、无全身中毒

?

产毒性细菌:
夏季


?

侵袭性细菌性:起病急、热惊厥、严重全身中毒症状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治疗护理:调整饮食(补锌)
、预 防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尿布皮
炎)



4
:肠套叠:

病因不明

多见
回盲型

顺行性
套叠;由于鞘层肠管
痉挛
——套入部肠管渗液、坏死(并发穿孔、腹膜
炎)

临床表现:防止水电紊乱

急性:

?

腹痛:
阵发性肠绞痛

?

呕吐:
反射性呕吐——梗阻性呕吐

?

血便:
果酱粘液血便

?

腹部腊肠样包块;病程长可有全身症状

慢性:阵发性腹痛、病程较长
10d

非手术
:空气
/
水压灌肠:

复位成功:

拔管后大量血便排出;

不哭不闹;

腹部平软

手术:手法复位;切除吻合;

造瘘


5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
赫什朋病(
HD


痉挛段(病变)
、移行段、扩张段

?

顽固性便秘、腹胀、呕吐

?

营养不良、可并发肠穿孔等


轻症保守灌肠(忌清水)
;尽早根治(切除肠段)
、可先行造瘘待病情好转


6
先天性食道闭锁:


多见于Ⅲ型(
食管上端为盲端、下端与气管相连


斜坡体位、术后支架

-海军总医院官网


-海军总医院官网


-海军总医院官网


-海军总医院官网


-海军总医院官网


-海军总医院官网


-海军总医院官网


-海军总医院官网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16: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5316.html

人卫版儿科护理学第六版课程总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