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坛医院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心得
【摘
要】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西医多采用
镇静、抗抑郁焦虑等治疗 方法,因其药物副反应及依赖性、
耐药性而受到患者抵触。中医从病人整体出发,辨证论治,
补 虚泻实,调整阴阳,同时佐以安神之品,效果良好。
【关键词】失眠;中医治疗;心得
【中图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484
(
2014
)
05-3153-02
失眠,中医诊断“不寐”
,是因为阳不入于阴所引起的
经常不易 入睡为特征的疾病。轻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后
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时睡时醒,或睡不踏实,梦多繁 乱,
重者彻夜不能入睡。失眠可单独成为病证,亦常见于其他疾
病中,如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症、精神性疾
病等,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 br>西医多采用镇静、抗抑郁焦虑等治疗方法,日久服用后
多产生依赖性、耐药性,或出现精神神经系 统等一系列副作
用,
受到很多患者抵触。
而中医从病人整体出发,
辨证论治,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同时佐以安神之品,往往取得良效。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许多失眠的病人, 对失眠的辨证论治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心脾两虚证
多见于白领、学生等压力 大、劳累人群,表现为心脾两
虚的症状,如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睡,头晕乏
力,肢 倦神疲,心悸胸闷,纳差便溏,面色萎黄等。治疗以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为主,随证加减。
病例
1
:患者陆某,男性,
48
岁 ,企业高管,
2013
年
12
月初诊。间断失眠半年,加重
1
周。患者平素工作繁忙,
脑力活动多,工作压力大,经常出现失眠现象。
1
周前因工
作原因再次出现失眠,程度加重,入睡困难,需
2-4
小时,
有时甚至彻夜不 眠,梦多而烦乱,白天时感疲劳乏力,头昏
沉不适,食欲欠佳,二便尚调,诊间见病人眉头时时紧锁,< br>眉间两条竖型皱纹清晰可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
医诊断:不寐。证型:心脾两虚,心神 失养。治则:养心健
脾,重镇安神。方剂:归脾汤加减。方药:党参
10g
,炒白术
10g
,生黄芪
6g
,酸枣仁
30g
,茯神
30g
,远志
12g
,当归
10g
,炙甘草
6g
, 木香
6g
,龙眼肉
30g
,大枣
10g
,夜交藤
3 0g
,煅龙骨
30g
(先煎)
,煅牡蛎
30g
(先煎),珍珠母
30g
(先煎)
,合欢皮
10g
,合欢花
10 g
。
7
剂,水煎服,日
1
剂。
健康宣教:
嘱病人放 松自己,
多锻炼,
少喝咖啡、
茶等饮品。
二诊:患者入睡时间明显缩短至
1
小时左右,梦有所减
少,白天诸症亦有所改 善,守方继服
10
剂。
按:
“脾 在志为思”
,
“心主神明”
,患者平素精神紧张,
思虑过度,其一脾失健运, 生化乏源,其二暗耗心血,神明
无主,故失眠。失眠加重焦虑,焦虑引起失眠,形成恶性循
环。 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故头昏沉不适;脾主四肢肌肉,
血少气虚,故疲劳乏力;患者眉头紧锁,足见精神 紧张焦虑
之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俱为心脾两虚之象。处方以
归脾汤养心健脾安神,失眠 日久,寐梦烦乱,加夜交藤养血
安神;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合欢皮、合欢花
解郁 安神;
诸药合用,
加重安神之力。
平素放轻松,
多运动,
减轻精神压 力,也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方法。
2
阴虚火旺证
多见于更年期妇女,
表现为阴 虚火旺,
心肾不交的症状,
如心烦燥热,睡梦纷纭,心悸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
面部烘热,夜寐盗汗等。治疗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
随证加减。
病例
2
:患者程某,女性,
52
岁,
2013< br>年
10
月初诊。
失眠
2
年余。患者
2
年前停 经后开始出现失眠,程度逐渐加
重,现睡前心烦燥热,辗转反侧,不易入睡,睡梦纷纭,伴
有烘 热汗出,耳鸣如蝉,口干眼涩,腰膝酸软,急躁易怒,
饮食可,二便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 :不寐。
证型: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黄连阿 胶汤加减。方药:柏子仁
20g
,
酸枣仁
30g
,天冬
10 g
,麦冬
10g
,生地
20g
,当归
10g
,丹
-北京京坛医院
-北京京坛医院
-北京京坛医院
-北京京坛医院
-北京京坛医院
-北京京坛医院
-北京京坛医院
-北京京坛医院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14: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5154.html
-
上一篇:中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教案资料
下一篇:治疗失眠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