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不良反应
精品文档
第
次课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授课课题
目的要求:
20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学时
2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理论
2
陈小燕
实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06
药剂
第
6
章常见病毒
第
3
节肝炎病毒
1
、熟悉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预防。
2
、掌握乙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
3
、掌握乙肝免疫学检验项目,并解释其临床意义。
复习旧课:
2
分钟
授课内容:
第三节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的分类:甲型肝炎病毒(
HA
V
)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
HCV< br>)
、
丁型肝炎病毒(
HDV
)
、戊型肝炎病毒(< br>HEV
)
3
分钟
一、甲型肝炎病毒
(HAV) 20
分钟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2
.致病机制与免疫性
(三)防治原则
二、乙型肝炎病毒
(HBV) 50
分钟
(一)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
2
.
HBV
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3
.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
HBV-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2
.
HBV-
致病机制与免疫性
3
.
HBV
微生物学检查
4
.
HBV-
防治原则
小结
5
分钟
教学方法:
1
、
1988年上海因食用毛蚶而感染甲型肝炎引出甲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形态结构(
RNA
小< br>球形病毒,仅一个血清型)为重点内容,由传播途径启发讲解其致病机制,从仅一个血型,则抗
原 不易变异讨论免疫性。
2
、结合日常生活以提问方式问同学是否了解乙肝的“大三阳 ”或“小三阳”?乙肝二对半检查
是什么?检验单会看吗?如果某人有“大三阳”
,容易转阴吗 ?让同学带着一系列疑问学习乙肝
病毒,
由此引出乙肝的形态结构特点(有三种形态 ,
DNA
病毒,大球形颗粒为具有感染性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HBV
完整颗粒)
,
HBA
的标志物及 临床意义先单项详说再总结,
可将微生物检查的内容提前来讲。
致病性传播途径为重点。
3
、从“大三阳”的妇女能否受孕讨论检查乙肝二对半的临床意义。
教具挂图:
1
、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杨岸
潘运珍主编,科学出版社
2
、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教学、
PPT
、教案等。
复习旧课:
1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经什么途径传播?引起什么病?
考核提问:
1、
甲
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原则。
2、
乙
肝病毒的结构特点;抗原构造,传播途径,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肝炎病毒的种类、形态结构特点,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解决措施:
1
、从1988
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讲解甲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形态结构(
RNA
小球形病
毒,仅一个血清型)
,由传播途径启发讲解其致病机制,从仅一个血型,则抗原不易 变异讨论免
疫性。
2
、结合生活实例引出临床检查的乙肝二对半,
由此引出乙肝的形态及抗原结构特点。
3
、
乙肝病毒的致病机制可 引用病毒总论的复制内容以图示方式启发讲解,
强调
DNA
病毒的复制
部位,
病毒复制增殖的结果,
从而解决为何病毒感染后会导致肝功损害,
抗原变异,
肝癌等问题。
课外作业
或复习题:
1
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输血与注射
B
、飞沫
C
、粪-口途径
D
、胎盘传播
2
、下列哪种成分常规方法于血中检不出来
A
、
HBsAg
B
、
HBcAg
C
、
HBeAg
D
、抗
HBc
3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输血与注射
B
、飞沫
C
、粪-口途径
D
、胎盘传播
4
、对乙肝病毒再感染有主要保护作用的成分是
A
、抗-
HBe
B
、
HBeAg
C
、抗-
HBc
D
、抗-
HBs
本课小结
改进措施:
精品文档
-a型不良反应
-a型不良反应
-a型不良反应
-a型不良反应
-a型不良反应
-a型不良反应
-a型不良反应
-a型不良反应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12: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4999.html
-
上一篇:小班健康保护眼睛教案
下一篇:保护眼睛的方法与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