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学
知识引领
1.
能说出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2.
能叙述出子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韧带的名称及作用。
3.
能够联系骨盆轴、骨盆倾斜度,说出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4.
会比较内外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5.
具有应用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导入】
李丽
,26
岁
,
已婚
,
早上不小心从高处骑跨式摔落
,
患者外阴受伤
,
自述疼痛难忍
,
体检发现外阴有大片血肿。病人询问护理人员
,
自己是哪里损伤?今后会不会对
怀孕和分娩有影响呢
?
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内生殖器官位于骨盆内
,
骨盆的结构及形态
与分 娩密切相关
;
骨盆底组织承托内生殖器官
,
协助保持其正常位置。
内 生殖器官
与盆腔内其他器官相邻而且血管、
淋巴及神经也有密切联系。
盆腔内某器官病 变
可累及邻近器官。三者关系密切
,
相互影响。
第一节
女性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 露的部分又称外阴。
包括阴阜、
大阴唇、
小阴
唇、阴道前庭、阴蒂、前庭球和 前庭大腺等
(图
1-1
)。
图
1-1
女性外生殖器
(
一
)
阴阜
阴阜位于耻骨联合的前面,皮下有丰富的脂肪组织。青春期开始,
该 部的皮肤开始生长卷曲的阴毛,
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阴毛的密度和色泽
存在种族 和个体差异。
(
二
)
大阴唇
大阴唇为外阴 两侧一对纵长隆起的皮肤皱襞。其起自阴阜,止于
会阴。
大阴唇外侧面有皮脂腺和汗腺,
青春期长出阴毛;
其内侧面皮肤湿润似粘
膜。
大阴唇皮下脂肪层富含丰富的血管、< br>淋巴管和神经,
受伤后易出血形成血肿。
未婚妇女的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
经产 后向两侧分开;
绝经后呈萎缩状,
阴毛稀
少。
(
三
)
小阴唇
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表 面湿润、色褐、无毛
,
富
含神经末梢
,
极其敏感
,
两侧小阴唇在前端相互融合
,
并分为前后两叶包绕阴蒂
,
前叶形成阴蒂包皮< br>,
后叶形成阴蒂系带。
小阴唇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合
,
在正中
线形成阴唇系带。
(四
)
阴蒂
阴蒂位于两小阴唇顶 端的联合处
,
系海绵体组织,
具有勃起性。
它分
为三部分
,
前端为阴蒂头
,
显露于外阴
,
富含神经末梢
,
极敏 感
;
中为阴蒂体
:
后为
两个阴蒂脚
,
附着于两侧耻 骨支。
(
五
)
阴道前庭
阴道前庭为两侧小 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前为阴蒂
,
后为阴系带。
此区域内
,
前方有尿道 外口
,
后方有阴道口
,
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有一浅窝
,
称
舟状窝
(
又称阴道前庭窝
)
。在此区域内尚有以下各部
:
1.
前庭球
又称球海绵体
,
位于前庭两侧
,< br>由具有勃起性的静脉丛构成。
其前部与
阴蒂相接
,
后部与前庭大腺相邻
,
表面被球海绵体肌覆盖。
2.
前庭大腺
又 称巴多林腺
,
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
,
如黄豆大
,左
右各一。腺管细长
(1~2cm),
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 的沟内。
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
,
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
,
若 因腺管口闭塞
,
可形成
囊肿或脓肿。
3.
尿道口
尿道口位于阴蒂头后下方的前庭前部
,
略呈圆形。
其后壁上有一对并
列腺体称为尿道旁腺,其分泌物有润滑尿道口作用
,
此腺常有细菌潜伏。
4.
阴道口及处女膜
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的前庭后部
,
其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的
粘膜
,
称为处女膜。
膜的两面均为鳞状上皮所覆盖< br>,
其间含有结绵组织、
血管及神
经末稍,有一孔,多在中央,孔的形状、大小、 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处女膜可
因性交或剧烈运动而破裂,并受分娩影响
,
产后仅留有 处女膜痕。
第二节
女性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
后二者合称子宫附件
(
图
1-2)
。
图
1-2
女性内生殖器
(一)阴道
系性交器官,又是月经血排除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
位置和形态
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
,
呈上宽下窄的管道
,
前壁长
7-9c m,
与膀胱
和尿道相邻
;
后壁长
10-12cm,
与直肠贴 近。上端包绕宫颈
,
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
后部。环绕宮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窿
,
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
4
部分
,
其中后穹窿最深
,
与盆腔最低部位的直肠子富陷凹紧密相邻
,
临床上可经此处穿
刺或引流。< br>
2.
组织结构
阴道壁由粘膜、
肌层和纤维组织构成,
有很多横纹皱襞
,
有较大伸展
性。
阴道粘膜呈淡粉红色,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
,
无腺体
,
受性激素影响有周
期性变化 。阴道肌层由外纵及内环形的两层平滑肌构成
,
肌层外覆纤维组织膜
,
其弹力 纤维成分多于平滑肌纤维。
阴通道壁有静脉丛
,
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
二
)
子宫
子宫是产生月经、妊娠和分娩的器官。
1.
形态
子宫 是有腔的肌性器官
,
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
,
非孕状态下成人重约
5 0g,
长
7~8g,
宽
4~5cm,
厚
2~3cm,
容量约
5ml
。
子宫上部较宽称宫体,
其上端隆突
部分称宫底,
宫底两侧为宫角
,
与输卵管相通。
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宫
体与宫颈的比例因年龄而异
,
婴儿期为
1:2,
成年妇女为< br>2:1,
老人为
1:1
。
子宫内腔成为宫 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
,
两侧通输卵管
,
尖端朝下通宫颈
管。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
,
在非孕期长约
1cm,
其上端
因解剖上较狭窄
,
称解剖学内口
:
其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 宫腔内膜转变为宫
颈粘膜
,
称组织学内口。
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
妊娠末期可达
7~10cm,
形
成子宫下段。
宫颈内腔呈梭形 称宫颈管
,
成年妇女长
2.5~3.0cm,
其下端称宫颈外
口。< br>宫颈下端伸入阴道内的部分称阴道部
:
在阴道以上的部分称宫领阴道上部
(图
1-3)
。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而形成横裂。
图
1-3
子宫各部
2.
组织结构
宫体和宫颈的结构不同。
(
1
)
宫体
宫体壁由
3
层组织构成
,
由内向外可分为子宫内膜、
肌层和浆膜层
(脏
腹膜)。
子宫内膜为淡红色粘膜组织,从青春期开始受卵果激素影响, 其表面
2/3
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功能层;靠近子宫肌层的
1/3
内膜无周期 性变化为基底层。
子宫肌层为最厚的一层
,
非孕时厚度约
0.8cm,
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力纤维
组成。
肌束纵横交错似网状
,
可分
3
层
:
外层纵行
,
内层环行
,中层交叉排列。
肌层
中含有血管
,
子宫收缩时压追血管
,
可有效地制止子宫出血。
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子宫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脏腹膜
,
与肌层紧贴
,
但在子宫前
面近子官峡部处
,
腹膜 与子宫壁结合较疏松
,
向前反折覆盖膀胱
,
形成膀胱子宫陷
凹。在子宫后面
,
腹膜沿子宫壁向下
,
至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
形成
直肠子宫陷凹
,
亦称道格拉斯陷凹
,
见图
1- 2(1)
。
(2)
宫颈
:
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
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粘
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
,
粘膜内 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
,
形成粘液栓
,
堵塞宫颈管。宫
颈阴道部由复层 鳞状上皮覆盖
,
表面光滑。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
是官癌的好发部。宫颈 管粘膜也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
3.
位置
子宫位于盆 腔中央,
膀胱与直肠之间,
下端接阴道,
两侧有输卵管和卵
巢。
当膀 胱空虚时,
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
主要靠子宫韧带及
骨盆底肌和筋膜 的支托作用。正常情况下宫颈下端处于坐骨棘水平稍上方。
4.
子宫韧带
共有
4
对(图
1-4
)。
(1)
圆韧带
起于宫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叶的 覆盖下
向前外侧伸展达两侧骨盆壁
,
再穿过腹股沟管终于大阴唇前端。圆韧带由结缔组
织与平滑肌组成,起到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的作用。
(2)
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皱襞,由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
缘向两侧延伸达盆壁而成,
其作用是维持子宫在盆腔中央位置。阔韧带上缘内
2/3
部包裹输卵管
(
伞部无腹膜遮盖
),
外
1/3
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 br>韧带
,
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行。
(3)
主韧带
又称宫颈横韧带。
在阔韧带的下部
,
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
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
,
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
主要组 织。
(4)
宫骶韧带
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
向两侧统 过直肠到达第
2
、
3
骶椎前面的筋
膜。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
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
,
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上述韧带、盆底肌和筋膜薄弱或受损伤
,
可导致子宫脱垂。
图
1-4
子宫各韧带示意图
-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男人第一次性生活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10: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4694.html
-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随笔10篇
下一篇:北京养生堂名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