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检验科生化室检验项目一览表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
血
清
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测
定
速率法
(
ALT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
速率法
定(
AST
)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ALP
)
血
清
γ
-
谷
氨酰
基转
移酶
测
定
速率法
(
GGT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PA
)
血清总蛋白测定(
TP
)
血清白蛋白测定(
ALB
)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TBA
)
肌酐测定(
Cr
)
尿素测定(
Urea
)
血清碳酸氢盐(
HCO3
)测定
酶法
(
TCO2
)
各种免疫方
血清尿酸测定(
UA
)
法
血清胱抑素测定(
CYC
)
葡萄糖测定(
Glu
)
比浊法
酶法
离子选择电
钾测定(
K
)
极法
0-1.02
3.50-6.10
3.50-5.50
mg/L
mmol/L
mmol/L
149-407
umol/L
免疫比浊法
化学法
化学法
化学法
化学法
酶促法
酶促动力法
酶促动力法
0.170-0.420
60.0-80.0
35.0-55.0
2.0-22.0
0.0-7.0
0.0-10.0
54-133
1.80-7.70
22.0-33.0
g/L
g/L
上午
9
:
30
之
g/L
前标本,
11
:
umol/L
00
取结果,
9
:
umol/L
30
之后的标
umol/L
本下午
3
:
00
umol/L
取结果
mmol/L
mmol/L
速率法
40-150
0-50
U/L
U/L
0-40
U/L
方法
参考范围
0-40
单位
U/L
取报告时间
离子选择电
钠测定(
Na
)
极法
离子选择电
氯测定(
Cl
)
极法
钙测定(
Ca
)
镁测定(
Mg
)
无机磷测定(
IP
)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TC
)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TG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化学法
(
HDL-C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化学法
(
LDL-C
)
血清载脂蛋白
A
Ⅰ
测定
(
ApoAI
)
血清载脂蛋白
B
测定(
ApoB
)
血清载脂蛋白
α
测定
Lp
(
a
)
超敏
C
反应蛋白测定
(
Hs-CRP
)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CK
)
乳酸脱氢酶测定(
LDH
)
血气分析
血酸碱度(
pH
)
二氧化碳分压(
PCO
2
)
氧分压(
PO
2
)
碱剩余(
BE
)
组织间液碱剩余(
BEecf
)
缓冲碱(
BB
)
碳酸氢盐(
HCO
3
)
二氧化碳总量(
TCO
2
)
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
速率法
速率法
比色法
比色法
比色法
化学法
化学法
135.0-145.0
mmol/L
96.0-108.0
mmol/L
2.10-2.60
0.70-1.10
0.81-1.62
3.10-5.20
0.56-1.70
1.00-1.55
mmol/L
mmol/L
mmol/L
1.90-3.10
1.0-1.6
0.75-1.00
0.00-300
0.00-3.00
24-170
114-240
7.35-7.45
35-45
75-100
-3~+3
46-52
23-31
24-32
mmHg
mmHg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1
小时
标准碳酸氢盐(
3
)
标准酸碱度(
)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
氧饱和度(
O
2
sat
)
氧含量(
O
2
sat
)
氢离子浓度(
cH+
)
尿
17-
羟
皮< br>质
类
固
醇
测
定
微柱法
(
17-OH
)
女
5.5-22.2
男
35-87
尿
17-
酮类固醇测定(
17-KS
)
微柱法
女
21-49
尿香草苦杏仁酸(
VMA
)测定
微柱法
(
VMA
)
微量元素测定(血清铜
Cu
)
比色法
各种免疫方
铜蓝蛋白测定
法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
Ccr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碱变性试验
比色法
HbF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血
清
α
-L-
岩
藻< br>糖
苷
酶
测
定
(
AFU
)
血一氧化碳分析(
CO
)
血清载脂蛋白
E
测定(
ApoE
)
腺甘脱氨酶测定(
ADA
)
血清蛋白电泳(
Rep- SPE
)
比色法
仪器法
琼脂
白
阴性
蛋
白
%
1
小时
色谱法
<6.5
%
1
小时
光度法
比色法
0.7-1.5
85-125
0-100
<2
g/L
ml/min
mg/L
%
12.6-24.4
0.1-0.3
尿
umol/L
U/L
<68.6
umol
/24h
尿
umol /24h
尿
23-31
方法
参考范围
95-98
7.6-10.3
35-45
男
8.3-27.7
mmol/L
单位
%
mmol/L
umol/L
umol /24h
52.3-66
a1
3.3-7
a2
6.3-11.7
b
7.8-14.00
g
11.1-20.4
Hb
96.00-98.50
血红蛋白电泳(
Rep-HB
)
琼脂
Hb
1.50-4.00
心肌酶谱(
HEA
)
血
清
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测
定
干化学法
(
ALT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
干化学法
定(
AST
)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CK
)
乳酸脱氢酶测定(
LDH
)
血清肌酸激酶-
MB
同工酶质
化学发光法
量测定(
CK-MB
)
LD1
14.8-25.4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分
琼脂
析(
Rep-LDH
)
31.7-41.4
LD2
%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24-170
114-240
0-5
U/L
U/L
ng/mL
下午
4
:
00
周一
~
周五
0-40
U/L
抽血标本
前
0-40
U/L
上午
11
:
00
A2
A1
%
LD3
18.1-25.9
LD4
7.2-13.6
LD5
5.3-16.5
生化特殊检验项目
癌胚抗原测定(
CEA
)
甲胎蛋白测定(
AFP
)
糖类抗原测定(
CA
12-5
)
糖类抗原测定(
CA
15-3
)
糖类抗原测定(
CA
19-9
)
前列腺相关抗原(
PSA
+
cPSA
)
总
前
列
腺
特
异
性
抗
原
测
定
化学发光法
(
TPSA
)
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CPSA
)
化学发光法
测定
性激素全套(
E
2
、
Prog
、< br>Testo
、
FSH
、
LH2
、
PRL
)
雌二醇测定(
E
2
)
孕酮测定(
Progest
)
睾酮测定(
Testo
)
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测定(
FSH
)
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测定(
LH
2
)
血清泌乳素测定(
PRL
法)
甲状腺功能
游离甲状腺素(
FT4
)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0.89-1.80
pg/mL
ng/mL
ng/dL
mIU/mL
mIU/mL
ng/mL
ng/dL
2
小时
0-3.75
ng/mL
方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参考范围
0-5.0
0-8.1
3.6-68.6
0-38.6
0-37
0-4.0
单位
ng/mL
ng/mL
U/mL
U/mL
U/mL
ng/mL
取报告时间
2
小时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
促甲状腺素(
TSH
)
甲
状
腺
过
氧
化
物
酶
抗
体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2.3-4.2
0.35-5.5
0-60
pg/mL
UIU/mL
U/mL
化学发光法
(
TPOAb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
甲状腺素(
T4
)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
AMI
免疫全套
(
CK- MB
、
CtnI
、
MYO
)
血清肌酸激酶-
MB
同工酶质
化学发光法
量测定(
CK-MB
)
血清肌钙蛋白Ⅰ
测定(
CtnI
)
血清肌红蛋白测定(
MYO
)
贫血指标三项(
VB
12
、
Folate
、
Ferritin
)
血清维生素测定(
vitB
12
)
叶酸测定(
Folate
)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211-911
1.1-20
22-322(
男
)
血清铁蛋白测定(
Ferritin
)
化学发光法
10-291
(女)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化学发光法
(
HCG
)
2.3-5.4
(男)
尿脱氧吡啶酚测定(
DPD
)
化学发光法
3.0-7.4
(女)
4.3-22.4
(
7-9AM
)
血浆皮质醇测定(
COR
)
化学发光法
3.09-16.66
(
3-5PM
)
ug/dL
nM
0-10
mIU/mL
2
小时
ng/mL
pg/mL
ng/mL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0-1.5
0-110
ng/mL
ng/mL
2
小时
0-5
ng/mL
2
小时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0-60
0.60-1.81
3.2-12.6
U/mL
ug/dL
ng/mL
血清药物浓度测定(
DIG
)
血清药物浓度测定(
THEO
)
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PTH
)
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0.8-2.0
10-20
11.3-84.3
3.4-13.8
ng/mL
ug/mL
pg/mL
umol/mL
化学发光法
法)
血清胰岛素测定(空腹)
血清
C
肽测定(空腹)
急诊生化检测项目
肝功能(
LF
)
血
清
丙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测
定
干化学法
(
ALT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
干化学法
定(
AST
)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ALP
)
血
清
γ
-
谷
氨酰
基转
移酶
测
定
干化学法
(
GGT
)
血清总蛋白测定(
TP
)
血清白蛋白测定(
ALB
)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
肾功能(
KF
)
尿素测定(
Urea
)
肌酐测定(
Cr
)
血清碳酸氢盐(
HCO3
)测定
酶法
(
TCO
2
)
葡萄糖测定(
Glu
)
血清尿酸测定(
UA
)
电解质(
EL
)
酶电极法
干化学法
3.50-6.10
149-407
mmol/L
umol/L
2
小时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60.0-80.0
35.0-55.0
2.0-22.0
0.0-7.0
1.80-7.70
54-133
22.0-33.0
g/L
g/L
umol/L
umol/L
mmol/L
umol/L
mmol/L
2
小时
干化学法
40-150
0-50
U/L
U/L
0-40
U/L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
方法
2.6-37.6
0.78-1.89
mU/L
ng/mL
参考范围
0-40
单位
U/L
取报告时间
2
小时
钾测定(
K
)
钠测定(
Na
)
氯测定(
Cl
)
钙测定(
Ca
)
镁测定(
Mg
)
无机磷测定(
IP
)
胰腺生化
(血、
尿
AMY
、
IIPA
)
淀粉酶测定(
血
AMY
)
血清脂肪酶测定(
LIPA
)
淀粉酶测定(
尿
AMY
)
脑脊液生化(
CSF
生化)
葡萄糖测定(
)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
氯测定(
Cl
)
腺甘脱氨酶测定(
ADA
)
胸水或腹水生化
葡萄糖测定(
Glu
)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TP
)
氯测定(
Cl
)
腺甘脱氨酶测定(
ADA
)
乳酸脱氢酶测定(
LDH
)
血脂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TC
)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TG
)
其他
血清胆碱脂酶测定(
CHE
)
血浆氨测定(
AMON
)
血清乙醇测定(
ALC
)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酶电极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仪器法
酶电极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仪器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3.50-5.50
135.0-145.0
96.0-108.0
2.10-2.60
0.70-1.10
0.81-1.62
0-108
23-300
32-640
2.5-3.9
120-600
120-130
0-5
3.5-6.1
0-25
96-108
0-40
114-240
3.10-5.20
0.56-1.70
9-33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U/L
U/L
U/L
mmol/L
mg/L
mmol/L
U/L
mmol/L
g/L
mmol/L
U/L
U/L
Umol/L
2
小时
2
小时
24
小时
24
小时
血浆乳酸测定
微量元素测定(锂)
血清
δ
-
胆红素测定
(
DELB
)
24h
尿蛋白(
24h-TP
)
24h
尿钾(
24h-K
)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CK
)
乳酸脱氢酶测定(
LDH
)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化学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
0.6-1.2
0-0.23
25-125
24-170
114-240
mmol/l
g/day
mmol/day
U/L
U/L
STAGO COMPACT
血凝仪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STAGO COMPACT
血凝仪检测项目指南
已开展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
1.
减少
:
严重的肝实质损害
(
如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
)
;
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
(
2
)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恶性肿瘤及风湿性关节炎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PTT
)
1.
延长
:
(
1
)
凡参于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各种因子缺乏时
,
均引起
APTT
延长
,
尤其Ⅷ、
Ⅸ、Ⅺ因子含量减少所致的 各种血友病时多见延长。
(
2
)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
减少及有抗凝物质 存在时也可延长。
(
3
)
可作为血友病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
观察指标之一。
2
.缩短
:
DIC
高凝期、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T
)
1.
延长:
(
1
)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
(
无
)
纤维蛋白原血症;
(
2
)获得
性凝血因子缺乏,
如
DIC
、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肝病的阻塞性黄疸、
维生素
K
缺乏症、
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
2.
增加
:
(1
)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
3
)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轻度增高。
2
.缩短
:
(
1
)先天性Ⅴ因子增多(
2
)
DIC
早期(高凝状态)
(
3
)口服避孕药、
其他血栓前 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
血管损伤等均为血
栓形成的基础)< br>。
3
.
口服抗凝药的监护
:
临床上,
当< br>INR
为
2-4
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当
INR>4.5
时
,
如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
,
则提示抗凝过度
,
应减少或停止用药。
INR>4.5
时
,
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原和< br>(
或
)
血小板减低
,
则可能是
DIC
或肝病 所致
,
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凝血酶时间测定(
TT
)
1.
延长
:
(
1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
SLE
、肝病、肾病 等)
;
(
2
)纤
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
)增多 及
DIC
、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2
.缩短
:见于血样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临床血液项目
项
目
标本
参
考
值
临
床
意
义
红细胞计数
(
RBC
)
静
脉
血
男
:4~5.5×
10
增加:生理性
:
高原居住者病理性
:
真
12 /L
性红细
胞增多症、
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女
:3.5~5×
10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12 /L
新
生
儿
:6~7×
10
12
/L
血红蛋白
(
HB
)
静
脉
血
男
:120~160g/
L
女
:110~150g/
L
新
生
儿
:170~200g/
L
增加:生理性
:
高原居住者病理性
:
真
性红细
胞增多症、
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白细胞计数
(WBC)
静
脉
血
成人
:4~10×
10
增加:生理性
:
新生儿、妊娠末期、分
9 /L
娩
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
浴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 理性:
大部分
儿童
:5~12×
10
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
尿毒症、
严重烧
9 /L
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新
生
减少:
病毒感染、
伤寒
、
副伤寒、
黑热
病、
儿
:15~20×
10
疟疾、再障、极度严重感染、
X
线及镭
9 /L
照射、肿瘤化疗、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
胞缺乏症。
红
细
胞
压
(
HCT
)
积
静
脉
血
男
:0.42~0.49L
/L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
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
女
:
减少:
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
0.37~0.43L/L
程度的降低。
中性粒细胞
(
N
)
静
脉
血
淋巴细胞
(L)
单核细胞
(M)
嗜酸性细胞
(E)
嗜碱性细胞
(B)
0.50~0.70(50~7
0%)
0.20~0.40(20~4
0%)
0.01~0.07(1~7
%)
0.005~0.05(0.5
~5%)
0~0.01(0~1%)
增加:中性粒细胞
:
急性化脓性感染、
粒细
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
术后、
尿毒症、
酸中毒、
急性汞和铅中毒。
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术
后、烧伤。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
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
癌转移、铅中毒。淋巴细胞:百日咳、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腮腺炎、结核、肝
炎。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心内
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 白血病、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减少:
中性粒细胞:
伤寒、
副伤寒、
疟疾、
流感、
化学药物中毒、
X
线和镭照射、
化
疗、
极度严重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伤寒、
副伤寒、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
胞:多见于传染性疾病急 性期、放射病、
细胞免疫缺陷。嗜碱性粒细胞:见于
速
民型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
单核细
胞:临床意义不大。
网
织
红
细
胞
计
数
末
梢
(
RET
)
血
成
人
:
增加: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
各型贫血
0.005~0.015
尤为显著,
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
生素
B 12
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
表示有
新
生
疗效。
儿
:0.02~0.06
减少:再障
阴性
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其活动期较缓解
期阳性率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
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
红
斑
狼
疮
细< br>胞
检
查
静
脉
(LE)
血
可查到此种细胞。
未找到狼细胞并不能否
定红斑狼诊断,
应进一步作相关的免疫学
检查。
红
细
胞
分
布
宽
度
静
脉
(RDW)
血
红
细
胞
平
均
体
积
静
脉
(MCV)
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浓度
(MCHC)
静
脉
血
<
14.9%
80~92fl
反应红细胞大小不均程度的指标,
增大多
见于缺铁性贫血
用作贫血和形态学分类
平均值
MCH
(
pg
)
MCV
(
fl
)
MCHC
(
g/L
)
320~360g/l
正常
27~31 80~92 320~360
大细胞贫血
>27~31 >80~92
正常
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单
纯
小
细
胞
性
贫
血
<27~31
<80~92
<320~360
小
细
胞
低
色
素
性
贫
血
<27~31
<80~92
<320~360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含量
(MCH
)
血小板计数
(PLT)
静
脉
血
静
脉
血
静
脉
血
27~31pg
100~300×
10
9
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综合征、急性大出血、
/l
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
脾切除术
后。
0.11%~0.28%
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切除,慢粒。
减低:
见于再障、
化疗后、
血小板减少症。
血
小
板
分
布
宽
度
静
脉
(PDW)
血
15.5%~18.1%
PDW
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
数。
增大: 见于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
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栓性疾病。
疟原虫检查(
MP
)
末
梢
血
微丝蚴检查(
BF
)
末
梢
血
阴性
阴性
阳性表示感染上疟疾。
阳性表示患上丝虫病。
血小板压积
(PCT)
>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
生化项目
您的位置
项
目
代号
项
目
名称
单
参考范围
位
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球
总
蛋
TP
白
g/L
60
83
蛋白合成增加)
。降低 :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
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放胸
腹水、溃疡性结肠 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
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降低:白蛋白合成障碍:
营养不 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白蛋白消
白
蛋
ALB
白
g/L
35
55
耗或丢失过多:
消耗性疾病、
恶病质 、
肾病综合征、
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其他:妊娠
晚期、遗传性无白蛋 白血症。
增高:肾前性因素: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
(肾供血减少)及体内蛋 白代谢异常。肾性因素:
尿
素
BUN
氮
mm
ol/L
肾功能减退,
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晚期、
3.2
7.5
肾结核、肾肿瘤、肾孟肾炎等。肾后性因素:尿道
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致 使尿
道受压等
增高:
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
直至肾实质性损害,
血肌酐值才升高。其值升高3-
5
倍提示有尿毒
Cr
肌酐
umo
l/L
症的可能,升高
10
倍,常见于尿毒症。如果肌酐
45
106
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 损害,如果尿素氮
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降低:肾衰晚
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 、尿崩症等。
增高: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
UA
尿酸
umo
l/L
血清中尿酸常增高。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多
180
420
发性骨髓 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脏疾病:急性
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酸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较
临床 意义
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更显著,出现更早。由于
肾外因素对尿酸的影响较大, 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
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其他:氯仿中毒、四
氯化碳中毒、铅中毒、子 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
肪过多、肥胖、糖尿病等。减少:遗传性黄嘌呤尿
症等。
总
胆
T_BIL
红素
直
接
D_BI
L
胆
红
素
umo
l/L
0
6
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umo
l/L
0
17.1
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其他各 种内分泌疾病:
甲脏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细胞腺瘤、肾上腺
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 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
葡
萄
GLU
糖
mm
ol/L
功能亢进。颅内高压: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
3.9
6.11
等。脱水引起高血糖。病理性减低:胰岛素分泌过
多: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 ,注射或服用过量胰岛素
或降血糖药。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严重肝
病:肝调节机能下降
.
增高:高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有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常由遗传因素引起,继发
的见于肾病综合征、甲脏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胆
胆
固< br>CHOL
醇
mm
ol/L
3.6
6
总管阻塞、粘液性水肿、妊娠等。减少:低总胆固
醇也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常由遗传因素引起,< br>后者如甲脏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
病、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增高:一般认为,高甘油三酯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
险因素,只有伴以高总胆固醇、高
LDL
-
C
和
甘
油
TG
三酯
mm
ol/L
0.2
3
1.71
低
HDL
-
C
等因素才有临床意义。高甘 油三酯
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者多由遗传因素引起,继
发的见于糖尿病、糖元积累病、甲脏腺 功能不足、
肾病综合征、
脂肪肝、
妊娠、
口服避孕药、
酗酒等。减低:低甘油三酯见于甲脏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
重衰竭。
HDL-ch
被认为是一种抗高脂血症的抗冠心病和动
脉粥样硬化的体液因素。
HDL- ch
降低是冠心病的
高
密
HDLc
度
胆
固醇
mm
ol/L
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HDL-ch
增高见于原发性胆汁
0.7
2
性硬变,慢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降低见于糖尿
病,
肾脏疾病,
肝脏疾病,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Ⅳ
型高脂血症,急性感染等。
增高: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脑水肿、脑出血、
脑
脊
csfGL
U
液
葡
萄糖
mm
ol/L
糖尿病、尿毒症等。减低:代脓性脑膜炎、结核性
2.5
4.5
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炎、脑脓肿、低
血糖等。
正常:
亦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
脊髓灰质炎等。
减
脑
脊
csfCL
液氯
mm
ol/L
119
129
低:
结核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霉菌 性脑膜炎、
梅毒性脑炎、脑出血等。
临床情况
脑脊液蛋白含量
(g/L)
球菌性脑膜炎
1.0-30
结核性脑膜炎
0.5-3
偶可达
10
浆液性脑膜炎
0.3-1
脑炎
0.500-3
脑
脊
csfPro
液
蛋
白
g/L
0.1
5
0.45
癫痫
0.5-3
神经梅毒
0.500-1.5
多发性硬化病
0.25-0.8
脊髓肿瘤
1.-2.0
脑瘤
0.150-2.0
脑脓肿
0.3-3.0
脑出血
0.3-1.5
增高:
甲脏旁腺功能亢进
(包括增生、
腺瘤和癌肿)
、
Ca
钙
mm
ol/L
2.2
5
2.75
骨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结节病、
维生素过多症等。
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 退、甲状腺手术后。佝偻病
和软骨病。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植或进行血透析
患者。吸收不良性 低血钙:严重乳糜泻时,钙与不
吸收的脂肪形成钙皂排出。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
血后、
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低血钙症等。
增高: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衷竭、糖尿 病、甲状腺功
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严重
Mg
镁
mm
ol/L
0.8
5
1.15
脱水等。减低:长期 丢失消化液者、慢性肾功能衰
竭多尿期、使用利尿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长 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本病常因手术不慎伤及
甲状旁腺或其 血管,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对磷
的重吸收增强。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伴有血清磷增高。维生素
D
过多症。维生素
D
促进钙磷吸收。肾功能不全
或衰竭、尿毒症或 肾炎晚期磷酸盐排出障碍。多发
性骨髓瘤血磷可轻度升高。骨折愈合期。
P
磷
mm
ol/L
0.8
7
1.6
减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肾小管重吸收磷受抑
制。佝偻病或软骨病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 。注
入过多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或胰腺瘤伴有胰岛素过
多症,使糖利用增加,消耗大量的无机磷 酸盐。肾
小管变性病变,使肾小管重吸收磷障碍。乳糜泻时
肠内大量的脂肪存在,抑制磷吸收。
增高:
甲脏旁腺功能亢进
(包括增生、
腺瘤 和癌肿)
、
骨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结节病、
维生素过多症等。Ca
钙
mm
ol/L
2.1
2.55
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手术后。佝偻病
和软骨病。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植或进行血透析< br>患者。吸收不良性低血钙:严重乳糜泻时,钙与不
吸收的脂肪形成钙皂排出。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 凝
血后、
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低血钙症等。
天
门
冬
氨
AST
酸
氨
基
转
移酶
U/L
0
40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
6
-
12
小时内显著升高,
48
小时内达到峰值,
3
-
5
天恢复正常。急性
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 胸膜炎、
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
等。
增高:肝胆 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
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
肝脓肿 、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
虫病等。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
丙
氨
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
ALT
却逐渐下降。重症
酸
氨
ALT
基
转
移酶
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
血等)
、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 肌营养不良)
、
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
、服
用能致
ALT
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乳
酸
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
LDH
脱
氢
酶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
肝炎、肝癌等。
ALP
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
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
ALP
显著升高,而转氨
碱
性
ALP
磷
酸
酶
U/L
25
90
酶仅轻度增加。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
(如肝癌)
ALP
明显升高,
而胆红素不高。
肝细胞性黄疸,
ALP
正
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溶血性黄疸
ALP
正
常 。
骨胳疾病:
纤维性骨炎、
成骨不全症、
佝偻病、
骨软化、骨转移癌 、骨折修复期。
ALP
可作为佝
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LP_a
脂
蛋
mg/
0
300
U/L
114
240
瘤、白血病等。溶血可致
LDH
假性升高。
U/L
0
38
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
AFP
升高,
而
ALT
下降。其他
ALT
升高的疾病:心血管疾
白
小
L
a
增高: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
γ
-
谷
γ _GT
氨
酰
转
肽
酶
值增高
20%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
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腺炎等。
增高:主要用于心肌梗塞诊断,但此酶总活性持续
磷
酸
CK
肌
酸
激酶
U/L
25
192
时间 短,
下降速度快,
故对心肌梗塞后期价值不大。
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
骨胳 肌损伤、
肌营养不良、
急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
退、剧烈运动 、使用氯丙嗪、青霉素等药物。
α
_HBD
H
α
-
羟
丁
酸
脱
羧
酶
增高:
维生素B 缺乏、
甲脏腺功能亢进、
高血压等。
胆
碱
CHE
脂酶
U/L
400
0
降低;有机磷中毒、肝脏疾病(黄疸性肝炎、肝硬
13200
变等)
。胆碱脂酶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
计的重要手段。
20-
115
淀
粉
AMY
酶
U/L
0-5
00
尿:
淀粉酶下降较血清慢,因此, 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
尿淀粉酶更有价值。
减低:
胰腺组织速坏死、
肝炎、肝硬变、肝癌、急性胆囊炎,淀粉酶可降低,甲脏
腺功能亢进、重度烧伤、妊娠毒血症、急性酒精中
毒时,淀粉酶亦可降低。
增高:
急性胰腺炎:
血清高于
500Iu/L
有诊断意义,
血:
达到
350Iu/L
应怀 疑此病。
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阑
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性穿孔、注射吗啡后血清
Amy
可升高,
但低于
500Iu/L
。
尿
U/L
72
182
U/L
0
45
达
90%
。
嗜洒 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
如苯巴比妥、
苯妥因钠、
安替比林等。
口服避孕药会使
Υ
-
GT
Υ
-
GT
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
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
增高: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瘀滞,药物
总
胆
TBA
汁酸
umo
l/L
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变(门脉性、坏死后
0
20
性、胆汁性、充血性、酒精性、血吸虫性等)
,原
发性胆癌,胆道梗阻等。
ApoA1(
和
ApoA2
一起
)
占
HDL
蛋白的
80%
-
90%
,
因此,
血清中
ApoA1
可以代表
HDL
水
平,与
HDL
-
C
呈明显正相关。冠心病患者
载
脂
APO_
AI
蛋
白
g/L
A
1
1.6
ApoA1
偏低,脑血管患者
ApoA1
也明显低下,
ApoA1
缺乏症、家簇性低
α
脂蛋白血症、鱼眼病
等血清中
ApoA1
和
HDL
-
C
极低。家簇性高
TG
血症患者
HDL
-
C
往往偏低,但
ApoA1
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的危险。
ApoB
是
LDL
的主要蛋白质,
因此,
血清中
ApoB
主要代表
LDL
水平,与
LDL
-
C
成显著正相
载
脂
APO_
B
蛋
白
g/L
B
0.6
1
关。
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
高
ApoB
是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
ApoA1
也是各项血脂指
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在冠心病高
ApoB
血症的药物干预实验中,
表明降低
ApoB
可
以减少冠心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肌
酸
CK_M
B
激
酶
心型
U/L
0
24
增高:在急性心肌梗塞2-
4
小时升高,
24
小
时达到峰值,
48
小时恢复正常。
CK
-
MB
是
诊断及监测
AMI
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性或慢性肾
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或
注射含钾的液体、高渗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
钾
离
K
子
mm
ol/L
3.5
5.5
毒等。减低 :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
进、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钒盐和棉籽油中毒、碱
中毒、 长期禁食等。长期注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
会大量失钾。
钠
离
Na
子
mm
ol/L
降低:
临床上较为多见。
胃肠道失钠:
腹泻、
呕吐、
135
145
幽门梗阻和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
等。尿路失钠:严重肾孟肾 炎、肾小管严重损害、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糖尿病、
应用利尿剂治疗等。
皮 肤失钠: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份、大面积烧伤或
创伤。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右心衰时有效血
容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
(ADH)
分泌过多,血
钠被稀释。
大量放胸腹水。
升高:
临床上较为少见。
潴钠性水肿
(
血清钠浓度往往正常,而总钠增
高
)
。
肾上腺皮质功能 亢进。
由于皮质激素的排钾
保钠作用,合血钠升高。脑性高血钠:脑外伤、脑
血管意外 、垂体肿瘤等。
中枢性尿崩症时
ADH
分
泌减少。高渗性脱水。
降低:临床上较为多见,常见原因是氯化钠异常丢
失或摄入减少,如:腹泻,呕吐,胃液、胰液或胆
汁大量丢失,长期限制食盐用量,亚狄森氏病 ,抗
氯
离
CL
子
mm
ol/L
98
110
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糖尿病酸中毒,各种肾病引起
的肾小管重吸收氯化物障碍 等。升高:临床上较为
少见,常见于氯化物排泄减少、氯化物摄入过多、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增高:
甲脏旁腺功能亢进
(包括增生、
腺瘤和癌肿)
、< br>骨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结节病、
维生素过多症等。
降低:甲状旁腺功 能减退、甲状腺手术后。佝偻病
钙
离
iCa
子
mm
ol/L
1.2
1.4
和软骨病。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 植或进行血透析
患者。吸收不良性低血钙:严重乳糜泻时,钙与不
吸收的脂肪形成钙皂排出。大 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
血后、
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
新生儿低血钙症等。
总
二
TCO2
氧
化
碳
空
腹
GLU(
0')
血
葡
萄糖
mm
ol/L
3.9
6.11
mm
ol/L
增高:
代谢性碱中毒、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减低:
23
31
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餐
后
GLU(
30')
30
分
血
葡
萄糖
餐
后
GLU(
60')
60
分
血
葡
萄糖
餐
后
GLU(
120'
120
分
血
葡
萄
糖
餐
后
GLU(
180'
180
分
血
葡
萄
糖
脂
肪
LPS
酶
铜
蓝
CP
蛋白
U/L
0
190
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
。
增高:炎症、肿瘤、甲亢、胆汁性肝硬化。
mg/
L
230
400
减低:肝豆状核变性、门脉性肝硬化、重症肝炎。
?
锌是重要的营养素,青少年、婴儿、孕妇、癌
症及烧伤病人为缺锌的高发人群。
umo
l/L
10.
7
19.5
?
血清锌及头发、指甲锌降低,尿锌增多常见于
恶性组织损伤、急性心肌梗塞、肾病综 合征、肝实
质损害、胃溃疡、直肠溃疡、胰腺疾病、糖尿病、
先天愚型、某些恶性肿瘤、贫血及 白血病
ALD
醛
缩
U/L
0
7.6
?
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于,辅助诊断骨骼肌的原
mm
ol/L
3.6
1
mm
ol/L
3.6
1
mm
ol/L
7.7
8
9
mm
ol/L
7.7
8
9
6.11
6.11
Zn
锌
酶
发性疾病。在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病例
中,血清
Ald
活性最高,可达正常上限的
10
~
50
倍,多见于疾病的早期;至晚期肌细胞合成此
酶的能力受损时,血清
Ald
活性也可低于正常,
故有一定预后意义。
急性肌肉坏死时,
血清
Ald
也
呈显著增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及上肢一肩胛型
肌营养不良的病例,血清
Ald
仅略有升高。
?
心肌梗塞时,病人血清
Ald
总活性可达对照值
5
~
8
倍,多在发病后
24
~
50
小时出现峰值,
4
~
6
天降至正常。
?
急性肝炎病人血清
Ald
总活性可达正常的
7
~
20
倍,多在发病后
15
~
20
天恢复正常。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时,
其升高的阳性率为
89.7%
,
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为
78.2%
,
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硬变、原发性肝癌时血清
Ald
活性略有升高。
?
其它引起血清
Ald
总活性升高的疾病有毛线
虫病、坏疽、前列腺肿瘤、粒细胞性白血病、巨幼< br>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等。
使用考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可促使
血清
Ald
活性显著升高。
超
敏
sCRP
C
反
应
蛋
白
血
清
Fe
铁
/L
25
156
mg/
L
0
3
增高:
CRP
是一种急性期蛋白,见于各种急性化
脓性感染、菌血症、组织坏死、恶性肿瘤、重症肺
结核、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
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缺铁饮食、吸收不
良、慢性失血、妊娠,或婴儿生长发育需铁量增高
所致缺铁性贫血。
IS
<
0.15
为缺铁性贫血的诊
断指标。
血清铁降低,
总铁合力降低 :
慢性感染、
肝硬化、
尿毒症、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
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 降低:铁剂治疗过量、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血
红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
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口服避孕药、急
性肝炎、肝细胞坏死。
β2_M
G
β2
微
球
蛋
白
肌
红
MYO
蛋白
肌
钙
TnI
蛋白
I
增高:应用皮质激素、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
24
小
24hK
时
尿
钾
中毒、失钾性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mm
ol/D
51
102
减低:肾小球性肾病、尿毒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退、吸收不良综合症。
24
小
24hNa
时
尿
钠
mm
ol/D
增高: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肾
阳性:
休克,
急性心肌梗塞,
遗传性肌红蛋白尿症,
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甲减,肾衰,药物性肌
病等。
小管功能缺陷,肾移植排斥反应,镉中毒等。
130
261
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4
小
24hCl
时
尿
氯
24hTC
a
24
小
时
尿
总钙
24
小
24hB
UN
时
尿
尿
素
氮
24
小
24hCr
时
尿
肌肝
24hPr
o
24
小
时
尿
蛋白
24
小
24hUa
时
尿
尿酸
Ammo
nia
肌
红
Myo
蛋白
白
蛋
白
百
A
mm
ol/D
0
0
mm
ol/D
2.5
7.3
mm
ol/D
357
535
mm
ol/D
5.3
18
g/D
0.0
2
0.06
mm
ol/D
2.4
6
增高:急性及亚急性肝坏死,肝昏迷,脾肾静脉吻
血氨
umo
l/L
0
43.5
合术后,休克,肺功能不全,尿毒症,白血病,大
量呕血,磷、砷及四氯化碳中毒等。
100
α
1球蛋白:肝炎,原发性肝癌时增高;肝硬变,
%
分
含
量
α 1
球
α 1
蛋
白
百
分
%
2.5
5.9
58.
6
73.8
肝坏死时降低;
α
1-抗胰蛋白酶缺乏所致肝病时
显著降低。
α
2球蛋白增高:肾病,淀粉样变性,
SLE,
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
急性血吸虫病,
胆汁瘀滞,高脂蛋白血症等。婴儿和妊娠期亦可增
高。
β
球蛋白增高: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变,胆汁
瘀滞等。
γ
球蛋白增高:多发性骨髓瘤,SLE,
ug/L
0
含量
α 2
球
α 2
蛋
白
%
百
分
含量
β
球蛋
β
白
百
%
分
含
量
γ
球蛋
γ
白
百
%
分
含
量
24hM
g
24hP
mm
ol/D
mm
ol/D
0
0
13.
1
21.5
7.1
13.3
4.5
8.7
肝硬变,巨球蛋白血症等。
γ
球蛋白降低:无
γ
球
蛋白血症,肾衰,妊娠毒血症。
22
48
您
的
位
置
>
检
验
项
目
及
临
床
意
义
>
常
规
免
疫
项
目
项
目
代
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含量与年
龄有一定 关系,儿童偏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量逐渐
升高。
增高:
见于
IgG
型多发性骨
髓瘤、
慢性肝病、
慢性感染、
IgG
免疫球蛋白
G
g/L
8
~
16
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紫癜、
恶性淋巴瘤、牛皮癣、麻风
病、疟疾、肾炎。
< br>减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蛋
白丢失性疾病、免疫抑制治
疗。
增高:肝脏疾病、结缔组织
疾病、
IgA
型多发性骨髓
瘤、肺结核、急性肾炎等。
IgA
免疫球蛋白
A
g/L
0.7
~
3.3
减低:免疫缺陷病、选择性
IgA
缺陷病、后天性低丙 种
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
杰金病。
增高:巨球蛋白血症、病毒
性肝炎急性期、结缔组织疾
病、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
细胞 增多症、伤寒、梅毒、
黑热病、疟疾、丝虫病、支
原体肺炎、风疹等。
IgM
免疫球蛋白
M
g/L
0.5
~
2.2
减低:免疫缺陷病、
IgA
、
IgG
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何
杰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先天愚型、蛋白丢失
性胃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性疾病、尿毒症。
增高:骨髓瘤、寻麻疹、过
敏性疾病、寄生虫病
减少: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
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
白血症、非
IgE
型骨髓瘤、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
能不全等疾病。
< br>增高:急性心肌梗塞、皮肌
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急
性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
组织损伤期及糖尿病等。
减低:急性和某些慢性肾小
IgE
免疫球蛋白
E
mg/l
0.1-0.9
C3
补体
C3
g/L
0.9
~
1.5
球肾炎,各种活动性自身免
疫病如慢性肝病、
SLE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链
球菌感染后肾炎等。
增高:风湿热急性期、结节
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
梗、
Reiter
综合症和各种类
型的多关节炎。
C4
补体
C4
g/L
0.2
~
0.4
减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
性肝炎、
SLE
活动期、多
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
炎、
IgA
肾病、
链球菌感染
后、肾小球肾炎早期等。
增高:
CRP
是一种急性期
蛋白,见于各种急性化脓性
感染、菌血症、组织坏死、
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急
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
红斑狼疮、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
CRP
C
反应蛋白
mg/L
0
~
8
抗
sm
:
阴
性
?
抗
Sm
抗体:是系统性
红斑狼疮
(SLE)
的血清标
记抗体,阳性可达
30%
左
抗
rRNP:
右。
阴性
?
抗
核
糖
体
抗
体
抗
u1RNP:
(
rRNP
)
:
是
SLE
的又一
阴性
血清标记抗体,
阳率
10%
。
抗
SSA
:
阴性
ENA_A
b
ENA
自身抗体谱
抗
SSB
:
阴性
?
抗
U 1 RNP
抗体:在混
合性结缔组织病
(
MCTD
)
中阳性率高达
95%
以上。
在
SLE
中,该抗体阳性与
雷诺氏现象有关。
抗
Jo
-
?
抗
SSA
抗体:在干燥综
1:
阴性
合征(
SS
)中阳性率为
60%
,
也可见于其它多种自
抗
Scl
-
身免疫性疾病,包括
SLE
70:
阴性
(
35%
)
、硬皮病、多肌炎
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抗
D`E
:
该抗体阳性也可引起亚急性
阴性
皮肤狼疮的皮损,与
SLE
抗
DM
-
的广泛光过敏性皮炎也相
53
:阴性
关,
IgG
类抗
SSA
抗体通
过胎盘可引起新生儿狼疮综
抗
RA
-
合征,个别因抗体与心脏的
54
:阴性
传导系统相结合,可造成先
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
抗
SSB
抗体:是干燥综
合征的血清标记性抗体,阳
性率达
40%
左右。
?
抗
Jo
-
1
抗体:是多
发性肌炎
(
PM
)
和皮肤炎
(
DM
)的血清标记性抗
体
,
在
PM
中
阳
性
率
达
25%
。
该抗体 阳性患者常会
出现肌炎、肺部间质性病变
及关节炎等症状,易被临床
误诊为慢性肺部感 染或类风
湿性关节炎。
?
抗
Scl
-
70
抗体:是
全身性硬皮病(
PSS
)的
血清标记性抗体,阳性率达
43%
。
?
抗
D`E
多肽抗体:仅见
于
MCTD
患者中。
?
抗
DM
-
53
抗体:仅
见于皮肌炎(
DM
)患者。
?
抗
RA
-
54
抗体:仅
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阳性率
14%
。
ANA
抗核抗体
阴性
红斑狼疮、硬皮症、混合结
缔组织病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度
稍差,抗
dsDNA
抗体滴度
的升降与
SLE
疾病的活动
程度相关,
因此可监测
SLE
的病情变化。其他结缔组织
ds_DNA
抗双链
DNA
抗体
病患者,
dsDNA
亦可阳性。
TB_Ab
结核抗体
阴性
表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对习惯性流 产的病因分析的
参考价值,弓形虫可经胎盘
感染胎儿脑及眼为主要受累
器官,妊娠期间 母亲感染可
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
天畸形、增加母亲妊娠并发
症,隐性感染的婴儿 也可于
成年出现症状。
获得性弓形虫病由消化道感
染,多发生于大龄儿童及 成
人,
以淋巴腺受累最为多见。
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如猫抓病
亦可呈阳性。
17_OH
17_KS
VMA
17-
羟皮质类固醇
17-
酮类固醇
3-
甲氧基
-4-
羟基
...
umol/D
umol/D
umol/D
9.6
49.5
~
< br>轮状病毒能引起病毒性腹
泻,有水样便、呕吐、腹痛
和发热症状。
常在冬季流行 ,
可经口和呼吸道传播,以婴
幼儿及儿童多见。
>71U/L
为 阳性,初检阳性
者,应每隔五周复查,连查
三次,如浓度逐渐上升者,
应考虑患恶性肿 瘤的机会很
高。
TSGF
可用于多种恶性
肿瘤的普查筛选,辅助 诊断
和疗效观察,以及良恶性肿
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
有抑制子宫内膜 的蜕膜反
应,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一种非创伤性辅助诊断指
标。
阳性即血清、精浆或宫颈粘
液中存在精子抗体,可导致
不育症。
{|}
AsAb
抗精子抗体
?
ASAB
可降低精子存活
率与活动率,增高精子畸形
率延长液化时间,抑制卵细
TOX_A
b
弓形虫抗体
阴性
RV
轮状病毒
{|}
TSGF
肿瘤生长因子
U/mL
0
~
64
{
|
}
EmA
b
抗子宫内膜抗体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鹅蛋脸变瓜子脸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22: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3770.html
-
上一篇:生理学 总结归纳
下一篇:流产假扣工资怎么算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