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
●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其中
1~14
题为单选,
15~2 4
题为多选)
1
.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
B
吸收带 、
K
吸收带和
R
吸收带的是(
)
A.
CH
2
CHCH
O
O
C
CH
3
B.
CH
C
CH
O
CH
CH
2
C.
D.
2
.在下列化合物中,
???
*
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
)
A. 1,3
?
丁二烯
B. 1,4
?
戊二烯
C. 1,3
?
环已二烯
D. 2,3
?
二甲基
?
1,3
?
丁二烯
3
.符合朗伯特
-
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br>
)
A.
向短波方向移动
B.
向长波方向移动
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
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
4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
B.
单色器的个数
C.
吸收池的个数
D.
检测器的个数
5
.在符合朗伯特
-
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
关 系是(
)
A.
增加、增加、增加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加、减小
D.
增加、不变、减小
6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
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
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
7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
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
1
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
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
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8
.扫描
K
2
Cr
2
O
7
硫酸溶液的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时,一 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
A.
蒸馏水
B. H
2
SO
4
溶液
C. K
2
Cr
2
O
7
的水溶液
D. K
2
Cr
2
O
7
的硫酸溶液
9
.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
A.
显色反应产物的
?
值愈大愈好
B.
显色剂的
?
值愈大愈好
C.
显色剂的
?
值愈小愈好
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
?
值相差愈大愈好
10< br>.
某分析工作者,
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
只调至透光率为95.0%
,
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
35.2%
,此时溶液的真正透 光率为(
)
A. 40.2%
B. 37.1%
C. 35.1%
D. 30.2%
11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KCl
中的微量
I
—
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
KMnO
4
将
I
—
氧化为
I
2
,然后加入淀粉,生成
I
2
-淀粉蓝色物质。测定时参比溶液应选择(
)
A.
蒸馏水
B.
试剂空白
C.
含
KMnO
4
的试样溶液
D.
不含
KMnO
4
的试样溶液
12
.常用作光度计中获得单色光的组件是(
)
A.
光栅
(
或棱镜
)+
反射镜
B.
光栅
(
或棱镜
)+
狭缝
C.
光栅
(
或棱镜
)+
稳压器
D.
光栅
(
或棱镜
)+
准直镜
13
.某物质的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溶液浓度
B.
测定波长
C.
仪器型号
D.
吸收池厚度
14
.假定
Δ
T=
±
0.50
%
A=0.699
则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
A.
±
1.55
%
B.
±
1.36
%
C.
±
1.44
%
D.
±
1.63
%
15
.今有
A和
B
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溶液,其吸收曲线相互不重叠,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2
A.
可不经 分离,
在
A
吸收最大的波长和
B
吸收最大的波长处分别测定
A
和
B
B.
可用同一波长的光分别测定
A
和
B
C. A
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包括了
B
的吸收
D. B
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不包括
A
的吸收
16
.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某药物含量时,用参比溶液调节
A
=0
或
T
=100%
,其目的是
(
)
A.
使测量中
c
-
T
成线性关系
B.
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
C.
使测量符合比耳定律,不发生偏离
D.
使所测吸光度
A
值真正反应的是待测物的
A
值
17
.某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
)很大,则表明(
)
A.
该药物溶液的浓度很大
B.
光通过该药物溶液的光程很长
C.
该药物对某波长的光吸收很强
D.
测定该药物的灵敏度高
18
.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可采用(
)
;为提高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可
采用(
)
;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精密度可采用(
)
;为提高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选
择性可采用(
)
A.
显色反应产物
?
大的显色剂
B.
?
max
作测定波长
C.
选择适当的参比液
D.
控制比色皿厚度及有色溶液浓度
19
.分光光度法中,选用
?
max
进行比色测定原因是(
)
A.
与被测溶液的
pH
有关
B.
可随意选用参比溶液
C.
浓度的微小变化能引起吸光度的较大变化,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
3
D.
仪器读数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吸光度的较大变化,提高了测定的精密度
20
.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
A.
溶液对两波长的吸光度之和为定值
B.
溶液对两波长的吸光度之差与待测物浓度成正比
C.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D.
干扰物质和被测物质有等吸收点
21
.下列基团或分子中,能发生
n
??
*
跃迁的基团是(
)
A. C=C
B. C=O
C. C
?
N
D. CH
3
OH
22
.酸度对显色反应影响很大,这是因为酸度的改变可能影响(
)
A.
反应产物的稳定性
B.
被显色物的存在状态
C.
反应产物的组成
D.
显色剂的浓度和颜色
23
.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应选择的条件有
(
)
A.
显色时间
B.
入射光波长
C.
显色的温度
D.
显色剂的用量
24.
红外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区别是(
)
A.
前者使用广泛,后者适用范围小
B.
后者是由分子外层价电子跃迁引起
C.
前者谱图信息丰富,后者则简单
D.
前者是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引起
二、填空题
1
.
在以波长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的浓 度不同
KMnO
4
溶液吸收曲线上可以看
出
__________< br>未变,只是
__________
改变了。
2
.不同浓度的 同一物质,其吸光度随浓度增大而
__________
,但最大吸收波长
_____ _____
。
3
.符合光吸收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溶液浓度增大时,它的最 大吸收峰位置
__________
,摩尔吸光系数
__________
。
4
.为了使分光光度法测定准确,吸光度应控制在
0.2~0.8
范围内,可采取措施有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4
5
.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
__________< br>的度量,其值愈
__________
,表明该显色
反应愈
_____ _____
。
6
.分子中的助色团与生色团直接相连,使
???< br>*
吸收带向
__________
方向移动,这
是因为产生
_ _________
共轭效应。
7
.一有色溶液,在比色皿厚度为
2cm
时,测得吸光度为
0.340
。如果浓度增大
1
倍时,其吸光 度
A=
__________
,
T
=__________
。
8
.分光光度法测定钛,可用
(1)H
2
O
2
法
(
?
=
7.2
?
10
2
L
?
mol
-1
?
cm
-1
)
,也可用
(2)
二胺替
比啉甲烷法
(
?
=
1.8
?
10
4
L
?
mol
-1
?
cm
-1
)
。当测定试样中钛含量较低时,用
___ _______
法较
好。
9
.各种物质都有特征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波长,这种特性可作为物质
的
依据;同种物质的不同浓度溶液,任 一波长处的吸光度随物质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
是物质
__________
的依据 。
10
.朗伯特
?
比耳定律表达式中的吸光系数在一定条件
下是一个常数,它与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及__________
无关。
11
.符合朗伯特
?
比耳定律的
Fe
2+
?
邻菲罗啉显色体系,当
Fe
2+
浓度
c
变为
3
c
时,
A
将
_ _________
;
T
将
__________
;
?将
__________
。
12
.某溶液吸光度为
A
1
,稀释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
A
2
,进一步稀释测
得吸光度为
A
3
。已知
A
1
?
A
2=0.50
,
A
2
?
A
3
=0.25
,则
T
3
T
为
__________
。
1
13
.光度分析中,偏离朗伯特
?
比耳定律的重要原因是入射光的
__________
差和吸
光物质的
__________
引起的。
14
.在分光光度法中,入射光波一般以选择
__________
波长 为宜,这是因为
__________
。
15
.
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对测量波长也有一些吸收,
应选
__________
为参比 溶液;
如试样中其他组分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应,则当显色剂无吸收时,可用
______ ____
作参比溶液。
16
.
R
带是由
____ ______
跃迁引起,其特征是波长
__________
;
K
带 是由
跃
迁引起,其特征是波长
__________
。
17< br>.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工作曲线是
__________
和< br>__________
之间的关系
曲线。当溶液符合比耳定律时,此关系曲线应为
__________
。
18
.在光度分析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 不同材料制作的吸收池。可见分光光
度法中选用
__________
吸收池;紫外分 光光度法中选用
__________
吸收池;红外分光光
5
度法中选用
__________
吸收池。
三、判断对错
1
.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越大,则表明该物质的浓度越大。
2
. 在紫外光谱中,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入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相同;
同一浓度,不同物质,入 射光波长相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不同。
3
.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 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的浓度成反
比关系;有色溶液的吸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吸 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
比关系。
4
.朗伯特
?
比耳定律中 ,浓度
C
与吸光度
A
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5
.朗伯特
?
比耳定律适用于所有均匀非散射的有色溶液。
6
.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7
.在光度分析法中,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8< br>.物质摩尔吸光系数
?
的大小,只与该有色物质的结构特性有关,与入射光波长和
强度无关。
9
.若待测物、显色剂、缓冲溶液等有吸收,可选用不加待测液而其他 试剂都加的
空白溶液为参比溶液。
10
.摩尔吸光系数
?
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中的特征常数,
?
值越大,表明测
定结果的灵敏度越高。
11
.吸光度的读数范围不同,读数误差不同,引起最大读数误差的吸光度数值约为
0.434
。
12
.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时,可以用手捏吸收池的任何面。
13
.今有
1.0
mol/LCuSO
4
溶液,若向该溶 液中通
NH
3
时,其摩尔吸光系数不发生
改变。
14
.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吸收光的强度。
15
.丙酮在已烷中的紫外吸收
?
max
为
279 nm
,
?
max
为
14.8 L
?
mol
-1
?
cm
-1
。
引起该吸收
带跃迁是
???*
。
16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
2%~5%
。使用这类方法可进行微量组分分析,
因为它能满足测定微量组分对准确度的要求。
17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双光束分光光度法都是以试剂空白作参比。
四、有关概念及名词解释
6
五、计算题
1
.安络血的相对摩尔质量为
236
,将其配成
100 mL
含安络血
0.4300 mg
的溶液,
盛于
1 cm
吸收池中,在
λ
max
=
55 nm
%
处测得
A
值为
0.483
,试求安络血的
E
1
1
cm
和
ε
值。
2
.
称取维生素
C 0.0500 g
溶于
100 mL
的
5 mol/L
硫酸溶液中,
准确量取此溶液
2.00
mL
稀释至
100 mL
,取此溶液于
1 cm
吸收池中,在
λ
max
=
245 nm
处测得
A
值为
0.498
。
1
%
求样品中维生素
C 的百分质量分数。
(
E
1
cm
?
560
mL/ g
?
cm
)
3
.
精密称取试样
0.0500 g
,
用
0.02 mol/L HCl
稀释,
配制成
250 mL
。
准确吸取
2.00
mL
,稀释至
100 mL
,以
0.02 mol/L HCl
为空白,在
253 nm
处用
1 cm
吸收池测得
T
=
%
41.7%,其
ε
=
12000 L/mol
?
cm)
,被测组 分的分子质量=
100.0
,试计算
E
1
1
cm
(
263 nm
)
和试样中被测组分的百分质量分数。
4
. 测定血清中的磷酸盐含量时,取血清试样
5.00mL
于
100mL
量瓶中, 加显色剂
显色后,
稀释至刻度。
吸取该试液
25.00mL
,
测得吸光度为
0.582
;
另取该试液
25.00mL
,
加
1.00mL0.0500mg
磷酸盐,测得吸光度为
0.693
。计算每 毫升血清中含磷酸盐的质量。
5
.称取某药物一定量,用
0.1
mol/L
的
HCl
溶解后,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用同
样
HCl
稀释至刻度。吸取该溶液
5.00 mL
,再稀释至
100 mL
。取稀释液用
2 cm
吸收池,
在
310 nm
处进行吸光度测定,欲使吸光度为
0. 350
。问需称样多少克?(已知:该药物
在
310 nm
处摩尔吸收系数
?
=6130 L/mol
?
cm
,摩尔质量
M
=327.8
)
6
.精密称取
V
B12
对照品
20.0 mg
,加水准确稀释至
1000 mL
,将此溶液置厚度为
1
cm
的吸收池中,在
λ
=
361 nm
处测得
A< br>=
0.414
。另取两个试样,一为
V
B12
的原料药,精密称取
20.0 mg
,加水准确稀释至
1000 mL
,同样条件下 测得
A
=
0.390
,另一为
V
B12
注射液,精 密吸取
1.00 mL
,稀释至
10.00 mL
,同样条件下测得
A
=
0.510
。试分别计算
V
B12
原料药的百分质量分 数和注射液的浓度。
7
.测定废水中的酚,利用加入过量的有 色的显色剂形成有色络合物,并在
575nm
处测量吸光度。若溶液中有色络合物的浓度为1.0×
10
-5
mol/l
,游离试剂的浓度为
1.0×10
-4
mol/l
测得吸光度为
0.657
:在同一波长下, 仅含
1.0×
10
-4
mol/l
游离试剂的溶液,
其吸光 度只有
0.018
,所有测量都在
2.0cm
吸收池和以水作空白下进行,计 算在
575nm
时,
(
1
)游离试剂的摩尔吸光系数;
(< br>2
)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8
.今有
A
、< br>B
两种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溶液。在
1
cm
吸收池中,分别以
295
nm
和
370 nm
的波长进行吸光度测定,
测得吸光度分别为
0.320
和
0.430
。
浓度为
0.01 mol/L
的
A
对照品溶液,在
1 cm
的吸收池中,波长为
295 nm
和
370 nm
处,测得吸收度分别
7
为
0.08
和
0.90
;同样条件,浓度为
0.01 mol/L
的
B
对照品溶液测得吸收度分别为
0.67
和
0.12
。计算复方制剂中
A
和
B
的浓度(假设复方制剂其他试剂 不干扰测定)
。
9
.
A
与
B
两种物质的 对照品溶液及样品溶液,用等厚度的吸收池测得吸光度如下
表。
(
1
)求被测 混合物中
A
和
B
含量。
(
2
)求被测混合物在300nm
处的吸光度。
波长
238nm
282 nm
300 nm
0.216
0.360
0.278
0.810
0.080
—
A
对照
3.0
μ
g/mL
0.112
B
对照
5.0
μ
g/mL
1.075
A+B
样品
0.442
10
.在光度分析中由于单色光不纯,在入射光
?< br>2
中
混入杂散光
?
1
。
?
1
和?
2
组成强度
比为
I
0
λ
1
:
I
0
λ
2
=1
:
5
,吸光化合物在
?< br>1
处的
ε
λ
1
=5.0
?
10
3
L/mol
?
cm
,在
?
2
处的
ε
λ
2
=1.0
?
10
4
L/mol
?
cm
。用
2 cm
吸收池进行吸光度测定。< br>(
1
)若吸光物质浓度为
5
?
10
-6
m ol/L
,计算
其理论吸光度
A
;
(
2
)
若浓度为
1
?
10
-5
mol/L
,
A
又为多少?该吸光物溶液是否服从朗伯
特
-
比耳定律?
11
.某有色溶液在
2.0
cm
厚的吸收池中测得透光度为
1.0%
,仪器的透光度读数
T
有
?
0.5%
的绝对误差 。试问:
(
1
)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多少?(
2
)欲使测量的相对 误
差为最小,
溶液的浓度应稀释多少倍?
(
3
)
若浓度不变 ,
问应用多厚的吸收池较合适?
(
4
)浓度或吸收池厚度改变后,测量结果误 差是多少
?
12
.
有一个两色酸碱指示剂,
其酸式(
HA
)
吸收
420 nm
的光,
摩尔吸光系数为
325
L/mol
?
cm。其碱式(
A
—
)吸收
600 nm
的光,摩尔吸光系数为
120 L/mol
?
cm
。
HA
在
600
nm
处无吸收,
A
—
在
420 nm
处无吸收。
现有该指示剂的水溶液,
用
1 cm
比色皿,
在
420
nm
处测得吸光度为
0.108
,在
600 nm
处吸光度 为
0.280
。若指示剂的
p
K
a
为
3.90,计算
该水溶液的
pH
值。
13
.某一元弱酸的酸式体在
475 nm
处有吸收,
ε
= 3.4
×
10
4
L/mol
?
cm
,而它的共轭
碱在此波长下无吸收,在
pH =3.90
的缓冲溶液中,浓度为
2.72
×
10
-5
mol/L
的该弱酸溶
液在
475 nm
处的吸光度为
0.261
(用
1 cm
比色杯)
。计算此弱酸的
K
a
值。
14.某弱酸
HA
总浓度为
2.0
?
10
-4
mol/L
。于
?
520
nm
处,用
1 cm
比色皿测定,在不
同
pH
值的缓冲溶液中,测得吸光度值如下:
pH
0.88
1.17
2.99
3.41
8
3.95
4.89
5.50
A
0.890
0.890
0.692
—
0.552
0.385
0.260
0.260
求:
(
1
)在
520 nm
处,
HA
和
A
的
?
HA
,
?
A
-
;
(
2
)
HA
的电离常数
K
a
。
?
15
.络合物
NiB
2
,当络合剂
2
在
395nm
下有最大吸收(此条件时,
N i
及
B
无吸收)
?
浓度比
Ni
过量5
倍时,
Ni
完全形成络合物。根据下列数据,求
Ni
+2B< br>=
NiB
2
的
2
2+
2+
2+
稳定常数
K
。
溶液组成及浓度
(mol/L)
2+
-4
Ni
(2.50
×
10
) , B(2.20
×
10
-1
)
2+
-4
Ni
(2.50
×
10
) , B(1.00
×
10
-3
)
吸光度
(
λ
=395nm)
0.765
0.360
●
习题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其中
1~12
题为单选,
13~21
题为多选)
1
.
C
。苯环 可产生
B
吸收带和
E
吸收带,羰基可产生
R
吸收带。羰基和 苯环共轭
B
带、
E
带和
R
带都发生红移,
同时吸收 增强。
共轭后的
E
带也可称之为
K
带。所以四
种化合物中只 有苯乙酮能同时产生
B
吸收带、
K
吸收和
R
吸收带。
2
.
B
。在紫外光谱中,双键发生共轭后,
?
轨道进行 重新整合,
?
轨道的最高成键轨
道
(
?
)
能量升高 ,
?
轨道的最低反键轨道
(
?
*
)
能量降低,使
???
*
跃迁所需能量减小。
双键共轭越大,
???
*
跃迁所需能量越小,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四种化合物中,
1,3
?
丁
二烯,
1,3
?
环已二烯,
2,3
?
二甲基
?< br>1,3
?
丁二烯都含有共轭体系,
???
*
跃迁所需能量减< br>小。因此,
???
*
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
1,4
?< br>戊二烯。
3
.
C
。
Lambert-Beer定律描述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
的非散射样品时,
样品对光的吸 光度与样品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
符合
Lambert-Beer
定律的有色溶液稀 释时,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降低,但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即
?
max
不变。
4
.
B
。单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
光
源
9
光
源
单
色
器
吸
收
池
检
测
器
显
示
器
单
色
器
1
吸
收
池
单
色
器
1
检
测
器
显
示
器
5
.
B
。
6
.
C
。
由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可知:
光源发出的复光交替通过单色器
1
和单色
器< br>2
,得到测定波长
?
2
和参比波长
?
1
,测 定波长
?
2
和参比波长
?
1
交替通过吸收池并通过
检测器检测,使得干扰组分
A
在测定波长
?
2
和参比波长
?
1
下有:
A
Δ
A
?
A
2
?
A
1
?
A
2
?
A
1
A
?
0
使得测定组分
B
在
?
2
和
?
1
有:
B
B
Δ
A
?
A2
?
A
1
?
A
2
?
A
1B
?
(
E
2
?
E
1
B
)c
B
l
因此,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样品在测定波长 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
差(设
A
和
B
的吸收光谱有等吸收点)< br>。
7
.
D
。在配制被测组分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时,常加入 的反应试剂、缓冲溶液、溶
剂等都可能对入射光产生吸收,因为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因此,在紫 外
-
可见
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以消除试剂等非 测定物质
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
8
.
B
。
K2
Cr
2
O
7
硫酸溶液的配制的一般操作过程:称取固体
K
2
Cr
2
O
7
一定量,于小
烧杯中,用一定浓 度的硫酸溶液溶解,待
K
2
Cr
2
O
7
完全溶解后 ,转移至一定体积的容量
瓶中,用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配制成适宜浓度的
K
2
Cr
2
O
7
硫酸溶液。由此可见:溶液
的配制过程只加入了硫酸溶 液,因此,扫描
K
2
Cr
2
O
7
硫酸溶液的紫外< br>-
可见吸收光谱时,
参比溶液选用
H
2
SO
4
溶液即可。
9
.
B
。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是 :
(
1
)被测物与生成的有色物有
确定的定量关系;
(
2< br>)生成的有色物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
3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吸
收 峰的位置应有显著的差别或在同一光波下的
?
值相差足够大;
(
4
) 显色反应产物的
?
足
够大;
(
5
)显色反应的选择性要高。 因此,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不正确的是显色
剂的
?
值愈大愈好。
10
.
B
。在光度法测定前,为了保证入射光强度完全被待测物质所吸收,需用参 比
溶液调节仪器吸光度
A
=0
或透光率
T
=100%
,如果透光率只调至了
95.0%
,满量程为
T
=0%~95.0%
,而不是
T
=0%~100%
。在光度法测定前,如果透光率只调至
95. 0%
,测得
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
35.2%
,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 br>
100
%
?
0
%
x
100
%?
?
35
.
2
%
?
37
.
1
%
x
?
95
%
?
0
%
35
.
2
%
95
%11
.
B
。该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用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
KCl
中的微量
I
-
。在测定
中一切可吸光的物质或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均应 在测定中扣除,
扣除的办法就是选
10
择合适的参比溶液,该法选择的参 比溶液应包括除
I
-
以外所有与样品相同的酸、
KMnO
4
及淀粉,称为试剂空白。
12
.
B
。一般分光光度计有
5
部分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器。
其中单色器是将连续光按波长顺序色散, 并从中分离出一定宽度的波带的装置。单色光
的组件主要包括光栅或棱镜、狭缝。
1 3
.
B
。物质的吸光系数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而且与测定波长有关。因为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光下测定吸收能力不同,吸光系数不同。
1 4
.
A
。根据:
Δ
c
0
.
434
Δ
T
?
c
T
lg
T
Δ
c
0
.
434
?
(
?
0
.
50
%
)
0
.
217
?
?
0
.
699< br>?
?
?
1
.
55
%
c
0
.
140
10
?
(-
0
.699)
求得:
15
.由吸收曲线可见:
A
正确,可不经分离,在
A
组分吸 收最大的波长处和
B
吸
收最大的波长处分别测定
A
和
B;
D
正确,
B
组分吸收最大的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度值不
包括A
的吸收。
16
.
BCD
。
A
错,在
Lambert
Beer
定律中,
c
-
T
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B
正确,参比
溶液(即试剂空白)的干扰属于系统误差。若不使用参比溶液调节
A
=0< br>,就等于没有消
除方法的系统误差,这时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
C
正确,若假设 参比溶液中仅有一种吸
光物质,有关系式:
A
?
(
E样
c
样
?
E
参
c
参
)
l
A
与
c
样
不成正比,即吸光度与
c
样
的关系偏离
Lambert Beer
定律。
D
正确,
用参比溶液调节
A
=0
就是扣除了被测组分以外其它物质对入射光的吸收的
干 扰,使所测吸光度
A
值真正反应的是待测物的
A
值。
17
.
CD
。摩尔吸光系数(
?
)是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中吸光物质浓 度为
1 mol/L
,
液层厚度为
1
cm
的吸光度。?
与吸光物质浓度和液层厚度无关。
?
是吸光物质对光吸收
强弱的表征, 反映了吸光物质测定时的灵敏度。因此,某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
明该药物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越强 ,测定该药物的灵敏度越高。
18
.
(
1
)
AB
。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反映化合物的特性。在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
为纵坐标的吸收光谱上,任 意一点都对应化合物的同一浓度。同样浓度下测定,吸光度
A
越大,灵敏度越高,因此,使用显 色反应产物
?
大的显色剂和以
?
max
作测定波长均可< br>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11
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坚强的近义词是什么-军海神经科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22: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3728.html
-
上一篇:《营养与食品安全》复习题及答案
下一篇:糖尿病中医保健健康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