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
(2018
简版
)
银屑病就是一种遗传与环境 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得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
,
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
性红斑或斑块
,
局限或广泛分布
,
无传染性
,
治疗困难,
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 著差异。
欧美患病率为
1%
~
3%
[
1-2
];
我国
1984
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
0
、
123%< br>[
3
]
,2008
年调查
6
个城市患病率为
0
、
47%,
依此推算
,
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
600
万以上[
4
]。银屑病可发生
于各年龄段
,
无性别差异。
30%
得患者有家族史
,
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
,
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
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 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
易造成误诊。
银屑病得治疗以控制
症状、改善生活质 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得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 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
,
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
(2008
版
)
》与《中国
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
(2014
版
)
》得基础上 [
5-6
]
,
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
,
并结合我国国情
,
邀请西医与中医领域权
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
,
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 疗在内得具有中国特色得《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
,
指导我国银
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得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她涉及银屑病诊疗得 医生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
,
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得银屑病
诊疗信息
,
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
,
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 指南发布后出现得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
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
免疫、
环境等多种因素
,
通过以
T
淋巴细胞介导为主、
多种免疫细胞共同
参与得免疫反应
,
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 度增殖、
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
盛
,
营血亏耗
,
瘀血阻滞
,
化燥生风
,
肌肤失养。< br>
六、银屑病得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
(包括皮疹形态、境界与分布等
)
与病史
(
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 、伴随症状与
治疗反应等
),
结合既往史与家族史
,
必要时可借助组 织病理与影像学技术
(
如皮肤镜等
)
明确诊断。
1
、
寻常型银屑病
:
(1)
点滴状银屑病:
诊断依据
:
①起病急
,
皮疹为
0
、
3
~
0
、
5 cm
大小丘疹、斑丘疹
,
色泽潮红< br>,
覆以鳞屑
,
广泛分布
;
②
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 感染病史
;
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升高
;
④经适当治疗
,
皮疹在数周内消退
,
少数转 为慢性病程。
(2)
斑块状银屑病
:
最常见得类型
,约占
90%
。诊断依据
:
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得暗红色斑块或浸润 性红斑
,
上
附白色、银白色鳞屑
;
②查体见
“
蜡滴 现象
”
、
“
薄膜现象
”
、
“
点状出血现象
”(Auspitz
征
)
与
“
束状发
”
等
;
③皮疹好发于
头皮、背部与四肢伸侧
;
④伴或不伴瘙痒
;
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
;
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 br>分期
:
①进行期
,
旧皮损无消退
,
新皮损不断出现< br>,
皮损炎症明显
,
周围可有红晕
,
鳞屑较厚
,
有
“
同形反应
”;
②静止期
,
皮损稳定
,
无新发皮损
,
炎症较轻
,
鳞屑较多
;
③退行期
,
皮损缩小或变平
,
炎症基本消退
,
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
疾病严重度分类
:
①轻度
,
皮损面积
< 3%
体表面积
(BSA),
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基 本无需治疗
,
皮肤病生活质
量指数
(DLQI)2
~
5分
;
②中度
,
皮损累及
3%
~
10% BSA,
影响生活
,
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
,DLQI 6
~
10
分
;
③重度
,
皮损面积
> 10% BSA,
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DLQI > 10
分。
2
、
脓疱型银屑病
:
(1 )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
:
①掌跖脓疱病
:
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 疱
,
伴或不伴其她部位银屑病皮损
,
病理示表皮
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 成脓疱
;
②连续性肢端皮炎
:
指
(
趾
)
末 端发生得红斑、脓疱
,
常有外伤等诱因
,
可从
1
个指
(
趾
)
逐
渐累及多个指
(
趾
),
甲脱落 、萎缩
,
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
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
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
,
密集分 布
;
②片状脓湖
,
全身分布
,
肿胀疼痛
;
③红皮病改变、关节与指
(
趾
)
甲损害
;
④寒战与高热(
呈弛张热型
)
。
3
、
红皮病型银屑病
:
诊断依据
:
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
;
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她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
,
发生弥漫
性红斑、肿胀与脱屑
,
皮损大于
90% BSA;
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 皮损
;
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与低蛋白血症。
4
、
关节病型银屑病
:
诊断依据
:
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
;
②指
(
趾
)
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
,
可有明显
“
晨僵
”
现象
;
③
X
线 、核磁共振成像与
B
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
,
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
,
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
腔狭窄或骨质破坏
;
④
C反应蛋白升高
,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
类风湿因子常阴性
,
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者
HLA-B27
常
阳性。
5
、
中医辨证诊断
: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
(< br>见于进行期
,
炎症为主
)
、血瘀证
(
见于静止期,
增生为主
)
、血燥证
(
见于退行期
,
皮肤屏 障功能
障碍为主
)
、热毒炽盛证
(
见于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
、湿热蕴结证
(
见于局限性脓疱型
)
与风湿痹阻证
(
见于关节
病型
)
。各证型间可互相转化、演变、兼夹。
七、银屑病共病
银屑病不仅就是一种皮肤病
,
更就是一种系统性疾 病。特别就是中、重度患者
,
可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
合征、克罗恩病与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八、银屑病得治疗目得与原则
治疗 目得
:
控制与稳定病情
,
减缓向全身发展得进程
;
消除或减 轻红斑、
鳞屑、
斑块等皮损
;
避免复发或诱发加重得因
素
;
减少不良反应
;
提高生活质量。
银屑病有局部治疗、物理治疗与系 统治疗等多种疗法。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
,
根据个体病因、疾病亚型、严重程度
与治疗 要求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
,
若单一疗法效果不佳
,
应予 联合、交替或序贯治疗。
治疗原则
:
①正规
,
强调使用指 南推荐得治疗药物或方法
;
②安全
,
以确保安全为首要
,
尽 量避免不良反应
;
③个体化
,
应综合考量患者得病情需求、耐受性经济承受能 力、既往治疗史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制定合理得治疗方案。
九、银屑病得局部治疗
1
、
外用药物治疗
:
常用于轻度银屑病患者。优点就 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
,
起效快
,
使用方便
,
全身不良反应 少。缺点就是长期使用可
出现局部不良反应
,
皮损泛发者使用不便
,
患者依从性差异较大。
应根据皮损特点与患者需求
,
选择不同种类及剂型得 外用药物。常用外用药物包括润肤剂、保湿剂、维生素
D3
衍
生物、维
A酸类、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人白细胞介素
8(IL-8)
单克隆抗体与焦油 制剂等。复方制剂
可提高疗效、
减轻不良反应
,
便于患者使用
,如复方卡泊三醇
(
卡泊三醇
+
倍她米松
)
、
复方丙酸氯倍她索
(
维
A
酸
+
丙酸氯倍她索
)
及复方她扎罗汀
(
她扎罗汀
+
倍她米松
)
等。
皮肤屏障功能不全与银屑病得复发密切相关
,
因此保护皮肤屏障在预防银屑病复发中至关重要。
坚持外用含神经酰
胺
/
类神经酰胺得保湿剂能降低银屑病复发率与减轻复发时得严重程度。目前
,
非药物局部 保湿剂就是国际公认得
治疗银屑病得一种标准化辅助治疗方法。
2
、
光疗
:
紫外线包括长波紫外线
(UVA,
波长
320
~
400 n m)
、
中波紫外线
(UVB,
波长
290
~
320 nm)
与短波紫外线
(UVC,
波长
180
~
290 nm)
。
临床应用最广泛得就是窄谱
UVB(NB-UVB),
适用于中重度 寻常型银屑病、
关节病型银屑病。
红皮
病型与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慎用。
NB-UVB
治疗方法
:
首先测定患者得最小红斑量
(MED);< br>初始剂量以
0
、
5
~
0
、
7 MED
照射
;
每周治疗
3
次。根据患
者照射后得反应
,
递增前次剂量得
10%
~
20%
或固定剂量
(0
、
05 J/cm2
或
0
、
1 J/cm2);
治疗后如无明显红斑< br>,
可递
增照射剂量
;
出现轻度红斑
,
维持原剂量照射
;
出现中、
重度红斑
,
待红斑消退可继续治疗
,
但 照射剂量需减前次剂量得
10%
~
20%;
出现痛性红斑或水疱
,< br>应暂停治疗并作对症处理。减量
:
皮疹消退超过
80%
时
,< br>可减少至每周
2
次
,
维持
1
个月
,
然后每周
1
次
,
维持
1
个月
,
最后每2
周
1
次
,
维持
2
个月以上
,
剂量视患者接受照射后得反应与耐受情况减
少
15%
~
25%
。总 治疗时间需要
4
个月或更长。
UVA
联合光敏剂补骨脂素
(psoralen)
治疗
(
简称
PUVA)
及
308 nm
准分子激光与
308 nm
滤过紫外线可用于局限性
顽固皮损[
7-11
]。
3
、
中医外治法
:
分为中药外治法与非药物疗法。中药 外治法包括涂擦、封包、药浴、熏蒸、溻
(
渍
)
与穴位注射疗法等。非药物疗
法包括火罐、针刺、穴位埋线、火针、三棱针与耳针疗法等。应辨证施治
,
掌握适应证 、禁忌证与操作规范。
十、银屑病得系统治疗药物
1
、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MTX):
MTX
对中重度斑块状、 关节病型、红皮病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均显示较
好得疗效
,
对甲银屑病与掌跖部位 银屑病也有疗效。
在光疗、
光化学疗法与其她系统治疗无效时尤为适用。
常用推
荐剂量为
5
~
25 mg/
周
,
起始剂量
2、
5
~
7
、
5 mg/
周
,
可单次口 服或分
3
次口服
(
每
12
小时服药
1
次< br>,
每周连续服药
3
次
),
每
2
~
4
周增加
2
、
5 mg,
逐渐增加剂量到
15
~
25 mg/
周[
12
]。病情控制后至少维持
1
~
2
个月后逐渐减
量
,
每
4
周减
2
、
5 mg,
直到最小维持量。
MT X
疗效在
12
周或
16
周较好
,
如无明显疗效,
则停止治疗改用其她药物
治疗。
MTX
治疗期间须定期检测血常规、肝 肾功能。若连续累积剂量大于
1 500 mg,
须定期检测Ⅲ型前胶原氨基
末端肽< br>(P
Ⅲ
NP),
预防及监测肝纤维化。使用
MTX
治疗得患者 就是否补充叶酸目前观点不一[
13-14
]
,
建议补充
叶酸者认为 可以减少
MTX
得不良反应
,
不会降低疗效[
15
]。补充 叶酸有两种建议
,
一就是
1 mg/d
连用
5 d,
二就
是
5 mg/12 h
每周
3
次
,
在最后
1
次服用
MTX
后
12 h
开始服用[
16-17
]。
2
、
环孢素
(cyclosporine A):
环孢素对各型银屑病均有效
,< br>推荐用于严重病例与其她疗法失败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
环孢素常用推荐剂量为
3
~
5 mg?kg
-
1?d
-1,
可用每日
2
次 得给药方法
[
18
]
。
治疗银屑病得推荐起始剂量一般为
2
、
5 mg?kg
-
1?d
-1,
治疗
4
周
,
接着按每
2
周增加
0
、
5 mg?kg
-
1?d
-1
至最大剂量
5 mg?kg
-1?d
-1
。如果患者服用可以耐
受得最大剂量超过
6
周后还没 有满意得疗效则必须停药
[
19
]
。
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
,
每
2
周减
0
、
5
~
1 mg?kg
-
1?d
-1,
直至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环孢素逐渐减量比突然停用复发率低、 缓解期长[
20-21
]。环孢素停药后病情易
反复
,
常在
2
周至
2
个月内恢复到治疗前得程度
,
故应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br>
环孢素使用方法
:
①间歇式短程疗法
(intermittent short-term therapy),
短期口服环孢素
(12
~16
周
)
至银屑病症状
明显改善后停止用药[
18,20,22
]
;
②持续性长程疗法
,CyA
初始剂量为
4 mg?kg
-
1?d
-1,
当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
本治愈后
,
继续以最低剂量治疗
,
以维持疗效
[
23
]
,
维 持剂量一般为
3
~
3
、
5 mg?kg
-
1?d< br>-1
[
24
]
;
③救援疗法
(rescue
therapy),
指对于一些重度银屑病患者短期使用环孢素治疗
,
使环孢素快速 发挥其治疗作用
,
接着用其她药物替代治
疗
,
作为
“
救援
”
或
“
桥接
”
治疗[
25
],
主要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亚红皮病型银屑病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得治疗
;
④ 交替治疗
(rotational therapy),
为了减少环孢素持续用药治疗得时间与 可能得不良反应
,
可交替使用其她系统药
物治疗
(
如阿维
A
、延胡索酸酯、
MTX
、霉酚酸酯
)
[
22,25
]。
对儿童与青少年患者
,
建议在严重病例用其她药物治疗无效得情况下慎 重使用。
肾毒性与高血压就是被高度关注得
不良反应。短期治疗时间
2
~4
个月
,
长期治疗时间不超过
2
年[
18,25-26
]。
3
、
维
A
酸类
:
主要适用于斑块状、脓疱型与红皮病型银屑病
,
对关节病型银屑病疗效欠佳。阿维
A
口服常用推荐
剂量为
0
、
5
~
1
、
0 mg?kg
-
1?d
-1,
最好与食物同服
,
可加强 药物吸收。治疗常用得剂量为
30
~
50 mg/d
[
27-28< br>]。
阿维
A
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得推荐起始剂量为
10 ~ 20 mg /d,
持续
2
~
4
周
,
逐渐增加至达到皮损明显改 善
,
最大剂量
不超过
1
、
0 mg?kg
-
1?d
-1
[
29
]
。
维 持剂量个体间差异较大
,
视患者情况而定。
联合治疗时
,
建议剂量低 于
30 mg/d
。
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慎用
,
孕妇禁用。
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阑尾穿孔-问美胶囊效果怎么样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11: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2753.html
-
上一篇:宝宝早教知识(25个月-36个月)
下一篇:420.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