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家长教育孩子的反思
家长教育孩子的反思
反思一:
是孩子从根本上改变了我,
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个从收到放的过程。
我儿子今年
22
岁,回顾他
10
多年的成长历 程,我曾经对孩
子要求很严厉甚至很苛刻,是孩子从根本上改变了我,我对孩子
的教育有一个从 收到放的过程。其间,有两件事让我从根本上动
摇了原来的教育观念。
第一件事发生在儿子上小 学二年级的冬天,
当时,他还不足
8
岁。那天,外面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雪景很美。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写一篇《下雪了》的日记,就
把他领到阳台上,让他仔细观察,把 看到的景色讲出来,我再帮
助他补充一些。然后,我引导孩子说:
“雪景这么美,咱们写一篇< br>下雪的日记吧
?
”可孩子却坚决不同意,说:
“老师没有布置,我
不写 。
”我好言相劝,他还是坚持回答两个字:
“不写”
。我权威受
挫,非常恼火 。一把把他拉到客厅,扬起手照他的屁股上连打数
下,
每打一下,
追问一句:
“写不
?
”
越打越气,
和孩子较上了劲,
几乎不知道怎么停下来。< br>无论我怎么打,
他只有一个回答:
“不写
!
就不写
!
”我打得越重,他越不屈服。最后,还是我不得不先停了
手,选择了妥协。因为我发现,在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我已经黔
驴技穷,无法左右孩子的意志。
意外的是,孩 子挨打后,一言不发地走到书桌前坐下,边哭
边写。这篇日记,没有写下雪,而是对我做法的“声讨”< br>。孩子年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龄还小,很多字还不会写,这篇拼音 夹杂着汉字的“声讨书”的
开头是:很多父母认为,打是亲、骂是爱,父母打骂孩子是为孩
子好 ,但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爱”
!
如果爸爸妈妈分开,我选择
跟爸爸,不跟妈妈
!
看到这些,我很震惊。一方面,我惊讶一个不
到
8
岁的孩子内心竟然会有 这样的想法,另一方面,我意识到,
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不自觉地重复我母亲的方式,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会让孩子重复我当年经受的痛苦。
反思二:父母的生活 方式、思维方式、教养方式,这些因素
对一个人个性发展的影响难以估量。
说一点我的成长经历,
你就会明白我的担忧了。
我兄妹
3
个,
我是最大的。小时候,我的母亲很爱我,但她教育我的方式是非
打即骂,打得很重,骂得很 凶,这种教育方式给我造成了严重的
心理创伤,我甚至为此离家出走过,多次有过自杀的念头。多年之后,仍对母亲充满怨恨,无法释怀,更无法与母亲有身体的亲
近。我用了很多年,通过各种途径去 修复这段创伤,修复与母亲
的关系,但过程非常艰辛。和儿子的冲突让我意识到,我如果再
继续 重复和母亲一样的“爱”的模式,带给儿子的,同样将会是
痛苦和伤害。
我们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从原生家庭学得的。可以说,父母怎 样对待我们,我们很容易不
自觉地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有缺陷
的教 养方式,就会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用一个心理学术语,就
是“强迫性重复”
。我们在家庭中经 历的痛苦与快乐,都可以构成
“强迫性重复”
,但痛苦给我们的印记更深。后来,我做心理咨询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中也发现,许多虐童事件的施害一方,本人在年幼时 大多有过受
虐的经历。就是这样,别人用在我们身上的,我们会习得,然后
用在别人身上。所以 ,那一次打完儿子后,我很内疚。我就问儿
子:
“你希望妈妈以后怎么做
?
”
儿子还是用拼音夹着汉字的形式,
写了这样的话:
“妈妈,我希望你以后永远不要再打 我。
”我痛下
决心,决定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反思应该怎样成为一个
爱孩子更 要会爱的母亲。后来,我小心地把那张纸条贴在卧室的
门上,让它时刻提醒我,鞭策我,不要重蹈覆辙, 让孩子重复我
曾经经历的痛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打过孩子。
反思三: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多一些反
思,并主动地加以改变,从而超越上一代 人和我们自身的局限。
其实,回想起来,我之所以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 进行研究,
并对家庭教育问题高度关注
?
这实际上也是源于我个人特殊的生
活 经历,让我有更强的成长动力。
心理创伤变成情结,情结意味着心理能 量的不断投注,最后
固定化,这也是很多人难以从心理创伤中恢复过来的主要原因。
学习心理学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助人、
自助,
通过不断学习与反思,
在对自己与上一代的关系、与下 一代的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中,
我慢慢变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的人,更加会爱的母亲。我很希望通
过自己所学,帮到更多与我一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摸着石头
过河”
、有着诸多困惑的父母和 他们的孩子。
中止那些给我们带来伤害的“强迫性重复”
,这 不仅仅是我一
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在做心理咨询中,
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
很多父母都要面对这一个样难题:我们都在无意识地传递着上一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代人带给我们的错误的、有缺陷的教养方式,我们都需要对自己
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多一 些觉察,并主动地加以改变,从而超
越上一代人和我们自身的局限。
< br>我们要时时警醒,家庭会伤人,爱也会。我们的爱要让孩子
舒服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压抑、感到窒息 ,甚至想要逃离、想要自
伤、
想要伤人。
我们决不能以爱子之名,
行害子之实 。
爱的有无,
爱还是害,取决于被爱者,而不是施爱者。给孩子所需要的爱,
而不是我 们自以为是的爱,才是真正爱孩子。
反思四: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的“爱”其实让孩子感到压
抑和窒息。
还有一件事,是孩子读初二时,那年他
14
岁。初中阶段的孩
子, 面临的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但他们不再像童年时代那样,
对父母无话不谈,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习 惯,并把许多想法
藏在心里,不轻易向父母诉说。儿子就是这样一个喜怒不形于色
的人。有一天 晚上,他的举动有些反常,放学回到家不是接着写
作业,而是闷不做声躺在床上,过了一会儿竟抽泣了起 来,我能
感受到他在极力克制自己。我赶忙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孩子哭
着说:
“如果 不是为了你们俩,我都不想活了。
”
“不想活了”
,这
样的话从一个
14
岁孩子口中说出,这让我大脑中一片空白,我不
知道孩子正在经历着什么,
更不知 道该怎样帮助他。
但母子连心,
看到孩子这么痛苦,我也忍不住在一旁陪着流泪。后来,我和老
公分别与儿子谈心,才知道是多个因素叠加起来的心理压力让儿
子不堪重负。比如,他对学校的 教育方式有些反感,产生了厌学
情绪
;
他学习压力很大,产生了自己难以排解的焦虑< br>;
还有我母亲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的因素。我母亲从我儿 子一出生就一直在我家帮助照顾孩子。老
人很爱孩子,
对外孙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她没有受过教育,
不太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常常偷瞟孩子在屋里干什么,翻看孩
子的东西, 孩子对此十分反感。孩子说:
“我姥姥特像克格勃,妈
妈,能不能让姥姥去别的亲戚家住一段啊 。
”
正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一下子明白,我们平时给孩子的 所
谓的“爱”并不一定真的让孩子感受到了幸福,很多时候,我们
的爱让孩子感到的是压抑和窒 息。
反思五:遗憾的是,现在能够主动体察孩子内心的父母很少
了。
儿子的那句“不想活了”
,是孩子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让
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体察到孩子正在经历着多重压力的煎
熬和严重的心理危机。我和孩子的父亲总结了一下,在各种压力< br>中,最主要的压力是学习压力,我们要首先想办法帮他减轻这方
面的压力。首先改变的是家长的“ 成才焦虑”
,调低对孩子的期望
值。我们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成才的路有很多,并非只有学习
成绩拔尖的孩子才能成功,并非只有读名校才算成才。而且,条
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概念没必 要那么狭隘单一,我们需要拓宽
自己的视野,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人生短暂,孩子的健康
幸福比社会所定义的成功更重要,孩子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其
实,
“成才焦虑”不仅是我们的 困惑,它也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
父母,很多父母都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句话:在激烈的竞争中,我
们的孩子不能输
!
我们都知道,现在学生活得特别累,他们除了要完 成学校的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作业,还要上父母给他们报的各种辅导班。 他们很忙,几乎没有
空闲时间去娱乐,甚至难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这样的辅导班,
孩子有多少 兴趣呢
?
学习效率如何呢
?
父母似乎并没有想,他们只
是觉得,报了 班,自己就尽力了、心安了。
很多为人父母者也许没有意识到,报辅导 班只是缓解了父母
自己的焦虑感,而未必真的能帮到孩子。当孩子的学习成绩稍有
退步或起伏, 父母就很难接受,殊不知,这正是我们的“育儿焦
虑”
、
“成才焦虑”在作怪。
我想告诉家长们的是,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一种批量培养的模
式,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这一点。
所以,作为父母,要保持对目 前教育体制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清
醒认识,要对自己的从众心理有所觉察,要对社会的主流价值取
向进行理性分析,并有所取舍,要避免完全被社会、被他人的价
值取向牵着走。要能够跳出社会的框架 去看自己和孩子,学会处
理自己的育儿焦虑。避免生孩无意识、养孩无意识。
父母们把一个社会主流价值模式强加到孩子身上,似乎唯有
学习这一件事是通往成功 的,只有学习好了,才算成才。这样一
个模式像枷锁一样生硬地套在孩子身上,造成了孩子日复一日的< br>疲劳,也让他们背负着难以承受的压力和焦虑。
孩子的负面情绪 越积越多,又没有学会用无害化的方式进行
宣泄和处理,时间久了,孩子变得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可能 让
他反应过激。因为,巨大的压力和内心冲突让孩子的内心像一个
一点就着、随时有可能爆炸的 火药桶,随时有可能使自己和身边
的人陷入危险的境地。
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陈奕迅主演的电影-颈椎病严重的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06: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2320.html
-
上一篇:幼儿园母亲节主题活动方案2020【5篇】
下一篇:3-6岁孩子的教育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