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痂-
关于贫血的论述
摘要
:
贫血是指各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共同症 状
,
而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外周血
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
(Hb)、红细胞计数
(RBC)
和
(
或
)
血细胞比容
(HCT)
都低于相同年
龄
、
性
别
和
地
区
的
正
常
标
准
,
即
为
贫
血
。
一
般
认
为
,
在
平
原
地
区
成
年
男
性
Hb<120g/L,RBC<4.0@101 2/L,HCT<0.40,
女性
Hb<110g/L,RBC<3.5@1012/L,HC T<0.35,
就可
诊断为贫血。贫血可以发生于多种疾病
,
如恶性肿瘤可引 起贫血
;
心脏手术置换瓣膜可引起溶
血性贫血
;
肝、肾的慢性疾病可 引起肝性或肾性贫血
;
消化道溃疡慢性失血或妇女生殖器疾病
的慢性失血可引起缺铁性 贫血
;
妇女妊娠、哺乳期可引起营养性贫血
;
内分泌系统的甲状腺、
肾上腺疾病可引起贫血
;
代谢中毒、放射损伤、急性创伤、儿童生长发育期间都可引起贫血。< br>故贫血可涉及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疾病。
关键词: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骨髓检查
药物治疗
1.
贫血的分类
(1)
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主要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 br>(MCV)
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将贫血分为
3< br>类。
表
1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
型
大细胞性贫血
MCV(fl)
>100
MCHC(%)
32~35
32~35
常见疾病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2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大细胞性贫血
:MCV>100fl,
属于此类贫血的主要有叶酸或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的巨幼细
胞贫血
,
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
肝病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MCV=80 ~100fl,MCHC=32%~35%,
此类贫血大多为正常色素性
,
少数可有低色素性
,
属于此类贫血的主要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l,MCHC<32%,
属于此类贫血的有缺铁性贫 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及某些慢性病贫血。
(2)
按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可将贫 血分为
3
类
:
一
.
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贫血
,包括缺乏造血原料
(
铁、
叶酸、
维生素
B12
等
)
及骨髓疾病影响了造血
;
二
.
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贫血
:
由于红细胞过度破坏
,
体内的代偿
能力不足以弥补和维持红细胞生成与破 坏之间的平衡
;
三
.
失血所致贫血。红细胞形态分类法
对贫血诊断能 提供一些线索
,
特别是对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但 对
正常细胞性贫血诊断帮助不大。
病因及发病机制 分类法对贫血的发病机制有所说明
,
但对多种因素或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疾病
,
如慢性系统性疾病
(
肝硬化、尿毒症等
)
所致贫血及慢性病贫血就无 法进行简单的归类。
两种分类法各有优缺点
,
因此常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
2.
贫血的临床表现
贫血症状的有无及其轻重取决于产生贫血 的原因及原发病、贫血发生的快慢、血容量有
无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及心血管系统代偿的能力等。
一般表现
:
疲乏、困倦、软弱乏力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
皮肤、黏膜、指甲苍
白是贫血的主要体征。需注意环境温度、个人皮肤色素及水肿等因素会影 响皮肤颜色
,
贫血
严重时
,
部分患者可有低热
,
一 般不超过
38
℃。
呼吸、循环系统
:
活动后心悸、气促最常见
,
呼吸加速、加深
,
心率加快
,
脉压加大
,
部分严
乳痂-
乳痂-
乳痂-
乳痂-
乳痂-
乳痂-
乳痂-
乳痂-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7: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979.html
-
上一篇:浅淡大班幼儿阅读特点及指导策略
下一篇: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