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1汇总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7 16:31

减肥饮食搭配-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云公民)
肺间质纤维化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田虎
[1]




田思胜
[2]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级博士研究生




[2]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通讯作者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ulmonary fibrosis
Tian Hu
[1]




Tian Sisheng
[2]

[1]The 2016
th
Dr.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2] Literature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摘

要】肺间质纤维化 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更是疑难病,本文将近十年对肺间
质纤维化的期刊文章进行文献总结研究,以 期为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

【关键字】肺间质纤维化




中西医研究概况

[
Abstract
]
Pulmonary
fibrosis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of respiratory, more knotty, in this paper, nearly a decade of pulmonary fibrosis
journal
articles
on
research
literature
summary,
in
order
to
provide
document
basis
for
study of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Keywords]
Pulmonary
fibrosis



The
general
research
situ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
进行性的、< br>局限于肺部以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
的疾病
[1]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杵壮指等,一般预后较差。近
20
余年来其发病率增加,中位生存期为
3-5

[2]

5
年生存率
20%-40%。在西医领域,目前治
疗肺间质纤维化仍缺乏有效药物,
关于抗肺纤维化新药的多期临床研 究仍在进行中。
肺间质
纤维化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根据的肺间质纤维化 的症状通常可将其归属与祖
国医学“咳嗽”

“肺痹’

‘肺痿”< br>、
“肺胀”

“短气”等范畴,然而业内尚未统一病名,其中
具有代表 性的主要有“肺痹”

“肺痿”之说。

1.
发病机制

1.1
中医病因病机

1.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黄帝内经》中最早出现“肺痹”病名,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
“风寒客于人……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

《素问·痹论》曰
:
“五脏皆 有所合,病久而不去
者,内舍于其合也。……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 于风寒
湿之气也。
”认为本病多因反复感受外邪、环境毒邪及素体亏虚所致。病位初起在肺,肺 开
窍于鼻,外邪侵袭首先犯肺,使肺气被束,宣发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可见咳嗽喘促;肺络
痹 阻日久,气血不畅,将会导致痰瘀互结于肺。
《金匾要略》中首先出现“肺痿”病名,
《金匾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指出:
“热在上焦者,因咳而为肺痿”

“寸口脉
数,其人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
”提出本病因邪热伤阴或误治 而重亡
津液导致肺阴亏损,
肺主气布津行血的功能失调,
津液失于敷布,
血流 滞涩于络,
痰瘀壅滞
不充,络虚不荣,导致肺叶痿弱不用。清代叶天士
[3]
的阐述较为详尽,其将肺痹的病因归纳
为外感内伤两种,
可因
“六淫之气,
一 有所著,
即能治病…最畏风火,
邪着则失其清肃降令,
遂痹塞不通爽矣”
;也 可因“得之忧愁思虑,辛热酒毒,所以脏腑受病,上焦不行,下脘不
通,周身气机皆阻”
,而成 “肺痹”
。在症状方而则论及胸痞、咳嗽、咯痰、寒热等轻症。又
述及卧则喘急、鼻窍干焦、呻 吟呼吸不爽、上下交阻而厥等重症。其成因多种,但不外外感
与内伤。外感六淫,内舍于肺;热毒、痰浊 、血瘀,阻滞肺络,结聚成形;劳伤肺气虚弱,
气血不充,
络虚不荣,均可导致本病。肺络痹阻 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在急性期以痰瘀热
毒等阻滞肺络为常见,多属实证。在慢性期以气阴不足,血瘀 痰阻为常见,多属虚实夹杂。
因此,
本病病位在肺,
病因以正虚为本,
邪犯为 标,
病性属本虚标实,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
瘀血,基本病机为“虚、痰、瘀”
,并且痰瘀痹阻肺络贯穿始终。

1.1.2
近现代医家的认识

赵兰才、武维屏
[4]
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而且与五脏都有联系,本虚的一面为肺脾肾虚、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邪实的一方为火热、痰浊、瘀血,正虚与邪实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形成因虚 致实,因实致虚,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的病理特点。李国勤
[5]
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大
多数为先天禀赋不足,再加上后天失于濡养,最终导致肺气不足,脾失健运,肾失温煦,导
致痰疲内生, 阻滞于肺。丁明桥等
[6]
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的起始原因是正虚邪袭,肺失宣
肃;
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发展的关键是正气的亏虚,
导致痰瘀阻肺;
而肺间质纤维化迁延难愈
的主要原因是极易累及他脏。

吴银根
[7]
认为肺纤维化的基本病 因是肺络的痹阻不通,而研究肺络痹阻不通的原因,大
多为肺肾的亏虚而导致络中气血不足,
或 因为邪毒侵入络中而导致肺络中的血行迟缓、
络脉
失去濡养。焦扬等
[8]
认 为肺中的气络、血络相互依存以保证气血运行的畅通,并且络气相互
促进,气推血行,血携气行。肺间质 纤维化的基本病机就在于肺之络脉受损,痹阻不通,导
致气络与血络不能交互促进影响气血的运行
.
最终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荆阳等
[9]
认为毒邪在肺间 质纤维化发病的整个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与本病迁延不
愈,变证丛生密切相关。崔红生等
[10]
认为感受毒邪,损伤肺络是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病理
基础,提出了“毒损肺络 ”的理论
.
并且提出痰、瘀、毒组络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基
本病机特点。

黄珉珉
[11]
提出本病分期不同,病机亦有所侧重:早期以痰、瘀、热、毒等阻 滞肺络最
为多见;慢性迁延期病机多属肺络不通、肺气受损、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痰阻之证最常见;晚期多以虚为主,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曹世宏教授认为,肺燥阴伤和肺气虚
冷是本病 病机的主要方面
[12]
。龚婕宁等
[13]
提出,本病的起始原因系邪盛正 衰,正气消耗;
气虚阴伤,肺络瘀阻,是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基本病理;损及他脏,反复感邪,是其病理 演
变的重要因素。崔红生
[14]
认为该病当属本虚标实,以肺肾气虚或肺肾阴虚为本 ,以痰浊、
瘀血、热毒等邪实内阻为标。许坚等
[15]
审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提 出肺肾气阴两虚、痰
瘀内阻是本病病理机制的根本所在。

总之,
本病难以用 单一病机来阐释,
故近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简而曰之,病 机不出陈无择之“三因学说”


1.2
现代医学发病机制

肺间质纤维化是以肺泡、
肺间质、肺小血管、
终末气道的不同程度的炎症损伤,以及损
伤后的修复、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16]
,在肺损伤、修复及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一系列细 胞
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异常,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
在 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17]


1.2.1
转化生长因子
-
β

转化生长因子
-< br>β
(TGF-
β
)
是一种生物学功能复杂的细胞因子,参与调控细胞的 增殖、分
化、凋亡、粘附和运动,也是影响组织生长、修复、增殖的重要因子
[18]
,它可以促进成纤
维细胞增殖,并且分泌细胞外基质,抑制其凋亡和降解,刺激胶原蛋白合成
[ 17]
。其中
TGF-
β
1
在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作用最强, 是肺纤维化信号传导网络中的枢纽,参与肺纤
维化的启动和发展
[19]


1.2.2
肿瘤坏死因子
-
α

肿瘤坏死因子
-< br>α

TNF-
α
)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 肥大
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等产生,它可以促进胶原的合成,刘红栓等
[20]< br>通过动物实验证明
TNF-
α
可以增加大鼠肺内胶原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使肺的顺应性下降,
从而引起肺气肿和肺纤维
化。

1.2.1.3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
IL
)是一种重 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它可以调控肺组织的炎症损伤及损伤
后的修复。
还可以通过促进其他炎性 因子的表达来增强肺组织炎症损伤的反应程度,
促进纤
维化的产生。

1.2.4 MMPs

TIMPs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br>)是一类结构类似并且生物学作用相近、金属离子依赖的蛋白
酶的总称,它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 降解。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s
)与基质金属蛋
白酶(
MMPs< br>)之间的失衡可以导致
MMPs
溶解细胞外基质的活性降低,导致胶原沉积,进
一步导致肺组织的损伤、重塑和纤维化的形成。

1.2.5 EMT
现象

上皮细胞
-
间质转化(
EMT
)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 活动能力的间质细胞
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
EMT
是一种有序的调节过程,包 括上皮细胞失去粘附能力、
α
-SMA
的表达及肌动蛋白的重组、基底膜破坏、细胞迁 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四个关键步骤。
研究表明有多个细胞内信号通路介导了
TGF-
β< br>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的
EMT
信号传导通路,主
要的是
Smad
分子依赖信号传导途径
[21]

活化的
TGF-
β
使Smad2

3
磷酸化,
磷酸化的
Smad2

3

Smad4
结合,
形成
Smad
复合物,
该 复合物随即转移至细胞核内,
与各种转录因子作用,
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

2.
治疗

2.1
中医治疗

历代医家就“肺痿” 所论治法,补虚之外,还有清热、化痰、活血、降气,所用方药多
肺肾双补,
丰富了仲景麦门冬 汤和甘草干姜汤的治法和认识。
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
疫、氧自由基损伤、
胶原 调节失衡有关,
病理特点为肺泡炎演变为间质纤维化过程。我们在
临床辨证中,注重疾病的演变 规律,参照西医的病理分期,融汇中医辨证思想,灵活运用。

2.1.1
中药治疗

2.1.1.2
清化开宜法

曹世宏教授认为间质性肺病属“肺痿”范畴,认为本病多为肺燥津伤、津气亏损,治疗
以滋阴清热、健 脾温肺为主,方中多用太子参、黄芪、百合、生地、玉竹、麦冬、五味子等
[22]
。同时临床 研究建议用六安七味煎方进行治疗,其配方为:半夏、陈皮、茯苓、杏仁、
白芥子
[23]。从整个配方可以看出,具有很好的化痰、清热、疏利开通的功效,治疗间质性
肺病的临床效果非常 好。

2.1.1.2
泻肺逐瘀法

在中医理论中,有人认为间质性 肺病属于“咳嗽”范畴。大多数情况是外邪侵袭,肺部
失宣导致咳嗽。主要辨证是频繁咳嗽、口渴苔黄、 痰少而蒲等,属于痰液恋肺
[24]
。刘亚娴
教授采用金水六君煎予以加减治疗,其配 方为:当归、熟地、陈皮、茯苓、半夏、炙甘草、
生姜
[25]


2.1.1.3
清润化解法

在中医理论中,有人认为间质性肺病属于“风温 夹湿”范畴,其发病较为快速,并且热
症严重,属于风温;其治疗缓慢,并且舌腻,属于夹湿
[ 26]
。在治疗的时候,主要以清热润
肺为主
[27]

减肥饮食搭配-


减肥饮食搭配-


减肥饮食搭配-


减肥饮食搭配-


减肥饮食搭配-


减肥饮食搭配-


减肥饮食搭配-


减肥饮食搭配-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6: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894.html

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1汇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