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
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功能如何分级和分型?
目前,
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有两种 分类方法:
一
种是
Killip
分级,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 定。
另一种是
Forreoter
分型,
主要根据血
液动力学检查结 果来判定。
(1)Killip
分级方 法:
临床上普通采用,
简便易行。
I
级是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力衰
竭;Ⅱ
级指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肺罗音听取范围小于两肺野之
50%
,出现第
3
心音,
静脉压升高;Ⅲ
级指有重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罗音听取范围大于 两肺野的
50%
;Ⅳ
级为
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2)Forrester
分型:
Ⅰ
型:既无肺淤血又无周围灌注不足,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无泵衰竭的 临床症状及体
征,心脏指数
CI
>
2.2L/(min
·
m 2)
,肺毛细血管楔压
PCMP
≤
2.4kPa(18mmHg)
。
Ⅱ
型:有肺淤血,临床表现有气急、肺 部罗音、
X
线肺淤血影像等变化,无周围灌注不
足症状,
为常见的临床类型,
此型早期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
CI
>
2.2L/(min
·
m2)
,
PCMP
>
2.4kPa(18mmHg)
。
Ⅲ
型:
有周围灌注不足、
即末梢 循环不良,
临床表现为低血压、
脉速、
精神及神经症状、
紫绀、皮肤湿冷、尿 少等;无肺淤血。该型多见于右室梗塞,亦可见于血容量不足者,
CI
≤
2.2L/( min
·
m?2)
,
PCMP
≤
2.4kPa(18mmH g)
。
Ⅳ
型:此型兼有肺淤血 与周围灌注不足,为严重类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
CI
≤
2.2L/(min
·
m?2)
,
PCMP
>
2.4kPa(18mmHg)< br>。
在这两种分类方法中,Ⅱ
级或 Ⅱ
型以上者属于心力衰竭。根据
Killip
分级,临床上诊为
心力衰竭者约
73%
有血液动力学异常。而按
Forrtster
分型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 患者中约
78%
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由此可见,两种分类方法大体上一致。但约
1 /4
的病例不大
一致。特别是
Forrtster
Ⅲ
型占有特殊的位 置。约半数无心衰的临床征象,可能属于低排血
量综合征。
无论根据
Killip
分级还是
Forrtster
分型 ,
心力衰竭的轻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增加是一致
的,特别是
Killip IV
级大约有
80%
、
Forrtster IV
型中有
65%
的患者死亡。
心功能分级
目前关于心功能的分级标准越来越多,总结一下: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
1928
年心功能分级:
Ⅰ
级:
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 、呼吸困难或
心绞痛。
Ⅱ
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 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
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
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
级:
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
体力活动后加重。
1994,AHA
对
NYHA1928
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
ECG
,运动负荷试验,
X-ray
,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 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
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
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
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
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002
美国心脏病 学会(
ACC
)及美国心脏学会(
AHA
)心衰分级新指南
A
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
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
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D
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HKillip
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力衰竭(泵衰竭〕
Ⅰ
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
PCWP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
高,病死率
0-5%
。
Ⅱ
级:
轻至中度心力衰竭 ,
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
50%
,
可出现第三心音、
奔马律、
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
律失常,
静脉压升高,
有肺淤血的
X
线表现,
病死率
10-20%< br>。
Ⅲ
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
50%
,可出
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
35-40%
。
Ⅳ
级:出现心原性休克,血压小于
90mmHg
,尿少于每小时
< br>20ml
,皮肤湿冷,呼吸加速,
脉率大于
100
次
/
分,病死率
85-95%
。
Ⅴ
级:出现心原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MET
量化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分级标准(
NYHA
)
心功 能
-----------------
代谢当量(
METs
)
Ⅰ
级:
--------------------
≥
7
Ⅱ
级:
--------------------
≥
5
Ⅲ
级:
--------------------
≥
2
Ⅳ
级:
--------------------
<
2
衡量体力:
<
5METs
:
65
岁以下的病人<
METs
则预后不良;
5METs
:
日常生活受限,通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的功能储量;
10METs
:
属于相当正常的健康水平,药物治疗的预后和冠脉搭桥术一样好;
13METs
:
虽然运动试验有异常表现,但是预后好;
18METs
:
有氧运动员的体力;
22METs
:
有充分运动的竞技运动员才能达到的运动量。
Weber KT
标准,按
VO2 max/kg
及
AT(ml?min-1?kg-1)
分级:
----------VO2 max/kg----AT
脐疝-
脐疝-
脐疝-
脐疝-
脐疝-
脐疝-
脐疝-
脐疝-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6: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854.html
-
上一篇: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与诱因
下一篇:心衰类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