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腮腺肿瘤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7 08:20

我的爱如此麻辣-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柏格森)
腮腺肿瘤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

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
80%
,治 疗腮腺肿瘤最主要的方法是手术切
除。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颌面外科医生尝试在手术 切口和切除方式
上作出改进,
以减少手术瘢痕和尽可能避免手术并发症,
从而提升患< br>者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就腮腺肿瘤手术方式及切口设计综
述如下。

1.
腮腺肿瘤手术方式的发展史


19
世纪初,
Bernard
首次报道了腮腺肿物剜除术的病例以来,该
术式被广泛沿用。然而,由于腮腺 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单纯剜除术
并不能保证手术的彻底性,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达
20%~45 %
。到了
20
世纪中叶,得益于对腮腺肿瘤病理学特点及术区解剖结构的认识增
加,
人们在腮腺肿瘤的治疗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改观,
主要体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1

对肿瘤周围健康腺体组织的切除变得更为激进;

2
对面神经进行彻底的解剖分离。


20
世纪
50< br>年代,
Patey

Thackray
首次开展了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
这使得腮腺肿瘤的术后复发率大幅降低,
该手术方式
在当时成为了 腮腺良性肿瘤的常规术式。
然而,
腮腺浅叶全切的方式
手术范围大,
容易引起 面神经损伤、
涎瘘、
Frey

s
综合征等并发症。
在过去 的
20
年间,随着功能性外科概念的提出,腮腺手术中是否应
彻底解剖面神经,
是否需要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成为了富有争议性
的问题。对腮腺的过多切除,会导致术后面部凹陷; 患侧腮腺丧失唾
液分泌功能,
患者会出现口干的症状;
而对面神经进行广泛解剖分离< br>的过程,增加了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
在保证肿物切除彻底的 前提下尽可能地多保留腮腺
组织和保护面神经成为了研究热点。
腮腺部分切除术应运而生,该术
式仅对腮腺肿瘤及其周围约
0.5

1
cm
的腮 腺组织进行切除,在不增
加肿瘤术后复发率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保留了腮腺组织及主导管,
留了腮腺的生理功能,
减轻了面部凹陷畸形,
并减少了术后涎瘘的发
生 。同时,由于该术式不追求对面神经的彻底解剖,只对与肿瘤相关
的面神经分支进行解剖分离,
从而避免了对面神经不必要的损伤,

低了术后面瘫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在临床上得以提倡
和推广。

2.
腮腺肿瘤手术的切口设计

2.1
经典“
S
”形切口

经典“
S
”形切口又称为“
Blair S
形切口”,为
G utierrez

1903
年首次报道。该切口从耳屏前稍上方起垂直向下,继而绕 耳垂下,于
下颌骨升支后缘绕下颌角向前,
并平行于下颌骨下缘,
在下颌骨下缘
下约
2
cm
向前延伸。这种切口暴露的术区范围大,适应症广,因此
作为 腮腺手术的传统切口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
该切口出现术
区麻木、不同程度面瘫 、
Frey

s
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机率较高,且由
于该切口往往在患 者颈部及下颌角处留下明显瘢痕,
对患者术后的面
容及心理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临床中,
手术者可根据腮腺肿瘤的部位及大小,
适当缩短切口位于
耳屏前或 颌后区的部分,形成小“
S
”形切口。由于小“
S
”形切口暴
露的术 区范围不如经典“
S
”形切口充分,寻找面神经分支难度较大,
故临床上一般采用由面 神经总干到周围支的
“顺行法”
来解剖面神经,
以减少术后面瘫的发生。

2.2
耳前
-
发际线切口

耳前
-
发迹 线切口以耳垂为起点,于耳前区垂直向上做切口,在耳轮
角处将切口转向前,
进入发际线内,< br>并根据肿物大小及位置向前延伸
适当的长度。在应用该种术式时,通常先解剖面神经颧支或颞支, 再
顺其向后寻找面神经总干,然后解剖与肿瘤相关的其他面神经分支,
最后切除肿瘤及区域腮腺 组织。
该术式将切口隐蔽于发迹线内,
美观
程度高。但由于暴露的术区范围有限,故仅 适用于耳垂平面以上,或
下界稍低于耳垂平面的腮腺肿瘤。

2.3
颌后切口颌后切口

以耳垂后上方约
1
cm
处,
即乳突尖前方为起点,
沿下颌升支侧后缘
向下,绕下颌角向前,并平行于下颌骨下缘,在下颌骨 下缘下向前延
伸约
2
cm
。该切口适用于位于腮腺下极或颌后区的腮腺肿瘤 。位于
颌后区的肿瘤一般不涉及面神经,
不必进行面神经解剖分离;
位于腮
腺 下极的肿瘤一般仅涉及面神经下颌缘支或下颊支,在解剖面神经
时,通常于下颌角后下约
8mm
与胸锁乳突肌前缘间寻找面神经颈支,
顺之逆行分离至颈面干,
再由颈面干顺行解剖涉 及肿瘤的面神经各分
支。

相较于经典“
S
”形切口,该切口存在以 下几个优点:(
1
)不作耳前
区切口,缩短了切口长度;(
2
)不在 耳垂转折处作切口,避免了此
处因瘢痕挛缩导致的面部畸形;(
3
)此类切口手术剥离 范围较小,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
Frey

s
综合征 的发生率;

4

从面神经颈支入手进行面神经解剖,
减少了面神经 下颌缘支及下颊支
损伤的发生率,亦减少了因术后面瘫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

2.4
耳前
-
耳后发际切口

耳前
-
耳 后发际切口的耳前部分以耳垂为起点,沿耳屏前垂直向上,
在耳轮角处转向前,延伸入发际线内,耳后部 分绕耳垂向后,沿耳垂
后沟向上至耳廓后沟约
2/3
,向下后方进入发际线。该切口术 野暴露
充分,
适用于位于腮腺浅叶的肿瘤和部分可从下颌后窝完整取出的深
叶肿瘤。相 较于经典“
S
”形切口,该切口的术后瘢痕相对隐蔽,美
观性好。但缺点是手术切口长 ,翻瓣范围广,创伤较大。临床上,对
于腮腺肿瘤体积较大、位置较深、且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可采 用
该种切口。

2.5
除皱美容切口

我的爱如此麻辣-


我的爱如此麻辣-


我的爱如此麻辣-


我的爱如此麻辣-


我的爱如此麻辣-


我的爱如此麻辣-


我的爱如此麻辣-


我的爱如此麻辣-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08: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158.html

腮腺肿瘤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