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7 01:31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申和尚)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一、失常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定义:
指冲动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及冲动传导的异常。

分类:

1
.缓慢型:心率
<60

/
分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2
.快速型: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 扑动、阵发性
室上性。

3
.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

二、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的离子基础

静息电位:
-90mv(
心室肌、普肯野
)


动作电位:
0
相(快速除极)

Na+
内流。

1
相(快速复极期)

K+
短暂外流。

2
相(缓慢复极)

Ca2+

Na+
(少量)内流,
K+
外流。

3
相(快速复极末期)

K+
外流。

4
相(静息期)


离子通道:
Na+

Ca2+

K+
通道。

(

)
快、慢反应电活动

根据
0
相除极速度、幅度和传导速度,分为:

快反应电活动(起搏 电流、
Na+
电流)

心工脏作肌、传导系统细胞。

慢反应电活动(
Ca2+
电流)

窦房结、房室结细胞。

心脏缺血缺氧、膜电位减小,快反应细胞可表现慢反应电活动。

(三)膜反应性速度和幅度的关系,反映传导速度

指膜电位水平与
0
相除极速度和幅度的关系,若膜电位高(绝对值大)
,则
0
相除极速度快,幅度大, 传导速度快。

膜电位与传导速度的关系

膜电位

0
相上升速度

动作电位振幅

传导速度

















若药物降低膜反应性,则能减慢传导速度,如奎尼丁。

(四)动作电位时程与有效不应期

1
.动作电位时程(
APD



0
相< br>-3
相末的时间,为膜电位恢复所需时间,其长短与膜对
K+
的通透性
有关。

2
.有效不应期(
ERP


指膜接受刺 激而不能产生全面除极化的动作电位的这段时间,反应了

膜反
应恢复时间

,与膜对的
Na+
通透性有关。

3

ERP

APD
的关系


1
)二者同向关系,
ERP

APD
内,若
APD
延长则
ERP
延长。


1

2

ERP
相对延长


APD

ERP
均缩短,但
APD
缩短更显著,即
ERP/APD
比值增加。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两方面。

(一)冲动形成障碍

1
.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

原因:

窦房结功能降低或潜 在起;

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少至
-60mv

下)出现自律性。

决定自律性的因素:

4
相自发除极速度加快;

最大舒张电位变小;

阈电
位下移。上述三因素均可致自律性



2
.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1
)后除极:
指动作电位继
0
相除极后发生的除极,包括早后除极和迟后除
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小,膜电位不稳定,呈振荡性波动,旨起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
2
相、
3
相中,为异常性动作电位显著延长所致。

迟后除极:发生在
4
相中,为
Na+
内流、
Ca2+
超载所致。


2
)触发活动:
由后除极导致的异常冲动的 发放,由前一个冲动所触发。

(二)冲动传导障碍

1
.传导障碍
是指传导减慢、传导阻滞。

2
.折返激动< br>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沿环行通路返回到起源的部位,并再次
激动,是致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


1
)单次折返引起期前收缩。


2
)连续折返引起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产生折返的条件:


解剖或生理学环形通路。


单向传导阻滞。


回路传导的时间足够长,折回的冲动落在原已兴奋心肌的不应期之外。


相邻细胞
ERP
不均一性。

环形通路包括下述解剖基础存在和功能改变:


窦房结附近的心房肌,围绕腔静脉构成环路。


房室结附近有异常的侧支返回心房。


心室壁浦肯野纤维末稍穿入心内膜,再伸向外膜发生二支与心肌形成环
路。


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相邻心肌
ERP
长短不一。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包括降低自律性,
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改变膜
反应性(加快或减慢传导)
,以及延长心肌细 胞有效不应期。

(一)降低自律性

1
.增加最大舒张电位。

2
.减慢
4
相自动除极速率。

3
.上移阈电位(阻
Na+
通道)


(二)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1
.减少早后除极
,包括:

1
)加速复极(缩短
APD



2
) 上移阈电位水平;

3

增加最大舒张电位。

2
.减少迟后除极(抑制
Ca2+

Na+
内流)



2
(三)改变膜反应性(传导)

1
.增加膜反应性
,使加快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2
.降低膜反应性,
使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传导阻滞,终止折返激动。

(四)延长不应期,终止折返

1
.延长
ERP
,绝对延长
ERP


2
.相对延长
ERP
,缩短
APD > ERP


3
.邻近细胞
ERP
趋向均一。


归纳小结:

药物抗心律失常包括下述四种机制:

1
)< br>↓
自律性;

2




传导;< br>(
3
)延

ERP
或使相邻细胞
ERP
均一 ;

4
)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类:钠通道阻滞药:
阻滞钠通道程度分< br>Ⅰ
a


b


c
三个亚类。

a
类:适度阻钠,减慢传导,轻度阻钾延长复极:尼丁、普鲁卡因胺。


b
类:轻度阻钠,传导略减慢或不变,加速复极:多卡因,苯妥英钠。


c
类:重度阻钠,明显减慢传导,对复极影响小:氟卡尼、普罗帕酮。
< br>Ⅱ
类:
β
-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类:延长
APD
的药物
:胺碘酮、索他洛尔。


类: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

其他类
:腺苷。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a
类药:

奎尼丁(
quinidine


1918
年用于临床,为金鸡纳树皮的生物碱,是奎宁的右旋体。

一、药理作用

1.
与心肌细胞膜
Na+
通道蛋白结合,阻 滞
Na+
内流。


降低自律性(

4
相 除极速度,

阈电位)



减慢传导(

0

Na+
内流,

0
相上升速度、幅度)



延长
ERP


2.
抑制
Ca2+
内流

负性肌力作用。

3.
阻滞
K+
通道,减少
K+
外流

延长
APD

ERP4
,阻断
α
受体和
M
受体 (静注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二、体内过程

吸收:生物利用度
70%-80%


分布:心肌
>
血浆
10-20
倍,血浆蛋白结合率
80%


代谢:肝氧化(羟基化物仍有活性)


排泄:肾原型
10%-25%


t1/2

6h,
心衰、肝肾疾病延长。

三、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1
.预防和转复心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2
.治疗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博。


3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hcg正常值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01: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9187.html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的相关文章